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特技飞机也采用对称翼型。不过通常厚度相当大。
单层蒙布翼型,这个通常总是用根圆管做前缘。按传统的翼型制图理论,这个形状应该是常规翼型的那些中心线,然后厚度为0的那样翼型。当然那个理论是简单设想的扯淡。所以这个翼型实际是常规翼型的上表面的形状,一般只要做到曲率逐渐变化就可以了。由于实际的此类翼型性能都很差,所以你做的形状差了很多也无所谓的。
一层半蒙布翼型,这个通常不是完整的翼型,上表面是完整的,下表面只蒙一部分然后就贴到上蒙皮下面去了。也就是说前半部分是个立体翼型,后半部分省略为单层蒙布。这样基本保留了翼型的气动性,又节省了重量。(带圆管前缘的单层蒙布翼型也可以看做这种翼型的特例——只贴个管子那么宽, 现在的三角翼一般没有只有根圆管的,少说下表面也向后贴了个15%宽度)
================= 关于翼型厚度
对于超轻型飞机来说,常采用的厚度为15~16%左右。
厚度对升力并没太大影响,不过会略微增加点最小时的阻力,对于那些弯度比较小的翼型(通常是高速的下用的)比较明显。
但薄翼型气动性敏感,只会在特定的状态下有最好的表现,容易发生突变,飞机操纵性不好。因此一般都选用较厚的机翼使得飞行品质平稳。特技飞机为了获得可靠的操纵性能,也使用了很厚而且前缘半径非常大的翼型。
理论上机翼内部可以装东西,比如常用来装油。厚一点也有好处。不过超轻型飞机上一般没这种需求,这不是采用厚机翼的理由。
对于悬臂梁结构的机翼来说,越厚越有利于提高机翼的强度,因此这种结构一般都采用厚度大的翼型。
已知最厚的是“蟋蟀”的机翼,采用了21.7%相对厚度的机翼。加上它很短的翼展,这个小飞机非常结实。不过由于这个飞机后面挂了个开缝襟翼,这相当延长了弦长,实际的气动厚度大概只有17%的样子。
一般受力最大的地方在翼根,这里可以采用较厚的翼型,如果要减小阻力,可以把外翼段取较薄的翼型。这样强度和阻力都得到比较好的控制。
对于那种单层蒙布的翼型来说当然不存在什么厚度了。这时一般采用较大的前缘半径飞起来比较平稳。
航模上通常用较薄的翼型。它上面取得的经验不可照搬到载人飞机上来。这是因为两者气体流动状态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