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学》 下载本文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校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余学峰 第一部分 说明部分

一、教学目的

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探寻学校管理规律的学科,是一门融合了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应用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系统介绍中小学管理知识的课程。它从中小学校管理的实际问题出发,但不拘泥于具体问题,既注重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又努力超越具体问题,寻求观察学校管理问题的各种视角,构建分析问题的理论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作为学校管理学的入门课程,它关注的是学校管理的实际工作问题,没有太多的深奥理论,比较适合于中小学管理者、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教育管理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习者掌握吸取的学校管理知识,形成正确的学校管理观念和价值取向,培养对学校管理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运用学校管理的一般原理指导学校管理实践,规范管理行为。

二、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学校管理学》课程是教育管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课程中的必修课、必考课。本课程与教育学、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法学等课程密切联系,涉及到其中的很多知识内容,因此学习本课程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课程的知识基础。

三、课程体系

学校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有多种,为了便于学习和应用,本课程主要以学校事务管理为主要线索来介绍学校管理学的内容。课程大致分为三部分,共九章。

第一章 学校管理概论 第二章 学校管理指导思想 第三章 学校领导体制 第四章 学校管理过程 第五章 学校管理方法

1

第六章 校长管理 第七章 教师管理 第八章 学生管理 第九章 教学管理

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章,是学校管理总论,主要介绍学校管理及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概况,通过这一部分的介绍,使学习者对学校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性质特点、学科发展的脉络、发展趋势以及中外学校管理学的研究情况有大致的了解,提高学习者对学校管理学科价值的认识,也使学习者对我国学校管理学整体研究水平较低、发展潜力巨大的现实有初步的认识,启发学习者投身学校管理学科的研究。

第二部分即二至五章,是学校管理本体论,介绍学校管理的指导思想、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管理过程和学校管理方法等内容。这一部分主要解决学校管理本身的一些理论问题。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一方面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学校管理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认识我国学校管理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激发学习者进一步探索的勇气。

第三部分即六至九章,是学校管理的事务论,介绍学校管理的人与事。人的部分主要介绍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事的部分主要介绍教学管理。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使学习者掌握学校管理的常规,认识现实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弊端,提高学校管理的技能。

本课程的重点是第二至七章,难点是第一章的管理的属性与本质,第二章的系统原理和人本原理,第五章的质量目标管理方法,第六章学校领导者和第七章教师管理。

四、学习要求

为了帮助学习者学习,各章除了提供了部分相关参考资源供学习者进一步扩展学习外,还提供了自测题和案例供学习后自我检测学习效果之用。

本课程的学习,一是要求弄懂学校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知识,注意区分各章的重难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二是在学习方法方面注意系统学习,整体把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各章的内容可以分要点来各个击破,但是要注意理清全课程的脉络和各知识点的逻辑关联,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三是要求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学校管理问题,或用实例来印证学校管理理论,了解现实与理论的差距,思考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在学习尝试解决问题过程中,注意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四是要求学习者注意,本课件所提供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真正要使自己对学校管理知识有较全面掌握以及对学校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有所了解,还需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学习范围,特别是要在现实

2

中寻找问题,带着问题学习。五是本课程的学习不要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不要死记硬背课程的内容,对课程中所介绍的各种观点不要盲从,要独立思考,要能够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特别是课程中有部分内容是首次探讨,其观点属于一家之言,希望学习者能明辨是非。做到以上几点,这门课程的学习才会真正有所收获。

五、教材与参考书

学习教材: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尚在编写中。 主要参考书:

1. 萧宗六,《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四版。 2. 杨颖秀,《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3. 阎德明,《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六、关于命题考试的规定

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应根据大纲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15%,领会占25%,简单应用占25%,综合应用占35%。

3.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易程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4.本课程考试的试题类型有:单选题(10)、多选题(4)、填空题(10)、名词解释(4)、简答题(4)、论述题(2)、案例分析题(1)。

5.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的方式。

第二部分 正文部分 第一章 学校管理总论(6学时)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管理的功能、实质、学校管理的价值及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弄清管理的一般属性与本质、学校管理五要素说的基本内容,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管理学的发展脉络,掌握学校管理的特点、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学校管理学的学科特点等。

