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可供参考) 下载本文

2018年乡村建设规划 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

省设计院集团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精神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187号)要求,科学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和管理,创新乡村规划理念,切实改善乡村无规划、乡村建设无序的局面,完善乡村规划体系,加快推进全省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审批与管理,提高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的创新性、科学性,特编制本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

本导则由云南省城乡规划局组织编制,由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一条 【编制目的】 ....................................................................................... 1 第二条 【适用范围】 ....................................................................................... 1 第三条 【编制目标与任务】 ........................................................................... 1 第四条 【编制要求】 ....................................................................................... 1 第五条 【规划作用】 ....................................................................................... 1 第六条 【规划衔接】 ....................................................................................... 2 第七条 【规划期限】 ....................................................................................... 2 第二章 规划编制 ............................................................................................... 3 第八条 【编制主体】 ....................................................................................... 3 第九条 【基本要求】 ....................................................................................... 3 第十条 【强制性内容】 ................................................................................... 7 第十一条 【编制成果要求】 ........................................................................... 8 第三章 规划审查与审批 ................................................................................. 10 第十二条 【规划审查】 ................................................................................. 10 第十三条 【规划审批】 ................................................................................. 10 第十四条 【公众参与】 ................................................................................. 10 第十五条 【规划评估与修改】 ...................................................................... 11 第四章 附则 ..................................................................................................... 12 附录一: 《规划》技术审查评分表 ............................................................. 12 附录二: 《规划》核心数据指标表 ............................................................. 13 附录三: 《规划》文本框架(参考)......................................................... 14 附录四: 《规划》图纸目录(参考)......................................................... 1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规划》编制、审批与管理,提高规划可操作性、规范成果内容与深度,特制定本导则与审查要点。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适用于云南省各县(市、区)组织《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审批与管理。

第三条 【编制目标与任务】

通过规划编制,实现乡村建设发展有目标、重要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

第四条 【编制要求】

《规划》必须以“多规合一”为技术途径,作为县(市)城乡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编制。有条件地区,应纳入县(市)城乡总体规划共同编制,已经编制城乡总体规划但乡村建设规划不完善的,应按照本导则在县(市)城乡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专项规划。

《规划》应以县(市)城市规划建设区以外的全域国土空间为研究范围,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进行规划编制。

第五条 【规划作用】

(一)《规划》是统筹县(市)域乡村空间、资源、设施和建设的重要平台和直接依据;

1

(二)《规划》是村庄规划编制的上位依据,是颁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行政依据之一;

(三)《规划》是制定乡村发展目标、安排重点建设项目、管控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纲领性文件。

第六条 【规划衔接】

统筹衔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林业规划、环保规划、农业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多规合一)。以上位规划为依据,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提出的建设用地规模、基本农田保护要求和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等落实在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内,实现县(市)域规划“一张图”管理,县(市)域城乡规划全覆盖。

第七条 【规划期限】

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重点制定近期五年行动计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远期展望期限与“城乡总体规划”相一致。

2

第二章 规划编制

第八条 【编制主体】

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全域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具体工作可由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国土、环保、农业、林业等部门共同承担。 第九条 【基本要求】

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以“多规合一”为技术手段,结合云南特色,提出“6+X”的《规划》编制导则,确保《规划》成果内容科学全面,实施简便、易操作,全面指导乡村建设工作,实现乡村建设发展有目标、重要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的根本目标。 (一)乡村建设目标

从农房建设、乡村道路、安全饮水、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因地制宜制定乡村建设中远期发展目标,明确乡村地区发展战略、路径、指标,统筹各职能部门乡村建设项目,落实乡村建设决策的近期行动计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任务,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二)乡村体系规划

在科学分析乡村人口流动趋势及空间分布的基础上,以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为目标,科学构建合理的分区体系及镇村

3

体系,协调乡村生态、生产、生活空间。规划应围绕主体功能定位划定经济发展引导分区,依据空间特点差异分级划定分类治理分区、基于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特点划定管控分区,因地制宜构建镇村体系。

