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气象站业务规章制度
一、 岗位职责
(一)测报组长职责
⒈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政纪法纪。负责对全组人员进行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组织和领导全组人员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测报任务。 ⒉团结全组人员,合理组织分工和安排班次,充分调动全组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⒊督促检查全组人员严格执行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 ⒋组织业务学习和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全组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⒌负责考核测报业务质量和测报人员的工作。
⒍保护好观测环境和场地,组织好仪器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⒎负责台站档案和气象测报业务技术档案的填写和核实。
⒏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参加测报值班( 一般不少于全组值班平均数的三分之二), 遇重要任务或复杂天气时要做好组织、指导工作。
(二)观测员职责
⒈严格执行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和各项技术规定,及时准确地完成本班各项任务,按时取准取全第一性气象资料并按规定提供气象情报,做好气象情报服务工作。
⒉服从领导,积极完成分配的各项任务。
⒊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作风正派,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⒋努力学习政治、文化和专业知识,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气象观测员。
(三)仪器维修保管员职责
⒈建立器材出入库登记制度,帐物清楚。 ⒉保管好器材,防止丢失、质变和浪费。
⒊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做到小修不出站。保证使用仪器合格,运转正常。
⒋负责按时撤换和送检仪器,不使用超检仪器。 ⒌对备份仪器定期检查,使之处于良好状态。
⒍当仪器维修保管员工作变动时,全部仪器设备要当面移交清楚,双方签字,以示负责。
投稿人
二、工作制度
(一)值班制度
⒈严格执行自动气象站规范和各项技术规定,及时准确完成本班各项任务。 ⒉值班时严守岗位,不擅离职守,集中精力监视天气变化,不做与值班无关的事;不私自代班、调班;保持值班室整洁、肃静,不让无关人员进入值班室、观测场。
3.按规定巡视仪器。每正点前检查采集器、主机的运行状况;遇有疑难问题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对于配备辐射传感器的气象站,每天巡视时要检查辐射仪器的水平、方位、纬度、线路联结等安臵状况,清除传感器玻璃罩或薄膜上的灰尘等附着物。辐射观测传感器出现问题要及时换用备份仪器,或用毫伏表进行人工观测、计算,不得缺测,保证记录完整。
4.配备辐射传感器的气象站遇有大风沙、降水等影响记录准确的天气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护仪器;遇有雾、露、霜、雨、雪、风沙、浮尘等附着仪器,应及时予以清除。
5.注意云、能、天的变化;进行人工观测时必须携带观测簿,观测一项,记录一项,不得追记。严禁伪造、涂改,防止缺、漏、早、迟测和缺、漏报等现象发生。人工观测记录字迹要工整、清楚,严禁字上改字和用橡皮擦、小刀刮。 6.认真校对上一班的全部观测记录、数据和气象电报编码,认真填写值班日记。
7.每天必须定点对时,保证时钟走时误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且采集器与数据处理微机的时钟一致。
8.严禁在数据处理微机上进行非业务操作。
