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元前4世纪以后则进入希腊城邦文明的衰落阶段,城邦失去了独立的地位,沦为马其顿王国的附庸,在经历了希腊化时期之后,最终被并入罗马帝国的政治版图之中。
(4/4)、简述希腊化时期的文化特征。(10分) (一)多元性和开放性
希腊化时代是西方君主专制时代的开始,也是古希腊历史有独立城邦走向统一的世界性帝国的过渡时期,“世界国家”一词就诞生于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帝国囊括了东方的波斯文明、埃及文明和犹太文明,以及印度文明的一部分,第一次在政治上地中海东部世界,并由此奠定了希腊化文明多元化特征的基础。在亚历山大帝国创建过程中,伴随着东西方文明的交互渗透的过程,超越种族和国界的观念开始呈现。希腊化时期的人们作为庞大王朝的子民有了四海一家的意识,希腊化时期的世界主义取代了过去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多元文化共存局面下的希腊化世界呈现开放的全球意识。 (二)希腊化时期的文明呈现颓势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通过战争建立起来的大帝国,希腊历史进入希腊化时期。希腊化时期,人们生活处于动乱和不安之中,频繁的战争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经济资源,也给人们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到公元前3世纪,希腊城邦明显衰落,城邦内部阶级矛盾日益深化,城市当中的中产阶级消失殆尽。城邦的衰落和王权的盛行势必减少公民的权利,自然也削弱了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关心程度。随着城邦生活的结束,在亚历山大曾经征服的土地上,政治体制都是君主专制,古典的民主政治思想被专制主义所替代,希腊人的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日趋黯淡,城邦公民的自信和进取精神转为了被征服后的屈辱感和消极情绪,面对无法掌握的个人命运,以及无力改变的社会现状,人们开始逃避公共生活而转向个人的安身立民。
名词解释
(1/4)、布匿战争(5分)
布匿战争是罗马人对外扩张的第一场战争,其对手是地中海南岸的迦太基,该战争共打了三次,以罗马的最终胜利和迦太基的灭亡而告终;布匿战争加速了罗马对外扩张的步伐,成为罗马称霸地中海世界的序幕。
(2/4)、希腊化(5分)
通常指从公元前 323年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这个时期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历史。希腊化主要是由于亚历山大东侵,推动西亚地区一些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诸方面的希腊因素与当地因素的不同程度的融合。 (3/4)、神人同形同性(5分)
神人同形同性是希腊多神教的基本特点,它反映了自然宗教的朴素特征,使得希腊诸神具有十足的感性魅力;同形是指诸神具有人的形体,同性是指诸神具有人的性情。
(4/4)、命运(5分)
命运是希腊悲剧的基本主题,它是潜藏在悲剧主人公的自由行动背后的一种决定论力量,最典型的命运悲剧如《俄底浦斯王》等;希腊悲剧中的命运在稍后的希腊哲学中发展为决定现象的本质,其实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