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而言《說文》不載者,承詔皆附益之,以廣篆籀之路,亦皆形聲相從,不違六書之義者。”從這句話中可知,新附字也是符合“六書之義”的,可利用六書的理論來解析其字形結構。本人將新附字的類型作了分類統計,詳見下表:
類型 形聲字 例字 字數 比例 96.76% 2.99% 芙、蓉、蔬、哦、眸、翻、倒、駛、嶙、389 忖、瀟、捻、琵、繾、塘、坊、螳、醒 會意字 咍、鬧、睚、昶、曇、佇、嵩、倜、佇、嵩、12 淼、拋 指事字
叵 1 0.25% 由表可以看出,402個新附字中,多為形聲字。例如:“珈,婦人首飾,从玉加聲。”“茗,茶芽也,从艸名聲。”“鈿,金華也,從金田聲。”也有少數會意字,例如:“咍,嗤笑也,从口从台。”“鬧,不静也,从門从市。”“昶,日長也,从日从永,会意。”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形聲字中夾雜著一些會意兼形聲字(亦聲字),例如:“謎,隱語也,从言迷,迷亦聲。”“腔,內空也,从肉从空,空亦聲。”“低,下也,从人氐,氐亦聲。”據統計,新附字中的會意兼形聲字共有12字, 在此一一列舉出來:謎、腔、晬、罭、儈、低、債、價、僦、魑、赩、涯。新附字中沒有象形字,這反映了漢字在不斷孳乳的過程中,形聲字所占比重在不斷增加的趨勢。新附字中形聲字389個,占新附字總數的96.76%。其中左右結構的形聲字有265個,占形聲字總數的67.87%,而左右結構的形聲字又以左形右聲的居多,占91.70%。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漢字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規範化和定型化。
裘錫圭先生認為形聲字產生的途徑主要有兩條——在假借字上加注意符或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就是在形聲字大量出現之後,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組成形聲字,如清末以來為了翻譯西洋自然科學,特別是化學上的某些專門名詞,而造‘鋅’‘鐳’‘鈾’等形聲字的情況,任然是不多見的。大部分形聲字是從已有的表意字和形聲字分化出來的。”(加註釋)這兩種情況中以“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意符”而產生的形聲字最多,新附字中大量屬於這種情況。例如:謎字本作迷,《說文》:“迷,惑也。”,引申出謎語(《說文》新附:“謎,陰語也)之義,后加注言旁分化出“謎”來表示謎語這個引申義。
- 4 -
第二章、新附字在先秦典籍中應用
徐鉉在進表中表明了新附字來源于——“經典相承傳寫”和“時俗要用”,通過考證可以發現即是先秦已经出现的字和后起的新字。本文儘量搜集有關新附字的資料,對新附字中的經字和上古文獻用字進行梳理、分析。
梳理中有引用涉及鈕樹玉、鄭珍等研究者的觀點。現將所作考略呈于下文: 1、禰,親廟也。从示,爾聲。 《周禮》:“舍奠於祖廟,禰亦如之。” 2、祧,遷廟也。从示,兆聲。 《周禮·春官·守祧》:“掌守先王之廟祧。” 鈕樹玉:按鄭注《周禮·守祧》云:“古書祧作灈”,鄭司農灈讀為祧,是漢時有祧字。
3、祚:福也。从示,乍聲。 《詩·大雅·既醉》:“君子萬年,永錫祚福。” 4、珈:婦人首飾。从玉,加聲。 《詩·鄘風·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5、璩,環屬。从玉,豦聲。 《山海經·中山經》:”其狀人面而豹文,小腰而白齒,而穿耳以鐻。” 鈕樹玉:璩通作鐻,或作渠。 6、琖,玉爵也。从玉,戔聲。 《禮記·明堂位》:“爵用玉琖仍雕。” 鈕樹玉:或作湔。《周禮·量人》注引《明堂位》“夏後氏以琖”,釋文云:“琖,劉本作湔。”
7、琛,寶也。从玉,深省聲。 《爾雅·釋言》:“琛,寶也。” 《詩·魯頌·泮水》:“憬彼淮夷,來獻其琛。” 8、琡,玉也。从玉,叔聲。 《爾雅·釋器》:“璋大八寸謂之琡。” 9、瑄,璧六寸也。从玉,宣聲。 《爾雅·釋器》:“璧大六寸謂之宣。”釋文:“宣或作瑄。” 10、芙,芙蓉也。从艸,夫聲。 《爾雅·釋草》:“荷,芙蕖。” 11、蓉,芙蓉也。从艸,容聲。 《楚辭·離騷》:“製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12、薳,艸也。从艸,遠聲。 《左傳·昭公六年》:“楚薳罷帥師伐吳。” 13、荀,艸也。从艸,旬聲。 《山海經·中山經》:“青要之山有艸也,其狀如葌,而方莖黃華亦實,其本若藳本,名曰旬草,服之美人也。”
《左傳·桓公九年》:“旬侯、賈伯伐曲沃。” 14、蓀,香艸也。从艸,孫聲。 《楚辭·九歌·湘君》:“霹靂柏兮蕙綢,蓀橈蘭旌。” 15、蔬,菜也。从艸,疏聲。
- 5 -