9.注意观测和积累本地天气变化的一些特征现象,为做好天气预报提供线索。
(二)交接班制度
⒈值班员要为下一班工作创造条件,提前做好交班准备;接班员在班前要注意休息,严禁酗酒,认真做好值班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按时到达值班室。 ⒉交接班必须严肃认真,当面做好四交接: 现用的仪器、设备、工具; 值班用规范、技术规定、表簿等; 本班的天气变化及其特点;
下一班要继续完成的工作和其它注意事项。
⒊交接过程中发生的天气(如有危险天气需编发)和临时任务(指交接班完毕,双方签字以前需要处理的事项,如自动气象站故障等),由交班员处理,接班员主动协助。
⒋接班员未到,值班员不得离开岗位和中断工作。
⒌交接完毕,双方签名,以示负责。
(三)场地、仪器设备维护制度
⒈严格执行《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试行)》,保护好观测环境。 ⒉经常检查百叶箱、风向杆、围栏是否牢固并保持洁白,一般1~3年油漆一次,大风和降雨(雪)等天气之后要及时检查、清洁仪器。
⒊严格执行仪器的操作规程,保证仪器状态良好、运转正常。现用仪器发生故障应及时查明原因,不能排除的立即更换,并在1小时之内报告上级维修部门,严禁私自拆卸自动气象站主要部件。超检仪器应及时撤换。
⒋仪器损坏要及时查明原因,填写“损坏仪器情况报告表”,报告上级业务和装备主管部门。
⒌保持观测场内整洁,浅草平铺,草高超过二十厘米时,应及时剪割;地温场要保持裸地及土质疏松,雨后及时耙松;观测场四周在规定距离内不能种高杆作物,在围栏上不得爬蔓生植物和晾晒衣物等;沙漠地区要及时清除围栏周围的堆沙。
⒍现用仪器设备由白班每天小清洁一次,每月按自动气象站规范规定全面检查清洁一次。配备辐射传感器的气象站,每天清扫一次辐射传感器感应部分外部(遇到恶劣天气时应增加维护次数),由组(站)长组织每月全面检查、维护仪器一次。定时、及时更换干燥剂、薄膜罩等。
⒎安装、维护仪器一定要严密组织,保证安全。 ⒏数据处理微机要专机专用,并按规定操作维护。
(四)报表编制和报送制度
⒈有关原始记录及月报表、数据磁盘应妥善保管、归档,不得毁坏、丢失。 ⒉台站应在按规定时间形成月报表文件,经预审后按规定的方式于次月10日前报出。
⒊台站应形成年报表文件,经预审后按规定的方式于次年1 月20日前报出。
(五)业务学习制度
⒈业务学习采取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时间每周不少于4小时。
⒉学习内容要密切联系业务工作。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达到“四懂得”、“一熟记”、“一熟练”,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懂得自动气象站的基本工作原理、操作、维护和日常维修方法,能正确安装、操作和一般维修。
懂得各种云的定义、生成原理和大气变化的关系,能够正确地识别云状,判别云码。
懂得各种天气现象的成因与特点,能够准确判断出现的天气现象。 懂得各种要素计算公式,订正图表的制作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 熟记各种气象电码型式和编报规定,能够在自动气象站不能工作时迅速正确地人工编报。 熟练操作微机。
⒊坚持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实际业务工作能力。
⒋业务学习要定期考核,并作为对测报人员考核的内容之一 (具体考核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制定)。
(六)检查制度
⒈台站应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评定办法》以及自动气象站的技术规定每年进行一次自检。
⒉台站自检由站领导主持,自检情况记入台站档案的记事栏内,并报上级业务管理部门。
⒊自检中发现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改进,并将改进情况报上级业务管理部门。
(七)报告制度
⒈每年定期向上级业务管理部门上报全年测报工作总结、安排。 ⒉每月的测报质量考核月报表应按时上报业务管理部门。
⒊台站档案变动情况表(格式另发),于次年1月31 日前填写一式三份,报上级业务管理部门。 ⒋不定期专题报告
⑴典型经验,先进事迹,好人好事。 ⑵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成果。
