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下载本文

一、完美的图形——圆

单元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2—22页,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在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思想,建立“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已有经验—寻求方法—总结归纳—解释应用”的“模型化”思想。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通过了解圆周率的史料,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的情感。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的熟练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套。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三角尺一副;小剪刀一把;红色、蓝色彩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新课开始,老师用多媒体演示三种不同轮子(分别用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做

轮子)的汽车画面。

问:你喜欢哪种汽车,为什么?为什么车轮子一定要设计成圆形呢,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圆的认识)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形物体? 二、探索新知

1、画圆:你们会画圆吗?自己尝试着画一个圆。你是怎么画的?(教师示范画圆并提示画圆时要注意的问题。)

师:用圆规在纸上画任意三个圆,并思考:在画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如果有同学说每人画的圆都有一个圆心,师接着问:说明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说明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说明:圆的中心叫“圆心”,就是画圆时针固定的一点,用字母O表示。(师板书:圆心O)

2、认识半径:任意在圆内、圆上和圆外点三点,分别问学生:这点在什么地方?生分别说:圆内、圆上和圆外。

师:把圆心与圆上一点连接起来,这样的线段叫半径。 师:半径用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 r 。

师:在自己圆上画几条半径,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什么长度都相等?

师:刚才有同学说,圆规两脚距离跟圆的大小有关系,这句话现在可以怎么说了?生:圆的大小跟半径的长短有关系,半径长,圆就大;半径短,圆就小

师根据学生的表述,板书:无数条 长度都相等

师:你怎么知道有无数条半径?怎么知道半径都相等呢?请大家想法量一量半径的长,看刚才说的结论对不对。(学生通过用尺量半径,纷纷举手认同。师分别请几生各自报出自己所画圆的半径。)

师:刚才不是说圆的半径都相等吗,为什么你们报出的数据不一样呢? 生纷纷举手说明,必须在同一个圆内。也可以在大小相等的圆当中。师板书:同圆(或等圆)。

3、认识直径:请把手中的圆对折,再换角度对折几次,看看你们又可发现什么?对折后请互相交流。刚才我们用折纸的方法确定圆心时,发现圆上有许多折痕。这些折痕叫什么?有什么特点?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看看书、动动手,并在小组中说一说。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画直径时有意两端不在圆上,让学生判断。

教师板书:(1)直径:d(2)d=2r或R=1/2d

追问:直径肯定是半径的2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一下你手中圆的直径,会不会是黑板上圆的半径的2倍?你认为应该怎么说?(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三、巩固练习: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现在你能解释一下轮子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了吗?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想一起到篮球场玩套圈游戏,你会怎么安排?说说你的想法。 2、在这片篮球场上要画一个最大的圆,至少要准备一根多少米长的绳子?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4、5页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过程:完成自主练习的题目。

1、第一题是联系生活经验的题目,呈现的是风车、摩天轮、直升飞机的螺旋桨这三种物体的运动情形,旨在让学生发现并体会这些物体运动的轨迹只有是圆形的才能平稳,进一步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2、第2题是找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题目,练习时,要引导学生根据直径和半径的意义进行判断,使学生加深对直径半径的认识。

3、第三题是填表题,填表后,要引导学生说出填表的依据,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半径和直径之间关系的理解。

4、第四题是画圆的题目,可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是注意让学生说说画圆的步骤,进一步感受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5、第五题是判断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自己的理由。 6、作业:第六题,让学生做在书上。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5、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2、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过程:

完成自主练习的题目。

1、做第七题,是一道具有综合性的题目。综合了圆、数对、平移等知识。练习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索交流的时间,必要时给与一定的指导。 2、做第八题,是运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让学生明确:只有设计成圆形的场地才能比较公平,对于如何把设计的场地画在操场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寻找较为理想的方法。

3、做第九题,是根据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填空的题目。练习时,可先引导学生明确解决第(1)小题的关键是明确圆的直径就是正方形的边长,第(2)小题圆的直径是长方形的长,半径是长方形的宽,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4、第十题是利用圆形设计图案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创新,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点评。

5、第十一题是选作题,练习时,要注意让学生明确题目要求是什么。 6、课外实践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活动是可以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操作,寻求测量的方法。7、作业:完成基础训练中相应的题目。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7、8页。 教学目的:

1、认识圆的周长;初步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周长的计算公式及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圆周长的计算。 难点:建立圆周率的概念。

教学具的准备:课件、圆片、尺子、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现在大家都说说,你们都知道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二、学习新课

1、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我想问问同学,你们都带了哪些圆形实物?两人互相指指圆的周长在哪儿?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老师手里这个圆的周长。谁跟他指得不一佯?为什么这样指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