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研究 2 下载本文

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传统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民俗方面,还是在文化教育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的存在无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传统民间游戏在现今这个时代的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显然,当今的这个社会,我们很难再看到那种古老但却意义深邃的传统民间游戏的身影了,由于被网络化和信息化压挤得毫无喘息机会的传统民间游戏,不得不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这就造成了21世纪一种文化心理的缺失,这种影响在幼儿园的孩子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传统民间游戏的介绍,和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学中面临的种种不足,从而挖掘出其深刻的教育价值,以及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重大意义。本文试图按照将“传统民间游戏引入—融入园本课程”的这一思路来谈谈利用民间游戏开发园本课程的策略,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传统民间游戏;幼儿园教学的现状;改善策略

Abstract: traditional folk games as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outstanding cultural resources, both in terms of folk, is in the are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plays a role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ts existence was undoubtedly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so traditional folk games in this era of develop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t is clear that in today's society, it is difficult to see that old but again means a deep shadow of traditional folk games, networking and information medium without because traditional folk games of breathing and had to buzz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eneral public, this results in 21st century, a lack of cultural psychology, this effect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kindergarten children embodied in i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hrough an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folk games and the current deficiencies of kindergarten teaching in China, so as to dig out of its profound education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ollow \this line of thinking to talk about using games to develop strategies in this course in order to give effect.

Key words: traditional folk games kindergarten teaching actuality of the improvement strategy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民间游戏是一种大众文化,是几千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因此,民间传统游戏的继承和发展是21世纪我们这一代的使命。但是,由于物质生活、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民间传统游戏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挑战,尤其是那些与社会发展不太适应的、易受客观条件和资源限制的,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与视线,现在,越来越少的孩子知道民间传统游戏。另一方面,在儿童聚集密度最大的幼儿园中,传统游戏的渗透仍然很有限。目前,大多数的幼儿园教学还是以中国的应试教育为主,在教学内容的设定和教学方式的运用上缺乏创新性和启迪性。由于民间传统游戏产生于民间普通社会生活,生活元素丰富,具有通俗性、易操作性、多样性等特点。将民间传统游戏引入幼儿园教学既利于幼儿园教学内容的改善,又利于启发幼儿的智力和活力。

因此,首先,从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发展上来说,这种研究对于将民间文化的融入教学内容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其次,这种研究对于促进幼儿园教学内容发展和创新具有启发性。这种研究本身就是对于幼儿园教学内容的发展的一种积极探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充分的发挥传统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作用,无疑是提高我国基础教学水平的必然选择。

二、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简介 (一)传统民间游戏概述

1.民间游戏的概念

民间游戏与一般的游戏不同,民间游戏是在人们的一系列加工制作的基础上,结合民间的地方特色而形成的具有浓厚的民俗气息的游戏活动,因而民间游戏与大众的心理密切相关,对研究儿童教学就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

关于民间游戏的概念的界定,学术界流行着很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比较受大众认可的观点就是,民间游戏是游戏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游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一种以口头形式传授,以直接参与为目的的竞技和演示活动,通常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并被广大人们所认可的一种活动方式,在民间俗称“玩耍”。民间游戏有成人游戏和儿童游戏两种类型,其中流行于少年儿童之间,适合其年龄特征、认知发展和成长规律,乐于被儿童所接受的就称为民间儿童游戏。而本文的所讲传统民间游戏,主要是民间儿童游戏。

2.传统民间游戏的的多种形式

民间游戏深深植根于民间的土壤中,它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不论是从它的作用还从它的类型来看,民间游戏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现在,我们就主要来

探讨民间游戏的种类形式。

民间游戏的种类是非常丰富的,就距离我们时间较近的说,例如,老鹰抓小鸡,这是现今还算比较受儿童喜爱的游戏,这个游戏在娱乐孩子的同时,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得到锻炼,团体意识也得到增强。