⑶台站发生重大问题。如伪造涂改记录、损坏自动气象站器、丢损原始记录资料、缺测、缺报,安全事故以及场地、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
三、自动气象站测报质量考核办法
(一)目的和要求
质量考核的目的在于了解台站及测报人员的测报质量情况,了解自动气象站的运行情况,便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促进气象测报业务技术水平和业务质量的提高。
质量考核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格按照本办法进行考核,严禁弄虚作假。
此办法适用于自动气象站。
(二)考核范围
⒈观测:中国气象局规定的各定时人工观测和省(区、市)气象局增加的其它观测,以及守班时段内规定的其它人工观测项目观测和自动站故障时进行的人工补测。
⒉操作:包括巡视仪器、正点前检查自动站数据、人工观测资料输入、日数据拷盘、封面封底输入、时钟设臵等。
⒊气象电报:包括中国气象局、省(区、市)气象局规定的各类气象电报。
(三)对测报人员的考核内容和统计方法
⒈重大差错
⑴伪造涂改原始记录或电报:伪造指根本没有进行观测或没有自动观测记录,凭空捏造记录或电报;涂改是指为掩盖错情而将观测记录、电报涂改了,致使记录失真。每发生一次算15个错情。
⑵丢失或毁坏原始记录( 观测簿一页以上、自记纸一张以上,或人为原因丢失自动站数据12小时以上)。每发生一次算15个错情。
⑶缺测:某次定时人工观测未进行,每发生一次算10个错情;或某正点的自动站数据全部缺测或异常,按正点自动站数据缺测的个数计算错情,每缺1个算0.1个错情(自动气象站器故障值班员在1小时内发现并报告不算个人错情,若人为损坏仪器或操作错误造成缺测,仍算个人错情),超过10个错情按10个计算。自动站数据缺测个数以A文件中的记录为统计依据”。
⑷缺报:漏发整份电报(天气报、加密气象观测报、热带气旋加密报、危险天气报、危险天气解除报、航空报、重要天气报、气象旬月报、气候月报及省气象加密观测报告等),或错发电报挂号、地点、区站号,并在规定时限内(见附表)未补发更正报者。每发生一次,天气报、危险报算10个错情,其它报算5个错情。
⑸早测:即人工观测不按规定时间,提前进行观测。每早测一次算2个错情。 ⑹迟测:人工观测项目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观测为迟测。每迟测一次算2个错情。
⒉观测错
人工观测项目每错、漏一项,算1个错情。凡不影响记录质量,但未按规定填写的项目,如观测簿封面各项及封里年、月、日等,每错、漏一项算0.1个错情。
⒊操作错
⑴输入错:人工观测项目的记录数据输入微机,每错漏一项 (月报表中一个数据)算0.1个错情。
凡不影响测报质量,但未按规定输入或输入错误的项目,如:月报表、年报表封面各项,每错漏一项算0.1个错情。
⑵检查错:值班期间未按规定巡视和检查自动气象站,造成部分项目自动站数据错、漏或出现异常,正点数据每缺、漏一个算0.1 个错情。若正点数据全部缺测,应按缺测统计
次数和错情。
自动气象站出现故障,值班员在一小时之内发现并报告者,不算个人错情。
⑶时钟设臵错:如未按自动气象站规范对时和进行处理,每出现一次时钟超过规定标准,算1个错情;因时钟设臵错误影响观测记录的,出现一次算2个错情。
⑷其它操作错:每日未按规定进行资料拷盘,造成数据丢失,每发生一次算5个错情; 违反有关规定在测报用计算机上进行与测报业务无关的操作,每次算5个错情。 若对测报业务造成影响的,每发生一次算10个错情。
不按规范及有关技术规定进行观测操作和进行仪器维护,每出现一次算1个错情(如不按规定换湿球纱布等)。 若操作错误造成自动站数据错、漏的,正点数据每缺、漏一个算0.1个错情。
(5)辐射仪器维护错:配备辐射传感器的气象站,每天清洁(或擦试)仪器感应部分玻璃罩(薄膜罩)上的尘土、露水等附着物,使仪器呈清洁状态,否则,算0.1个错情,一二级站则利用晚上时间进行清洁维护工作。遇有雨雪等特殊天气现象出现、结束时,应及时盖、开辐射表防护罩,清除玻璃罩(薄膜罩)上的附着物,并在备注栏加以注明,否则每影响(或丢失)1个记录算0.1个错情。9、12、15时太阳表面上无云遮挡时,未进行大气浑浊度观测,每影响1个时次的记录算0.1个错情。
对于伪造、涂改、丢失原始记录、火烧观测场草、损坏仪器、在测报用计算机上玩游戏等,系严重违反测报纪律的行为,对当事者应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危害大小、本人态度等情况,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具体办法由省(区、市)气象局制订和组织实施。 ⒋发报错情,包括以下内容:
