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与物流管理 下载本文

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运行效率的发展阶段,适应了现代社会对物流速度、安全、可靠、低费用的需求。

3.1.2资源重组

物流电子商务包含了物流的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业务流程,它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

现行物流体系的组织结构,促进了物流业务乃至行业的资源重新组合,使物流社会化,涌现了大量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为实现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管理提供了基础。

3.1.3配送是核心

物流电子商务以配送为核心,使过去集中在高端的物流向低端转移,真正实现“以顾

客为中心“和按照消费决定生产和流通,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和供给,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成为现代经济中的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物流模式

3.2.1物流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从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

消费者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阶段。物流业高度发达,物流系统完善,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就能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3.2.2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供应方、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运

作方式,它是物流专业化分工的一种形式。

物流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西方国家的物流业实证分析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至少占社会的50%时,物流产业才能形成。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的承担者是物流企业。按照物流企业完成的物流业务范围的大小和所承担的物流功能,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功能性物流企业,也叫做单一物流企业,即它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按照其主要从事的物流功能,可将其进一步分为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流通加工企业等。而综合性物流企业能够完成和承担上述多项甚至所有的物流功能。

3.3 电子商务形式下物流的发展趋势

3.3.1专业物流与共同配送形成规模

国外专业物流企业是伴随制造商经营取向的变革应运而生的。由于制造厂商为迎合消

费者日益精致化、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而采取多样、少量的生产方式,因而高频度、小批量的配送需求也随之产生。目前,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专业物流服务已形成规模。共同配送则是经过长期发展和探索优化出来的一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也是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较为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物流方式,它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3.3.2装备技术与管理水平高速发展

目前,发达国家已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

9

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化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其中,高新技术在物流运输业的应用和发展表现尤为突出

3.3.3电子物流与快递业务发展强劲

基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促使电子物流的兴起。企业通过互联网加强了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联系沟通、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消费者不仅可以直接在网上获取相关产品或服务信息、实现网上购物,而且可以在线跟踪,发出货物走向。电子物流还带动了快递业务的强劲发展。可以说,电子物流已成为21世纪国外物流发展的大趋势。

3.3.4保护环境与绿色物流将成亮点

物流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物流发展的同时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负

面影响。为此,21世纪对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物流应运而生。绿色物流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等。

二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发达国家政府还在污染发生源、交通量、交通流三个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形成倡导绿色物流的对策系统。

4 当前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现状及创新

4.1 电子商务下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特征

4.1.1物流过程一体化

现代物流具有系统综合和总成本控制的思想,它将经济活动中所有供应、生产、销售、

运输、库存及相关的信息流动等活动视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总体,关心的是整个系统的运行效能与费用。

物流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供应链(Supply Chain)概念的出现。供应链把物流系统从采购开始经过生产过程和货物配送到达用户的整个过程,看作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物流管理以整个供应链为基本单位,而不再是单个的功能部门。在采用供应链管理时,世界级的公司力图通过增加整个供应链提供给消费者的价值、减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的方法来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其竞争不再仅仅是单个公司之间的竞争,而上升为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

4.1.2物流技术专业化

表现为现代技术在物流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条形码技术,EDI技术,自

动化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化和柔性化技术等等。运输、装卸、仓储等也普遍采用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物流设施设备。这些现代技术和设施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物流活动的效率,扩大了物流活动的领域。

4.1.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必然需求。现代物流高度依赖于对大量数据、信息的

采集、分析、处理和即时更新。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从客户资料取得和定单处理的数据库化、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到信息传递的

10

实时化和标准化,信息化渗透至物流的每一个领域。为数众多的无车船和固定物流设备的第三方物流者正是依赖其信息优势展开全球经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物流竞争已成为物流信息的竞争。

4.1.4物流服务社会化

突出表现为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中心的迅猛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市场需求的日

益复杂,生产经营对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众多工商企业逐渐认识到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不可能在每一个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它们更倾向于采用资源外取的方式,将本企业不擅长的物流环节交由专业物流公司,或者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对独立的物流专业部门,而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自己真正的优势领域。据美国东北大学1998年对制造业500家大公司的调查,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占69%,正在研究以后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占10%。专业的物流部门由于具有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可以采用更为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从而达到物流合理化――产品从供方到需方全过程中,达到环节最少、时间最短、路程最短、费用最省。

4.1.5物流活动国际化

在产业全球化的浪潮中,跨国公司普遍采取全球战略,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择原材料、零部件的来源,选择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市场。因此,其物流的选择和配置也超出国界,着眼于全球大市场。大型跨国公司普遍的做法是选择一个适应全球分配的分配中心以及关键供应物的集散仓库;在获得原材料以及分配新产品时使用当地现存的物流网络,并且把这种先进的物流技术推广到新的地区市场。例如耐克公司,他们通过全球招标采购原材料,然后在台湾或东南亚生产(大陆也有生产企业),在将产品分别运送到欧洲、亚洲的几个中心仓库,然后就近销售。同样,全球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已经大大降低了汽车的成本,改变了汽车生产线的位置。

