第一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意义讲解 下载本文

第一章 形式逻辑的对象与意义

走进逻辑之门

1.逻辑无处不在

案例一:

在进人正规的主题之前,先让我们来看看爱因斯坦是怎样跟学生讲逻辑的:爱因斯坦对学生说:“有两位工人,修理老旧的烟囱,当他们从烟囱里爬出来的时候,一位很干净,另一位却满脸满身的煤灰。请问你们谁会去洗澡呢?”

一位学生说:“当然是那位满脸满身煤灰的工人会去洗澡喽。”爱因斯坦说:“是吗?请你们注意,干净的工人看见另一位满脸满身的煤灰,他觉得从烟囱里爬出来真是肮脏,另一位看到对方很干净,就不这么想了。我现在再问你们,谁会去洗澡?”

有一位学生很兴奋地发现了答案:“噢!我知道了!干净的工人看到肮脏的工人时,觉得他自己必定也是很脏的,但是肮脏的工人看到干净的工人时,却觉得自己并不脏啊!所以一定是那位干净的工人跑去洗澡了。”爱因斯坦看了看其他的学生,所有的学生似乎都同意这个答案。只见爱因斯坦慢条斯理地说:“这个答案是错的??两个人同时从老旧的烟囱里爬出来,怎么可能一个是干净的,另一个是脏的呢?”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逻辑”。

案例二:

算命先生的“一指”三个书生赴京赶考前,去拜见算命先生。问先生:“几人能中?”先生伸出一根手指。问先生:“这是什么意思?”先生说:“天机不可泄。”三人走后,先生的徒弟问:“这‘一指’是什么意思?”先生说:“‘一指’无非代表——一人中、一人不中、一起中、一起不中。”算命先生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对三个书生所有的赶考结果都考虑到了,用逻辑的专业术语就是算命先生穷尽了选言肢,这样不管什么结果都在他的“一指”内。详情如下:如果有一个书生没考中,那么算命先生“一指”代表“一人中”;

如果仅有一个书生没考中,那么算命先生“一指”代表“一人不中”;如果三个书生全考中,那么算命先生“一指”代表“一起中”;如果三个书生都不中,那么算命先生“一指”代表“没有一个中”。试想一下,当决策者遇见某些问题时,如果他考虑到所有存在的情况,即穷尽了选言命题的选言肢,然后再作出决策,可想而知,他的策略风险是极低的,甚至可以说,万无一失。

案例三:

我们经常还会听到这样的对话:老张:老王,你若不在办公室而是到外面去吸烟,那不是更好吗?老王:吸二手烟没那么糟糕,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吸汽车尾气的油烟,那才糟糕呢!现在不比从前

了,从前骑车上班能锻炼身体,现在骑车上班会减少寿命。听说有一位每天在马路上跑步锻炼的小伙子,烟酒不沾,却得了肺癌,年纪轻轻就死了。

听了老王的话,老张也许会随着老王感叹。如果这样,老张则陷入了老王的陷阱。老张想和老王讨论的是老王出去抽烟是否对办公室中其他人来说更好,而老王引入不相干的、但表面上好似原来的论题——吸汽车尾气比吸二手烟更糟糕,来转移老张对所讨论问题的注意力。这样使老张不知不觉地跳到另一个论题,而且相信原来的问题已经解决,甚至干脆忘记了原来的论题。老王实际上犯了“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这在论证中是不允许的。老张驳斥老王的简单方法是对老王说:“你说的虽然一点不错,但是与我们的讨论毫不相干!”以上例子,我们只是截取了生活中与选言命题、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类比论证等相关的片段,并没有详细阐述这些知识。

趣味故事: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里说,有一位品貌出众的富家姑娘叫鲍西霞,许多王孙公子为之倾倒,但她遵循已故父亲的遗嘱,必须猜匣为婚。鲍西霞身边有金、银、铅三只匣子,其中只有一只匣子里放着她的肖像,这三只匣上面各刻着一句话:

