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 大地水准面是通过( C )的水准面。
A 赤道 B 地球椭球面 C 平均海水面 D 中央子午线 2.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A )
A 等高距 B等高线平距 C 计曲线 D 水平距离
3. 根据图纸上设计内容将特征点在实地进行标定的工作称为( D ) A 直线定向 B 联系测量 C 测图 D 测设
4. 在一个已知点和一个未知点上分别设站,向另一个已知点进行观测的交会方法是(C A 后方交会 B 前方交会 C 侧方交会 D 无法确定 5. 以下测量中不需要进行对中操作是( B )。
A 水平角测量 B 水准测量 C垂直角测量 D 三角高程测量 6. 角度测量读数时的估读误差属于( C )。
A 中误差 B 系统误差 C 偶然误差 D 相对误差 7.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 D ) A. 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 B. 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
C. 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D. 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
8.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要求尽量使前后视距相等,是为了(D ) A. 消除或减弱水准管轴不垂直于仪器旋转轴误差影响 B. 消除或减弱仪器升沉误差的影响 C. 消除或减弱标尺分划误差的影响
1
)
D. 消除或减弱仪器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的误差影响 9.经纬仪对中和整平操作的关系是(A )。
A. 互相影响,应反复进行 B. 先对中,后整平,不能反复进行 C. 相互独立进行,没有影响 D. 先整平,后对中,不能反复进行 10.用经纬仪测水平角和竖直角,一般采用正倒镜方法,下面哪个仪器误差不能用正倒镜法消除(A. 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 B. 竖盘指标差 C. 横轴不水平 D. 竖轴不竖直
11. 点的地理坐标中,平面位置是用(B )表达的。
A 直角坐标 B 经纬度 C 距离和方位角 D 高程 19. 危险圆出现在( A )中。
A 后方交会 B 前方交会 C 侧方交会 D 任何一种交会定点 12. 经纬仪在必要辅助工具支持下不能直接用来测量(A ) A 方位角 B 水平角 C 垂直角 D 视距
13. 测量地物、地貌特征点并进行绘图的工作通常称为(D ) A 控制测量 B 水准测量 C 导线测量 D 碎部测量 14. 已知某直线的方位角为290°,则其象限角为(D )
A 290° B 110° C 北西20° D 北西70° 15. 一组测量值的中误差越小,表明测量精度越(A )
A高 B 低 C 精度与中误差没有关系 D 无法确定 16. 水准测量中应使前后视距(B )
2
D )
A 越大越好 B 尽可能相等 C 越小越好 D 随意设置 17. 由两点坐标计算直线方位角和距离的计算称为(B )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导线计算 D 水准计算 18. 导线测量外业工作不包括的一项是(C )。 A 选点 B 测角 C 测高差 D 量边 19. 在地图上,地貌通常是用(B )来表示的。
A 高程值 B 等高线 C 任意直线 D 地貌符号
20.用经纬仪测水平角和竖直角,一般采用正倒镜方法,下面哪个仪器误差不能用正倒镜法消除(D ) A. 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 B. 竖盘指标差 C. 横轴不水平 D. 竖轴不竖直 21.下面关于高斯投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但投影后的长度有变化 B. 离中央子午线越远,投影变形越大 C. 经纬线投影后长度无变形 D. 高斯投影为等面积投影
22.在地面上A点安置水准仪,B点置水准尺,已知仪器高为a,望远镜在B点上的读数为b,则A点到B点的高差为( A )。 A.a-b B.b-a C.a+b
23.路线导线右角的计算公式可以是( C )。 A.前视方向值-后视方向值 B.后视方向值-前视方向值
C.前视方向值-后视方向值+180° 24.已知某导线1—2边方位角为30°,在导线上2D测得其左角为240°,则2—3边的方位角为:( )。
3
A.90° B.30° C.150°
25.已知经纬仪竖盘的刻划注记形式为顺时针,盘左望远镜水平时竖盘读数为90°。经盘左、盘右测得某目标的竖盘读数分别为:L=76°34′00″,R=283°24′00″,则一测回竖直角?为:( C )。 A.13°26′00″ B.-13°25′00″ C.13°25′00″
26.某附合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观测水平角(右角)的个数n=5,则每个观测角的角度改正数为:( C )。
A.+10″ B.-5″ C.-10″
27.水准测量时,一测站读完后视读数发现圆水准器不居中,观测者整平后接着观测前视,这种操作程序(或处理方法)是(B )。
A.允许的 B.绝对不允许 C.有时是可以的
28.用经纬仪盘左、盘右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可以消除(A )。 A.视准轴误差(2C)和竖盘指标差的影响 B.照准部水准管误差的影响 C.光学对点器误差的影响。
29.利用视距测量测定碎部点的平距和高程时,下面哪组数据可以求出碎部点的平距和高程(望远镜中丝瞄准便利高、测站高程已知):(A )。 A.上、下丝读数及竖盘读数 B.中丝读数及竖盘读数 C.上、中、下丝读数
30.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特点是( A )使视线水平。 A.用安平补偿器代替水准管 B.用安平补偿器代替圆水准器
4
f?50??