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学校管理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的属性与本质、学校管理的特点、学校管理学的学科特点、西方学校管理学

3

的发展。本章的难点是学校管理的属性、学校管理的本质、学校管理学的学科定位。

学习本章,除了全面掌握上述各知识点外,要求认真阅读参考资源中的文章,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学校管理实践。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学校管理概述

一、管理与学校管理 (一)管理的起源 (二)组织管理的功能 (三)组织管理的实质 (四)学校管理的价值

(五)学校管理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二、学校管理要素 (一)要素与系统 (二)管理要素分类 (三)学校管理要素解析 三、学校管理的性质 (一)性质的界定 (二)管理属性 (三)管理本质 四、学校管理的特点 (一)管理活动的教育性 (二)管理内容的综合性 (三)管理指标的模糊性 (四)管理效益的后延性 五、学校管理的发展 (一)学校管理发展阶段 (二)学校管理发展趋势 第二节 学校管理学概观

一、学校管理学界说 (一)学校管理学研究对象 (二)学校管理学学科性质 (三)学校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四)学校管理学的研究任务 二、学校管理学研究方法

4

(一)调查法 (二)观察法 (三)实验法 (四)文献法 (五)个案法 第三节 学校管理学的发展

一、西方学校管理学的演进 (一)学校管理学的诞生 (二)西方管理学的理论发展 (三)西方学校管理学的发展 二、中国学校管理学的发展 (一)学校管理学的起步 (二)学校管理学的兴盛 (三)学校管理学蓄势待发

【课后练习】

1. 学校管理与学校教育有怎样的关系? 2. 管理要素有哪些不同的分类? 3. 学校管理要素包括哪些方面? 4. 怎样理解管理二重性?

5. 试从资源利用角度、组织目标角度、管理元价值角度理解管理本质? 6. 学校管理有哪些主要特点? 7. 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8. 学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要求? 9. 管理理论的发展对学校管理学有哪些影响?

第二章 学校管理指导思想(6学时)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管理观念、管理指导思想、管理原则等与学校管理指导思想有关的基本概念,弄清楚学校管理系统原理和人本原理两大原理的基本观点,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学校管理指导思想的内容,能应用学校管理指导思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内容,对我国学校管理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学校管理指导思想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有关系统属性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概括、人本管理的内涵、人本管理的基本要求及本文所提出的育人为主、以教师为主、以激励为主、以效益为主的四大基本管理指导思想。本章学习的难点是系统原理和人本原理的基本原理与学校管理的结合、四大管理指导思

5

想的具体实施要求。

本章学习除了全面掌握上述各知识点外,要求认真阅读参考资源中的文章,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分析学校管理中不符合管理指导思想的问题。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学校管理指导思想概述

一、研究学校管理指导思想的理由 (一)思想支配行为 (二)育人工作容不得失误 (三)是学校管理复杂性的要求 (四)是学校管理效率的要求 二、学校管理指导思想的形成途径 (一)管理实践 (二)观察感悟 (三)理论学习

三、学校管理指导思想的特点 (一)多样性 (二)层次性 (三)主观性

四、管理指导思想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一)与管理观念的关系 (二)与管理思想的关系 (三)与管理原则的关系 (四)与管理原理的关系 (五)与管理理论的关系 第二节 学校管理原理

一、系统原理 (一)要素相关性 (二)结构有序性 (三)系统整体性 (四)系统动态性 (五)系统反馈性 二、人本原理

(一)人本原理的内涵 (二)人本管理

6

第三节 学校管理指导思想内容

一、以育人为主

(一)以育人为主的理由 (二)贯彻以育人为主的要求 二、以教师为主

(一)以教师为主的依据 (二)贯彻以教师为主的要求 三、以激励为主

(一)以激励为主的依据 (二)贯彻激励为主的要求 四、以效益为主

(一)以效益为主的依据 (二)贯彻效益为主原则的要求

【课后练习】

1. 为什么要探讨学校管理指导思想? 2. 系统原理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3. 人本原理的内涵是什么?人本管理有哪些基本要求? 4. 学校管理为什么要以育人为主?怎样以育人为主? 5. 学校管理为什么要以教师为主?怎样以教师为主? 6. 学校管理为什么要以激励为主?怎样以激励为主? 7. 学校管理为什么要以效益为主?怎样以效益为主?