⑴多发报:多发单位或多发次数,按多发几个单位或几次计算错情,每多发一个单位(次)算0.1个错情。 航空报应发“00000”时,按实况编报也只算0.1个错情。
⑵过时报:各类气象报超过规定发报时间(但未达到缺报时限)的均作为过时报。天气报、危险天气报每发生一次算2个错情, 其他报发生一次算1个错情。
⑶编发电报(含更正报)中的错情:包括编错、漏组、多组、倒组、传递错等,按组数计算错情个数,最多不超过5个; 错发指示码或报类指示组各算1个错情;一份报同时发往几个单位,每漏发一个单位,算1个错情。同文电报有错只按一份电报计算错情个数。 ⑷允许编发更正报的各类气象电报,若编报有错,在规定过时报的时限内拍发了更正电报者,每一份报只算0.5个错情。
⒌使用超检仪器,每一个月算2个错情。 填入质量报告表中的“其它错情数”栏。 ⒍在错情统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各次定时观测同时又编发地面天气报、补充地面天气报、热带气旋加密报、加密气象观测报、重要天气报和航空报等,如因缺测或观测有误而造成缺报或编报有错情者,除统计缺测或观测、操作错情外,还应计算缺报或编报错情。
“各次定时观测”,自动观测项目是指24次定时观测,对于人工观测项目,国家基准气候站是指24次定时观测,国家基本气象站是指02、05、08、11、14、17、20、23时八次定时观测,一般气象站是指08、14、20时三次定时观测。 ⑵单为发报而增加的人工项目观测,只统计编发报错情。
⑶上一班的各类错情,下一班未校出而被第三者或预审员检查员发现的,校对者和上一班各算错情的一半。
⑷因人工观测记录错而影响数据输入错者,只计算观测错,不计影响错。
⑸上年度的错情,当在下一年度中被发现(省(区、 市)气象局发通报之后)时,则合并统计在下一年度的错情数中。
报 类 地面天气报 补充地面天气报 船舶天气报 航空天气报 热带气旋加密观测报 危险天气报 危险天气解除报 地面气候月报 气象旬月报 重要天气报 加密气象观测报 正 点 报 HH+5,或HH+8(临近正点前后出现更重要的天气现象) 同上 HH+5 HH+3 HH+5 HH+20─HH+25 每月4日09:00 旬末次日03:00 HH+10 HH+10 同上 HH+>5─HH+45 HH+>3─HH+13 HH+>5─下次正点航空报之前 HH+>25—下次正点航空报之前 当日>09:00-15:00 旬末次日>03:00-09:00 HH+>10─HH+60 HH+>10-HH+45 HH+>5(或HH+>8)-HH+45 过 时 报
各类地面气象电报正点或过时的时限
注:⒈HH表示观测时次的正点或天气达到标准的时间,HH+xx 表示发送完毕时间;
⒉航空天气报、热带气旋加密观测报、危险天气报、危险天气解除报和重要天
气报不发更正报。
(四)工作基数和计算方法
1.各项工作基数如下:
观测、操作、发报和预审工作基数表(单位:个) 项 目 每一次人工定时观测(包括各省、区、市规定的观测) 1.0 观 测 大型蒸发、电线积冰、雪深雪压、日照、冻土(每项次)、雨量纸的更换(每天) 昼夜守班 天气现象(每日) 白天守班 0.5 2.0 基数 1.0 自动站数据检查(每小时)、时钟校改(每日) 0 .5 操 作 一级站 包含气象辐射的自动站(每小时) 每一次人工定时观测记录输入 大型蒸发、电线积冰、雪深雪压、日照、冻土、天气现象记录输入
0.3 0.2 0.1 0.4 1.0 二级站 三级站
日数据拷贝到软盘(每日) 报表封面和封底制作(含月、年报表中有关数据输入) 气象电报 一份航危报 一份气候月报 其他报每份 全月人工观测记录、数据和自动站数据 预审 气象辐射报表 1.0 10.0 5.0 2.0 1.2 2.0 5.0 1.0 100.0 50.0(平行观测期间) 60.0 30.0 20.0 每月、年报表 气象辐射报表 一份天气报、天气加密报 0—2段 0—4段 年报表数据 30.0 一级站 二级站 三级站
2.测报工作基数说明:
(1)同文电报发给两个或以上单位的,每多发一个单位,增加0.1个基数。
(2)季节性项目,如:电线积冰、冻土、雪深和雪压,以观测次数计算基数,没有出现或观测不计算基数。
(3)单为发报而增加的人工观测,不计算观测基数。
(4)预审工作基数和错情,仅加入百班、250班的基数和错情统计,不加入个人和站(组)的测报质量的统计。
