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技术报告 - 图文 下载本文

无线通信技术综合训练报告 训练十二 基于RFID的基本读写系统实验

图3.2.4G RFID阅读结果

结果分析:RFID即射频识别,又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实验的操作了解了射频读写的特点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不同阅读器所设置的波特率亦不同,915M RFID波特率为57600,13.56M RFID波特率为15200,而2.4G RFID波特率为9600,上位机需要按照规定数据格式往RFID阅读器发送命令并接受RFID阅读器返回的信息。除了阅读器之外必不可少的便是射频标签,它包括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我们所做的实验中只有2.4G RFID所需的位有源标签,有源标签可以主动向外发出无线电信号,并且能够传很远的距离。而无线信号主要是通过读卡器上的天线被读卡器接收并进行解码的,然后通过TTL232接口将信息发送给管理系统或其他监控系统。

五、实验思考题

1.RFID读写的特点?

答: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扰,可以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可识别高速运动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2.RFID的各种功能技术的基本思想?

答:RFID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第47页,共58页

无线通信技术综合训练报告

训练十三 通用传感器实验

一、实验内容

使物联网用户熟悉从节点定时采集板载的温度、湿度、光强等传感器实时数据并上传至主节点的过程,并通过配置实验软件的图形化显示观察各种实时数据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

ZigBee节点在文件Zmain.c中调用初始化函数,任何类型的节点开始工作都需要调用这些初始化函数,并且所有类型的节点都是用这个相同的函数来初始化ZigBee设备。各个节点初始化以后,就启动网络,每一个coordinator有一个唯一固定的64位IEEE MAC地址,但是组网的时候作为网络标识,同时为了使网络的通信更加高效,他还必须分给自己一个16位的网络地址,通常叫做短地址,作为簇首,同时给其他加入网络的节点分配16位短地址。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程序烧写:

将物联网主节点与从节点分别与PC相连,打开Smart Programmer软件,将已编译好的主节点程序和从节点程序,按1.4.2节介绍的配置和编译下载步骤将“通用传感器实验”中生成的主从节点程序分别下载到主节点和从节点。

(二)实验软件操作:

将主节点用串口线与PC相连,关闭烧写开关。打开物联网实验开发平台配套软件。 1. 串口配置:

在串口设置中根据与PC连接的串口编号选择串口,波特率设置为“38400”,选择完后点击“打开串口”(若串口未正确选择,此时会弹出警告对话框,关闭后请重新选择)。 2. 主节点加入网络:

将主节点的开关按钮拨到“开”(若没有反应,则需按下复位键)。点击“开始实验”,在上位机应用程序的下端可以看到主节点和网络的一些信息。 3. 从节点加入网络:

打开从节点开关,可以看到从节点加入的信息可以在上位机事件栏中显示,并显示采集到的数据。当有多个从节点加入网络时,可以看到软件程序将收到的数据分别显示。 4. 结束实验:

结束实验,单击“结束实验”可以看到数据显示被清空,在上位机的下端的事件显示中会保留存储的数据以便查询。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第48页,共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