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老师:本课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2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体会为什么说“辽西的发现”是“点睛之笔”。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恐龙的课文。板书:恐龙。 2.大家了解恐龙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2~3人)

3.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恐龙(2种)的图片,想看吗?想认识它吗?大声叫出它的名字(霸王龙、马门溪龙)。

看过了图片,恐龙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难怪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最初把它叫做“恐怖的蜥蜴”!

当你看到“飞向蓝天”这四个字时,你又想到什么?(出示两张鸟的图片)是啊,鸟类是我们心中轻灵自由的天之骄子。

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飞向蓝天的恐龙”。当你第一次看到课题时,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看来大家的疑问是一致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4.出示课后资料袋。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学生读一读,相机纠正读音。 3.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1)请一组同学每一个人各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读后交流,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呢? 4.默读课文,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探寻答案

1.同学们,回到刚才的问题:鸟儿和恐龙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找到答案了吗? (鸟类很有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课件出示这句话)

2.原来如此呀。这么说,窗外树枝上那只小鸟,竟然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恐龙的一支演化而来。这个说法,可是要有根据的呀。要不,我才不信呢。你有什么依据吗?

3.请同学们再读第2自然段,看能不能找到有力的证据。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后交流自己的看法。

4.出示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图片。 同学们可真是读书的高手!通过读课文竟然发现这么多的知识。正如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点睛之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辽西的发现”,是这幅画卷的“点睛之笔”呢? (“点睛之笔”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作“画卷”。而要证明恐龙的一支最终演化成鸟儿,“羽毛”是非常关键的证据。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5.小结: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可见在很久以前,有些恐龙是长羽毛的,和鸟儿很像。这更有力地证明了鸟类是由恐龙的一支演化来的。

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的一支――→ 鸟

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