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全) 下载本文

答:同复元音一样,复辅音也是一个音节内部的音位组合,但复辅音也有不同于复元音的特点,复元音里的几个元音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统一的发音过程。复元音的音质变化是逐渐过渡的,几个元音由一连串的过渡音串联结在一起,中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复辅音则不同。复辅音里的几个辅音并没有像复元音那样一体化,它们各有自己的发音过程。复辅音的音质变化是突变式的,彼此之间没有过渡音来联结,中间有明确的界限,正是因为复辅音与复元音在性质上有所不同,有人主张不用“复辅音”这个名称,而改称为“辅音丛”或“辅音群”。 33、试说明语音流变的含义及其类型?

答: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 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 34、简述韵律特征的特点及其在不同语音层次上的表现?

答:韵律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高强方面的变化。它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们永远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自身不能单独占据一个时间段落;二是它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对韵律特征而言,重要的不是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绝对值,而是这些方面的相对值,也就是通过与同类特征的对比而存在的音高、音长和音强的变化形式和幅度。韵律特征在不同语音层次上表现为:从音位层次上看,音长的变化可以构成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长短音”;从音节层次上看,音高的变化可以构成“声调”从音节组合层次上,音强等因素的变化可以构成轻重音;从语句层次上看,音高、音强、音长等因素的变化可以构成语调。 35、单纯词与单音节词,合成词与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有什么关系?

答:它们之间有一定联系,但不是相同的概念。特别是对汉语来说,单音节词除极个别的如“俩”“仨”等几个合音词外,基本上都是单纯词;但单纯词却不限于单音节词,也就是说单纯词既包括由一个单音节语素构成的词,也包括一个多音节语素构成的词。反过来说,汉语的合成词绝大多数是多音节词,但多音节词却不一定是合成词。汉语中多音节而又不是合成词的主要指拟声词、连绵词、叠音词、译音词等。 36、词的语汇学分类角度有哪些?

答:根据词的音节分类,看一个词由几个音节构成。汉语的词根据音节的数量一般分成单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三类。根据词的语素数量分类,看一个词由几个语素构成,一个词中只有一个语素的是“单纯词”,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则是“合成词”。根据词的音形关系分类,看一个词的语音或语形是否相同。语音相同的叫做“同音词”,语形相同的叫做“同形词”。从词的重要程度,可以先分出“基本语汇”和“非基本语汇”。从词的用途和特点看,词还可以分成“常用语汇、非常用语汇”和“通用语汇、非通用语汇”等。 37、基本语汇的特点和主要类别有哪些?

答:特点是:一是产生的历史长,二是使用的范围广,三是构词能力强。汉语的基本语汇包括那些表示自然现象和事物的词,如“天、地、人、火”等;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如“刀、车、船”等;表示基本的动作行为和性质状态的词,如“走、谁、吃”等;表示时令、方位、数量、指代、亲属关系的词,如“年、月、南、上、下、我、父”等;此外很多虚词,如汉语“了、着、的、吗”等,也属于基本语汇。 38、通用语汇和专用语汇是什么关系?

答:首先,二者的使用范围是不同的,通用语汇在全社会都普遍使用,而专用语汇只在某些领域被一部分人使用;但是,二者之间也并非截然对立,一方面所有专业、行业中也都要使用通用语汇,另一方面有很多科技术语或行业语也往往有可能转化为通用语汇。 39、常用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

答: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因为基本语汇根据的是词产生的历史、使用范围和构词能力,常用语汇只是根据词在一定语言中出现的频率。然而,这两个概念也有很大的一致性;这两者涵盖的范围差不多。换言之,一个词如果是最常用语汇,那也就一定有资格称为基本语汇,反之基本语汇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应该是最常用的语汇。

