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古代表示任命,授予官职的词语有“拜、除、授、赏、封”等等。“除”是去旧职授新职。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C.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1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寺,中央司法机构。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司狱定刑,长官为大理寺卿,文中的周三畏和薛仁辅都曾担任大理寺卿一职。岳飞和岳云被捕后都关押在大理寺的监狱中。
B.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域。
C.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文官地位比武将要高,宰相的权力比较大。文中的秦桧,为了控制诸将,特意把岳飞、韩世忠、刘錡等人的军职罢免,转为文官。
D.雅歌投壶,是古代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雅歌谓歌《雅诗》,投壶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有小豆的小口壶中,能够投中者即获胜。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
15.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有名有字。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所取,以便和人交往时用来自称。
B.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以此表示尊重。
C.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自称为“臣”,后来用作臣下对君的自称。 D.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 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19、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材料看,在我国这一传统节日里,人们主要是祈盼( A. 婚姻美满 B. 合家团圆 C. 健康长寿 D. 子嗣兴旺
20、如果要从《史记》中查阅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陈胜的相关历史资料,应查阅该书中的( A. 本纪 B. 世家 C. 列传 D. 书
21、中国历史上纪年方式多种多样,直到中华民国时期才统一使用公历纪年。《梅花岭记》中写道“顺治二年乙酉四月(1645年2月,江都围急。”此处采用的纪年方式是(
A.天干地支纪年法 B.帝王年号纪年法 C.王公年次纪年法 D.年号和干支兼用
22、农历每月的十五,按照特定称谓纪日法叫做( A.朔 B.望 C.既望(
D.晦
23、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大发明。2009年1月26日我国进入农历己丑年,也即进入了牛年。有位先生与新中国同龄,他的生肖应是( A.鼠或牛 B.牛或虎 C.虎或马
D.上述说法都不对
24、《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是参加了( A.乡试 B.会试 C.院试 D.殿试
25、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在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称黄甲、金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出现于(
A.隋朝、北宋、南宋 B. 唐朝、唐朝、北宋 C.隋朝、唐朝、明朝 D.隋朝、唐朝、北宋
26、先秦和秦汉文学中常出现“关”和“山”,如“关中”、“山东”等。请问“关”和“山”分别指哪那道关和哪座山( A.山海关和泰山 B.雁门关和太行山 C.玉门关和贺兰山 D.函谷关和崤山
27、下列作品中不是以谥号来命名的是( A.《聊斋志异》 B.《王文公文集》
C.《欧阳文忠公文集》 D.《范文正公文集》
28、好汉宋江、林冲所受的刑罚是( A.黥刑 B.膑刑 C.宫刑 D.劓刑
29、“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在拜礼中,礼节最重的是( A.空手 B.顿首 C.稽首
D.肃拜
30、五岳中 “东岳”指的是( ) A.华山 B.泰山 C.嵩山 D.衡山 31、下列关于古代音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 B.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被称为“雅乐” 。 C.《阳春》 、 《白雪》都是古代秦国的歌曲名。 D.《六幺》是唐朝有名的古筝曲名。 3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 。 B.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 。 C.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主要分国讳、家讳两类。 D.古人讳言死:天子死曰崩,大夫曰薨,庶人曰死。 33、指出内容有错误的一项( ) A.古人常用某些词语作为年纪的别称或解释,如“垂髫(tiao) ”指童年, “不惑”指四十岁, “黄发”指老年。 (长寿老人) B.《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人定初”指二更刚开始。 C.古代“社”指土地神, “稷”指谷神,帝王所居,左宗庙,右社稷,以时祭祀,十分看重, 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古代学校有: “庠” “序” “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 ,入监读书的人称 为“监生” 。 3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三纲”是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后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教义。 B.在古代, “亲戚”中的“亲”主要指(族)内亲, “戚”指外亲。 C.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簸箕的坐姿叫做“长跪” ,挺直上身而跪叫做“箕踞” 。 D.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叫做“封禅” 。 35、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须改用其他字。 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36、 “豆蔻年华”和“弱冠之年”分别指女子和男子的岁数是( ) A.13、18 B.15、20 C.15、18 D.13、20 37.古代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位卑处下位。而古代建筑通常 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因此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 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 ) A 坐东面西 B 坐西面东 C 坐南面北 D 坐北面南 38、在称呼上,古人常常把几种特征杂在一起来称呼,如《游褒禅山记》 “四人者,庐陵萧君 圭君玉, 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 安上纯父” , 请说一说前两人的称呼依次是用其什么。 庐陵萧君圭君玉: 长乐王回深父 39、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 “死去元知 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过秦论》 “序八州而朝同列” ,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下 面列出来的哪一个不属于九州? A、中州 B、扬州 C、梁州 D、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