第三章 学校领导体制(6学时)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学校领导体制、校长负责制以及与学校领导体制有关的基本概念,弄清我国学校领导体制的变革过程及校长负责制在我国推行的四个阶段。掌握学校领导体制的基本原理、完善校长负责制的关键及学校领导体制的内外关系。

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学校领导体制的含义、校长负责制的含义、完善校长负责制的关键、搞好校长负责制的一般条件和具体条件、三大学校领导体制的内外关系的处理。本章学习的难点是校长负责制的含义和性质、实施校长负责制后学校政校关系、政教关系和党政关系的正确处理。

本章学习除了全面掌握上述各知识点外,要求认真阅读参考资源中的文章,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现实中有关校长负责制的种种误解。 【课程内容】

7

第一节 学校领导体制概述

一、学校领导体制概说 (一)学校领导体制的含义 (二)与学校管理体制的关系 二、学校领导体制的类型 三、学校领导体制的变革 (一)学校领导体制的变革过程 (二)学校领导体制变革的思考 第二节 校长负责制

一、校长负责制的含义 (一)校长负责制的三种解释 (二)校长负责制含义剖析 (三)校长负责制的科学界定 二、校长负责制的性质 (一)四种不同观点 (二)校长负责制是一长制 三、校长负责制的推行 (一)试点探索阶段 (二)正式推行阶段 (三)回落阶段 (四)重振阶段

四、完善校长负责制的关键 (一)不同的关键说 (二)不同关键说简评 (三)真正的关键是什么 (四)怎样抓好关键 五、搞好校长负责制的条件 (一)一般条件 (二)具体条件

第三节 学校领导体制的内外关系

一、政校关系

(一)学校管理自主权的内容 (二)教育行政部门改革的思路 二、党政关系

(一)学校党组织的职能

8

(二)校长兼任书记的论争 三、政教关系

(一)建立教代会的意义 (二)教代会的权力 (三)双方关系互动

【课后练习】

1. 学校领导体制与学校管理体制有怎样的关系? 2. 我国中小学学校领导体制变革过程对我们有何启示? 3. 怎样正确认识校长负责制的含义?

4. 完善校长负责制的关键是什么?怎样抓好关键? 5. 搞好校长负责制需要哪些条件?

6.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怎样处理好政校关系? 7.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怎样处理好政教关系? 8. 怎样认识校长兼书记的问题? 9. 学校党政关系应如何互动?

第四章 学校管理过程(6学时)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管理过程论、信息论、控制论、决策理论的四大视角对学校管理过程的看法;学校管理职能的界定,弄清学校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六大基本职能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掌握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以及四大管理环节在学校管理中具体的任务、要求及作用。

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学校管理过程动态性与可控性、周期性与连续性、有序性与可变性等三对特点,学校管理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四大环节的管理活动;本章学习的难点是学校管理职能与学校管理过程的关系。

本章学习除了全面掌握上述各知识点外,要求认真阅读参考资源中的文章,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学校管理实践。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学校管理过程概述

一、学校管理过程的不同视角 (一)管理过程论的视角 (二)信息论的视角 (三)控制论的视角 (四)决策理论的视角 二、学校管理过程特点

9

(一)动态性与可控性 (二)周期性与连续性 (三)有序性和可变性 第二节 学校管理职能

一、学校管理职能界定 (一)管理主体与管理职能 (二)管理职能的构成 二、学校管理的基本职能 (一)决策职能 (二)计划职能 (三)组织职能 (四)指挥职能 (五)协调职能 (六)控制职能 第三节 学校管理环节