40、试论汉语的词为什么有双音节倾向,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化有什么作用? 答:汉语的双音节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词和同音语素。现代汉语的音节,如果考虑到声调,大约有1300个左右。这些音节与语素的对应关系,从一音一素到一音二十素以上,各种情况都有,其中一音一素的约占全部音节的25%。也就是说,有75%的音节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同音语素。同音会产生歧义,也给汉语信息处理带来困难。双音节化就是社会自觉地对这种现象进行调整的结果。双音节化对汉语来说有重要意义。首先,可以减少同音词,如yi这个音节,文言有“一、医、衣、依”等,改成“医疗、衣服、依靠”等双音节词就不是同音词了;其次是将多义词的意义分化,如文言“道”有“道路、道理、道义、道学、道德”等许多意思,改成双音节词后,意义就分开了。这两项事实上为减少汉语的歧义起到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双音节化还有韵律的作用,如本来是“制/电影片”要变成“电影/制片”,使表达变得合乎韵律。

41、语素的性质是什么,如何理解语素的意义?

答: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需要充分考虑“最小”和“有意义”两个因素。语素必须是最小的,但这种“最小”要从音和义结合的角度来看。比如“姐”是一个语素,而“j”“ie”和“姐姐”都不是。语素的意义有两种:一是指有具体的所指,如“爸”指向一个具体的人,“吃”指向一个动作;二是指能够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如汉语的“的”本身并无具体的所指,但如将其加在动词后该动词就变为表事物的名词,英语“books”中的s具有表名词复数的意义,这里的“的”和“s”所表现的就是语法意义。 42、词缀语素作用的异同?

答:词缀语素的作用有一致的地方,它们本身都没有太实在的词汇意义,但又能表示某种抽象的构词意义。比如英语“一er,一ist”本身没有什么词汇意义,但附加在其他实义语素后面可以使整个词具有“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意义,如“writer,pianist”。不同的词缀的作用也有差异:一般说前缀在构词中通常只改变词的抽象意义,不改变词类。如英语possible是形容词,加上前缀im一后的impossible只增加否定义,但仍是形容词;后缀则除了改变词的抽象意义,也往往改变词类,如英语real本来是形容词或名词,加上后缀一ize后的realize,就不但改变了意义,而且也变成了动词。

43、语在构造上的特点,如何理解这些特点?

答:第一,语的总体结构特点是结构的固定性和整体性。结构的固定性是说语的结构是一种特定的组合形式,大多不能像普通词组那样随意改变,否则改变后的形式即使成立也不再是语的格式了。包括:一般不能颠倒原有成分,如“乱七八糟”不能说“乱七八糟”;一般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如“远见卓识”不能说“远见和卓识”。一般不能替换原有成分,如“拍案叫绝”不能改成“拍桌叫绝”。结构的整体性是说语表达的意义不一定就是词语的搭配结果,大多不能简单地像一般词组那样根据组成成分来分析整体的意义。比如“风声鹤唳”是形容惊慌和恐惧的情形,“听到风的声音、鹤叫的声音都会害怕”,而不是“风的声音和鹤叫的声音”;第二,语的结构基本上就是词组或句子的结构形式,但又有各自的特殊格式。语由词构成,且比词长,一般就是词组或句子的结构形式。比如:专有名词多是偏正词组,如“中国人民大学”语的结构又有别于一般词组的特殊形式,如汉语成语一般是四字格,惯用语一般是三四字格,惯用语中的比况语通常必须由并列的两项成分组成。成语结构限制严格,组成成分不能变动也不能拆开。惯用语的组成成分不能变动却可以拆开。汉语歇后语实际上是一种省略了后一分句的复句形式。汉语的简缩词语则是截取词组中的成分并进行概括。

44、外语的语素类型与汉语的语素类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外语的语素分类与汉语的语素分类大体一致,如任何语言的语素都有成词和不成词、自由和不自由、定位和不定位、实义和虚义的区别。外

语语素与汉语语素也有不对应的地方。比如英语中像“—ly,—ful,—able”这样专门构成词的语法类别的语素很多,而汉语除个别词后面能加“子、儿、头”构成名词、个别词后面能加“化”构成动词外,几乎没有这类语素;汉语的实义不成词语素如“民、友”等在古汉语中都是词,而英语的“anti— ,dis— ,— ist”等从来不是词,只是构词词缀,意义也不特别实在;英语等语言中大量表动词时态的成分是词尾形式,而汉语对应的“了、着、过”等则是独立的虚词。

45、语素的组合与语素义的组合是否对应?

