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文化走进大学校园策划书 下载本文

仪器名称 Name 转矩流变实验室工作站 Plasti-Corder Lab-Station 粉质仪 Farinograph 拉伸仪 Extensograph 实验磨 Laboratory Pilot Mill 规格型号 Model 产地 Manufacture 用途 Usage DSE 25 研究和测定各种挤压膨德国Brabender 化食品的关键参数 8 101 10 德国Brabender 测定面粉的粉质参数 8 600 33 Quadrumat 德国Brabender 测定面粉的拉伸参数 食品原料-粮食、豆类、Junior Model 8 德国Brabender 植物样品的研磨和制粉801 01 和分级 材料的热稳定性(TG)和同步热差分析仪 TG/DTA High temperature type 比热,熔融温度,结晶温日本 PE 度,转变热,结晶度,相变,相图,玻璃化温度,分解过程,反应动力学,纯度测定 CO2培养箱 CO2 Incubator MCO-20AIC 日本SANYO 微生物培养 食品中氮与蛋白质含量全自动凯氏定氮仪 Kjeltec 2300 Auto Sytem II 2300 的测定 瑞典FOSS 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and protein content in food 半自动纤维测定仪 Fibertec System 2010 瑞典FOSS 粗纤维、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 测定油料食品的脂肪含自动索氏总脂肪分析系统 Soxtec Avanti Total Fat System

2050 13

瑞典FOSS 量,包括全脂肪、可溶性脂肪、结合脂肪含量 物性测定仪 Texture Analyzer 冷冻干燥机 Freeze Dryer 超低温冰箱 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 Kernelyzer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UV Spectometer 容重器 验粉筛 Flour sieve TA-XT2i 英国Stable Micro Systems 物性测定 Virtis Genesis 美国Virtis MDF-U50V 801010 日本SANYO 德国Brabender 样品冷冻干燥 低温保存 谷物品质分析 UV 7501 HGT-1000A JJSF-Ⅲ 无锡 上海 上海 食品中常量营养元素的分析 测定小麦和玉米的容重 分离不同细度的面粉 60Co-γ辐照装置(设计装源100万居里) 热释光剂量计 气相色谱仪 中-近红外色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pH计 包装机 电导仪 水份活度仪 感观评价室 装配式洁净室 五、研究所管理

研究所实行主任负责制,设立学术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其学术指导作用。研究所按照农产品加工学科特点设置了相应的组织机构。遵循“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管理

14

和运作机制来凝聚、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加盟。积极创造条件,着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为研究所科研人员进行创新性研究,吸引、造就和培养优秀中青年以及提高研究所开放人员的层次和开放课题的水平提供了充分条件。

北京具有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研究所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合理整合北京的科技资源,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人员共享、设备共享、成果共享。一是研究力量共享,目前研究所与首都的各级科研单位和院校都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对科研资源进行了集中整合。二是所研究的课题成果所有参与单位都可以使用。

研究所实行了开放运行的全新机制。一是人员采用少固定、大流动的结构模式,并全面实行聘用制。先确定研究方向,后确定组成人员,且固定人员不超过核定编制的40%,来自所依托科研院所的委员不超过40%,中青年学术委员不少于40%。二是设置开放基金。研究所要有两成的经费作为开放基金,以设立开放课题研究的项目进行对外招标,引进、培养国内一流人才。 六、项目建设进度

2005年9月完成研究所的整体规划设计。 2005年12月前完成研究所的主体工程建设。 2006年3月完成研究所的内外装修工作。

2006年3月完成研究所的人员结构设置,所需人员陆续到位。 2006年6月完成实验仪器设备的购买、安装、调试工作。 2006年6月完成项目、课题的甄选工作。 七、研究所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的提名及介绍 (一)研究所主任提名

殷泰安:男,教授,高级工程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二)学术委员会主任提名

1、 魏益民:博士,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岗位杰出人才,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1982年毕业于原西北农学院农学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90年在联邦德国吉森李比西大学农学院获得农学博士学位,在卡塞尔大学国际农学系获得农业项目管理博士后证书后,于1991年初回国,先后在西北农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工作。在谷物化学、粮食工程和植物蛋白质资源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与应用工作,

15

目前承担农业部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农业部产业结构调整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项目等5项科研项目。发表了40余篇有一定影响的学术论文,其中在英文、德文学术刊物发表6篇,3篇为SCI收录;另有20余篇论文被CA、Agrixs、CAB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有8篇文章在国际会议上宣读并收入会议论文集。已鉴定科学研究项目6项,验收2项,取得省部级科研、教学和管理奖励4项。

2、罗云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美国康乃尔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园艺学会园艺产品采后科学技术分会理事长;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学报》主编等职务。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农业部等20项课题。取的多项科研成果和奖励。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余篇。

3、姜微波:教授,男,1963年4月出生,博士生导师。1980.9-1984.6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学士学位;1984.9-1987.6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获硕士学位;1990.10-1994.5于以色列耶路撒冷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5-1995.10于以色列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水果﹑蔬菜与花卉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技术及其采后病理与采后病害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特别是在衰老相关的蛋白、酶类和蛋白质代谢的研究和叶类蔬菜与水果贮藏保鲜的研究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已在国外和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70余篇, 包括在国际上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Phytochemistry》(IF1.89)、《Physiol Plant》(IF1.76)、《Postharvest Biology & Technology》(IF1.88)、《Plant Science》 (IF1.65)、《Journal of Food Science》、《Plant Growth Regulation》、《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 Agricultu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LWT-Food Science & Technology》、《Food Technology & Biotechnology》、以及国内的《Chinese Science Bulletin》、《Acta Botanica Sinica》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及EI收录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加的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芒果和香蕉对1-MCP响应机理及其对果实后熟控制技术的研究”、 “叶片衰老相关蛋白酶的功能定位”、“鸭梨采后果实褐变预测分析的生物学基础”;国家“863”项目——“新型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中-以农业合作基金项目——“叶类蔬菜衰老机理与贮藏保鲜技术”;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MCP在鲜桃贮藏保鲜上的应用基础与综合处理技术研究” 等。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