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下载本文

第三课时 刮鳞器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木工工具制作刮鳞器。

2.经历制作刮鳞器的过程,掌握工具正确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勇于创新、服务生活的意识。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人们常说喜欢吃鱼的人聪明,可是去除鱼鳞却是一件叫人头疼的事。今天我们就想办法设计制作一个刮鳞器?(出示课题) 二、观察分析,设计思考

在家里,父母在做鱼之前,都是怎么去掉鱼鳞的?你还见过或知道哪些去掉鱼鳞的方法?

为什么剪刀或水果刀能够刮鱼鳞,(有刃、锋利)但是它使用起来不方便也不安全。能用什么材料制作一个专门刮鱼鳞的工具呢? 把易拉罐剪开一个斜面,也很锋利,可是一刮怎么样?(变形了)材料太软了,怎么办?

尝试了很多材料,最后发现啤酒瓶盖不错,材料本身够硬,外沿也够锋利,而且还好找。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瓶盖,拿起来在木条上刮一刮,感觉一下,怎么样?(瓶盖太小了,拿不住,也不容易用力)

观察一下桌子上的材料,根据我们现有资源,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瓶盖钉到木条上)

思考:应该钉几个瓶盖合适呢?为什么?瓶盖应钉制在木条的什么位置?为什么?

瓶盖应尽量分开一些,这样不残留鱼鳞,清理方便。

思考:要把瓶盖钉牢最少钉几枚钉子?铁钉为什么要左右钉,而不上下钉?(每个瓶盖内钉两枚铁钉;左右钉比上下钉使瓶盖更稳固) 三、汇报交流,完善设计

刮鳞器的设计思路已经非常清楚了,那下面小组同学一起,根据现有的材料,根据在生活中的实际需求,用木工铅笔在木料上设计出自己想要的刮鳞器。(开始)

学生进行设计;汇报交流;学生互评;完善设计。 四、尝试制作,指导纠正

现在,同学们肯定非常想动手制作了,但是有个问题,比较钉子的长度以及木条的厚度,想想如果我们现在就钉,会出现什么情况?(钉子长于木条厚度,钉到底时会钉入桌面)

大家动脑筋,根据我们现有的材料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一个同学钉时垫上另一个同学的木条;使钉钉儿的位置悬空)

钉钉子需要用锤子,示范锤子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锤子时注意不要砸到手,砸到桌面,摆动时不要伤到自己和周围同学。 下面,每组同学尝试在瓶盖上钉一个钉子,钉完后坐好。

学生钉完一个瓶盖,让大家先停下来,让学生说说钉瓶盖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利用我们现有的材料和资源能否解决?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解决办法给予表扬鼓励。

教师引导:把过长的钉尖砸倒叫做背钉,怎样背钉才能使其更牢固?(弯、垫、砸)

教师总结、提升经验。(放录像) 五、动手实践,掌握方法

在制作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找同学或老师帮助。 学生完成刮鳞器的制作。 六、展示评价,拓展提升

小组评议选出优秀作品展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改进。

第四课时 笔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笔筒的应用,掌握制作笔筒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学会笔筒的制作过程,在亲历实践、亲

手操作、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中进行技术探究和创造。 3、情感目标:通过对笔筒的制作,感悟勤劳智慧的品质,培养学生

对废物利用的热爱、对劳动与创造向往的情感。

教学重点:笔筒制作过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笔筒制作中,牙膏盒的比例分配。 教学具准备:牙膏盒、包装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展示笔筒,激发求知欲望:

师:(展示各种用牙膏盒制作的笔筒)同学们,笔筒漂亮吗?你们想自己想做一个吗?今天,我们一块探究“笔筒的”(板书) 二、简介“笔筒”

师:同学们讨论交流对笔筒的认识。讨论问题如下: 1、笔筒的历史 2、笔筒的概念 3、笔筒的用途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大约出现在明朝中晚期。笔筒因使用方便,很快就风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

笔筒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置笔用具,一般呈圆筒状,材质多样,可见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在古代,笔筒以其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三、探究学习笔筒的制作过程 (一)、笔筒的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点 (二)、笔筒制作的主要步骤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