答:二者并不完全对应。首先,一般说语素与语素的组合就是语素义与语素义的组合,即词义等于组成成分的语素义,如“性急”就是“性子急”。但也有些情况是词义并不等于语素义的组合。第一种是语素义比较模糊,如“江米、麻利”中的“江”和“麻”;第二种是词义引申,如“鱼肉”非“鱼和肉”或“鱼的肉”,而是“像对付菜板上的鱼和肉那样欺凌残害人民”;第三种是语素义脱落,好“忘记、妻子”等词中,一部分语素义脱落消失。外语中的情况跟汉语大致相同。 6、语素的组合与语素类的组合是否对应?

答:语素的组合与语素类的组合不完全对应。一般复合词的词类与组成成分的语素的功能大体一致,比如作为组成成分的语素都是名词性的,或者中心语素是名词性的,组合后很可能是名词。比如汉语的“电灯、宿舍”等,中心语素是名词性的,复合词也是名词;支配式如“留神”,补充式如“推广”,中心语素是动词性的,复合词也是动词。但汉语中也大量存在复合词的词类与语素的功能类组合不一致的情况。例如并列式的“开关”的语素都是动词性的,复合词是名词;偏正式的“速写”中心语素是动词性的,复合词是名词;支配式和陈述式的不对应现象更加普遍。形态丰富的语言中不对应现象较少,但也存在。

47、重叠词与叠音式单纯词和重叠式词组(语法的重叠形式)有何区别? 答:重叠词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的一个新词,如“爸爸”。它有两个特点,首先它是词,第二是由词根重叠构成。叠音式单纯词的意义不能分解,只是一个语素,如“猩猩”;而重叠式词组则未定型为词,如“个个”。 48、怎样分析复杂的合成词?

答:复杂的合成词可以是多个词根语素的组合,也可以是多个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的组合。无论是哪种组合,其内部都一定按组合的先后顺序形成不同的层次,而每一层也就是不同类型的简单的合成词的多次组合。找到这些层次,逐层分析即可。如“资产阶级化”,第一层是“资产阶级/化”,第二层是“资产/阶级”,第三层是“资/产”和“阶级”。 49、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

答:1)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谓“抽象”指的是对具体东西进行类的概括。语言词语和句子无限多,不可能每个词语和句子都去建立一条规则,这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所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比如“桌子、书包”等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根据某种共同特点,比如大都能受数量词修饰,就可以建立“名词”这个类,这就是从词的用法对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2)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所谓“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格式和长度各种各样,即使抽象也不可能不断增加新的规则,这时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3)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所谓“系统”指的是语法规则具有推导性和解释性。语言中的每一条语法规则并不是独立起作用的,一条规则之外往往还有另一条规则管着。所有的语法规则都是互相联系着共同起作用的。4)语法规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谓“稳定”指的是语法规则与语音、语汇这样一些与地域差异、社会发展关系十分紧密的语言要素比较起来,变化现象比较小,变化过程也十分缓慢。 50、什么是语法规律?什么是语法规则?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语法”这个术语有两种内涵:一种是指语法规律,另一种是语法规则。语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对于说本族语的人来说,语法规律只有一种,只要能正常说话的人都具有运用这种规律的能力,或者说共同受到这种语法规律的制约。语法规则是主观认识的语法,即语言学家对于人们组词造句时的语感或习惯进行研究后作出的归纳和说明,这种意义上的语法又可以称作“语法学”。人们平时所说的“语法”一般是指后者,即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的关于语法的一些规则。不过大家通常说语法时,并不特别区别上述两个概念。这是因为语言学家说的语法虽然指的是某种主观认识,但又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尽可能一致,即最大限度地去描写各种语法现象,提示客观的语法规律。 51、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的区别?

