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章共份 下载本文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 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

目 录

第三章 函数 ..................................................................................................................................... 1

3.1.1 函数的概念 ................................................................................................................... 1 3.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 5 3.1.3 函数的单调性 ............................................................................................................... 8 3.1.4 函数的奇偶性 ............................................................................................................. 13 3.2.1 一次、二次问题 ......................................................................................................... 17 3.2.2 一次函数模型 ............................................................................................................. 20 3.2.3 二次函数模型 ............................................................................................................. 24 3.3 函数的应用 .................................................................................................................... 29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 32

4.1.1 有理指数(一) .............................................................................................................. 32 4.1.1 有理指数(二) .............................................................................................................. 36 4.1.2 幂函数举例 ................................................................................................................. 40 4.1.3 指数函数 ..................................................................................................................... 43 4.2.1 对数 ............................................................................................................................. 48 4.2.2 积、商、幂的对数 ..................................................................................................... 51 4.2.3 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 55 4.2.4 对数函数 ..................................................................................................................... 57 4.3 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 ................................................................................................ 60 第五章 三角函数 ........................................................................................................................... 63

5.1.1 角的概念的推广 ......................................................................................................... 63 5.1.2 弧度制 ......................................................................................................................... 67 5.2.1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 71 5.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76 5.2.3 诱导公式 ..................................................................................................................... 80 5.3.1 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85 5.3.2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89 5.3.3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 92

1 第三章 函数

3.1.1 函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2. 理解函数符号y=f (x)的意义,会求函数在 x=a处的函数值. 3. 通过教学,渗透一切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函数的概念及两要素,会求函数在 x=a处的函数值,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教学难点】

用集合的观点理解函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法和分组教学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两个实例,分析抽象出函数概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函数关系的实质以及函数两要素.然后通过求函数值与定义域的两类题目,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环节 导 入 教学内容 1.试举出各类学过的一些函数例子. 2.初中函数定义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和 y,如果给定一个 x 值,就相应地确定了唯一的y值,那么我们就称 y 是 x 的函数,其中 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新 课 一、函数概念 师生互动 师: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如:气温随时间在悄悄变化;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逐年增长等.在这些变化中,都存在着两个变量,当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随之发生变化.在数学中,我们用函数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师:提出问题. 生:回忆解答. 师生共同回忆初中函数定义. 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并回问题一、二是为突出本课重难点而设计. 深度挖掘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在回为知识迁移做准备.在阅读适量的例子后再回顾引出初中定义,由具体到抽象,符合职校学生的认知能力. 设计意图 1. 问题1 一辆汽车在一段平坦的道路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上以100 km)与行驶时间t(h)的关系? (3)行驶时间(th)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4)对于行驶时间中的每一个确定的t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 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

第1页 共96页

新 课 值,你能求出汽车行驶的路程吗? (5)根据初中知识,关系式s=100 t (0≤t≤2)表示的是函数关系吗? 2.问题2 如果一个圆的半径用r表示,它的面积用A表示. (1)你能用数学符号表示圆的面积A与它的半径r之间的关系吗? (2)在A与r的关系式中,r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顾了初中的函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以及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关系,为顺利引出函数定义做准备.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 结合问题1、2的实例,降低对函数概念的理解难度. 分析两个实例,归纳得出两个事实,为引出函数的概念做最后的准备. 用图形能更直观地表示两个重要事实. 借助问题1、问题2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强调“集合 A 是一个非空的数集”、“法则”、“唯一”等关键词语. 师:函数的值域被函数的使学生理解函数关系(3)关系式A=? r2(r>0)表达的是一点评. 种函数关系吗?因变量是哪个量?自变量是哪个量? 3.两个事实 4.函数概念 A x. f:对应法则 y. 师: 从问题1和问题2中,可以看到两个重要的事实: (1)在每个例子中都指出设集合 A 是一个非空的数集,对 A 了自变量的取值集合; 内任意实数 x,按照某个确定的法则 f,(2)都给出了对应法有唯一确定的实数值 y 与它对应,则称则.对自变量的一个值,都有这种对应关系为集合 A 上的一个函唯一的一个因变量值与之对数.记作:y=f (x).其中 x 为自变量,应. y 为因变量.自变量 x 的取值集合 A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函数的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对应的因变量 y 的概念. 取值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 5. 6.函数两要素:定义域和对应法则. 要检验给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函数,只要检验: A x. f:对应法则 学生阅读课本函数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函数概念. .y. 师:函数关系实质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对应关系. 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完全确定. 实质是非空数集到非 空数集的对应关系.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 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

第2页 共96页

新 课 (1)定义域是否给出; 使学生明确 (1)函数值域不是函数的要素的原因; (2)函数两要素的作用. 利用函数的两要素来判断两变量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讨论例题中的对应关加以巩固. 通过本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关系的实质. 在本节中首次引入了抽象的函数符号 f (x),学生往往只接受具体的函数解析式,而不能接受 f (x),所以应让学生从符号的 学生分组讨论求解的方法; 含义开始认识,这部分教师必须讲解清楚. (2)对应法则是否给出,并且根据这个 对应法则,能否由自变量x的每一个值, 确定唯一的y值. 例1 判断下列图中对应关系是否是函数: 7.有关符号: (1) 函数y=f (x)也经常写作函数 f (x)或函数f. (2) 也可以将 y 是 x 的函数记为 y=g(x),或者 y=h(x),等. 二、求函数值 函数 y=f (x)在 x=a 处对应的函数值y,记作 y=f (a). 1例2 已知函数 f (x)=. 2 x+1A 4 5 6 2倍 B 8 10 12 B 1 4 5 6 A 1 4 9 开平方 B 1 -1 2 -2 3 -3 系是否满足函数的定义,并解答之. 教师总结,一个自变量x只能有唯一的y与之对应. 教师讲解函数符号的含义. A 1 -1 2 -2 平方 求: f (0),f (1),f (-2), f (a). 111解 f (0)==1,f (1)==, 0+12+13 111f (-2)==- .f (a)=. 3-4+12 a+1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 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

第3页 共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