《爾雅·釋天》:“蔬不熟為饉。” 16、芊,艸盛也。从艸,千聲。 《列子·力命》:“美哉國乎,鬱鬱芊芊。” 17、薌,榖气也。从艸,鄉聲。 《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清滌,酒曰清酌,黍曰薌合,粱曰薌萁。” 18、蕆,《左氏傳》“以蕆陳事”。从艸未詳。 《左傳·文公十七年》:“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蕆陳事。” 19、犝,無角牛也。从牛童聲。 《爾雅·釋畜》:“犝牛”。
20、嗃,嗃嗃,嚴酷皃。从口,高聲。 《易·家人》:“家人嗃嗃,繪厲吉。” 21、售,賣去手也。从口,雔省聲。 《詩·邶風·谷風》:“既阻我德,賈用不售。” 22、咍,蚩笑也。从口,从台。 《楚辭·九章·惜誦》:“行不群以巔越兮,又眾兆之所咍。” 23、些,語辭也。从此,从二。 《楚辭·招魂》:“何為四方些?舍君之樂處,而離彼不詳些。” 24、邂,邂逅,不期而也。从辵,解聲。 25、逅,邂逅也。从辵,后聲。 《詩·鄭風·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26、逼,近也,从辵,畐聲。 《晏子春秋·內篇諫策》:“逼邇不引過。” 27、遐,遠也。从辵,叚聲。 《爾雅·釋詁上》:“远,遐也。” 、迄,至也。从辵,气聲。
《爾雅·釋詁上》:“迄,至也。” 《詩·大雅·生民》:“後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於今。 、蹙,迫也。从足,戚聲。
《詩·小雅·小明》:“曷云其還,政事愈蹙。” 、踸,踸踔也。行無常皃。从足,甚聲。
《楚辭·七諫》:“蓬艾親如禦床笫兮,馬蘭踸踔而日加。” 、詢,謀也。从言,旬聲。
《書·舜典》:“帝曰:‘格!汝舜,詢事考言,乃言底可績。’” 鈕樹玉:漢宣帝諱詢之字曰謀,許君不應遺詢字。 、詎,詎猶豈也。从言,巨聲。
《莊子·齊物論》:“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 、 小也,誘也。从言,叜聲。
《禮記·學記》:“可以 聞。” 、靮,馬羈也。从革,勺聲。
《禮記·檀弓》:“柳莊曰,如皆受社稷,則孰執羈靮而從?” 35、玈,黑色也。从玄,旅省聲。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玈弓矢千。” 36、朘,赤子陰也。从肉,夋聲,或从血。 《老子》:第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 6 -
28 29 30 31 32 33 34
37、刎,剄也。从刀,勿聲。 《禮記·檀弓下》:“廢其祀,刎其人。 38、簃,閣邊小屋也。从竹,移聲。 《爾雅·釋宮》:“連謂之簃。” 39、筠,皮也。从竹,均聲。 《禮記·禮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40、叵,不可也。從反可。
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十四引《三蒼》:“叵,不可以。反正為乏,反可為叵,皆字意也。”
41、榭,臺有屋也。从木,射聲。 《爾雅·釋宮》:“闍謂之臺,有木者謂之榭。” 《書·泰誓》:“惟宮室臺榭,陂池侈服。” 42、椸,衣架也。从木,施聲。 《禮記·曲禮上》:“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枷。” 43、櫂,所以進舩也。从木,翟聲。或從卓。 《楚辭·九歌·湘君》:“桂櫂兮蘭枻,斲冰兮積雪。” 44、暈,日月氣也。从日,軍聲。 《史記·天官書》:“日月暈適,雲風,此天之客氣,其發見亦有大運。” 鈕樹玉:暈即暉之異體,是也。 45、曙,曉也。从日,署聲。 《楚辭·九章·悲回風》:“涕泣交而淒淒兮,思不眠以至曙。” 46、昂,舉也。从日,卯聲。 《樂府詩集·清商曲辭·讀曲歌》:“柳樹得春風,一低復一昂。 鈕樹玉:昂通作卬。
47、寰,王者封畿內縣也。从宀,睘聲。 《穀梁傳·隱公元年》:“寰內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會諸侯。” 鈕樹玉:寰通作縣。
48、寀,同地為寀。从宀,采聲。 《爾雅》:“宷,官也。”
49、罭,網也。从网、或,或亦聲。 《爾雅·釋器》:“緵罟謂之九罭。九琙,漁網也。” 50、罹,心憂也。从网,未詳。 《爾雅·釋詁下》:“罹,憂也。” 51、幢,旌旗之屬。从巾,童聲。 《韓非子·大體》:“雄駿不創於旗幢。” 鈕樹玉:幢通作橦。
52、幟,旌旗之屬。从巾,戠聲。 《墨子·旗幟》:“亭尉各為幟,竿長二尺五,帛長丈五,廣半幅者大。” 53、帟,在天上曰帟。从巾,亦聲。羊益切。 《周禮·天官·幕人》:“幕人掌帷、幕、幄、帟、綬之事。” 鈕樹玉:帟通作弈。
54、倅,副也。从人,卒聲。 《周禮·夏官·戎僕》:“戎僕掌馭戎車,掌王倅之政。” 鈕樹玉:倅通作卒、萃。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