4.2 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创新

4.2.1基于降低物流成本的管理创新

企业从第一利润源,到第二利润源,再到第三利润源的不断创新挖掘利润,使创新成了企业获利的关键所在,因此,降低物流成本与创新始终是分不开的。虽然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各种因素均会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高低,但物流管理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及独特的运作模式,尤其在企业创建时期,物流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快速积累资金的捷径。

(1)企业物流管理创新。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具体有以下三种方法:采用新的物流管理方法,就是依靠运作驱动的方法,包括物流运作、资金运作及市场运作;标准化物流作业;进行产业重组,整合物流供应链资源。

其次,要使用新的物流技术,健全物流信息系统。一方面要建立整合性信息系统,开发物流信息资源,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是要解决物流信息资源的采集问题。这不仅要收集包括订货单、存货单、应付账、交易条款、用户情况等大量内部数据资料和信息,还要收集外部的供应链上各参与方的信息。 另一方面要建立数据仓库平台,支撑物流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数据仓库应以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为主,要能有效地提供集成化和历史化的数据,支撑各种决策分析,以提高物流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此外,物流企业要加强信息机构的网络化建设,通过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共享,增加供应链的信息覆盖率,实时掌握供应链信息。

11

(2)树立新的物流管理理念,实现“双赢”目标。 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物流理念。这就要求制造商改变以前以规模效益为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的思想,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的新的制造模式——大量订制化生产。在大量订制化生产的环境下,小批量生产甚至单件生产不仅可行,而且很经济。 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的关键,是要协调物流企业与用户的关系。 (3)成本管理制度的创新:拓宽物流成本的包含范围,反映物流实际成本 ;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完善物流成本的分类 ;建立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分配制度,恰当分配物流成本。

总之,遵循的总原则应当是,一项特殊的成本,除非它是置于物流组织管理控制下的,不应该分配给物流各影响因素。此外,应该注意到由于成本分配的主观性,使同行业的企业所报告的物流费用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也许并不同物流运作的实际效率直接相关。

4.2.2降低物流成本的政府政策导向创新

在宏观上实现全社会物流的合理化方面,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政府机构职能的创新,减少外部协调成本。 在发展物流产业中,政府的责任在于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标准制订和数据调研。从国外的一些经验来看,我们建议设立一个综合的协调机构,比如包括水陆空各运输部门、邮政、相关行业协会,建立一个办公对话机制,统筹调整国内物流的产业发展政策。①改善交通运输环境,降低运输成本。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运输成本占流通业的物流成本的40%以上,受不良运输环境影响颇大。②政府要完善通讯及网路设施,开放通讯设备,降低信息处理成本。国内要开放无线电台给流通仓储业,准许使用高功率无线电。③政府应放宽物流业进入工业区的限制,降低物流中心的土地成本负担。虽然物流兼具物流加工的功能,但目前仍难被认定为工业或制造业。因此,对物流中心大量的土地需求而言,如果无法取得工业区土地,无疑是一大负担。④政府及企业应共同推动物流EDI的建立,加强数据交换的协调功能。⑤加快物流标准化革新进程,减少物流协调成本。物流作业过程中,相关的容器、栈板和货车的规格也严重影响物流成本与相关作业的进行,故应将已建立的参考标准推广并鼓励使用标准化的容器、栈板和货车。

(2)物流规划要有所创新,避免规模不经济。中国物流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物流规划应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国家一级的物流规划,应当着重于以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基础网络为内容的物流基础平台规划,并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国策相吻合,包括不同线路的合理布局以及使用网络发挥更大效用的综合物流结点——物流基地。第二,省、市一级的物流规划,应当侧重于地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个层次的物流结点以及综合的物流园区规模和布局的规划。第三,经济运行部门的物流规划,应当着重于物流本身的运行以及“物流支持营销”各项项目发展规划。第四,企业的物流规划,应当着重于“物流支持营销”的规划。第五,科技、教育以及大型物流企业培育和发展规划,应在物流科技、教育方面重视人才的作用和人才的培养,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制定物流标准体系,提高物流效率。加强物流标准化工作,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的大力支持,因而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政府部门要构建整个物流标准体系,首先要对物流业已有的国内外物流标准状况进行调查,掌握最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参考国际、国外物流及相关标准,分析与描述现代物流系统典型工作流程,研究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标准需求;再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分类,进而形成中国现代物流标准的体系结构及标准体系表,作为现代物流标准研究和制定的总体规划和纲要,为物流标准规范体系的形成和物流企业的市场运作提供指导。建立标准体系表,最重要的是对系统的标准进行明确的恰当的层次结构划分,既可以站在物流大系统的角度从上而下进行考虑,还可以参考《物流术语》等已有标准的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