答:根据语法研究的不同材料区分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的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和规律。比如研究古代汉语中“之、乎、者、也”等语气词在现代汉语中全部消失,并发展为“的、了、呢、吗”等语气词的原因及过程。这就是历时语法要研究的。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比如现代汉语的研究就是共时语法研究的内容。 5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区别?

答:结构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即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就所有语法成分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这就是组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的关系,这就是聚合规则。组合规则管辖着哪个语法成分在前,哪个语法成分在后的问题,所以组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聚合规则管辖着什么样的成分能替换某个组合位置的问题,所以聚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成分的归类规则。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5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

答:语言中不管是语音的表现形式,词形的变化形式,还是成分的组合和类别形式,凡是能够体现一类语法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语言中不管是词语意义,还是结构意义,凡是通过一类形式或共同功能所获得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就像是语法这一张白纸的两面,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因此可以说语法研究的重要意义就是发现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即抓住一种形式的时候要问这种形式有什么用处,发现一种意义的时候要问这种意义是怎么来的。当然各种语言的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又有不同情况,彼此有错综的表现。比如同样表现动作发生在过去的意义,英语用动词加词缀“—ed”的词形变化形式,汉语就用动词后面加虚词“了、过”的形式。一种语言中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也并非简单对应,相互有复杂的关系。有的是一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还有的是多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 54、划分词类有哪些标准?

答:第一种意见是说可以根据词形变化确定词类,这就是形态标准。这种标准对形态丰富的印欧语言比较管用,但对汉语不太适用。第二种意见是说可以根据词的意义确定词类,这就是意义标准。这种标准对印欧语言还可以,但对于汉语的词类确定,仍有一些无法克服的困难。第三种意见就是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这就是分布标准,这条标准不仅适用于印欧语言,也适用于汉语。 55、各种语言词类划分结果的特点?

答:第一个特点是各种语言都有一些共同的词类,也有一些特殊的词类。比如已知的人类语言中无一例外地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连词等,这就是各种语言共同具有的一些词类。但不同的语言也往往有一些特有的词类。比如汉语的量词、助词等就是其他语言很少或没有的词类。第二个特点是各种语言的主要词类都可以根据某种共性往上归大类,也可以根据某种个性往下分小类。比如一般语言中的词类都首先可以分成两大类,或者说各种词类都可以向上归为两类,即实词和虚词。实词和虚词都可以再往下分成次一级的大类,如实词一般可以分成分布性

质对立的体词和谓词两类。体词主要指名词、代词等,常作主宾词,不能作谓语;谓词包括动词、形容词等,主要作谓语,一般不能作主宾语。很显然体词和谓词还可以再往下分成刚刚说到的名词、动词等词类。第三个特点是各种语言中都有一些词是典型的某类词,也有一些词可能是边缘的或跨类的词。

56、怎样看待语素的语法地位?

答:语素是最小的一种语法单位,但它在语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特别重要。一方面从形式角度说它只是用来构词的单位,本身很难建立聚合类和组合类。另一方面从意义角度说语法分析也不太需要语素这个单位。比如汉语“大家学哲学”这个结构,它包括“大家”、“学”、“哲学”三个词。一般只要知道这三个词的聚合关系,如分别是名词或动词,进一步知道这三个词的组合关系,如先后是“主谓/动宾”结构。语法分析到这一步就足够了。而且整个结构的意思也就清楚了。如果再要分析到语素,那不但聚合和组合关系都很复杂,而且语素义与整个结构的意义的关系反而不容易说清楚了。

57、句子变换形式有哪些情况?