C.用安平补偿器和管水准器
31.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段距离重复观测四次,其观测值分别为:120.002m、120.005m、120.000m、120.005m,上述观测值中(A )。
A.第一观测值精度最高 B.第二、四个观测值精度相同 C.各观测值精度相同
32、当进行(D )测量时,一般应顾及水准面曲率(又称地球曲率)的影响,并加以改正。 A、距离 B、水平角 C、垂直角 D、高程
33、水准测量中,使前后视距大致相等,可以消除或削弱(B )。 A、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的误差 B、地球曲率产生的误差 C、大气折光产生的误差 D、阳光照射产生的误差
34、测量竖直角时,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其目的之一是可以消除( D )误差的影响。 A、对中 B、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 C、2C D、指标差 35、钢尺测距成果整理时,需进行(A、B、C )改正。 A、尺长 B、高差 C、温度 D、加常数
36、全站仪用于地形测量的数据采集(细部点坐标测定)时,是按极坐标法测定测站至待定点的方位角和距离,按( C )法测定至待定点的高差。
A、极坐标 B、视距测量 C、三角高程测量 D、水准测量
37、用钢卷尺丈量200m和100m两段距离,量距的中误差都是±2cm,二者的精度(B )。 A、相同 B、前者高于后者 C、后者高于前者 D、无法比较 38、对于图根导线测量,允许的角度闭合差为fβ允=( C )。
A、±60″L1/2 B、±60″n1/2 C、±12″n1/2 D、±12″L1/2
5
39、某幅地形图图号为J50G093004,则其比例尺为( D )。 A、1:1万 B、1:10万 C、1:100万 D、1:50万 40、数字地形图上进行面积量算的方法有( A )。
A、多边形角点捕捉法 B、求积法 C、坐标解析点曲线拟合法 D、建立面域法 41、建筑物定位后,在开挖基槽前一般要把轴线延长到槽外安全地点,延长轴线的方法有(A、龙门板法 B、轴线控制桩法 C、直角坐标法 D、极坐标法 42、地理坐标分为( A )。
A.天文坐标和大地坐标 B.天文坐标和参考坐标 C.参考坐标和大地坐标 D.三维坐标和二维坐标
43、某地经度为东经118°50′,该地位于高斯投影3°带的带号n为(D ) A.19 B.20 C.39 D.40 44、设HA=15.032m,HB=14.729m,HAB= (B )m。
A -29.761 B -0.303 C 0.303 D 29.761 45、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步骤为(A )
A.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B.瞄准、精平、对中、读数 C.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D.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46、当钢尺的名义长度大于其实际长度时,会把所量测的距离(A ) A.量长 B.量短
C.不长不短 D.量长或量短 47、系统误差具有(B )
A.离散性 B.积累性
6
AB )。
C.随机性 D.补偿性
48、某直线的磁方位角为88?40?,磁偏角为东偏3?,子午线收敛角为西偏6?,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 B )
A.88?43? B.88?49? C.88?31? D.88?37? 49、在水准测量中,权的大小应( D )
A.与测站数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B.与测站数和距离均成反比 C.与测站数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 D.与测站数和距离均成正比 50、 用光学经纬仪测量竖直角时,竖直度盘应(B )
A.随经纬仪转动 B.固定不动 C.随望远镜转动 D.随照准部转动
51、附合导线内业计算中,如果测量的是左角,那么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应(A ) A.反符号平均分配 B.反符号按比例分配 C.符号不变平均分配 D.符号不变按比例分配
52、某点经纬度为东经110?20?,北纬19?10?,该地所在1:100万地形图分幅编号为(C A.H50 B.J50 C.E49 D.F49
53、对地面点A,任取一个水准面,则A点至该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D )。 A..绝对高程 B..海拔 C..高差 D..相对高程 54、1:2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 C )
A.0.2cm B.2cm C.0.2m D.2m 55、展绘控制点时,应在图上标明控制点的( B )
7
)
A.点号与坐标 B.点号与高程 C.坐标与高程 D.高程与方向
