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综合管理规定 下载本文

井下综合管理规定(暂行)

矿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为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员工行为规范

1.人员集中入井和零星人员入井前,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带队宣誓;

2.上下井必须按秩序排队,听从把勾人员指挥,严禁抢上抢下;

3.上下井职工着装要规范,严格按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4.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人行车;

5.职工在井下按照一列纵队及规定路线行走,严禁嘻笑打闹。

6.井下员工到达工作地点,未穿的衣物必须挂在衣架上,不得放置在其它地点;

7.下井职工要携带饭盒,食用班中餐后产生的生活垃圾必须就近放入垃圾桶,严禁随地丢弃、放入各种矿车或扔进煤流系统。

8.严禁职工乱写乱画,严禁改动其他单位各种车辆上的标示; 9.严禁任何人在任何地点设置各式板铺;

10.严格按照矿规定时间上下井,不得早升井或晚下井(特殊情况报矿调度室);

11.固定岗点人员严禁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12.必须在规定地点大便,严禁在水平大巷、采区主要巷道及硐室附近随地小便;严禁挪动、破坏大巷水沟盖板。

二、大巷、车场管理

1.副井井口房、井底大门、井底车场及绕道、乘人车场必须卫生清洁,不得存有各种闲置物品,必需的用品要放在隐蔽处;

2.严禁各种管路阀门跑、冒、滴、漏; 3.各种电缆管线必须吊挂平、直、齐;

4.井下各类牌板(包括宣传牌板、警示牌板),要悬挂整齐,标示清楚、准确,卫生整洁,无破损现象;

5.巷道内有充分的照明,各种声光信号要保证声、光齐全,灵敏可靠;

6.大巷、车场水沟盖板必须齐全、完整、有效、可靠; 7.保持巷道卫生清洁,定期冲尘;

8.按照规定设立垃圾桶或挂衣架,严禁巷道存在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严禁衣服乱挂;

9.严禁井上下装有各种设备、材料、废旧物品、杂物的车辆滞留超过矿规定时限;

10.上下井物料使用封车器封车,并挂牌管理;升井或转运的物料分类装车,设备和杂物不得混装。

二、硐室管理

1.井下主要硐室:如中央变电所、中央泵房、采区变电所、井下爆破材料库、永久避难硐室等,按照“精品工程”验收标准执行考核;

2.风门、信号硐室、躲避硐室、绞车硐室、转机房、料场、配电点等,按照“精细化”管理标准执行考核;

三、顺槽及联络巷管理

1.巷道成巷段底板平整,无超过直径20mm矸石,底板无淤泥、无积水(长度不大于2m,深度不大于20mm)。

2.巷道要设置水沟,顶底板渗水淋水集中收集,散水进入水沟,无长大于2m、深超过20mm的积水,严禁散水漫流。

3.锚喷巷道表面平整密,墙直、拱圆;锚网巷道顶板平整、两帮齐直,锚杆横竖成线,紧贴岩面,不出现网兜;

4.风水管路严格按照标准敷设成一条直线,吊挂整齐,接口严密,无漏水、漏风、铁丝吊挂现象,并做防腐处理。

5.巷道内有充分的照明;各种声光信号要保证声、光齐全,灵敏可靠。

6.电缆统一使用塑料电缆钩吊挂,保证平、直、齐; 7.轨道敷设成一条直线,枕木摆放均匀;

8.回采巷道人行道路面混凝土砌筑宽度为500mm,开拓及准备巷道硬化路面全断面硬化,并设有防滑条纹。上下山施工的巷道要设置台阶;

9.物料分类码放整齐,挂牌管理;

10.巷道内定期冲尘,全段面喷雾及框架式防尘帘设置符合要求。

四、工作面管理

1.顺槽超前支护要支设纵横成线,编号管理;

2.上、下两端头及两出口、超前支护段、转载机桥身下要,

保持卫生清洁、出口人行道宽度不小于0.8m,高度不小于1.8m,且畅通无阻;

3.工作面应达到动态的质量标准化要求,确保“三直、两平、一净、两畅通”;

4.相邻支架无明显错差,不挤架、不咬架,支架间隙不超过规定;

5.支架不漏液、串液,部件齐全、完好,并实行编号管理; 6.工作面架前及架间浮煤(矸)清理干净,工作面无废料、杂物,保持工作面清洁,人行道畅通;

7.工作面架间喷雾及各转载点喷雾使用正常。 五、掘进迎头管理

1.掘进迎头前探梁数量及设置必须符合本迎头作业规程及措施规定;

2.锚杆、锚索、锚网、钢带、钢筋梯布置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3.巷道迎头必须配齐力矩扳手、锚杆拉力计、锚索涨拉仪等测试工具,有锚杆拉力试验记录,并及时填写。

4.支护材料及其它零散材料、备用材料集中存放料场,且分类、码放整齐,并挂牌管理。

六、设备、设施管理 (一)绞车管理

1.使用单位必须对在用绞车(调度绞车、慢绞、无极绳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