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导师 下载本文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信自学院是昆明理工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在编教职工 221 人,专任教师 176 人。师资总数 147 人,教辅人员 30 人。教授 20 人,副教授 50 人。师资总数中 35 岁以下教师 66 人, 50 岁以上教师 14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15 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 86 人。目前,在职攻读博士 20 人,攻读硕士 25 人。学院拥有 云南省学术带头人 4 人,云南省创新人才 2 人,和云南省教育厅教学与科研带头人 3 人。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先导和重要支柱,对高质量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给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学院从一九七七年招收第一个专业起,至今已设有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自动化 ” 、 “ 通信工程技术 ” 、 “ 生物医学工程 ” 、 “ 测控技术与仪表专业 ” 四个系、五个本科专业,涉及到信息领域的五个一级学科。学院招生生源情况好,所属的计算机、通信、生物医学工程三个专业都以重点分数线参加第一批录取。由于专业的优势,学生毕业后有很宽的就业领域和很好的就业机会。经过四年的教育学习,学生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领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顺利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学院至今已培养毕业 3000 余名本科生。

学院所属的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生物医学工程是正在重点发展的新兴学科, 有的已具有一定优势。从 1984 年招收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硕士研究开始,至今,已形成了 2 个自主设置的工学博士点:冶金工程控制和决策科学与决策支持系统; 3 个一级工学硕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 1 个二级理学硕士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1 个二级工学硕士点(电路与系统)。至今已培养硕士毕业生二百多名,招生人数逐年扩大,最近两年每年均招收 100 名以上全日制研究生。 2002 年,学院先后设有 “ 控制工程 ” 、 “ 计算机技术 ” 、 “ 仪器仪表工程 ” 、“电子与通信工程”四 个工程硕士领域,每年招生人数超过 100 人。硕士点的建设为学院培养高层次人才,发展学院学术和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学院承担了一批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其中包括省部级以上的重点项目,科研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和奖励,为企业工程实际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创造了较好的效益。与此同时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一部分教师的科研成果得到社会的认可。特别在 “ 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 ” 、 “ 车牌

识别技术 ” 、 “ 网络安全技术 ” 、 “ 虹膜识别技术 ” 、 “ 光纤传感技术 ” 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成果。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基础厚实,人才济济。我们有决心、有能力在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教学质量提高,科学研究开发及学生工作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为国家、云南省的地方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路与系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简介

一、 基本情况

“电路与系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学科代码 080902 )依托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2007 年开始招收工学硕士研究生。本二级学科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5 人,高级工程师 2 人;具有博士学位 1 人。

该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子成像技术、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电力电子变流技术、故障检测与诊断等。

围绕本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本学科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工程应用的开发研究和创新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科研工作在得到国家天文台、省科技厅、教育厅等多方面的基金支持的同时,还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和完成了多个项目,其中一些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的奖励。近年来,本硕士点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在相关的重要学术刊物、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百余篇,有十多篇论文进入三大检索。在理论研究上,形成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环境,在应用开发研究方面,亦逐步形成了研究开发的研究方法和队伍。

二、学科特点及 主要研究方向

电路与系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电子信息系统,其理论基础是物理学、电子学和系统科学。本学科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特别是图像)、传输、交换、检测的理论与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网络、以及基本电路理论、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及应用、系统仿真和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解决电子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测试、故障诊断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昆明理工大学的“电路与系统”旨在为我国和云南省的经济建设培养电路与系统相关方面的高层次的科研和专业技术人才,使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全面掌握专业的最新发展动向。目前主要开展天文探测与成像技术、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虚拟仿真、嵌入式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故障检测与诊断等方面的研究。

电子成像技术以成像电子系统和相应的图像处理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紧扣云南省基础科学(天文学、生物学、药学等)中的成像技术问题以及社会公共安全和国防安全领域的目标识别与身份认证技术,侧重于科学研究、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光电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

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以电工电子新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嵌入式信息系统应用开发研究和电子系统的基础研究,解决电子系统中的系统分析、设计、仿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应用于烟草、矿冶、造纸、磷化工、橡胶等云南省重点支柱产业中,注重产学研结合及研究成果的工程化应用。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以大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实现各种功率波形的转换和能量的控制为目标,研究利用小功率半导体器件或数字计算机等的低电压输出信号,完成 0.4KV 或 6KV 以上高电压或电流波形转换为其它波形的最佳拓扑结构和控制的一门学科,是当前节能环保领域中的高压直流输电、风力发电、变频调速、电动交通车辆驱动以及灯光调节等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应用前景相当广阔。

本专业领域内的专家有:李彬华、邵建龙、倪远 平等 教授,卢诚、沈正彪等高工和杨立功、谢实、朱荣、邓继禹、陈颀等副教授。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简介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包含有 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 二级学科。该学科 2000 年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授予权, 2002 年正式招生; 2005 年获得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授予权, 2007 年正式招生。目前已经毕业研究生 47 名,其中有 8 名已考取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生 61 名。该硕士点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学历层次高、团结务实的师资队伍。现有在岗教师中,教授 和副 教授 14 名,拥有硕士学位以上的达到 98 %,其中博士(含在读博士)比例达 25 %,还有多名海外学成归来的教师。 该学科旨在培养具 有扎实理论基础、宽广专业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在信息产业、国防及各个行业从事信息与通信的研究、设计、集成、开发和制造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研究人才。具有口径宽、应用广、高新技术多、就业形势好等特点。

该学科以现代通信理论和现代信号处理理论为基础,以无线通信与个人通信、宽带网技术与网络安全、通信信号处理、图像处理、阵列信号处理、微弱信号检测等六个方向为主要研究内容。目前该学科在理论研究上形成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良好的研究平台, 现已拥有通信仿真实验室、数字信号处理 DSP 实验室、高频实验室、交换机实验室和计算机网络研究室, 在应用开发研究方面,亦逐步形成具有研究开发能力队伍。

该学科与国内外许多著名高校和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 为进行创新性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等大型企业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等方面进行合作,并聘用了多名校外的硕士生导师进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一级硕士学位点简介

? 基本情况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学位点依托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软件与理论”分别于 1993 年、 2003 年开始招收工学硕士和理学硕士研究生,至今已培养工学硕士 200 多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有教授 11 人,副教授 18 人。其中博士学位 5 人,在读博士 7 人,硕士导师 31 人。

该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图像处理及其应用、软件工程、嵌入式技术与嵌入式软件系统、智能系统与智能处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光电子与通信、 Internet 、数据库理论与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研究领域。 ? 学科特点及主要研究方向 (一)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是计算机科学的主要学科分支,是研究计算机软件从设计、运行到维护全过程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的科学。计算机软件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本学科点的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工作涵盖理论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建模理论、嵌入式系统与技术、图形图像处理、生纹识别、数据库原理及数据仓库、网络安全、分布式系统及智能系统等领域。硕士研究生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从事对软件领域内的共性问题的研究,包括从形式化、自动化和方法学等基本层面来研究软件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在学位点诸方向上用软件理论指导应用实际。 (二) 应用技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