56、水准尺向前或向后方向倾斜对水准测量读数造成的误差是(D )。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可能是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D.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57、附合导线内业计算中,如果测量的是右角,那么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应( A ) A.反符号平均分配 B.反符号按比例分配 C.符号不变平均分配 D.符号不变按比例分配 58、在三角高程测量中,采用对向观测可以消除( B )的影响。 A.视差 B.视准轴误差
C.地球曲率差和大气折光差 D.水平度盘分划误差
59、设对某角观测一测回的观测中误差为±3″,现要使该角的观测结果精度达到±1.4″,需观测( )个测回。 A.2 B.3 C.4 D.5
60、A点的高斯坐标为xA?112240m,yA?19343800m,则A点所在6°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分别为( D )
A. 11带,66 B. 11带,63 C .19带,117 D .19带,111 61、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B )。
A. 观测时眼睛位置不正 B. 物像与十字丝分划板平面不重合 C. 前后视距不相等 D. 目镜调焦不正确
62、对某边观测4测回,观测中误差为±2cm,则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 A. ±0.5cm B. ±1cm C. ±4cm D. ±2cm
8
63、水准仪的( B )应平行于仪器竖轴。
A. 视准轴 B. 圆水准器轴 C. 十字丝横丝 D. 管水准器轴 64、设对某角观测一测回的观测中误差为±3″,现要使该角的观测结果精度达到±1.4″,需观测( )个测回。 A.2 B.3 C.4 D.5
65、某直线的磁方位角为88?40?,磁偏角为东偏3?,子午线收敛角(坐标纵线对真子午线的偏角)为西偏6?,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 B )
A.88?43? B.88?49? C.88?31? D.88?37? 66. 测量地物、地貌特征点并进行绘图的工作通常称为( D )
A. 控制测量 B. 水准测量 C. 导线测量 D. 碎部测量 二、名词解释
1. 竖盘指标差:由于竖盘水准管或垂直补偿器未安装到正确的位置,使竖盘读数的指标线与铅垂线有一个微小的角度差x,称为竖盘指标差。(P76)
2.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P137)
3. 控制测量 :在一定区域内,为地形测图和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P160) 5. 比例尺精度: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人的肉眼能分辨的最小距离为0.1mm)比例尺越大,比例尺精度就越高。(P229)
6. 大地水准面 :设想全球海洋水面平静下来,形成“平均海水面”,并穿过陆地包围整个地球,形成一个闭合曲面。将此曲面定义为“大地水准面”。(P6)
7. 导线闭合差:由于坐标增量闭合差导致导线在平面图形上不能闭合,即从气势点出发经过推
9
算不能任然回到起始点。产生的误差称为导线闭合差。(P178) 8. 中误差:按有限次观测的偶然误差按标准差计算式求得的称为“中误差”(P140)。 10. 竖角在同一铅垂面内,某方向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称为竖角。(P59)
11、视距丝:在经纬仪或水准仪望远镜的十字丝平面内,与横丝平行且上下等间距的两根短丝称为视距丝。(P98)
13、允许误差:在测量中以两倍中误差作为允许误差的极限,称为“允许误差”。(P142) 15、碎部测量:在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对地貌地物等特征点进行测定,并对照实地以相应的符号予以表示9P160)。
16、误差传播定律:测量工作中将根据一些观测值用一定的数学公式计算得到的量成为函数,由于观测值有误差,使函数受其影响也有误差,称之为“误差传播”。一般有和差函倍函数、线性函数、一般函数。(P146) 17、高差闭和差:在水准测量中测量起始点与终点的测量高差与理论高差的差值称为高差闭合差。(P39)
18、测设:测设是测量学的一部分,指通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按照要求的精度,把设计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19、坐标方位角:以直线开始一端的正北子午线为起始方向,在平面上旋转至该直线方向的水平角称为方位角。(P168)
20、地性线:地形测图时表示地形坡面变化的特征线.如山脊线,山谷线等
三、填空题
1. 测量学的两项基本原则是从控制到碎部、从整体到局部和由高级到低级 。
10
2. 地图比例尺是 图上一段直线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的比值。 3. 水准仪主要由望远镜、水准管、支架_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4. 光学经纬仪应满足的三轴条件是指水平度盘的水准管轴应垂直于竖轴、视准轴应垂直于_横轴 和仪器水平轴应垂直于竖轴。
5. 导线计算中角度闭合差的分配原则是_反其符号,平均分配
