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校管理教程文件 下载本文

校本培训相结合。全面推进青蓝工程与名师工程。三是和兄弟学校进行“同题异构”(不同的老师上同一节内容)和“一课多轮”(同一个老师同一篇教案修改执教多次)研讨活动, 共同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出谋划策。

四、以自主管理为载体,改革德育模式

搭建学生自主管理平台,围绕“坚持德育为先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纲要》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培养一批擅长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模式。

1.以学习型团队建设推进自主管理指导能力。要提高教师团队对自主管理的指导能力,开展学习型团队建设,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通过系统学习、团队学习、集体反思等形式,提高德育管理队伍的团队思考力和研究力,培育一支专业性强、研究型的德育管理队伍。

2.以自主管理为重点,实施“三自”管理。构建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德育管理模式,发挥学生在德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通过学生自己规划成长方案和计划,使学生的品德和行为教育具有计划性;通过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自我管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以自我监督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表现,调整行为策略。学校搭建好学生自主管理德育模式的平台,积极提升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的能力。

3.以“五化”提升德育实效:班级事务微格化,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生会检查制度化,完善考核制度,使制度量化、细化,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培训经常化,对班干部,学生会成员经常培训,提升学生的能力。班主任培训校本化,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以解决平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主题,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活动开展常态化,按照学期制定的活动计划,开展各项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4. 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需要。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改革学生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要对学生的成长进行多种形式的综合素质评价。

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必然需要,是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集体荣誉感、进取精神的有效方法。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和人才标准的多元化,都使基础教育的目标指向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家长、老师和同学们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和激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转化为学生不断成长和成功的动力;同时综合素质的评价对学生成长中的个性差异也能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校进步和发展的必然需要。学校育人,本质上是学校建构了育人的优良环境,这种优良环境不仅仅指优质的教育设施、优良的教师素质,更重要的是建构学生优良的日常成长环境,即优良的班集体环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是建立在班集体基础上的评价,评价促进学生不良行为的改变,学生不良行为的改变又转变为日益优良的班集体教育环境。只有每一个班集体的育人环境优良了,学校的育人环境才能优良,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

5.培养学生的自醒、自励、自控能力,让学生具有适应性、选择性、竞争性、合作性、参与性能力。抓好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学知荣明耻,彬彬有礼。结合我校“书香校园”特色教育,让学生亲近书籍,热爱读书,在阅读中感悟人生,涵养性情,努力实践办学特色,争创德育特色学校。

6、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