一、计划环节

(一)计划环节的任务 (二)计划制定的要求 (三)计划环节的作用 二、执行环节

(一)执行环节的任务 (二)执行环节的作用 (三)执行环节的管理活动 三、检查环节 (一)检查的意义 (二)检查的方式

(三)检查环节的管理活动 (四)检查的基本要求 四、处理环节

(一)处理环节的作用 (二)处理环节的任务 (三)处理环节的管理活动

1. 从不同视角看学校管理过程有何不同? 2. 学校管理过程有何特点?怎样理解这些特点?10

【课后练习】

3. 学校管理基本职能有哪些? 4. 简述计划环节的任务、要求和作用 5. 简述执行环节的任务、作用和管理活动 6. 简述检查环节的意义、方式和管理活动 7. 简述处理环节的任务、作用和管理活动

第五章 学校管理方法(8学时)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学校管理方法的分类,技术与方法的关系,四种一般学校管理方法的特点和利弊,目标管理法和质量管理法的含义、特点,质量目标管理的可行性以及与目标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掌握学校管理方法的含义和特性、学校目标管理法和全面质量管理法的管理过程及利弊,质量目标管理的构成。

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四大学校管理一般方法的要求及反思,学校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过程,质量目标管理的构成及其作用;本章学习的难点是学校管理方法的基本属性,质量目标管理的策划、实施与监控、成果检验和质量问题改进。

本章学习除了全面掌握上述各知识点外,要求认真阅读参考资源中的文章,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搜集学校管理中各种方法应用的利弊,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学校管理实践。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学校管理方法概述

一、学校管理方法的界定 (一)学校管理方法的含义 (二)技术与方法的关系 二、学校管理方法的特性 (一)学校管理方法的基本属性 (二)学校管理方法的基本特点 三、学校管理方法分类 (一)按层次分类 (二)按类型分类 第二节 学校管理的一般方法

一、教育方法

(一)教育方法的特点 (二)教育方法的利弊 (三)教育方法的实施 (四)教育方法的反思

11

二、行政的方法 (一)行政方法的特点 (二)行政方法的利弊 (三)运用行政方法的要求 (四)行政方法的反思 三、法律方法

(一)法律方法的特点 (二)法律方法的利弊 (三)法律方法的作用 (四)法律方法的实施 (五)法律方法的反思 四、经济的方法 (一)经济的方法特点 (二)经济方法的利弊 (三)经济方法的实施 (四)经济方法的反思 第三节 学校管理特殊方法

一、目标管理方法

(一)学校目标管理的界定 (二)学校目标管理的过程 (三)目标管理的弊端 二、全面质量管理

(一)学校质量管理的界定 (二)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过程 (三)学校质量管理的不足 第四节 学校质量目标管理

一、质量目标管理的界定 (一)什么是质量目标管理 (二)实施质量目标管理的必要性 二、目标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兼容性(一)相似点 (二)不同点

三、质量目标管理的可行性 (一)质量是学校的生命 (二)吻合学校传统管理

12

(三)超越学校传统管理 (四)有成功借鉴的先例 四、 质量目标管理的解说 (一)质量目标策划

(二)质量目标的实施与监控 (三)质量目标成果检验 (四)质量问题改进

【课后练习】

1. 学校管理方法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2. 学校管理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 简述教育方法的特点与利弊。 4. 简述行政方法的特点、利弊与要求。 5. 简述经济方法的特点利弊与实施要求。 6. 简述法律方法的特点利弊与实施要求。

7. 反思教育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和经济方法在学校管理中的适用性。

8. 简述学校目标管理的特点、过程和弊端。 9. 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过程和弊端。 10.试析质量目标管理的流程及其可行性。

第六章 学校领导者(6学时)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领导与管理、领导者与管理者的界定,学校领导者的职责,发达国家校长素质要求,弄清楚校长权力的种类,校长的任用、地位、职责,我国校长的素质结构,校长职业化、校长职级制、校长问责制的含义、实施目的及要求等,掌握职业化校长行为准则、校长职级制的实施及校长问责制中问责的主客体,问责事由及问责的范围、程序、处理和保障。