6. 导线计算中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分配原则是_反其符号,按边长为比例进行分配_ 7. 位于测量坐标系第三象限内的直线其方位角α和象限角A的关系是@=180+A 。 8. 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主要包括闭合水准路线、附和水准路线 和水准支线。 9.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_建筑物以基准线为参考线来确定建筑物的位置_ 。 10. 野外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_大地水准面。
11. 直线定向常用的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轴子午线方向_和磁子午线方向。 12. 地物注记的形式有文字注记、 数字注记 和符号注记三种。
13. 经纬仪安置通常包括对中和整平 。
14. 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包括外界条件、观测者自身条件和 仪器的原因 。 15.直接为了测图服务而进行的控制测量称为 测绘 。 16. 在1:500地形图上量得某两点间的距离d=234.5mm,其中误差md=±0.2mm,则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为 11.725 m。
17. 在进行角度测量时,首先应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然后再进行观测,安置包括(1) 对中 、(2)整平;其中(1)的目的是 将经纬仪的纵轴安置到测站点中心的铅垂线上 。 18. 光电测距仪测得AB两点的视线距离为140m,仪器高为1.5m,目标高为2.38m,竖盘读数为60o,则两点水平距离为 ,高差为 。
19. 将水准仪置于D,N两点之间,在D点尺上的读数d=1 585mm,在N点尺上的读数n=0 465mm,
11
则高差hND为 -1120 mm。
20. 地球上某点的经度为东经112o21′,则它所在的高斯投影6o带和3o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分别为 126°E 、 111° E 。
21. 地形图的分幅编号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按经纬线划分的 梯形 分幅法,另一种是按 坐标网格 划分的正方形或矩形分幅法。
22. 测量上常在地图图廓线下方绘制三北方向线,包括真子午线、 磁子午线、 轴子午线 。 23. 测量工作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 ;二是 。
24.地面点的绝对高程是指 地面点 到 大地水准面 的铅垂距离。 25.水准仪检校的项目包括 圆水准器的检校 、 十字丝的检校 和 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校 。
26.观测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 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和 粗差 。 27.视距测量可以同时测定两点间的 水平距离 和 垂直距离 。 28.公路中线是由 直线 和 曲线两部分组成的。 29.公路纵断面测量包括 交角测量和 转点 测量。 四、问答题
1. 经纬仪进行对中和整平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进行对中和整平? 答:对中的目的是将经纬仪的纵轴安置到测站点中心的铅垂线上,整平的目的是使经纬仪的纵轴严格铅垂,从而使水平度盘和横轴处于水平位置,垂直度盘处于铅垂平面内。 对中法,1)用垂球对中 把垂球挂在连接螺旋中心的挂钩上,调节垂球线长度,使垂球尖离地面约5mm。如果与地面中心的偏差较大,可平移三角架,使垂球尖大致对准地面点中心,将三角架的脚尖踩进土中,使三角架稳定。当垂球尖与地面点中心偏差不大时,可稍稍放松连接螺旋,在三角架头上移动仪器,使垂球尖对准地面点,然后将连接螺旋转紧。用垂球对中的误差应小于2mm。 2)用光学对中器对中 安
12
置三角架使架头大致水平,目估初步对中 转动对中器目镜调焦螺旋,使对中标识清晰,转动对中器物镜调焦螺旋,使地面点清晰 旋转仪器脚螺旋,使地面点的像移动至对中标志的中心;然后伸缩三角架的腿,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 旋转仪器脚螺旋,使平盘水准管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气泡都居中 从光学对中器目镜中检查与地面点的对中情况,有偏离时,可略松连接螺旋,将仪器在三家架头上作微笑的平移,使对中误差小于1mm. 整平, 松开水平制动螺旋,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大致平行于任意两个脚螺旋 将照准部旋转约九十度,旋转另一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重复以上操作使照准部无论转到哪个位置时,气泡任然居中。
2. 以闭合导线为例,详细论述导线外业测量过程与内业计算的主要步骤(并说明每一步骤的主要计算方法)。
答:外业测量:一,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二,导线边长测量 三, 转折角测量 内业计算 ,(P175)
3.地形图通常具有哪些应用,如何实现?
