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教学目标 第八课 玩彩泥 授课人 张现余 1、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了解生活中力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提出与力有关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感官观察力使物体形状改变的现象;能简要描述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学生交流。 3、了解生活中常见物品形状的改变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体验、教学重难点 观察;学会生活中常见物品形状的改变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彩泥、彩纸、毛巾、海绵、橡皮筋、塑料尺。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老师提问出示用彩泥制作的小动物,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知道这些小动物都是用彩泥捏成的,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玩彩泥。 二、探究活动 (一)玩一玩彩泥,有什么发现? 教师通过两个问题引出主题:“你们平时是怎样玩彩泥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想用哪些方法玩彩泥?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方法后,教师提出要求:用你们小组内商量的方法来玩彩泥,玩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力前后彩泥形状有没有变化,把用力后的形状记录下来。学生明确要求以后分组活动过程设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计 学生活动后汇报。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说一说是怎样玩的,有什么发现。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用这些方法玩彩泥时都会对彩泥用力,进而彩泥的形状发生改变。 (二)试一试,他们的形状能不能改变。 1、磁铁隔着物体能不能吸引铁? 教师先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物品可以是教科书上提示准备的,也可以是学生身边方便利用的,如衣服、尺子等。 教师检查后提出问题:看到这些物品后吗,你们想怎样玩?先小组内交流讨论,再全班内汇报交流。 通过这个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准备的物品及身边的物品进行探究,如折纸、叠毛巾、捏海绵、压弯尺子等。学生观察到在- 20 -
力的作用下这些物品的形状也能发生改变。 3、做一做。 学生在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的基础上,用彩泥制作出菠萝模型,进一步体会“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的含义。在指导学生按照教科书中的图示制作彩泥菠萝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其他的水果、小动物等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评价与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相互评价:哪个环节自己做的比较好?哪个小组整体表现比较好? 四、拓展活动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观察力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 课后反思
- 21 -
课题 教学目标 第九课 玩小车 授课人 张现余 1、知道推或拉可以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用到了力;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2、意识到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3、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并解释交流所获得的信息。 4、了解生活中汽车等常见的科技产品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 推或拉能让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教学准备 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玩具小车。 二次备课 一、游戏导入: 1、组织游戏。 教师组织学生做游戏:一名学生站在某处不动,另外几名学生想办法使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师生交流游戏规则。 2、交流反思。 教师:你们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使劲的推他和拉他都可以使他离开原来的位置。(注意学生安全) 教师:推和拉的过程,我们都用了力,这位同学离开了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他运动起来了。 3、教师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 二、探究活动 活动过程设(一)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 计 1、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大都玩过玩具小车,你们有哪些方法让玩具小车动起来呢? 2、学生说出自己玩小车的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用多种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 4、学生交流并总结:玩小车时用大了推力和拉力,推力或拉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了。 (二)小游戏。 1、教师谈话:我们来做推小车游戏,看谁的小车能停在中心的圆内。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游戏规则。 3、学生分组做游戏。 4、学生交流游戏中的发现。 (三)我们这样玩一玩。 1、教师谈话:哪些游戏中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 22 -
2、学生说出自己想到的游戏。 3、教师引导学生玩游戏。 4、学生交流游戏中用到的推力与拉力。 三、评价与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相互评价:哪个环节自己做的比较好?哪个小组整体表现比较好? 四、拓展活动 教师谈话:推力和拉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广泛,他们的存在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而且增添了我们的乐趣。下面,我们来找一找生活中哪些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都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学生分析、交流拖地与拉链的图。 课后反思
-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