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期末复习题 下载本文

管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1、 管理的定义与含义

(1)周三多: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①载体:组织

②本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③对象: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④职能: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⑤目的:实现个人无法实现的既定目标

(2)泰罗:你想让别人干什么并使用最好的办法来完成某个事情

(3)法约尔: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要素组成的职能的一系列活动。 (4)西蒙:管理即制定决策。

(5)杨文士、张雁: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6)徐国华、赵平: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一起更好的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①第一层含义:管理有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

②第二层含义是第一层含义所要达到的目的,即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③第三层含义又是第二层含义所要达到的目的,即通过协调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来更好的达成组织目标

2、 管理的二重性

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管理依靠先进技术、组织机构来加快生产力发展。它体现在生产力方面的要求,比如说技术、原理等。

(2)社会属性:阶级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相和谐。

3、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管理的科学性:在管理的时候要遵循管理学的原理和规律

(2)管理的艺术性:指把管理的原理运用到管理实际中,情况千变万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管理的水平和驾驭水平,做到艺术性

(3)要不断进行实践、思考、提炼、感悟,才能将两者统一。

4、 管理的基本职能及相互关系

(1)基本职能:

①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②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③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④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⑤创新职能: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表现其存在的,对一个有活力的组织来说,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

(2)相互关系

①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②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管理者在行使其他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决策和计划的问题,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③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5、 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的角色共十种,被分为三类,即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利。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包括以下三种: ①代表人角色:作为所在单位的领导,管理者必须行使一些具有利益性质的职责。 ②领导者角色:由于管理者直接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责,他们必须在单位内扮演领导者角色。 ③联络者角色:管理者必须扮演联络者的角色,没有联络,管理者就无要与别人一起工作,也无法与外界建立联系。 (2)信息角色

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管理者扮演的信息角色包括以下三种:

①监督者角色: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有助于管理者识别潜在的机会与威胁。

②传播者:管理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有时也因特殊目的而隐藏特定的信息。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必须把信息传递给外界。

(3)决策角色

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到结论。管理者负责做出绝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管理者扮演的决策角色包括以下四种: 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对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

②冲突管理者: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③资源分配者:管理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

④谈判者角色:管理者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谈判上,谈判对象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组织。

6、 管理者的技能

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1)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高层管理较不重要。

(2)人际技能

人际关系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管理者的人及技能包括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不论处在哪个层次,人际技能的重要性是大体相同的。 (3)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者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者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者较不重要。

7、 管理的作用

2

⑴管理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上,也表现在对人类活动的组织管理水平上。所以,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部人类的管理史。

⑵管理既是形成生产力的条件,又是创造生产力的源泉。任何生产活动都必须具备劳动者、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

⑶管理是决定人类社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是社会性高级动物,人类的生产活动当然要组织起来进行,就是文化、教育、科研、政治、军事等活动也都要组织起来才能进行。而要使组织起来的集体活动顺利进行就必须依赖于管理。

第二章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1、 泰罗的主要管理思想 (1)工作定额

(2)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6)例外原则著名实验

①搬运铁块实验——制定工作定额 ②铁锹实验——工具标准化

2、 法约尔的主要管理理论

(1)把企业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分为六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2)提出了组织经营的14项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体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民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3)提出管理的5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 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 (1)存在明确的分工 (2)职位的等级原则

(3)制作组织和法规、规章 (4)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 (5)人员的任用评价

4、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思想

(1)企业职工是“社会人”而不仅是“经纪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工资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5、 现代管理理论的几大学派 (1)社会系统管理学派 (2)人际关系学派

3

(3)决策理论学派 (4)系统管理学派 (5)权变理论学派 (6)管理科学学派 (7)经验管理学派 (8)企业文化

(9)管理流程再造

6、 谈谈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

第三章 决策 1、 决策的分类

(1)按决策的主体分:个人决策、集体决策

(2)按决策信息的充分程度分: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3)按决策目标多少分:单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 (4)按决策活动特点分:独立决策、互动决策

(5)按决策问题的规律性分: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6)按决策内容的重要性分: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 (7)按决策问题可量性分:定量决策、定性决策

(8)按决策的起点是否是零起点分:初始决策、追踪决策

2、 决策的含义

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释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群体决策。 (2)决策本质上是个对阶段、对步骤的分析判断过程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3、 决策的方法 (1)集体决策法 ①头脑风暴法 ②名义小组法

③特尔斐法(专家咨询法)

(2)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战略分析法) ①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波士顿发展矩阵分析法) ②政策指导矩阵 (3)定量决策方法 ①确定型决策方法 ②风险型决策方法 ③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4、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1)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是确定的。解决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