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教育政策法律法规重点汇编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6、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 BC )

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1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 ABCD )

A、权力和自由的广泛性 B、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18、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 AB )

A、法定监护 B、指定监护 C、委托监护 D、代理监护 19、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ABCD )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20、学校对高中生可以进行以下何种处分?(ABD)

A、警告 B、记过 C、送劳动教养 D、开除学籍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 ABCD)

A、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B、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C、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D、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2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履行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和(ABCD)义务。

A、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B、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C、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D、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3、监护人的职责是(ABC)

A、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B、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的民事活动,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人发生争执时,代理其进行诉讼;C、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对被监护人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D、不管不问。

24、学生应该履行的义务有(ABCD)

A、遵守法律法规;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D、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 37 -

教育政策法律法规重点汇编 2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ABCD)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B、有合格的教师;C、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D、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2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和( ABCD)权利。

A、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B、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C、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D、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27、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在适龄儿童、少年需免学、缓学的办理程序上的规定是(ABC) A、适龄儿童、少年需免学、缓学的,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 请,经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批准。B、因身体原因申请免学、缓学的,应当附具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的证明。C、 缓学期满仍不能就学的,应当重新提出缓学申请。D、应当得到省一级教育部门的许可。

28、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的要求是( ABCD)

A、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统筹 规划,合理布局。B、小学的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寄宿制小学设置可适当集中。C、普通初级中学和初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设置,应当根据人口分布状况和地理条件 相对集中。D、盲童学校(班)的设置,由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聋哑学校 (班)和弱智儿童辅读学校(班)的设置,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安 排。

29、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 对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节应(ABC) A、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B、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C、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D、教育教育就行。

3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CD )来保障”。A、 靠教育教师 B、 靠社会 C、 靠法制 D、 靠制

三、简答题

1. 依法执教: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教育法规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

2. 依法执教的特点:1执教主体的特定性2. 执教依据的专门性3.执教性质的特殊性4.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3. 依法执教的必然性:1.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2.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3.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4.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5.教师依法维权需要

4. 教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

- 38 -

教育政策法律法规重点汇编 促进法。最早:学位条例

5. 正确处理好依法执教和以法执教的关系

6. 教育法:广义:体现统治阶级的再教育方面一致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的总称。狭义: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关教育规范性文件。

7. 教育法的特点:1.是一种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2.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3.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体现4。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5。教育客观规律法定化了的行为规范

8.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的方向性原则2.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3.保证教育的公正性原则4.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原则5.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原则6.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经费支出的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

9. 教育平等包括:起点(入学),过程(就学),终点(学业成就) 10. 规范作用: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

11. 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假定(法定条件)、处理(可以怎样,不能怎样)、法律后果(肯定式和否定式)

12. 教育法律类别:1.调整方式分(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2.强制性不同分(强制性规则/任意性规则)3.内容确定性不同(确定性原则/委托性原则/准用性原则)

13. 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人们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14. 教育法律的构成:主体(教育过程中依法享有权力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内容(权利和义务)、客体(教育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5. 主体的种类:公民(居住我国的外籍人和无国籍人,只要从事教育活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国家机关、利益共同体、国家

16. 客体的种类:物、行为及其后果、精神产品(智力成果)

17. 教育法律事实:是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包括教育法律事件/教育法律行为

18. 教育法律形式:也称教育法的渊源,执教于法律的具体表下形式,既有不同国家机关依照不同方式创制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效力的教育法律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

19. 教育法律类别: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及国际教育条约协议

20. 判断和确定教育法律效力等级遵循的原则:1.下位法服从上位法2.特殊法优于一般法3.后定法优于前定法4.特定程序法律优于一般程序法律5.被授机关的立法等同于授权机关自己的立法。

21. 教育法最初产生于奴隶社会,国外最早是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斯巴达人制定的军事教育法,德国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英国的1944年的巴特勒法案最著名,日本的现代教育从明治维新开始,1902年,清政府,张百熙,钦定学堂章程(最早但未实施)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

- 39 -

教育政策法律法规重点汇编 实施了。

22. 现代教育法的特点:1.教育观的法治化2.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义务教育法3教育法律体系的形成和逐步完善。

23. 1988,英国,教育改革法1989,法国,教育指导法1990,日本,终生教育法 1992年,俄罗斯,教育法 1994年,美国,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

24. 教育法的产生和发展的启示:1.教育和法律相中社会现象职能的交互作用是推动其的基本前提2.教育权的社会化、国家化是其根本原因3.科技的发展是其直接动力4.现代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化、现代国家法治化

25. 教育政策的特点:政治性/可行性/原则性/权威性/稳定性。

26. 教育法和教育政策的区别:1.制定机关和程序不同2.表现形式不同3.调整范围、实施方式不同4。稳定程度不同

27. 教育法和教育政策的相互作用;1.教育法以教育政策为指导2教育政策依靠教育法贯彻实施3。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受教育法的规范和制约4有法以法,无法以政策 28. 我国现行立法制属于一元多级

29. 教育立法程序:提出—审议—表决----公布

30. 享有法律议案提案权的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法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团或30名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来 31. 法律案的通过的法定多数是全体代表或委员会的过半数,宪法的修改需要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32. 执法:广义:国家机关(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具体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特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具体实施法律的活动。 33. 教育执法特点:1.从实施方式和活动性质看,它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以国家名义适用教育法律的专门活动;2.从执法主体看,它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适用教育法律规范的活动;3从执法依据和后果看,它是适用教育法律规范并产生特定法律后果的活动;4从执法要求看,它是教育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依据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5.从执法对象看,它是教育行政机关以教育法规特定对象的活动

34. 教育执法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及时

35. 教育执法基本原则:行政合法原则、行政合理原则、责任行政原则 36. 教育执法形式:教育行政措施、处罚、强制执行、救济

37. 教育司法制度的形式:1.司法机关内部设立教育司法专门机构2.教育行政机关内部设立行政申诉处理机构3.根据教育法、教师法的精神,探索在人民调解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教育调节制度

38. 教育违法的构成:客体、客观方面、主观、主观方面 39. 教育法律责任:行政/民事/刑事/经济法律责任

40. 教育法律解释的主体和效力不同分为:有权解释(由国家特定机关)和无权解释(学术教学上),解释的机关不同: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