当然,针对儿童体能锻炼的民间游戏,主要有踢毽子、跳绳、跳皮筋、跳房子等等,这些游戏力量强度不大,很适合儿童身体的锻炼,并且这些游戏的形式多样,这就比在幼儿园中只是单纯地通过跑步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要有意义。而针对儿童心理、智力发展的民间游戏也有很多,例如:走四棋儿、抽陀螺、成语接龙等。从民间游戏的种类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游戏背后的各种价值的体现,例如教育价值、美术价值、体育价值??因此,传统民间游戏并不仅仅只是供人们打发时间、消遣的工具而已,它可以被看做是是一种类似于“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西方美学史上,也曾有过这样的观点,认为美根源来源于游戏。十八世纪法国剧作家、诗人席勒认为产生文学艺术的真正动机,在模仿的背后还有着更为原始的动力,就是推动模仿得以产生的游戏。这种游戏是人剩余精力的发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后来,德国生物学家古鲁司继承这种学说,又进行“精力过剩”说而提出“练习”的说法。认为游戏是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实践活动的准备。在某种程度上,民间游戏就是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基础。

3.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1)能激发儿童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

传统民间游戏是一种集教育性、智力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群体活动形式,因而能激发儿童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例如,老鹰抓小鸡这个民间儿童游戏,这就需要群体的力量来完成。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如果引进一些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民间游戏,无疑会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挖掘儿童的兴趣,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大的作用。现在我们就以一个民间游戏为例子,来论述这一观点。

如果幼儿园的老师要向学生灌输“集体”这一概念,很明显,文字性的概念,对于这些幼儿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就需要游戏来阐述。例如,在玩丢手绢的游戏中,幼儿就会自身亲自参与到这个活动的集体中,也就慢慢学会离开父母的怀抱,渐渐走向这个社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也就会培养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这是儿童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2)能激发幼儿对乡土生活及其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而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传统和民间游戏就能很好地弥补现代化对现今儿童的心理造成的缺陷,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乡土的特色之处。例如,“跳房子”,一

种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儿童游戏,它最初产生于罗马,因而它是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在电影里,十八世纪的欧洲曾经有过;在现实生活中,二十世纪的中国也曾经有过。并且,在不同的地方,它的叫法也不同。比如在青海地区,它被称为“瘸房房”,江苏各地称为“踢瓦”,这些游戏都体现了每个地区独有的乡土特色,儿童在接触这些游戏时,他们的对于游戏背后的文化也会慢慢挖掘出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关注与思考。

(3)能解决幼儿园经费紧张与为幼儿提供优质学前教育之间的矛盾

优质的幼儿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幼儿园建设过程中,往往以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构建具有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和教学模式为目的的儿童学前的教育机构。

在当今这个时代,优质的学前教育成为每位家长替孩子选择幼儿园的重要参考标准。根据目前幼儿园的发展趋势来看,优质的幼儿园必须具备这些条件:活动室、运动场、自然角、教玩具以及花园等独特的教学环境,这些以物质存在的文化特色,是一个优质幼儿园的重要内涵。但是,这种建设优质幼儿园的口号,无形中给一些贫困、偏远的乡村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当幼儿园经费与为幼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之间出现矛盾时,传统的民间游戏就可以调和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有些幼儿园配置一些奢华的体育器材,以此来打造优质幼儿园,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一种浪费,而对那些经费紧张的幼儿园来说,就更是雪上加霜,因为这些体育器材根本就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他们往往会更喜欢“跳皮筋”、“丢沙包”、“打弹珠”这些游戏,这些游戏会让儿童有竞争感、集体感和趣味性。 (4)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民间传统游戏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状态连接,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之中。幼儿参与民间游戏的过程不仅是愉悦身心、释放活力的体现,也是他们体验集体生活、社会生活等的重要方式。 (二)幼儿园课程建设概述 1.幼儿园课程的含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

(三)幼儿园课程的要素: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取向及表述大致有三种形式 :行为目标、 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课程领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教育活动目标。 (2)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存在三种不同的取向:课程内容即教材 、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幼儿园课程内容应具有启蒙性、直接兴趣性、人文性、情景性、活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3)课程组织与实施

课程实施应遵循的原则:目标定向的原则、生活化原则、主体性原则 。 (4)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评价课程的价值,可以诊断课程、修正课程、预测教育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达成的程度等。

