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VI) 下载本文

【解答】解:A、乙车在7~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B正确;

C、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故C错误; D、由图象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15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错误. 故选B.

5.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发生的 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D.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响度;电磁波的传播.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3)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解答】解:

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王亚平说话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C错误; D、“天宫一号”接近常温,且有空气,所以这里面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故D错误; 故选A.

6.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冻矿泉水完全熔化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车胎内气体质量变大,密度不变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同时兼顾质量和密度两个概念,逐一进行分析排除.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和被压缩时,密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解答】解:A、冰熔化成水,是状态发生了变化,质量不会改变,但密度却变大了; B、物体被带到太空只是改变了位置,质量、密度都不会改变;

C、牛奶被喝掉一半,含有的物质变少了,质量自然变小,而牛奶依然是牛奶,物质没变,所以密度不变; D、打了气的车胎里气体增多,质量当然会增加,而它的体积却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密度当然也就增加了不少. 故选C.

7.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哪一项是不必要的( )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上 C.称量时,左盘应放置被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考点】天平的使用.

【分析】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是:将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再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称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解答】解:判断天平是否平衡,既可以看指针是否在完全静止时指向分度盘标尺的正中间,也可以观察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线左右摆动的幅度是否相等,所以D选择项是错误的. 故选D.

8.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水中倒影 C.手影游戏 D.树下阴影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手影游戏和树下阴影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所以,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B项. 故选B

9.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2)加快蒸发的方法:提高液态温度、增大液态表面积、加快液态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解答】解:A、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吸热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加快身体汗液蒸发吸热,但不会降低了室内的气温,故B错误; C、雾是液态小水滴,雾散是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汽化现象,故C错误;

D、寒冷的冬天,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是固态冰雪变为气态水蒸气的升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0.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解答】解:

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故像不动,故B错误;

C、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不变,故C错误;

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故选D.

11.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

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 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分析】(1)所谓会聚和发散都是相对于原来的光线而言的,与原来的光线相比,向中间聚集了,就是会聚,反之就是发散;

(2)凸透镜的光心到焦点的距离称之为焦距; (3)凸透镜矫正远视眼,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解答】解:A、据图可知,该装置是透镜,所以光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由于不知道该光斑是不是最小、最亮的那一点,所以不能确定该点是否是焦点,故B错误; CD、据图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A.凸透镜,凸面镜 B.凸面镜,凹透镜 C.凸透镜,凹面镜 D.凹面镜,凹透镜

【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和凹面镜;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分析】凸面镜和凹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凸透镜和凹透镜利用光的折射,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解答】解:常见的光学元件中,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有:凹透镜和凸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凸透镜和凹面镜. 故选B.

13.在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 A.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像 B.欣赏鱼缸中的鱼 C.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胚芽 D.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