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语文试卷(附答案) 下载本文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语文试卷

一、话言文字运用(14分)

1.下列四组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惊骇/放涎无礼 两颊/汗流浃背 方兴术艾/自怨自艾 ....B.敕造/驽马铅刀 门框/夺眶而出 怏怏不乐/泱浃大国 ......C.雾霭/震聋发聩 巷道/街谈巷议 星火燎原/烟熏火燎 ....D. 宣泄/鼓乐喧天哺育/惊魂甫定 日积月累/果实累累 ....

D(加点字分别渎作“bǔ/fǔ”“lěi/léi”。,A字形有误,应写作“放诞无礼”。B.“门框/夺眶而Ⅲ”,两词中加点字读音相同,均读作“kuàng ”。C字形有误,应写怍“振聋发聩”。)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纽是(3分) ()

④索科洛夫17岁时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时参加了红军,1 922午的大饥荒夺去了他父母的性命。 ②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去闻才能明了。

③第一个肌肤微丰,??。第二个削肩细腰,??。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

A. 爆发 身临其境 妆饰 B. 暴发 设身处地 装饰 C. 爆发 设身处地 装饰D. 暴发 身临其境 妆饰

A(暴发vs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两词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等有差异。暴发:①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②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①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②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及力量、情绪等。设身处地vS身临其境:前者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后者是亲自面临那种境地。妆饰vs装饰:前者是“打扮”的意思,与“装束”同义;后者是“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专家预测,2017年的中国农村将是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B.海派家具制作技艺发源于“十里洋场”,曾在时代的萧索中有过片刻沉寂,经过第四代传承人高伟先生的传承与创新,使它重新焕发了生机。

C.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经济监皮书》说,房地产行业的过度繁荣,不汉会大幅提高其他行业的生产成本,而且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

D.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研究中心为重建中国民间记忆,致力于家书搜集和整理工作,自2016年4月至今,近五万多份家书从海内外汇集而来。 C(A.“中国农村是??的深化之年”,搭配不当。B.“经过第四代传承人高伟先生的传承与创新,使它重新焕发生机”,句式杂糅;应删除“使它”或“经过”。D.“近五万多份”,不合逻辑。)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当冬天抑制一切时,。冰消雪化之后,。在毁灭一切的冬天巨浪之下,。有一天,黑色的浪潮精力耗尽,缓缓后移,。于是我们知道,规律变了,这是一片新的天地,喊出了崭新的生活!生活!

①蛰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

②深埋着的春天的生机一片寂寞,只等着旧秩序沉重的阻碍退去 ③顷刻间现出银光闪烁的王国

④番红花就会突然间显现,胜利地摇曳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 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C

5.下列句子中,全都使用了借代手法的一组是(2分) ()

①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⑤蔬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

⑥松针或海绵似的柔草铺就的葱郁的地毯,比豪华奢侈的波斯小地毯更受欢迎。

1

A. ①③⑤ B.①③⑥ C. ②④⑤ D.②④⑥ A(②、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二、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18分)

6.下列括号中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少益(渐渐)耆食,和(舒适)于身 与向(刚才)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

辘辘远听,杳(遥远)不知其所之也为川者决之使导(疏通),为民者宣之使言 ..B.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将) 越四封(疆界)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小学而大遗(丢弃),吾未见其明也 意有所极(至),梦亦同趣(同“趋”,往,赴) ...C. 客喜而笑,洗盏更(复,再)酌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快,加快)祸焉 ..C.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 晋公广而俭(约束,不放纵),文而有礼 ..D.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道路) 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过分)也 ..

保(依靠,倚仗)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 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讨伐) ..B(A杳:无踪影的样子。C.速:招致。D.路:宋代行政区划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灭之。休数年,使人请地于韩。韩康子欲勿与,段规谏曰:“不可。夫知伯

之为人也,好利而鸷愎,来请地不与,必加兵于韩矣。君其与之。与之彼狂,又将请地于他国,他国不听,必乡之以兵;然则韩可以免于患难,而待事之变。”康子曰:“善。”使使考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请地于魏,魏宣子欲勿与。赵葭谏曰:“不如与之。”宣子曰:“诺。”因使人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之赵,请蔡、皋狼之地,赵襄子弗与。知伯因阴结韩、魏,将以伐赵。

三国之兵乘晋阳城,遂战。三月不能拔,因舒军而围之,决晋水灌之。围晋阳三年,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赢。襄子谓张孟谈曰:“粮食匮,城力尽,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张孟谈曰: “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君释此计,勿复言也。臣请见韩、魏之君。”襄子曰:“诺。” .张孟谈于是阴见韩、魏之君,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走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二君目: “我知其然。夫知伯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未遂而知,则其祸必至,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与之期日,夜,遣入晋阳。张盂谈以报襄子,襄子再拜之。

张孟谈因朝知伯而出,遇知过辕门之外。知过入见知伯曰:“二主殆将有变。”知伯曰:“不然。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知过见君之不用也,遂去不见。

襄子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曰:“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知伯军。”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

(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注】鸷愎(zhi b1):残忍刚愎。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知伯因阴结韩、魏 阴:暗地里 B. 君释此计 释:舍弃 ..C.与之期日 期:期望D. 二主殆将有变 殆:大概 ..

C(期:约定(时日))

8.下列四纽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使人请地于韩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B. 君其与之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

C.城中巢居而处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始得两山宴游记》) ..D. 欲以城下,何如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 ..