金匣子上刻的是“肖像不在此匣中”,银匣子上刻了“肖像在金匣中”,铅匣子上刻了“ 肖像不在此匣中”,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根据这些情况猜中肖像放在哪只匣子里,她就嫁给谁。

这里,如果谁能准确地运用排中思维,那他就是漂亮贤淑的鲍西霞的夫婿了。因为,金匣上刻的话就是说肖像不在金匣中,这与银匣上刻的“肖像在金匣中”正好构成矛盾关系,两者必有一真。为了确保只有一句真话,那么铅匣上的“肖像不在此匣中”必须是假话,由此可以判定鲍西霞的肖像就在铅匣中。

2.逻辑的含义

逻辑”是一个外来词,它是英文Logic的音译,而英文Logic又源于希腊文λσγοs(逻各斯),其原意是指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

“逻辑” 常见的四种含义:

(1)表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如:“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个宏伟任务是我国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部革命过程是合乎逻辑的。”

“捣蛋,失败,再捣蛋,再失败,直至灭亡——这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

(2)指思维的规律或规则和思维的结构方法。如“考虑问题、说话、写文章,应当符

合逻辑”,“做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做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文章的逻辑性很强”

有一次,大军阀韩复榘装模作样地给大学生讲演,劈头就说:“今天是我讲演的天气,我看来的人很茂盛,大概来了三分之五,没有到的举手。诸位上大学的,念大书的,懂七八国英文??”哄的一声,听众大笑。听众为什么哄堂大笑呢?因为这个大军阀的讲演毛病不少:一是用词不当。“讲演”和“天气”有什么关系?人怎么能说“来得茂盛”?二是不合逻辑。来的人怎么能是三分之五,没到的人怎么能举手?用“大”不能限制“书”,用“七八国”不能限制“英文”。

(3)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例如:“侵略者奉行的强盗逻辑”

“只因为你们的土地太广大了,所以我们要来占领,居住。土地是人类共同的财产,不能让你们独占。”

“我们并不愿意这样做,但这是我们的责任,神圣的责任,我们承担着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 这是流氓的逻辑,恶棍的逻辑,强盗的逻辑!

(4)指逻辑学这门科学。表示研究正确思维形式和规律的科学,即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而通常则习惯用于表示形式逻辑。

如:“大学生应该学点逻辑。”

第一节 :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性质

一、形式逻辑的对象

逻辑学: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传统的形式逻辑、现代(数理逻辑之分) 1.形式逻辑的对象

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形式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的科学。 2.思维(什么是思维?什么是思维形式?)

广义: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他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狭义:通常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

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在这阶段,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概念,并用其构成判断(命题)、推理或论证。

例如:艺术: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表现社会存在的比较自觉的定型化方式。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科学、哲学等。

第一阶段:艺术、社会意识形式 (概念)

第二阶段:艺术是社会意识形式 (判断) 即断定艺术具有“社会艺术形式”的性质。

第三阶段:“一切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与第二阶段的判断相联系)推出另一个新的判断

第四阶段: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推理)

从一些判断出发而推出另一个判断即结论,这就是推理。(思维活动的大致情况)。 人们“在脑子中应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功夫”的思维阶段。 (1)思维的特点

思维的过程乃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反映过程,他具有概括性与间接性的特点。

?思维的概括性指思维能反映事物共有的本质特点。

例如:“商品”:就是人们对“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类事物共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用来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开展,贡献非常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以某种直接知识为中介,取获得间接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去推出新的知识。(或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那些仅凭感性认识不能或难以真正认识的事物。)

例如:万有引力定律是解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引力的定律。是物体(质点)间由于它们

的引力质量而引起的相互吸引力所遵循的规律。

(2)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人们在应用概念做出判断和进行推理的思维活动中,是一刻也离不开运用词语、语句等语言形式。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形式。”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概括而间接的反映,是通过语言实现的。

?作为思维类型的概念、命题、推理必须依靠相应的语言单位才能表达和交流,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语言也离不开思维,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语言的发展依赖于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