答:语言中的特殊句式实际上都可以看作是基本句的变换形式,或者说是通过主谓结构中句法成分的位置变化或删略添加等形式构造的。句子的变换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XY—YX变换”即成分移位造成的句式。例如“我认识这个人—这个人我认识”(宾语前移)。二是“XY—X变换”,即成分删略造成的句式。三是“X—XY变换”,即成分添加造成的句式。四是“X—X'变换”,即成分替换造成的句式。汉语“你去上海—你去不去上海”中“去—去不去”就是一种成分替换。这些变换也可以综合运用。 58、为什么说句子的意义和词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

答:在语言里,语素、词、词组、句子等各级单位都有意义,它们的意义都是语义。其中句子的意义和词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人们在用语言来交流思想感情时至少要使用一个句子,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句义是更大单位意义的基础。要正确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又必须了解句中词语的意义,然后还要知道句中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如施受关系意义,而正确把握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也离不开对词义的了解,因此说句子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

59、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意义?什么是语境意义?

答: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意义通常称做语言意义。个别的、临时的意义则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通常称做语境意义。比如“今天有点冷”这句话表示“今天气温比较低”,这是它的一般的和稳定的系统;在不同的情况下它还可能表示客人请主人关上开着的窗户,或是母亲提醒孩子多空一点衣服,这些同特定的情景联系在一起的意义是难以穷尽列举的,它们是这句话的个别的和临时的意义。 60、为什么说专有名词的词义也是概括的?

答:专有名词虽然用来指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而不是指称整类的事物,但它的词义也是概括的。比如“鲁迅”专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人物,在他生活的不同时期里,这个人物的外貌、衣着、举止、性格、思想、社会关系等等都不尽相同,这就像是许多“不同的鲁迅”,然而在这些“不同的鲁迅”中,总有其区别于其他人的特点,将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鲁迅”这一词的词义。 61、举例说明民族性的含义和表现?

答:由于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所不同,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分类也会存在着差异,因而不同语言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语义的民族特点。意义的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地体现在词义上。在词语的理性意义方面,不同的民族语言会有所不同,以至于两种语言中,词义上完全对应的词语不是很多。语义的民族特点也体现在词语的非理性意义方面。比如汉语的“狗”似乎和英语的“DOG”意义相同,但在汉语里的“狗”这个字眼常用于贬义,可以英语里“DOG”这个字眼常用于褒义。一个词语由最初只有一个意义,发展为具有多个意义,这在语言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种词语多义化的过程也会受到民族特点的制约。 62、为什么说语义的模糊性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

答:语义的模糊性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并在其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人们在社会交际活动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时时、事事都像科学家实验那样,对谈论的对象做出精确的测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语义的模糊性,而是对所有的语义都做出严格的、精确的规定,那么社会的交际活动将难以进行。比如,在谈论一个人的身高时,由于语义的模糊,我们才可能在不知道他的身高的确切尺寸的情况下,说他个子高或者不高。如果“高”的词义是精确规定的,身高1.85米以上才可以算高,1.84米就不行,那么我们只好先问问他的身高究竟是多少,或者找尺子给他量一量,然后才能说话,更何况许多现象根本就无法做出严格的、精确的规定,如“好”和“坏”,因此,语义的模糊性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 63、词的理性意义的产生?

答: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义。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反映而形成的。在社会实践中人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现象,这些现象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反映到人的大脑中来,人们通过大脑对这些现象进行比较、分类,然后从同类事物中抽象出足以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特征,并用一定的语音形式把这种认识成果固定下来,就形成了一个一个的词。比如,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河,没有哪两条河是完全一样的,但不管这些河多么不同,它们都具有“比较大的水道”这一共同特征,这一特征使“河”这一类事物的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事物,汉语中把这一区别性特征用语音形式来表示。就产生的“河”这个词,“比较大的水道”就成为这个词的理性意义。 64、语体色彩的含义及主要类型?