课程评价被用于三个方面:对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对课程效果的评价。

三、传统民间游戏在安康市幼儿园的实施现状 (一)传统民间游戏在园本课程中的实施 1.课程设置

根据幼儿园的课程目标,该园设置生活、运动、学习、游戏四类活动。它们是一日活动的主要活动项目。其中游戏活动旨在满足幼儿自发性活动需要,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的健康发展。 2.内容安排

该幼儿园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以基础课程为主,特色课程融于基础课程之 中。其中基础课程包括游戏课程、生活课程和学习课程。生活课程的内容包括: 做力所能及的事、文明的行为举止、保护自己、适应集体等方面。学习课程根据 《学前教育教师参考用书·试验本·》中的《学习活动》托班、小班、中班、大 班的相关主题进行园本化开发与实施。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游戏课程。 首先在游戏内容上,游戏课程主要是以幼儿自主游戏为主。游戏的内容来之于幼儿的生活;来之于主题活动中生成的热点;来之于周围发生的事。幼儿在自

主游戏中自由选择游戏内容;自由结伴;创造性地使用玩具;共同商定、遵守游戏规则。教师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和观察者,并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引导,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其次,该园在发挥游戏的融合性和整合功能上重视程度较高。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这个特点,该园将游戏融于学习、运动、生活中,体现了游戏作为教育手段的特殊地位。

(二)传统民间游戏在区域活动中的实施 1.该园区域活动设置的基本原则

在实践中,遵循循序渐进、逐步过渡的原则: ? 地点 园内 园外 ? 路线 近 远

? 地图提供 简单的色块 教师制作地图 幼儿自我设计 ? 活动标点设置 少 多;简单 复杂 2.区域活动内容安排 年龄层次 小班 由室内向园内户外延“找礼物”、“三只熊”采用了多种颜色的色伸开展定向运动。 “找干果”、“小鸡吃块,标点用和色块颜色虫”、“小鸟队与蝴蝶相同的箭头表示。 队”等。 中班 由园内户外花园向园“花园寻宝”、“冬娃采用了画实景和照相外周边的延中绿地延娃”、“找各种颜色的蔬的办法设计,标点用图伸开展定向运动。 菜”等。 形和数字相结合的办法表示。 大班 由野外亲子定向运动“西佘山亲子定向运地图采用接近成人地发展到幼儿以小组为动”、“复兴公园定向运图的符号、标记来表单位在野外或周边社动”、“老弄堂”等。 区开展定向运动 注:定向运动以主题为背景,内容来源于班级主题活动中的热点。 示。 活动环境 内容 地图设计 (三)传统民间游戏在户外活动中的实施

在该园,户外活动被划分在特色课程里面,园里对这类活动的重视程度较高、教师的作用性较强。在户外活动环节,该园主要以主题背景活动为主,即在某一设计的主题背景下,幼儿凭借想象力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成为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和安全的保障以参与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其中。

在以主题为背景的想象空间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意识表现在选择内容自由、活动方式自由、合作结伴自由、持续时间自由,智慧得以开启,兴趣得以满足,运动能力得以提高。教师是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其教育的职能在于注重挑战性的环境的创设,注重高低结构运动材料的投放及有效使用,注重幼儿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在这种课程设置中,传统民间游戏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主题背景的设计上。教师可以以传统民间游戏的内涵、特点、乐趣等为依据设计户外活动主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介绍民间传统来引导幼儿参与民间传统游戏中。这种课程设置的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关键,传统民间游戏的融入与否直接取决于教师的讲 四、传统民间游戏在安康市幼儿园的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一)民间传统游戏的来源路径较窄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在该园中,游戏这一类主题活动或者学习课程的主要内容均是以幼儿自主游戏和主题背景游戏为主。显然,对于前者,在没有接触过传统民间游戏的情况下,幼儿是不可能进入传统民间游戏的自主活动状态的。另外,对于后面一种,传统民间游戏是否进入幼儿游戏范围取决于主题背景设计。而主题背景的设计又是取决于幼儿教师,这就相当于民间传统游戏的来源直接与教师挂钩。教师的传统民间游戏的了解和喜爱程度决定了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园的渗透。因此,从这里可以看出,民间游戏的来源路径十分狭窄。 (二)民间传统游戏并未明确纳入课程教学范围

