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下组。
(2)学生分组后进行分工。
(3)讨论:观测仪放在校园里不同的地方,测量的数据一样吗?放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最准确?
(4)学生坚持记录两周,两周后进行总结。
4发布天气消息
教学目标:
1、能以研究论文和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展示出来。 2、能对其他同学的观测和研究结果提出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建议。 3、能从图片中归纳分析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4、体验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意义。 5、能在发布天气变化消息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 6、能天阉到科技发展能给人们带来更准确的天气消息。 7、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测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8、能从图片中分析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技术。 9、能够用例子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天气预报水平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以论文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 难点: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份研究论文或天气观测研究报告;收集各种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经过两周的观察和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今天我们就以发布会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好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天气消息发布会。
(1)师:你们知道成果发布交流会对科学学习有什么意义呢? (2)学生谈想法。
(3)小结:成果交流发布会对科学学习有重要意义,我们所写的研究论文或报告既是对前一段时间观测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又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4)师:下面各小组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教师在每个小组汇报后要组织学生对他们进行评价,并强调一定要实事求是。)
(5)教师小结:通过这次交流活动,同学们受益匪浅,希望每个小组能接受评价和改进意见,继续坚持观测天气,养成关心天气变化的良好生活习惯。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1)师:你们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2)学生汇报。
5 / 33
(3)(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些图片都是什么意思吗?
(4)学生汇报。
(5)现在同学们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你能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吗?
(6)学生讨论分类,汇报交流。
﹡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是通过人工和计算机计算,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是以报纸、电视、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8)师:在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科学技术?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9)学生查找资料,交流汇报。
(10)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们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天气预报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它与人们僧货质量提高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巩固拓展: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介绍气象卫星与天气预报。 板书设计:
天气消息发布会
5天气与生活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能够用实例或调查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天气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3.能够用图表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某些科学结论。 4.愿意把自己收集到的天气与人类的资料和图片与同学交流。
5.能通过对天气与人类关系的分析,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6.能举例说明剧烈的天气变化造成的严重自然灾害。 7.能举例说明酸雨是人类活动作用的结果。
8.能从正反两方面综合的说明天气变化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9.意识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天气影响生活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的天气怎样?你喜欢这样的天气吗?你还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
2、讲述:天气的变化不仅对我们的学习和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他还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6 / 33
(二)活动
1、天气对人的影响
(1)谈话: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们收集到的天气对人影响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3)结合课件全班交流。
(4)提问:谁最关心天气?为什么? 2、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1)谈话:天气对人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类的活动也在影响了天气的变化,看老师这的小例子。
(2)出示课件,这幅图上的两地是北京的中关村和颐和园,两地相距不到一万米,在3月28日对这两地进行了调查,来看一下调查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回答。
(4)谈话:影响北京两地气温变化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5)讲述:这种现象叫“热岛效应”。此外,人们的生活还会对天气造成“温室效应”、“酸雨”,我们一起看看吧!(出示课件)
(6)拓展:观测酸雨的几种常用的方法。 (7)提问:怎样保护天气? 板书设计:
5天气与生活 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影响 人类活动对天气也有影响
6固体、液体和气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5、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6、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7、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8、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9、能说出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10、能分别举例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准备:
常见物体的图片、纸、木块、棉球、橡皮、硬塑料、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
7 / 33
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闯过一关发一个通行证,闯过四关将获得智慧小组荣誉称号。你们有信心吗?
师:(出示百宝箱)这是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分类,粘贴在响应的圈内。(画在黑板上三个圈)
学生分类开始,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议,并对优胜者颁发通行证。 (二)学习新课:
1、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二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固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天平。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教师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第三关是把小米、豆、沙或木屑混合后,你们怎么能把他们分里出来,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7)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2、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四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液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教师小结:液体有固定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第五关是把不同液体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7)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3、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1)师:第六关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实验探究,教师进行指导。
(3)学生汇报,抓住“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4)教师进行评议,办法通行证。 (三)巩固拓展:
1、你们小组都闯过了哪几关?了解了哪些知识? 2、老师还有一关,怎样测量石块的体积? 3、颁发智慧小组证书,祝贺他们闯关成功。 板书设计:
8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