答: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存在于人与人交往的一切环境之中。为了保证语言表达同交际环境相适应,人们会根据不同交际环境的特点,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使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显现出不同的状态,产生与特定交际环境相关联的变体,这种由交际环境达到不同而导致的语言变体就是“语体”。口语体和书面语体是语言中两种最基本的语体,如果一个词语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的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词的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色彩和局面语色彩两种类型。带有口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日常交谈,也经常用于比较口语化的文学作品和一般文学用品的对话描写中;带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书面写作和比较庄重、正式的交际场合。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词语是通用词语,它们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65、为什么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答:语言中的语素、词、词组、句子都是音义结合的单位,它们一方面有一定的意义,一方面又有一定的语音形式。义素则与之不同,它没有语音表现形式,不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形式,比如“哥哥”的义素“同胞、男性、年长”就与“哥哥”的语音形式毫无关联,正因为如此,义素在语言中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它只有以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才能得出。所以说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66、义素分析的要求?

答:应力求做到准确。义素分析的结果必须准确反映词语的所指范围,应能包容而且只包容词义所反映的那类对象,不能过宽,不能过窄,在准确的前提下,义素分析还应力求简明。义素分析的设想是要以一套数量有限的语义成分来描写整个词义系统,因而在分析过程中,应用尽可能少

的义素来揭示词义的特征。 67、义素分析的作用?

答:义素分析在语义研究和语法研究中被广泛采用,在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义素分析可以清楚、简洁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便于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其次,义素分析还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条件限制。比如,在汉语普通话里,可以说“男孩在笑”、但不是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段,就不能说“石头在笑”。其原因就在于“笑”这个动词要求动作发出者的词语必须具备这样[+人]这个义素,而“石头”却不具备这样的义素。另外,义素分析还可以使语义的描写形式化,这种形式化的语义知识便于用计算机来处理,因而对包括机器翻译、人机对话等在内的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68、义素分析存在的问题?

答:就目前而言,义素分析的方法还不完善,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首先,义素分析与语音分析或语法分析不同,语音分析以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作为客观依据,语法分析以语法形式作为客观依据,义素分析因涉及人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认识,至今尚未有客观的分析标准和依据,而是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其次,义素分析的最初设想是要仿照音位的区别性特征分析,用一套数量不多的语义成分来描写和说明整个词义系统,但这一设想的实现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一种语言中的音位不过几十个,用来分析这些音位的区别性特征数量也是有限的,但一种语言中的词义的数量却庞大的多,而且词义系统是开放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认识的深化,新的词语及其词义层出不穷,分析和描写这些词义到底需要多少义素,是谁也说不清楚的问题。 69、语义场研究的意义?

答:语义场研究对词义研究和语言间语义对应关系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首先,语义场研究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语言中的词汇意义,可以更多地了解词义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在词义的形成和发展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更清楚地看到语言内部因素对词义形成和变动的影响,从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词义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原因。其次,语义场研究可以为义素分析提供一个分析的基础。再其次,语义场的研究为词义体系的建立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理论和途径。最后,语义场研究为认识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对立关系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框架。 70、词为什么会由单义发展为多义?

答:词由单义发展为多义是具有其各方面的根源的,首先,客观对象之间的各种相关性和相似性联系是词语多义化的现实基础。由于客观事物间具有这种相关性或相似性,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人们就有可能根据客观对象之间的某种关联,用指称甲类对象的词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产生出与原来的词义有联系的新的意义。比如英语的“pen”本来是“羽毛”的意思,由于古代用羽毛蘸墨水写字,羽毛便和书写工具联系在一起,人们用同一贯词去指称这两个虽不同但又有联系的事物,就使“pen”增加了“笔”的意思。其次,词语的多义化是语言经济原则的必然产物。语言中的语音形式总是有限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认识的深化,语言要表达的意义又总是不断增加的,用数量有限的语言形式去表达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意义,就必然会出现一个语音形式表达多个意义的多义化现象。 71、应如何看待语义场的系统性?