C(连词,表修饰。A.介词,至,到。//介词,表被动。B.副词,表婉商语气,还是。//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D.介词,拿,用。//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2

(1)我谋朱遂而知,则其祸必至,为之奈何?(3分)

我们的计谋还没有成功就会被他(知伯)知道,那么大祸一定会降临,那该怎么办呢?评分建议:第一个分句,若错译“遂”(成功)或未能译出被动,不得分;余,一句1分。若整句译文不通顺,扣1分:若疑问句句末缺失了问号,扣1分。“遂”若译成“完成”“实现”亦可赋分。“奈何”须译为“怎么办”。

(2)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 (4分)

知伯的军队因堵水而陷入入混乱,韩、魏两国的军队从两边夹攻他,赵襄子带兵从他的正面进攻,大败知伯的军队并活捉了知伯。评分建议:一句1分。第一个分句的“救(本为“终止”意,此处引申为“围堵”)水”可不译;但译句不通顺,此句的1分不可赋予。第二个分句中的“翼”系名词作状语,应译为“从两边”:若错译,此句的1分不可赋予。第三个分句中的“将卒”系动宾短语,不可视作名词性并列短语;若错译,此句的1分,不可赋予。第四个分句句中“禽”为通假字,同“擒”;若错译,此句的1分不可赋予。

陈紫霄 g1yw03 ;徐 艳 g1yw04 ;张婷婷 g1yw05

10.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知伯失败的原因。 (3分)

①贪得无厌;②盲目自信;③刚愎自用;④三国同心(每点1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若答到“一意孤行”“自以为是”“不听劝谏”,亦可赋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从上阕看,这首词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从哪些方面来写它的?(4分)

梅。(1分)花开的季节、花色、花香、花枝的姿态、生长的环境。(答对两点,1分;三点,2分;四点,3分。)

于清华 g1yw08 ; 侍园贻 g1yw09

(2)下阕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 对比——将梅花所生长的“竹篱茅舍”“玉堂琼榭”这两种不同的环境进行对比,(手法及其分析,各1分)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其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高尚情操。(2分——赞美,1分;赞美的具体内容,1分。意对即可。)手法,若答出的不止一种,即便内含正确项,亦不赋分;若分析正确,照常赋分。对梅花品格的分析,答到“不因环境、生长地方改变”之类的内容,均可赋分。

徐兴国 g1yw10; 姜 会 g1yw11

四、名句名篇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岁寒, 。(《论语·子罕第九》) (2)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 (3)盘盘焉,囷囷焉,,。(杜牧《阿虏宦赋》) (4)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然后之松柏之后凋也;(2)非由外铄我也;(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4)举匏尊以相属(5)舞榭歌台 评分建议:一句1分。若该句默写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多字或字迹模糊不清等现象之一,则该句不得分。 五、名著阅读(8分) 13.下列对《红楼梦》、《边城》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 )

A.宝钗为人谙于世故,她资助史湘云办螃蟹宴,不仅赢得了史湘云的感激,讨好了爱吃螃蟹的贾母,而且博得了贾府上下的赞誉。

B.在《五美吟》中,黛玉借叹绿珠为石崇殉葬的不值,赞红拂私奔的壮举,表现了自己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叛逆精神。

C.得知宝玉、宝钗订婚的消息后,黛玉一病不起;临终前,她命雪雁焚毁了题诗的旧帕;随后,在宝玉娶宝钗的时辰,饮恨辞世。

D.《边城》中,翠翠进城看龙舟赛事,爷爷中途返回渡口:天黑后,在家喝醉酒的爷爷托过渡人捎来口信,让

3

翠翠即刻赶回家中。

E.《边城》中,大保爱上了翠翠,走“车路”向老船夫提亲;为了翠翠的幸福,老船夫决定让翠翠自己做主,没有直接接答应天保。

C、D(C.焚毁题诗旧帕的不是丫鬟雪雁,而是黛玉本人。D.喝醉的不是爷爷,而是爷爷从城中请来代为看管渡船的老熟人;爷爷“为了责任不便与渡船离开”,才托过渡人捎口信给翠翠,“要她即刻就回去”。)(选对一项,2分;两项,3分。多选,不得分。)

14.“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红楼梦》第十五回)

上面这段话中的“你”“我”分别是谁?“我”承诺“快快的了结”的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了结的过程,可以见出“我”怎样的性格特点?(5分)

“你”“我”分指:净虚老尼、王熙风。(一个1分:若字形有误,此1分不可赋予)承诺“快快的了结”的事:暗助张财主打赢官司,迫使长安守备退亲。(每点1分,共2分)从这件事了结的过程,见出:王熙凤长袖善舞(或:工于心计)、重利贪财。(两点全答对,1分)“你”若答成“老尼”,不得分;须写出其法号——净虚。 六、现代文阅读(36分)

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8分)

①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②“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他就出去了。……”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

③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④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选自鲁迅《祝福》,有删节)

15. 选文开头的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①从一个侧面,勾勒出祥林嫂生存的社会环境;(1分)②为下文叙写鲁镇人的表现、反应等做铺垫; (1分)③表现了鲁镇人对祥林嫂的冷漠和鄙视,反映了鲁镇人深受封建礼教思想的毒害(亦可答成“反映了鲁镇人恪守“三从四德”的封建贞节观”)。(2分,每点1分)

李锦菲 g1yw17 ; g1yw17 方 路; g1yw18 陶 会 g1yw19

16. 儿子死后,祥林嫂“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这反映了祥林嫂怎样的内心世界?(4分)

痛苦、悲伤,(1分)怨悔、内疚、自责, (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希望通过倾诉发泄和缓解内心痛苦(1分),渴望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安慰。(1分)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8题。(8分)

①地坛离我家很近。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②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自从那个下午无意中进了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③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看触须,猛然问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穹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索索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④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