虽然该园的教学课程中明确了游戏这一教学内容,但是对于具体的游戏教学内容并没有进行设计。而一般的情况下,很多家长或者教师都认为游戏就是幼儿自由活动、“自己玩的开心”的意思。这显然是没有领悟游戏的价值的体现。在没有明确的将传统民间游戏纳入课程教学范围的情况下,民间传统游戏的覆盖率很低、影响范围很小。

(三)缺乏适合民间传统游戏的环境和条件

许多民间传统游戏的开展都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环镜和一些条件,但是由于民间游戏简单通俗、土生土长等特点,传统民间游戏对于游戏环境和条件的要求不高。那么在这里,笔者指的环境和条件更加侧重于主官层面。这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耐心不够、对民间传统游戏的价值认识不够等,因而在主观心理上缺乏为幼儿创造环境和条件的动机。

(四)在民间传统游戏的活动中,家长、教师参与度不高

对于一些已经在该园实施的民间传统游戏,参与的主体是幼儿。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幼儿都比较乐于家长和教师参与其中,与他们一同分享这些乐趣。然而,对于家长来说,由于缺乏一种同心很难的主动、积极参与其中;对于教师,主要原因缺乏对于民间传统游戏的意义的理解和自主游戏的片面理解,也不愿主动参与。

四、幼儿园传统民间游戏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开发和整理传统民间游戏课程,拓宽其来源路径

首先,将民间传统游戏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以课程教学内容的形式出现在幼儿教学中,不仅保证了幼儿对于基本的民间传统游戏的接触机会,而且也是对教师积极了解、传播、发展民间传统游戏的要求。其次,充分发挥家长和儿童在幼儿课程的开发上的作用。对于儿童和家长而言,他们不仅为本土文化所创造、所影响,又是本土文化的建构者。因此,民间游戏课程的开发不仅需要儿童的参与,也需要家长的参与。最后,积极创造适合顺利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环境和条件。因地制宜地挖掘和利用区域内易于获得的游戏素材,结合土生土长的民间游戏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够最大化地实现幼儿园自身的办学目标。 (二)加强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融合

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不仅决定着儿童的游戏类型,也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方式。在组织和开展游戏课程时,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制定适宜各年龄段幼儿的民间游戏课程实施的进度表与支持策略,对于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的教育功能至关重要。如小班儿童一般易于掌握单一的动作,对技巧性动作则难以完成,他们还喜欢玩同一类游戏,尤其是喜欢角色扮演类游戏。因此,为小班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就应充分体现多样性与差异性,让儿童能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通过体验、动作的表现去构建经验、获得发展。

(三)传统民间游戏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民间游戏种类非常丰富,应当将其有机渗透到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之中,这是传统民间游戏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如我们在户外的体育活动中会安排运动量较大,能够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的民间游戏,包括“推小车”“踩影子”“老鹰捉小鸡”等;在室内外的小型分散活动中,则安排一些活动量适宜,能够发展手部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能力的游戏,包括“拾豆”“吹羽毛”“弹蚕豆”等1。除此之外,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各教学环节过渡时间段等,这时可以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便于携带和收拢的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如“石头、剪子、布”“翻绳”“炒黄豆”等。

参考文献

[1]冯林林 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 [J] 学前教育研究 2010 [2]翟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朱淑君.民间游戏[M].安阳:海燕出版社,1997.

[4]袁爱玲.当代学前课程发展[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董旭花.幼儿园游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唐淑,孔起英,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和整体改革[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8]李屏.教育视野中的传统游戏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9]莫晓超、李姗泽.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及其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9.

[10]王蔚.传统民间游戏开发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5. [11]侯丽芳.民间游戏与合作能力[J].科学大众,2008(12).

[12]海喜莉.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J].成功(教育),2009(06). [13]郭阿苏.幼儿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及价值[J].青年教师,2007(12).

[14]袁晓红.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利用[J].发展,2008(11). [15]侯法花.民间儿童游戏研究[J].才智,2010(15).

[16]陈玲玲.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J].幼教园地,2009(8).

[17]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J].幼儿园教改,2004(1). [18]王颖慧. 经典游戏与现代游戏的比较及启示[J].早期教育,2001(2). [19] 刘焱、孙畅. 击鼓传花游戏的年龄特点、发展价值及指导建议[J],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