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问题。
桃 花 源 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桃花源记》选自__ __,原是___ _中的_ ___。作者是_ _朝的___ _。是著名的__ __。本文是以 为线索的。其内容可归纳
为渔人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2. 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作者写这一景物描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能准确说明桃花源的山洞口位置的语句是:
1
3. “忽逢”一词的意思是什么?“欲穷其林”的原因是什么?
4.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5. 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的?(用原文答)
6. 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7. “豁然开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__;
现在使用这个成语,除了原来的意思外,还可以形容______ _ __ ____。
8. 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9. “便要还家”中的“要”字的意思是_ ___;本段中与“要”字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__ ___。
10. 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11. 桃源人为何“不复出”?
2
12.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13.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14.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为愿离开?
15. 第3段中可以用来证实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语句是哪些?文中除反映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外,还反映了他们什么样的生活状况和怎样的待人之道?
16.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或问: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17. 写高尚人士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有什么作用?
3
18. 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19.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作者为何写它?
《桃花源记》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