以下从三生空间提出内容:划定三生空间管控边界,绘制县(市)域乡村地区规划管理“一张图”,是审查重点之一。

(1)空间管治规划(生态空间):基于生态环境、用地适宜性评价、资源保护和利用等特点,确定县域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细化乡村地区主体功能的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提出相应的空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限制和引导措施。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适宜布局乡村居民点和配套设施建设、引导乡村人口集聚的区域。限制开发区域是指应合理引导乡村人口疏解的区域,主要包括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需要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引导乡村人口易地搬迁。

(2)产业发展规划(生产空间):基于本县域的农牧条件及资源禀赋条件,明确乡村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产业选择重点,寻求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径,划定经济发展片区,构建定位合理、特色突出的县域乡村产业体系,制定各片区

4

的开发建设与控制引导的要求和措施,促进县域城乡产业多层次融合发展。

(3)村镇体系规划(生活空间):依据县域内不同规模、职能和特点的村镇,科学合理地确定村镇等级体系。村镇体系一般由重点镇(国家级重点镇或特色小镇)、一般乡镇、中心村、自然村四个等级构成,形成以乡镇政府驻地为综合公共服务中心,以中心村为基本服务单元的相对均衡的乡村空间布局模式。

重点镇(国家级重点镇或特色小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乡镇是服务于“三农”的综合服务中心。中心村是乡村基本服务单元和农村人口定居的重要载体,确保布点建设的中心村成为农村人口的永久居民点。自然村是乡村基层单元。 (三)乡村用地规划

根据县(市)域不同地区的用地适宜性条件、资源开发情况、生态环保和防灾减灾安全要求、扶贫支持政策等,研究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内的建设用地模式,划定乡村居民点管控边界,明确宅基地规模标准,提出农村居民点布局原则,并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相协调。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园地、林地,严格控制各项建设工程占用国家重点公益林、天然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江河源头等生态敏感、脆弱地区。加强现状未

5

利用地的梳理,研究乡村未利用地的生态恢复、保护和合理利用。

(四)乡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基于农村居民的出行距离、使用频率、设施服务半径来构建乡村生活圈,并通过交通、地形、资源等因素对设施服务半径影响进行修正和调整,并以适宜的“乡村生活圈”为依据统筹配置教育、医疗、商业、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城乡统筹、因地制宜为原则确定县(市)域乡村供水、污水和垃圾治理、道路、电力、通讯、防灾等各类基础设施的规模、建设标准和选址意向。

设施配置应以共建共享为原则,结合村庄分级,针对村庄实际需求,按照不同标准分别配置。配置标准应结合人口规模和产业特点,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有特殊要求的乡镇(含特色小镇)、村(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应从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综合防灾及产业发展等特殊要求进行设施配置和建设,并适当提高标准。

(五)乡村风貌规划

依据区位条件、乡土风情、生态格局、自然肌理、建筑风格等划定风貌分区,明确各类风貌管控区的建设要求及重点,从田园风光、建筑风貌、山水特色和文化保护等要素着手制定分区图则分类引导村庄建设。

6

加强重点地区的风貌控制指引,结合地方实际提出城乡结合部、交通要道沿线、相关保护区和连片发展地区等重要节点地区的风貌控制要求。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提出适应当地的创新性策略和风貌指引。 (六)村庄整治指引

以我省“七改三清”环境整治为纲领,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为要求。依据村庄规模、空心率、区位条件、综合现状、周边资源、市政条件等对村庄进行整治分类。并提出对应整治措施:一是建筑整治引导;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给水安全、污水处理、雨水排放、杆线改造、垃圾收运和道路硬化等;三是绿化景观改善,按照风貌分区制定乡村景观打造的通用导则,对滨水空间、村庄节点空间进行分类引导。 (七)需要增补的其他内容

为体现地方特色、响应重大政策等,规划还应增加以下内容:

一是补充体现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专项规划内容,如特色小镇培育、乡村生态保护、乡村旅游等专项规划内容;

二是响应各类重大政策,增补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县(市)域传统村落保护、移民安置布点、扶贫攻坚、美丽乡村等专项规划内容。 第十条 【强制性内容】

基本农田、生态等规划内容,乡村建设用地规模和管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