答:地形图是国土整治、资源勘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矿藏采掘、河道整理等工作的重要资料,需要从地形图上获取地物、地貌、居民点、水系、交通、通讯、管线、农林等多方面的信息,作为设计的依据。(P281) 4、简述高斯投影方法?
答:高斯投影的方法是将地球按经线划分为带,称为投影带。投影是从首子午线开始的,分6°带和3°两种。每隔6°划分一带的叫6°带,每隔3°划分一带的叫3°带设想一个平面卷成横圆柱套在地球外,通过高斯投影,将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作为纵坐标轴,用x表示,将赤道的投影作横坐标轴,用y表示,两轴的交点作为坐标原点,由此每一个投影带都有一个独立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区分各带坐标系则利用相应投影带的带号。在每一个投影带内,y坐标值都有正有负,这对于计算和使用都不方便,为了使y坐标都为正值,故将纵坐标轴向西平移500㎞,并在y坐标前加上投影带的带号。
13
5、全站仪有哪些测量功能?
答: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斜距、平距、高差)、三维坐标测量、放样测量、导线测量、交汇定点测量等。(P118)
6、什么是等高距、等高线平距和地面坡度?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所连成的一条闭合曲线。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等高距一般用h表示,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一般用d表示,h与d的比值就是地面坡度。(P232) 7、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从高级到低级。 8、等高线有哪些特性? 答: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同;等高线是一条闭合曲线,不能中断,如果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不定跨越邻幅或许多幅图后闭合;等高线只有在绝壁或悬崖处才会重合或相交;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转变方向,因此,山脊线和山谷线应与转变方向处的等高线的切线垂直相交;在同一副地形图上,等高线间隔应该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平距大表示地面坡度小,地形平坦,等高线平距小表示地面坡度大,地形陡峻。(P237)
9、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306579.210m,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L0。 答:Y=20193420.790 L=117° 五、计算题
1、在表1中进行附合水准测量成果整理,计算高差改正数、改正后高差和高程。 表1 附合水准路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改正后高点路线长备观测高差 高差改正高程?数vh(m) 差hi(m) hi(m) H(m) 号 L(km) 注 i 14
BM.1 7.967 已 0.6 +2.413 2.4070894 12.31422 35 2 14.72131 0.0059106 0.8 -3.121 --29 3 0.0078808 3.1288808 11.59243 1.0 +1.263 -0.009851 1.253149 21 4 12.84558 1.2 +2.716 2.7278212 11 -5 15.57340 0.0118212 1.6 -3.715 --23 B 11.819 0.0157616 3.7307616 M. 已∑ fh=∑h测 -(HB-HA)=66mm fh容=±40L=103mm -0.0147765 - v1km??fh 1.5 +4.362 4.3472235 ?L?-9.851mm/km ∑vh=-66mm i2、用J6型光学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整理表3-7中水平角观测的各项计算。
表2 水平角观测记录 度盘读数 各测回 半测回一测回平均角角值 角值 测目盘 左 盘 右 值 备 注 站 标 ° ′ ° ′ ° ′ ° ′ ° ′ ″ ″ ″ ″ ″ 0 00 180 00 O A 58 48 30 58 48 27 hkj 24 54
15
238 49 58 49 24 58 48 33 18 270 00 A 90 00 12 58 48 36 58 48 39 36 148 48 328 49 B 58 48 36 48 18 3、已知图中AB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1,1→2,2→3,3→4的坐标方位角。
4、用钢尺往、返丈量了一段距离,其平均值为167.38m,要求量距的相对误差为1/15000,问往、返丈量这段距离的绝对误差不能超过多少?
