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完整版)》阅读笔记 下载本文

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完整版)》有感

这段时间,我们在刘欣主任的引领下,认真学习了洛林.W.安德森等编著,蒋小平、张琴美和罗晶晶翻译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一书。由于水平有限,现把我的学习后的粗浅的认知交流如下。

这本书的学习,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自我,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的需要,学习借鉴,有助于我们教师理解课程、计划教学以及设计与课程内在的目标相一致的测评,从而提高自己教学的课堂效果,最终改进教学质量。

布卢姆把知识维度分为四个类别,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1、 事实性知识――学生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

2、 概念性知识――能使各成分共同作用的较大结构中的基本成分之间的关系。

3、 程序性知识――如何做什么,研究方法和运用技能、算法、技术和方法的标准。

4、 元认知知识――一般认知知识和有关自己的认知的意识和知识。

布卢姆把认知过程维度分为六个主要类别,依次是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1. 记忆/回忆。指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的知识、查找和呈现

材料相吻合的知识。

2.理解。指从口头、书面和图像等交流形式的教学信息中建构意义。包括:解释、列举、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

3.应用。指给定的情景中执行或使用程序,包括执行和实施。 4.分析。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部分,确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部分与总体结构或宗目的之间的关系。包括区别、组织、归因。

5.评价。基于准则和标准作出判断。包含检查和评论。 6.创造。指将要素组成内在一致的整体或功能性整体,将要素重新组织成新的模型或结构。它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

以上是对该书的分类做详细的介绍,每个主要类别,又都包括若干子类别,也是依次排列的。这样,目标由简单到复杂递增,后一类目标只能建立在已经达成的前一类目标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了目标的层次结构。

现在谈谈较吸引我的一个观点:虽然使用分类表能够增进我们对目标的理解,但究竟会有什么帮助呢?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努力解决关于教育、教学和学习的问题主要包含四个基本问题:

1、 学习问题。在有限的学校和课堂教学时间内,什么值得学生学习?

2、 教学问题。如何计划和进行教学才能使大部分学生在高层次上进行学习?

3、 测评问题。如何选择或设计测评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信息?

4、 一致性问题。如何确保目标、教学和测评彼此一致。 就我个人理解而言,我认为实现以上问题,这需要一点点的落实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是备课,按照固定的顺序:课堂情境、目标、教学活动和测评,只是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借鉴,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学生掌握情况,校内校外适时有限资源,充分结合分类结合各项类别的具体掌握难度要求,精准确定教学目标

其次,上好自己的课堂。主体风格形成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的教学适当的改变,吸引注意力;另外关注多层次学生学习的程度,以便及时调整。

第三是,课下的落实,练习要有针对性,也可灵活的调整层次要求,提高成绩好学生、保证成绩差的。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多水平、多层次去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问题,最终落到教学上,才能实现它本身的效益。它也时时提醒我们每一位教师,使学生获取知识或者对我们所教内容的简单回忆远不是我们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我们必须努力帮助学生达到更高水平的认知目标。因此,教师不仅要考虑认知领域的目标的实现,还要考虑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的实现。有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态度和情感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参与各科学习,实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