本章学习的重点是校长权力、职业化校长行为准则、校长职级制的实施及校长问责制的定位及构成;本章学习的难点是校长问责制的依据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权力制约理论,校长问责制的构成中的问责的程序、处理及保障。

本章学习除了全面掌握上述各知识点外,要求认真阅读参考资源中的文章,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搜集与学校领导者有关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剖析。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学校领导者概述

一、领导与领导者界定

13

(一)什么是领导 (二)领导与管理的异同 (三)领导者与管理者 (四)领导力 二、学校领导者

(一)学校领导者的界定 (二)学校领导者的职责 (三)学校领导方式 (四)学校领导班子结构 第二节 校长管理

一、校长管理概述 (一)校长的任用 (二)校长的地位 (三)校长的职责 二、校长权力 (一)权力的特征 (二)权利与权力的异同 (三)用权的原则 (四)校长权力的种类 三、校长素质 (一)素质的界定

(二)校长素质的基本特点 (三)发达国家校长素质要求 (四)我国校长素质结构 四、校长职业化

(一)校长职业化的含义 (二)校长职业化的意义 (三)职业校长的产生 (四)职业化校长行为准则 五、校长职级制

(一)为什么要实行校长职级制(二)校长职级制的本质 (三)校长职级制的目的 (四)校长职级制的实施 第三节 校长问责制

14

一、校长问责制概述 (一)校长问责制的界定 (二)校长问责制的特征 (三)校长问责制的定位 (四)校长问责制的意义 二、校长问责制的依据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权力制约理论 三、校长问责制的构成 (一)问责的主体 (二)问责的客体 (三)问责事由 (四)问责的范围 (五)问责的程序 (六)问责的处理 (七)问责的保障

【课后练习】

1. 试析领导与管理、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异同。 2. 什么是领导力?怎样认识领导力的本质? 3. 简述学校领导者的职责。 4. 简析学校领导班子结构。

5. 简析不同的校长任用方式的利弊。 6. 简述校长的职责。 7. 试析校长权力的种类。 8. 怎样理解校长职业化?

9. 简述校长职级制的意义、本质、目的及其操作。 10.

第七章 教师管理(8学时)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教师职务聘任、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国外关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等与教师管理有关的基本概念,弄清楚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要求、职业倦怠的形成机制及形成过程,掌握教师职业倦怠的防治方法,能应用所学习的教师管理的相关知识对我国教师管理中的有关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

15

简述校长问责制的特征、意义、作用、依据和内容。

本章学习的重点是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教师职务聘任、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要求及教师职业倦怠的防治;本章学习的难点是教师职务聘任与教师职称评定的关系,教师职业倦怠形成机制中的资源保存理论、习得性无助理论、人职匹配模型。

本章学习除了全面掌握上述各知识点外,要求认真阅读参考资源中的文章,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教师管理。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教师管理概述

一、教师管理任务 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三、教师管理内容 (一)教师资格 (二)教师聘任 (三)教师工作考核 (四)教师培训 (五)教师工资报酬 第二节 教师人力资源管理

一、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二)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三)与传统教师管理的区别 (四)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二、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一)教师人力资源规划 (二)教师人力资源开发 (三)教师人力资源评价 (四)教师人力资源调整 第三节 教师职务聘任

一、教师职务聘任概述 (一)教师职务聘任界定

(二)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的缘由 二、与教师职称评定制度的区别 (一)职称与学术称号的异同

(二)教师职务聘任与教师职称评定的异同 三、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实施

16

(一)教师职务聘任制的特点 (二)教师聘任制的原则 (三)教师职务聘任问题分析 第四节 教师职业生涯管理

一、教师职业生涯管理概说 (一)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含义 (二)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目标 (三)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 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一)富勒的教师关注阶段论 (二)卡茨的教师阶段发展论 (三)伯顿的教师发展阶段论 (四)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 (五)司特菲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 三、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 (一)职业生涯常规管理 (二)职业生涯延伸管理 四、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基本要求 (一)学校引领 (二)分类管理

(三)确立职业生涯管理有效性标准第五节 教师职业倦怠的防治

一、教师职业倦怠概说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 (二)教师职业倦怠类型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四)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

