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危机公关研究(毕业论文) 下载本文

学海无涯苦作舟!

1 概述

1.1 选题背景

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各种危机事件层出不穷,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与痛苦。

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全面分化,多元文化,多元化社会正在形成,各种利益进行着调整和重新分配,国内形成了诸多不稳定因素。与此同时,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信息化正不断深入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这使得政府面临国际诸多潜在危机的考验。

进入21世纪以来,频繁的“天灾人祸”撞击着人们的神经,从“911”恐怖袭击到印度恐怖袭击事件,从非典肆虐全球到印度洋海啸席卷沿岸,各种突发事件威胁着人类安全与社会稳定,因此对政府危机公关问题的研究对于世界各国政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公共关系理论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我国政府对政府公关重视不够,缺乏公关技巧,在公共危机中表现的尤为突出,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可谓触目惊心。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暴露了我国政府在应对危机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如:危机预防重视不够,缺乏应对危机的常设机构,紧急状态下政府和公民行为的法律框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建立健全处理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制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课题。

1.2 研究目标

在本课题的研究阶段,关注了大量公共危机事件及政府危机公关案例。从具体案例中可以发现,我国危机公关机制还不够完善,比如国家缺乏全面的危机预警机构,完善的应急法律制度,信息公开规定,导致公共危机造成巨大的影响。 这些不足和矛盾的出现,说明了我国政府危机公关机制还有待构建和完善。因此,本研究的目标即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第一,找出我国政府现阶段危机公关问题。第二,如何解决我国政府危机公关的问题。第三,总结出提高并完善政府危机公关的方关于中国政府危机公关问题的研究,在本研究中通过分析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采取的危机公关手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与完善的对策。以期望提高我国处理公共危机的能力与政府危机公关领域的发展,维护国家、政府与公民的权益,降低公共危机对于社会造成的危害。 1.3 研究现状

学海无涯苦作舟!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诞生于20世纪初的新兴交叉性应用学科,主要研究传播与形

象树立之间的互动。公共关系简称公关,它是一个组织运用各种沟通和传播手段,促进其与公众之间互相了解和信赖,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形象和声誉,以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活动。对公共关系的研究集中于企业公共关系,而对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不是太多。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人们的社会关系日趋广泛而复杂,同时资本主义也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致使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日趋激烈。为塑造政府形象,实现政府目标而对政府公共关系研究广泛开展开来。 危机现象古今有之,而危机公关(或危机管理)成为一门科学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开始萌芽的,其发端始于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时任院长艾理森据此写出的《决策的本质》一书,被认为是一本危机管理的经典之作。之后,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作,如罗伯特·希斯的《危机管理》、罗森塔尔的《危机管理:应对灾害、暴乱与恐怖主义》,以及劳伦斯·巴顿所著《组织危机管理》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引进我国,引起国内学者重视,并发表一系列专著,如胡宁生主编的《政府公共关系教程》、陈耀春主编的《中国政府公共关系》等一系列的政府公共关系著作,同时公共关系课程在我国一些高校广泛开展开来,但公共危机状态下政府公共关系并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国内最早由中央党校王贵秀教授于1996年发表了《创建危机学自议》,提出了建立危机学的倡议。但后来危机公关方面的专著甚少,一般是在公共关系学著作中设立危机管理的章节,如詹文都主编《政府公共关系》设立了“政府公共关系突发事件处理”一节。2003年,SARS危机以来,危机管理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不少学者致力于危机管理研究。薛澜教授的《危机管理》一书按危机产生的原因对危机类型做了归纳分类,胡宁生在《中国政府形象战略》中对公共危机提出了综合划分标准等。[29]

关于我国公共危机诱因分析,薛澜教授从社会与组织、个人层面对转型期我国危机诱因作了深入分析;李燕凌等通过对我国农村危机深入分析,认为产生公共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公共产品的失衡。近两年来,我国对危机公关研究出现了研究领域和范围扩展的新特点,由城市危机开始向农村延伸,一部分学者逐步关注各种危机事件给弱势群体造成的巨大伤害。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了“非典于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应急课题组。其主要成员王东阳认为从“非典”观察中国社会,它揭露了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一系列危机,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湖南农业大学成立了“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应急课题组,着重对中国农村展开经济学分析,其成员李燕凌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农村公共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公共投入太少,投资结构不合理,并提出了用农村公共产品供求关系模型来分析我

学海无涯苦作舟!

国农村公共危机的经济学原因。另外,一部分学者开始关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危机应对机制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兰州大学高永久教授的关于少数民族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研究,他强调从民族心理调节功能出发,保证少数民族社会稳定。而对危机应对机制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成福教授,以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郭济为课题负责人、张成福等主笔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研究》课题中,系统地对中外政府应急机制对比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明确应急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加强统一协调工作等。[19]张成福认为,整合危机管理体系,旨在高层政治领导者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利用法律制度、政策等手段,在各种资源支持系统支持下,通过整合组织与社会协作,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以有效的预防、回应、化解和消除各种危机,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纵观国内危机管理(公关)的理论成果,他们多是沿袭西方的一些思想并对基本的概念进行界定、分类以及对应对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而应用研究做的不够。[23]也存在着研究范围过窄的问题,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政府和城市危机管理,对农村公共危机研究不够深入和广泛。

学海无涯苦作舟!

2 公共关系和政府危机公关概述

2.1 公共关系概述

公共关系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

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的一系列公共活动。它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它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处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之中。它又是一种活动,当一个工商企业或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措施去改善和维持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公共关系主体长期发展战略组合的一部分,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这种管理职能: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7]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的公共关系学者莱克斯·哈洛博士就搜集到472个公共关系的定义;还有人说,公共关系的定义已有上千条之多。于是有人不无幽默地说有多少公共关系学者,便有多少种公共关系的定义。

居延安教授在其经典著作《公共关系学》中这样定义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为取得与其特定公众的双向沟通和精诚合作而进行的遵循一定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传播活动。笔者注意到居教授在对公共关系的定义中提到了“双向沟通”,笔者认为从定义上讲双向沟通指的是信息的传者与受者在沟通中的地位的不断变化,今天的传者可能成为明天的受者,反之亦然。由于公共关系具有双向沟通的特点,它成为了企业乃至政府管理和处理危机的重要手段。因此,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普遍实践和应用。既然具有强大的实用价值,我们来分析一下它是如何实现其价值的。吴友富教授提出:公共关系是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一项管理工作。[17]对于企业来讲,在内部通过沟通与协调加强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热情从而更好地服务组织;在外部企业通过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及产品的优化来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从政府层面上讲,内求团结就是尊重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拥有民主的舆论氛围,积极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外求发展就是通过增进国际交流以及大众媒体的报道宣传,参与国际合作,对外广结善缘来塑造国家形象,来影响对外政策,影响吸引外资和影响对外贸易。这些公共关系价值的实现也正是政府执政为民目标的实现。公共关系的类型主要有六类,即企业公共关系、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金融业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事业团体公共关系及社会公众人物公共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