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危机公关研究(毕业论文) 下载本文

学海无涯苦作舟!

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行交叉的配合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才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警方案,以便积极有效应地预测突发性的公共危机。

3.2.3 缺乏行之有效的多元参与机制

作为危机应对核心力量的政府,肩负着危机处理的重要责任,具有应对危机特有的优势。但是政府并非是全能的,在资源和人员等方面的组织分配上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危机急需要快速做出决策,并且要在严重缺乏必要的训练有素的人员、物质资源和时间来完成。仅仅依靠政府自身的力量是很难达到及时、高效、灵活的应对突发性的公共危机的。因此,危机应对的政府主体应该积极动员社会大众的力量,鼓励非政府组织积极地参与到灾害救助的工作中来,使其成为以政府为主导的救助体系的重要后备力量。

从非政府组织这个角度来看,近年来,非政府组织在我国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数量上跟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08年,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数量已经达到了四十几万了。虽然说非政府组织具有民间性和自治性,但这只是意味着这种组织在体制上独立于政府,它们不属于政府建制的一部分,也不直接受制于政府权威,但并不意味着非政府组织与政府或政治不发生任何关系。事实上非政府组织于政府关系及其模糊,非政府组织往往是政府行政权力的衍生物,缺乏本应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这主要表现在我国很多非政府组织都是由政府机构领导的,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其行为方式、工作作风都带有很强的行政性质,由于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特点,以及在筹集资金方面的能力有限,往往依靠会费和一些捐助等非营利性收入是远不能维持其发展的,而由于政府在这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得非政府组织在财力上习惯性的依靠政府,使得非政府组织缺乏独立性,这将极大地限制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资金以及专业人才的匮乏使得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往往在参与危机治理以及政府相关决策时候,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没有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反应迟缓,没能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内作出积极的回应,启动应急的预案,为抗震救援争取更多的时间做出应有的贡献。二是由于组织缺乏专业的危机救助人才和相关的应急知识,在救援过程中很难有效地配合政府抗震抢险的工作。同时由于组织内部没有积极有效地组织协调等机制,使得很多参与抗震救援的志愿者等人员职责不明确,致使这次真正在抗震救灾中起作用的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十分的有限。[14]

学海无涯苦作舟!

从政府这个角度上看,政府作为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维护者,在危机的应对中发挥着主体性的作用.政府在应对突发性危机时能够全面整合各种资源共同应对危机,在这点上是其他组织所无法比拟的。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政府的职能虽然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但是仍然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很难做到统筹兼顾。因此,政府要充分的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危机应对中的作用,使其快速的发展起来真正的成为一股重要的后背力量。首先,政府很难转变观念,对非政府组织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其相应的职能,将自己从繁琐的事物中解放出来。其次,由于现阶段的非政府组织的地位相对较低,缺乏相配套的法律进行规范和监督,使得非政府组织在运作的过程中出现许多的吊链。与此同时,非政府组织缺乏与政府之间的有效地沟通。最后,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缺乏相互之间的信任。非政府组织由于自身资金和人员等方面的限制以及组织内部相应的制度不健全,致使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的不足。[2]因此,政府要充分的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危机应对中的作用,使其快速的发展起来真正的成为一股重要的后背力量。

综上所述,在这个充满危机的时期里,我国政府要想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危机,就要积极地动员各界力量共同面对危机,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危机公关能力。同时非政府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积极主动地与政府进行沟通和协调,取得政府和社会的信任,提升组织的公信力。

3.3 我国政府危机公关存在问题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我国正经济转轨,

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危机事现代社会对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与我国政府危机公关偏弱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我国政府危机公关不足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3.3.1 公关意识薄弱

危机公关意识是指一种自觉地致力于预防和处理危机,保持政府和公众沟通及重塑政府形象的观念和指导思想,是在危机状态下的公共关系基本原基本原则的习惯和行为规范。有了危机公关意识,可以预防为先,防患于未可在危机将要出现时闻风而动,争取公众的支持;可以阻止事态的恶化,避免危机转化为大危机,可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始终将重新塑造政府形象作为目地,自觉地针对政府形象受损的内容及程度,开展一些弥补形象缺陷的公关活动。[15]长期以来,许多地方政府以经济发展为工作重点,对危机公关的重要性认识或者对危机公关内容了解不多。如2005年吉林省吉林市石化工厂发生爆炸事件,向松花江排放了100吨左右

学海无涯苦作舟!