(5)对于配备辐射传感器的气象站,一级站每时次增加0.3个守班工作基数,每月增加60个报表预审基数;二级站每时次增加0.2个守班工作基数,每月增加30个报表预审基数;三级站每时次增加0.1个守班工作基数,每月增加20个报表预审基数。
(6)对于已经实现自动化观测的项目,工作基数表中观测和操作栏中的相应项目不再统计人工观测和记录输入工作基数 3.测报错情和错情比的计算:
(1)台站(组)应分别登记个人和站(组)的错情及工作基数。 (2)观测、发报、操作的错情和工作基数应分别统计。
(3)个人或站测报错情比,是各项测报错情数与其对应的基数之比值。除分别统计观测、发报、操作错情比外,还应统计其综合错情比。
(4)测报错情比以千分率表示,千分率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四舍五入。计算公式为:
×1000‰
(五)台站(组)考核内容和统计方法
1.台站(组)的测报错情,应是本站(组)无法更正的出站错情,它包括: (1)伪造、涂改、丢毁记录、缺测、缺报、早迟测等重大差错发生次数及折算的错情数; (2)各种发报错情;
(3)个人观测、操作错情在站内未被查出,而在省(区、市)气象局发质量通报前被上级部门查出,或站内虽查出又无法纠正的错情,如漏测、违反操作规程等; (4)使用超检仪器统计的错情。
(5)对于配备辐射传感器的气象站,出现如下情况也须计算站组错:未按观测方法及时更换仪器内干燥剂,每发现1次算0.1个错情;至少一个月换一次薄膜罩,遇有薄膜罩破裂等特殊情况应及时更换,否则每拖延1天算1个错情。
2.台站测报工作基数是全台站测报人员观测、操作和发报工作的基数之和。 3.台站(组)的测报错情比计算见(四)3(3)、(4)所述。
(六)台站(组)报表出站质量情况由上级审核部门查审后评价和公布
(七)填报规定
1.自动气象站测报质量考核应按统一表格填报。
2.自动气象站每月向地区(地市)业务管理部门填报全站(组)和个人的月质量考核报表,报送时间和格式由省(区、市)气象局确定;
地、市业务管理部门向省(区)气象局填报全地区和各自动气象站的质量考核报表,报送次数和时间,由省(区、市)气象局确定。
⒊省(区、市)气象局每年向中国气象局填报一次本省(区、市)自动气象站测报质量情况。上报的时间每年的二月二十五日前寄出。
⒋全国每年公布一次全年度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测报质量情况。 ⒌省(区、市)“自动气象站地面测报质量报告表”格式附后。
省(区、市)地面气象自动气象站测报质量报告表
__年__月至__月
分类 项 目 伪造涂改次数 丢损记录次数 重 大 差 错 缺 人工定时观测 测 人 为 次 自动数 仪器故障 站 缺 报 次 数 早、迟测次数 折合错情数 观 测 发 报 操 作 错 情 数 基 数 千 分 比 错 情 数 基 数 千 分 比 错 情 数 基 数 千 分 比 填报单位
年 月 日
全省合计 简 要 说 明 其 它 错 情 数 合 计 错 情 数 基 数 千 分 比 参加考核的站数
(八)几点说明
⒈拍发危险报是对飞行安全有影响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引起重视,当发现危险天气后应尽快发出。如超过规定时间才发出,除统计过时报外,对飞行安全有直接影响的问题产生时,应另作事故处理。
⒉观测场地、环境变化等虽不列入质量考核,但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措施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并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⒊在执行本办法时如遇有具体问题,在本办法总的精神下,由省(区、市)气象局负责解答,或作出补充规定,并报我局监测网络司备案。
⒋各省(区、市)在业务体制改革中试行的各种承包责任制,以及对台站的全面工作考核评分制度等等,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在地面测报质量考核方面,各项基本内容应与本办法保持一致。
⒌自动气象站故障造成数据缺测,值班员在1小时之内发现并报告,不算个人错情,但在自动气象站出现故障后72小时内不能恢复正常工作时,要把错情统计给站(组)。
6.一般气象站夜间不守班时仪器故障不计算错情,但在值班期间出现或夜间出现值班期间不处理者须按本规定计算错情。
