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变的小手套》
课 题: 4、会变的小手套 课 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
2、技能目标:能大胆地创作,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作出较生动的
形象。
教学难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教学准备:各式各样闲置不用的小手套、剪刀、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笔、丝线、丝带
等装饰用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交流:大家都准备了什么样的小手套? 设计思路 一、激趣导入。 大家戴上从各自家中带来的小手套,并且高高举起:有了解手套外形的区别。 五指的、有半截指的,有棉的、摘手套的动作看似简单,实际正有毛线的…… 可以从这些无意识的形中,引导请大家摘下来。 学生体会手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平时是被大家忽视的。 同学们摘下自己的手套,有的手套缩成了一团,只露出两根手指。 1、观察:咦?好可爱的形呀。你进一步激发大家的想象,还可以们看,像什么? 把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想法二、赏析探究。 也加进去。 ——两根手指朝上 ,团起来的说 套看起来像一只可爱的小兔 子;两根手指朝下,再把旁边
的手指拽出一点,看起来又像 一个大头的小人…… 从我们平时很常见的形式中重新发现新的2、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纷美感,着正是美术课该引导孩子发展的能力;而勇于打破思维定式,寻求新的思路,纷进行尝试。 这又是设计应用教学目的之一。 3、这些平平常常的小手套,居然可以变出这么多可爱的造型。 (看大屏幕、观察小手套的变化方法) 4、这些作品不仅仅只靠手套的自身变化,还添加了许多其他的小装饰。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1、小组同学利用带来的装饰品,共同研究探讨手套添加变化的三、创作表现。不同方式方法。 (第二课时) 2、制作要求: 1)观察自己的手套 2)进行翻转、变形寻求灵感; 引导同学利用不同材质,结合观察、比较、适形联想,拓宽思路,3)用彩色纸、扣子、丝带等进行进行研究。 装饰。 3、用自己的小手套尽情创造形象。 4、自由组合进行小故事表演。 5、学生创造形象,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 1、“超级变变变”。 大胆发表自己的建议,成功展示自我,愉快参与。 四、展示评价。 2、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 3、说出理由。 4、小结: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材料可供我们进行美术创作,只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要你开动脑筋句一定会有新发现。
适形造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会变的小手套》 钱婧
一 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
《会变的小手套》是一节“设计.应用”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本课以小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这些新形象经过简单添加,装饰就会变成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植物、生动的人物或者某种物品。 2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创作,通过对手套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2)难点:培养学生得心应手的变形能力,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象。 二 案例背景
冬天过去了,小朋友的手套闲置在了一边。本课除了让学生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重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用独特的方法导入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我想到了学生很感兴趣的福娃,便有了一个大胆的创意,用手套做五个福娃分给每一组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旨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我联想到了脱手套。手套脱下的形状千奇百怪,通常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可试教后,我发现学生脱下来的手套并不像教师想的那样会露出一根、两根、三根指头。我便用数码相机拍了很多脱下后不同造型的手套,以启发学生联想。如何让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适形造物,我有的放矢地创设了相关情境,以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
三 案例描述: 1情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今天,老师把贝贝、京京、欢欢、迎迎、妮妮带到了我们身边。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 那么 老师就把它们分别送给每一组小朋友.
师:现在,福娃有话对我们说呢,你们听:(放录音)“大家好,你们能看出我们是什么做的吗?” 生: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