5、根据下列地形点,用目估内插法勾绘规定等高距的等高线图(测图比例尺为1:1000,等高距为1m)(如图1)。 G’;z
6、已知直线MN的坐标方位角为αMN=300°40′00″,点M的坐标为XM=14.22m,YM=86.71m,若要测设点A(42.34,65.00),试计算仪器安置在M点用极坐标法测设A点所需的数据。 l 7、在水准点BMa和BMb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测得的各测段的高差和水准路线长如图所示。已知BMa的高程为45.286m,BMb的高程为49.579m。试将有关数据填在水准测量高程计算表(如表1)中,最后计算水准点1、2、3的高程。
B 58 48 54 16
表1 水准测量高程计算表 路线长点号 (km) BMa TP1 TP2 TP3 BMb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45.286 49.579 17
∑ Hb-Ha= fh= fh允= 每公里高差改正数=
8、如图所示多边形闭合导线内角的观测,请在下表(如表2)中计算:角度闭合差;改正后角度值;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1
αA1=46°57′02″
100°39′30″ 18 A 96°09′15″ 117°05′24″ 2
表2 闭合导线角度及坐标方位角计算表
角度观测值(右点改正数 角) ( ″) 号 (? ′ ″) A 1 2
改正后角值 (? ′ ″) 坐标方位角α (? ′ ″) 19
9.如下图所示,3 容许值f?容
4 算判断角度闭精度要求,并求
A 位角。
1 ∑ ∑β测= ∑β理= fβ= fβ允= 角度闭合差的=?40??n,试计合差是否满足各边的坐标方
20
X(北)
已知:?12?45?50?00??
2
?12 1
β1β1 ?1?79?30?24???2?86?39?48??β2
?3?87?10?12???4?106?40?00??
β3
β4 4
3
10、在水准点BMa和BMb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测得的各测段的高差和水准路线长如图所示。已知BMa的高程为5.612m,BMb的高程为5.400m。试将有关数据填在水准测量高程计算表中,最后计算水准点1和2的高程。
路线长(km) BMa 点号
水准测量高程计算表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m) 21
改正后高高程(m) 差(m) 5.612
1 2 BMb 5.400 ? fH?HB?HA? 每公里改正数=
11、已知控制点A的坐标(xA?110.500m,yA?54.536m)和AB边的坐标方位角?AB?135?00?00??,图上量得P点坐标为xP?80.500m,yP?24.536m,试计算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的测设数据,并绘图说明之。 12、绘略图说明用全站仪测绘咸宁学院校园地形图的测量工作程序及方法。 13.根据下图所示水准路线中的数据,计算P、Q、R点的高程。
M N
+1.326m 2.1km -3.517m
3.4km +3.718m +2.674m P Q R
fH允?HM = 26.201m
HN = 30.425m
4 km 22 2 km
14.如右图所示,已知AB边的方位角为130°20′,BC边的长度为82m,∠ABC = 120°10′,XB=460m, YB=320m,计算分别计算BC边的方位角和C点的坐标。
A
C
B
15. 某工地布设的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如图(一),数据见表(一),试计算点1,2,3的最后高程值。(?h容=±12
n,要求有计算步骤,算至毫米)(9分)
点名 BM0 1 测站数 8 10 高差高程(mm) (m) 35.448 +5 637 -1 236 23
2 5 3 9 BM 0
-1 921 -2 456 图(一)
表(一)
16.如右图,已知AB边的坐标方位角αAB==137°48′,各观测角标在图中,推算CD、DE边的方位角。(10分)
A
115°55′ B E 124°18′ 91°28′
95°45′ 112°33′
D 24 C
17. 如图(三)为盘左时的竖盘注记,今观测了A、B、C三个目标,试计算出它们的竖角α和指标差x,观测值见表(二)。
盘左读数盘右读数(L) (R) 86o13′273o45′ A 18″ 24″ 图(三)
94o24′265o36′u B 36″ 12″
89o53′270o08′表(二)
C 00″ 54″ 18.一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观测成果及测站数如下表,请在表格内按测站数调整闭合差并求出各点的高程。 改正后测站数实测高改正数点号 的高差高程(m) (个) 差(m) (m) (m) BMA –60.440(已知) 8.73901 10 +8.750 0.010969.17907 7 2 3 63.5582 观测目标
25
3 BMB ∑ 9 11 13 –-5.611 0.009837 –-7.200 0.012023 0.0142+8.078 09 –5.62087 –7,32023 8.092209 56.23797 64.410(已知) 备 注 19.如下图所示支导线,AB为已知边,?AB?120?18?36??,B点坐标XB=1786.425m,YB=3472.368m ,其它数据如图示,求C点的坐标。Xc=1904.734 Yc=3590.677
20.用20m钢尺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丈量某基次4次,其结果为417.509m、417.514m、417.516m、417.507m,求:
观测值中误差m;m=0.0036
(2)算术平均值中误差M及其相对误差K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