的有毒物质,严重污染了松的水质,造成重大的水污染事故。面对重大事故,吉林石化并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危机,进行危机公关处理,而是隐瞒实情,对外宣称爆炸期间排出的水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最终错过了最佳危机处理时机,严重损害了当地政府和吉林石化形象。缺乏危机公关意识,就会缺乏敏感性而丧快速反应的前提,就有可能对出现的危机事件置之不理,使小隐患酿成大危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3.2 民众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和危机自救的能力

近些年来,国内外各种灾害事件频频发生,危机的特性呈现出的领域多元化、高频发性、危害性大、国际化程度高等特点,这些突发性的危机事件使得整个社会的危机感大大加重,给政府社会管理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这是对我们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次重大的考验。但是令人最为担忧的是我国民众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危机自救的能力十分有限。

政府作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的维护者,在面对越发频繁的危机时,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不断地提升高身的执政水平,提升政府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制约我国政府危机公关能力的提升。我国各级政府虽然设立了应对危机的部门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但是大多缺乏完善的协调机制,没有统一的危机管理部门进行指挥调度、同时政府的应急预案大多缺乏灵活性,和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当前,我国人民大众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和危机的防范意识,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灾害,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在危机中的自救能力,同时大多民众在危机面前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政府还没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危机教育机制,对我国民众进行危机应急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危机自救的训练。这主要表现为:

一是我国政府缺乏对民众进行系统的危机意识的培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拥有知情权。“政府在危机公关中的定位是发挥主导性的作用,这是由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主体地位决定的。\噘府危机公关的最终目标是要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人民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27]而突发性事件通常具有不确定性,每一次危机事件具有不同的特征,在事发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先例,因此政府化解危机的能力受到严峻的考验,政府危机及公关的重点并不仅仅在于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性的危机,而在于危机事件后能否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然而良好的政府形象不是自发生成的,必须通过政府主动向社会公众提供保护,满足其知情权,使公众形成对政府的良好评价来实现。政府应该积极地借鉴他人在危机教育的先进经验,利用各种媒介手段广泛宣传危机的预防、自救等知识,强化民众的危机意识和在危机面前的心理承受力。

[21]

学海无涯苦作舟!

二是政府缺少对广大民众进行危机应急、危机避险自救的演练,并将其真正地落实到实处。目前,虽然我国很多的地方组织过相应的危机自救实践,但是很多都太过形式化,而且只是一些指定的一些人,很少有民众的参与,根本就达不到危机应对演练和危机的警示的效果。各个部门行业地区只有真正在紧急状态下一次次地进行危机应对演练,并使之成为其生活中的一部分,才能真正使广大民众掌握一定的危机自救能力,才能在真正的危机来临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所带来的损害。同时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在不断的危机应对演练,不断纠正各类危机应急的预案,提升政府危机公关的能力。 3.3.3 各级政府危机公关水平参差不齐

政府危机公关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人民大众对政府的信任度的高低,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良好形象。而各级政府官员的危机公关能力和水平更是危机公关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的保障。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即刻召开紧急会议并及时地启动了紧急预案,对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的工作;同时通过各种媒介及时公布地震的真实情况,并对进行抗震救援的全民总动员,确保抗震救援工作的有序开展。然而,在救援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影响在抗震救灾顺利进行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部分地方政府在地震中的信息收集和传递不当。在汶川地震爆发的开始阶段,中央政府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里启动了各项紧急救灾预案,国家领导人急速赶赴地震灾区指挥抗震抢险的工作,而地方政府在地震发生后,由于缺乏危机意识和系统的危机应对体系,在面对危机时地方政府却近乎瘫痪,整个应急工作无法开展,同时对于灾情的各种信息不明确,谣言四起,导致民众陷入极度的恐慌;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感,损坏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二是有些地方政府不能及时有效地执行中央的政策和应急措施。在汶川大地震爆发后,各级政府启动了紧急预案,但是有些政府却由于观念老套,以及相应的危机应对手段落后,根本不能达到应对突发性危机的需要,导致抗震救援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进而延误了最佳的救人时间。“每一次危机既包涵了失败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进而收获潜在的成功机会,是危机处理的精髓。”奥古斯丁这句指的是危机的发生带来破坏性的同时也带着机遇,政府危机公关的高低决定着政府在人民心中形象的高低。在灾后恢复和重建的时期,对于救援物质的监管和分配上没有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工作不到位,导致被人盗用,甚至是部分的政府官员利用职务之便私吞了赈灾物品,这势必引起了民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