(一)教师职业特征与教师职业倦怠(二)工作环境与教师职业倦怠 (三)个人因素与教师职业倦怠 (四)社会因素与教师职业倦怠 三、职业倦怠形成机制 (一)资源保存理论 (二)习得性无助理论

17

(三)人职匹配模型 四、职业倦怠的形成过程 (一)经验性阶段模型 (二)历程模型 (三)四阶段论 (四)共变模型 五、教师职业倦怠的防治 (一)教师的自我调适 (二)学校管理者的对策

【课后练习】

1. 简述教师管理任务与内容。 2. 简述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3. 简述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4. 试析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教师人事管理的区别。 5. 简述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6. 试析教师职务聘任与教师职称评定制度的区别。 7. 简述教师职务聘任存在的问题、原因与解决思路。 8. 简述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9. 试析教师职业特征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 10.试论教师职业倦怠的防治。

第八章 学生管理(4学时)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国内外不同教育流派的学生观及学生观的基本内容,掌握学生管理的要求、规范及方法,能运用学生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我国中小学校学生管理现状进行基本分析和判断。

本章学习的重点是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观的基本内容、安全管理和健康管理的途径,学生管理方法中的自我管理、参与管理、群体管理和异常管理;本章学习的难点是对师生主客体关系变化的把握,学校管理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本章学习除了全面掌握上述各知识点外,要求认真阅读参考资源中的文章,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学生管理实践。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学生管理概述 一、学生管理概述

18

(一)中小学学生的生理特点 (二)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不同教育流派的学生观

(一)西方近现代教育流派的学生观 (二)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的学生观 三、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一)个性发展的主体观 (二)和谐发展的整体观 (三)交往沟通的平等观 第二节 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

一、安全管理

(一)什么是学生安全管理 (二)安全管理的原则 (三)安全管理的要求 (四)安全管理的主要途径 二、健康管理

(一)健康管理的原则 (二)健康管理的主要途径 第三节 学生管理常规

一、学生管理要求

(一)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管理 二、学生管理规范

(一)学生管理规范的形式 (二)当前学生管理规范的特点 三、学生管理方法

(一)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 (二)学生个体管理和群体管理 (三)常规管理和异常管理

1.如何认识当代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2.现阶段我国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有哪些? 3.现代的学生观的内涵应如何表述和认识? 4.学生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9

【课后练习】

第九章 教学管理(4学时)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教学管理的意义和中小学教研存在的问题,熟悉教学管理的任务和要求,弄清什么是校本教研,掌握校本教研的理念及其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校本教研管理的要求。

学习的重点是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校本教研的理念及其启发、校本教研的内容。本章学习的难点是教学过程管理和校本教研的理念。

本章学习要求大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学校教学管理和教研管理的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教学管理概述

一、教学管理的意义 二、教学管理任务 (一)贯彻教育方针 (二)建立教学指挥系统 (三)建章立制 (四)调动教师积极性 (五)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二)处理好教学工作中的各种关系 (三)健全教学工作制度 (四)明确教学管理职责 第二节 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计划管理

(一)教学计划管理的要求 (二)教学计划体系 二、教学组织管理 (一)建立教学指挥系统 (二)加强教导处的建设 (三)加强教研组的建设 (四)合理分配教师的力量 三、教学过程管理 (一)教学过程的督导

20

(二)教学过程质量要求 第三节 教研管理

一、教研管理概述 (一)什么是教研管理 (一)中小学教研存在的问题 二、校本教研

(一)什么是校本教研 (二)校本教研理念与管理 (三)校本教研的功能 三、校本教研管理

(一)建立校本教研管理体制 (二)创建高水平的校本教研集体 (三)建立校本教研规章制度 (四)校本教研经费保障

1. 简述教学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2. 简述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 3. 简述教学计划管理的基本要求。 4. 简述教学组织管理的内容。 5. 简述教学过程质量要求及其督导。 6. 简析当前中小学教研存在的问题。 7. 简述校本教研理念与校本教研管理内容。21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