答:语义场最重要的是它的系统性。一个语义场就是一个局部的词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类属义素划定的意义领域,被划分成若干块并分配给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以一种互补的方式来对同一意义领域进行反映。在意义领域恒定或封闭的情况下,一个词义占据的地盘大了,其他词义的地盘势必就会缩小;一个词义占据的地盘小了,其他词义的地盘必然就会扩大。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他词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如在先秦时代,“牙”和“齿”指中间的牙齿,后来“齿”退出了口语交际领域,“牙”便扩大了自己的意义范围,指所有有牙齿。 72、词汇意义和关系意义的区别?

答:词是句子的基本构成成分,句子中词的意义也就成为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首先要懂得句中词语的词汇意义。句子通常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关系意义。关系意义和词汇意义不同,词汇意义是词语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一个词即使孤立存在,也会有一定的词汇意义,关系意义只存在于一定的句法结构中,孤立的词语是没有这种意义的。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既要懂得句中词语的词汇意义,还要知道词语的关系意义。 73、语气意义的内容及其表达形式?

答: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语气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在语言中,语气意义一般都是通过语调形式来表达的,在有些语言中,一向虚词和语气副词也有表达语气意义的作用,如汉语普通话里的语气词“吗”就可以独立表达疑问语气,语气副词“竟然”、“居然”都可以表示惊诧语气。 74、从属述谓结构和降级述谓结构的区别?

答:述谓结构中的变元本身也是一个述谓结构,这种充当其他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从属述谓结构,例如“我希望你去。”中“你去”就是一个从属述谓结构,作谓词“希望”的变元。从句法结构上看,述谓结构中的变元可以带有修饰或限制性的成分,以表示变元某方面的特征,充当这类成分的述谓结构就是降级述谓结构。如“小李正在看我昨天送给他的小说。”中“我昨天送给他”是一个述谓结构,充当变元“小说”的限定成分,因而是一个降级述谓结构,从句法结构上看,充当定语的述谓结构都是降级述谓结构。如果说从属述谓结构是从述谓结构下降到变元的地位,那么降级述谓结构则更是下降到了变元的地位,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语义特征,因此降级述谓结构又被称做“特征化了的述谓结构”。 75、歧义与模糊有什么区别?

答: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语义学所谓的“模糊”,是指语言形式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边界是,是指一个意义分别与别的意义难以绝对划分清楚,歧义则是指同形的语言符号序列可以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意义。在言语交际中,歧义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来消除,而模糊则始终是模糊的,除非能以量化的方法来定义他们。比如“新”是模糊的,它与“旧”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新汽车牌照”是歧义的,如果换个说法,说成“新的汽车牌照”和“新汽车的牌照”,歧义就消除了,但“新”依旧是模糊的。

76、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

答: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条件。形式不同,就无所谓有歧义,有歧义则语言符号序列必然形式相同。所谓形式相同,韵律特征也相同;从书面表达上说,则要求书写符号及其排列形式相同。由于口头和局面的同形条件不一样,口头同形和书面同形并不总是一致的。口头同形的,书面不一定同形;书面同形的,口头也不一定同形。进一步说,口头上有歧义的,书面上不一定有歧义。书面上有歧义的,口头上不一定有歧义。又如“北京人多”在局面上是有歧义的,但在口头上说出来,一个是“北京/人多”,停顿在“北京”和“人多”之间,一个是“北京人/多”,停顿在“北京人”和“多”之间,二者不同形,歧义当然也就不存在了。 77、如何理解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答: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说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那就是说文字不是一般的符号,而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如果不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即使表示一定的意义,也浊文字。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也表示一定的意义:可以通行,或不可以通行。但是红绿灯不直接跟哪个语言单位挂钩,所以是一种符号,但不是语言的符号,因而不是文字。旗语和莫尔斯电码直接代表文字符号,可以说是文字的符号,是语言的符号的符号。说文字是一个符号系统,那就是说文字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孤立的符号,而是互相有联系,有一定规则制约的。文字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