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概论作业[1] 下载本文

(4)掌握市场信息所需要的成本是限制企业进入,从而是垄断产生的另一原因。

32、对垄断市场的效率进行评价

垄断被认为是经济效率最低的一种市场结构。从资源配置的效率来看,垄断使产量不足,市场价格偏高,因而缺乏效率。首先,垄断市场上价格大于边际成本,消费者被迫支付更高的价格。这意味着增加生产,社会由此获得的福利大于生产成本,社会福利可以得到进一步增加。但垄断企业为了维持市场上的高价格不可能扩大生产,因而供给短缺,所以垄断市场缺乏效率。其次,与完全竞争相比,垄断市场上市场价格高于企业最低的平均成本,这意味着企业没有利用现有的生产技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垄断企业在技术使用上缺乏效率。此外,垄断不利于技术的进步。这是因为,技术的进步既需要动力,即要求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好处、利益归创新者所有,又要有创新的压力。企业技术创新的压力主要来自竞争。垄断企业不存在竞争的压力,所以没有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技术创新的压力不足限制了技术创新,无形中增加了社会成本。因此,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垄断是效率最低的一种市场结构,应对其进行某种形式的限制。

33、试对寡头市场的经济效率进行评价

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也高于最低平均成本。因此,寡头垄断企业在生产量和技术使用方面应该是缺乏效率的,但从程度上来看,由于寡头市场也存在竞争,有时竞争还比较激烈,因而其效率比垄断市场要高。从另一方面来看,寡头市场上往往存在着产品差异,从而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偏好。此外,由于寡头企业规模较大,便于大量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而激烈的竞争有使企业加速产品和技术革新,因此,又有其效率较高一面。在许多国家,人们试图通过限制寡头企业低效率的方面,进一步鼓励寡头市场的竞争,从而

提高寡头市场的效率。

34、市场结构的划分依据、主要形式及其特点

划分依据:厂商数量、产品差异、进入限制、厂商对价格的影响。

主要形式: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 市场类型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 厂商数量 多 多 少 一个 产品差异 无 有 有或无 唯一 进入限制 无 易进入 较困难 难进入 对价格的控制 无 一些 相当程度 很大程度

35、简述劳动市场供给曲线的特点

一般来说,工资率较低时,工资率提高对于劳动者的收入影响不大,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因而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工作较少时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此时,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从而使得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延伸。因此,劳动供给曲线向右弯曲,如下图:

通过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沿着横向相加,可以得到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

36、简述市场均衡工资率的决定

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率是由劳动的的需求和劳动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下图所示:在劳动市场上,劳动市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军的工资率W,如果现行市场价格高于W,此时,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于是有一些愿意工作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他们就会以更低于价格提供劳动,从而使得工资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上工资水平小于均衡工资率W,工资率趋于上升。只有当工资率恰好使得劳动的供给等于劳动的需求时,劳动市场才处于均衡,由此决定市场上均衡的工资率和均衡劳动就业量L。

37、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简述市场均衡利息率的决定 资本的需求来源于厂商,而资本的供给来源于作为消费者的家庭,资本的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市场均衡利息率。

如下图:资本的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的交点E决定均衡利息率K,如果市场利息率高于均衡利息率,则厂商使用资本的数量小于家庭的储备量。这时,就会有一些资本品卖不出去。结果导致资本的价格下降,厂商使用资本的数量增加,从而利息率趋向于均衡水平。同样,低于均衡利息率的市场利息率的最终也会趋向于均衡水平。

在均衡点,资本的边际收益产品正好等于给予贷款人(出租人)的报酬。

38、反垄断政策的主要内容 政府的反垄断政策包括:

1、行业的重新组合。如果一个垄断的行业被重新组和成包含许多厂商的行业,那么,厂商之间的竞争就可以把市场价格降下来。被重新组合的行业竞争程度越高,市场价格就越低。

2、借助行政命令、经济处罚或法律制裁等手段对垄断行业行为进行制止。对垄断行为的制止重点在于清除进入障碍,鼓励更多的厂商进行竞争。

3、反垄断法。反垄断法又称为反托拉斯法,是政府反对垄断及垄断行为的重要的法律手段,许多发达国家都有反垄断法。

4、对垄断的采取的另一种可供选择的矫正手段是对垄断厂商实行管制,管制的措施主要包括价格控制或者价格和产量的双重控制,税收或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

39、试述公共物品的供给及其最优供给量的决定

(1)公共物品是指提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具有非派他性和非竞争性。

(2)所有社会都面临着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公共产品的供给通常由政府负责。 (3)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量由该物品的需求与供给所决定。

40、外部经济影响对效率的影响

(1)外部性对经济影响效率的影响在于它使得私人行为与社会需要的数量出现差异。这一点可以由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加以说明。

(2)私人成本是指一个经济单位从事某次经济活动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一项经济活动的社会成本是指全社会为了这项活动需要支付的费用,包括促使该项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加上这一活动给其他经济单位带来的成本。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外部不经济,则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外部经济,则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

41、总需求的构成

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的需求+国外的需求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的支出+国外的支出。

4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国民经济活动的总体状况和整体行为。

(1)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企业部门如何作出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

(2)家庭和企业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3)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4)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是长期变动趋势。

43、如何正确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1)GDP包括所有经济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同时包括劳务。

(2)它是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来计算的,之所以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来计算,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统计中可能出现的重复计算。

(3)货币价值以市场价值来计算,市场价值以经济活动中的价格总额来计量。 (4)国内生产总值不包括以前产品的库存。

44、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支出法和收入法。

支出分时间一国活动却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起来用于测算GDP的方法。支出法测算的GDP主要包括家庭、厂商和政府支出。 收入法是用出售最终产品和劳务各获得的收入来测算GDP的方法。收入法测算的GDP是所有生产要素的货币收入总和。

45、简述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

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支出的部门只有四个:家庭、厂商、政府和对外部门。它们的支出分别为:家庭和个人的消费支出、私人国内总投资、政府支出和对外部门进行的进出口。把上述四项加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

46、说明二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关系

二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和居民这两种经济单位组成的经济。

依照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支出,即GDP=C+I 依照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储蓄,即GDP=C+S 由于两种核算的结果恒等,所以恒等式关系为C+I≡C+S或I≡S

47、在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 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总供给=总需求。

在二部门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是:S=I。

在三部门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是:S+T=I+G。

在四部门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是:S+T+M=I+G+X。

48、已知某国199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000亿,当年的折旧为100亿,间接税为100亿,个人所得税为50亿,个人收入为600亿。 求:(1)国民生产净值 (2)国民收入 (3)个人可支配收入

1)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1000-100=900亿

2)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折旧-间接税=1000-100-100=800亿 3)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00-50=550亿

49、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但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