四、自动气象站测报人员创优质竞赛活动办法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测报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促进气象测报工作业务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气象观测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稳定、加强测报队伍,特制定本办法。
地面气象测报人员,应积极参加创业务优质活动,为测报业务质量的稳定提高而共同努力。
(一)气象测报人员工作优质评比条件和要求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政纪法纪; 思想作风正派,热爱本职工作,积极主动,严守各项业务规章制度,遵守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关心集体,团结帮助同志。
2.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先进技术, 苦练本职业务基本功,熟练掌握本专业各项业务,在省、地组织的年度或抽查技术测试中成绩优良;能在复杂情况下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业务技术骨干作用。 3.业务工作成绩突出。其具体要求是:
(1)评优时段内的业务工作量必须多于或相当于同期本地区或本站同类业务人均工作量。
(2)必须达到本专业的连续工作无错情(或优质)标准。其是:
地面气象测报值班或报表预审工作连续百班无错情( 可与辐射业务合并统计,下同),其连续无错情工作基数,应达到1500个或以上;或连续工作基数达2250个或以上错情和≤1.0个错情(辐射工作或操作错情0.1个)。连续250班无错情,其连续无错情工作基数应达到4500个或以上,或连续工作基数达到6000 个以上错情和≤1.0个错情(辐射工作或操作错情0.2个)。值班、报表预审工作一般应分别统计其连续无错情工作基数。若在同一工作时段内两者均无错情者,也可合并统计其工作基数。
预审员必须坚持参加值班,且值班次数不得少于本站平均值班数的三分之一。 4. 凡连续半年或以上时间中断值班(或报表预审)工作者(西藏等边远气象站回内地探亲者,可扣除其探亲时间),其中断工作前后的工作基数应分别进行计算,不得连续计算参加评比。
5.个人质量考核按“质量考核办法”的规定进行考核。
6.若发现被验收台站有如下情况之一者, 取消该台站当年台站申报评比资格。 ⑴业务质量考核不严格,隐瞒错情不报;
⑵使用超检或不合格仪器,错用仪器检定证或其它基本工作参数;
⑶观测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二)竞赛的组织实施
气象测报创优质竞赛活动由各级气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各级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分工具体负责竞赛活动的督促检查、达标验收和办理授奖的报批等事宜。各级人事、计财部门要对气象测报创优竞赛活动给予配合和支持。人事部门对获奖者的先进事迹材料,及时进行整理归入人事档案备查。计财部门对开展此项竞赛活动所需经费(验收所需经费和奖金)列入预算予以保证。
(三)奖励和表彰
⒈气象测报人员符合业务优质评比条件, 达到连续百班无错情者,经地区验收合格,报省(区、市)气象局审批表彰和奖励。
⒉气象测报人员符合优质评比条件,达到连续250个班无错情者,经验收合格,报中国气象局审批授予“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称号,发给证书和奖金。
⒊“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称号获得者可在职称评定、晋级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本省(区、市)具体情况,制订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四)申报、验收
⒈台站申报:气象测报人员达到连续百班(250 班)无错情时,台站需进行初查,然后填写“气象测报连续百班(250班 )无错情报告表”,报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和审批。 ⑴台站初查、申报工作由站领导组织。
