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可供参考) 下载本文

利用地的梳理,研究乡村未利用地的生态恢复、保护和合理利用。

(四)乡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基于农村居民的出行距离、使用频率、设施服务半径来构建乡村生活圈,并通过交通、地形、资源等因素对设施服务半径影响进行修正和调整,并以适宜的“乡村生活圈”为依据统筹配置教育、医疗、商业、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城乡统筹、因地制宜为原则确定县(市)域乡村供水、污水和垃圾治理、道路、电力、通讯、防灾等各类基础设施的规模、建设标准和选址意向。

设施配置应以共建共享为原则,结合村庄分级,针对村庄实际需求,按照不同标准分别配置。配置标准应结合人口规模和产业特点,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有特殊要求的乡镇(含特色小镇)、村(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应从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综合防灾及产业发展等特殊要求进行设施配置和建设,并适当提高标准。

(五)乡村风貌规划

依据区位条件、乡土风情、生态格局、自然肌理、建筑风格等划定风貌分区,明确各类风貌管控区的建设要求及重点,从田园风光、建筑风貌、山水特色和文化保护等要素着手制定分区图则分类引导村庄建设。

6

加强重点地区的风貌控制指引,结合地方实际提出城乡结合部、交通要道沿线、相关保护区和连片发展地区等重要节点地区的风貌控制要求。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提出适应当地的创新性策略和风貌指引。 (六)村庄整治指引

以我省“七改三清”环境整治为纲领,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为要求。依据村庄规模、空心率、区位条件、综合现状、周边资源、市政条件等对村庄进行整治分类。并提出对应整治措施:一是建筑整治引导;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给水安全、污水处理、雨水排放、杆线改造、垃圾收运和道路硬化等;三是绿化景观改善,按照风貌分区制定乡村景观打造的通用导则,对滨水空间、村庄节点空间进行分类引导。 (七)需要增补的其他内容

为体现地方特色、响应重大政策等,规划还应增加以下内容:

一是补充体现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专项规划内容,如特色小镇培育、乡村生态保护、乡村旅游等专项规划内容;

二是响应各类重大政策,增补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县(市)域传统村落保护、移民安置布点、扶贫攻坚、美丽乡村等专项规划内容。 第十条 【强制性内容】

基本农田、生态等规划内容,乡村建设用地规模和管控

7

要求,乡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建规模和标准是强制性内容。

第十一条 【编制成果要求】

(一)成果形式

《规划》成果表达应以利于规划管理、便于审查为准则,包括“规划文本、图集、入库数据和附件(说明书、规划公示、公众参与、规划听证等规划公开过程的相关记录)”四项内容。其中数据库应为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且文本和规划入库数据是《规划》的法律文件。 (二)文本内容要求

规划文本,应以规划强制性内容为重点,围绕地方政府的管控要求进行条文式书写。条文应直接表述为规划指标、结论和要求,措辞准确,符合名词术语规定,体现法定性和政策性。 (三)图集要求

规划图件是表达现状和规划设计内容的图示,所表达的内容应当清晰、准确,与规划文本一致。

规划图件主要包括:乡村居民点综合现状图、村庄布点规划图、乡村体系规划图、空间管制规划图、乡村产业布局规划图、综合交通规划图、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基础设施规划图、乡村风貌规划图、村庄整治指引规划图、近期建设项目规划图。

8

除上述必备图纸之外,可根据需要增加其他可选图纸,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图、综合防灾规划图、环境保护规划图、乡村旅游规划图等。 (四)规划入库数据要求

规划入库数据必须与“城乡总体规划(多规合一)”统一空间图件和制图标准、统一成果标准,推进城乡规划全域覆盖工作,实现全域规划管理“一张图”的根本目标。

村庄管控边界、空间管制划定的“区、线”成果应为GIS数据库文件(mdb格式文件),坐标、高程符合地方统一标准要求。

多层次分区指引成果必须为GIS数据库(mdb格式文件),各分区单元应与行政区划、道路网、权属界线相衔接,以便于规划实施管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