⑵初查工作包括:达到连续百班(250班)的起止日期; 核查时段内逐日的工作基数、全部质量登记报告表、值班日记、预审登记本和报告单、审核查询单;抽查二分之一以上各类原始记录, 召开全站或测报组(股)全体会议,民主评议申报者的政治表现、工作状况、业务水平和质量情况。
⑶初查确认符合标准者,填写“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竞赛登记表(格式附后)”。百班(250 班)报告表一式3份(4份)上报地区(市、州、盟)气象局。填写报告表字迹要清楚,事迹要详细真实,并写明起止时段内值班、预审的工作基数。台站意见栏要说明初查范围和情况,民主评议意见。台站领导签名、盖印后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⑷气象测报员达到连续百班(250班)无错情时, 台站须在其达标终止日期后的6个月内完成初查和上报。 逾期上报者,不再验收和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在收到申报后一年内完成验收、审查和上报,逾期不报者,中国气象局不再验收和审批。 ⒉验收
⑴任务区分:达到地面连续百班无错情者,由地区(市、州、盟)气象局组织验收;达连续250班无错情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组织验收。 ⑵验收小组由2~3人组成。 ⑶验收程序和要求
①了解情况、征求意见。验收组先向全站公布被验收人姓名、无错情工作时段;通过个别交谈,听取站领导、测报员和经常使用气象观测资料同志对被验收者的政治表现、工作表现等意见,特别是在被验收时段内有无违犯政策法纪、职业道德纪律、业务规章制度等行为。 ②复核工作基数。抽查逐日工作基数的计算是否符合规定;复核累计基数是否准确;核实无错情时段起止时间。 ③抽查、复查有关记录资料
a.复查无错情时段全部值班日记、质量考核报告表。预审登记本、预审单、查询单等。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疑问记录要逐一查实。
b.抽查无错情时段内记录资料,包括各类气簿、气表(纸质或存储文件)和气象电报等。重点查核不常见的天气现象记录、复杂天气、云、能、天记录的配合及编码等。季节转换、节假日和仪器更换前后的记录,也应重点查核。必要时应去报房校对报底,检查气象电报质
量和发报时效。抽查记录资料的数量,百班不少于记录总量的二分之一;250 班不少于记录总量的三分之一(按时段计算)。
c.检查台站各类简表、测报程序、仪器检定证及现用仪器情况;检查目测项目记录情况;跟班查看观测记录和操作。发现台站系统性、习惯性、传统性的错情,目测项目记录、观测操作有明显差错者,均影响同时段的个人连续百班(250班)无错情。
④做验收结论,验收小组对查出的问题,应与台站领导、当事人、知情人认真核实,并集体讨论验收情况,写出验收结论初稿。召开台站领导、测报股(组)及其它股(组)有关同志集体座谈会。验收组介绍验收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座谈讨论。在站上难以确定的问题,可回局后研究决定。对不合格者,验收组和台站领导应与其当面交谈,做好思想工作,鼓励其继续努力。
⑤填写验收意见。验收工作结束后,验收组应将验收结论填入连续百班(250班)报告表有关栏中。 验收结论应包括:验收经过和情况;抽复查的记录资料范围及时段;发现问题及处理意见;是否符合百班(250 班)标准的结论性意见。验收人员签名,以示负责。 ⑥验收纪律要求:
a.参加百班(250班)无错情验收的人员必须认真负责、秉公办事,以气象观测规范、技术规定、规章制度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严禁感情用事、走过场或放宽标准尺度。 b.必须坚持下台站实地进行验收。不许以调用记录资料的方式代替下台站。
c.被验收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为验收组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所需的全部记录资料,如实反映有关情况和回答验收人员的一切咨询。不许说假话、提供假情况或以任何形式掩盖事实真相;不许以任何形式阻扰或干扰验收工作。如发生上述情况者,验收组可认为该单位或个人所报百班(250 班)无错情有虚假而不予验收或予以否定。 ⒊抽查、复查和互查
中国气象局业务管理部门对报来的连续250班无错情报告, 将采用抽查或组织互查等形式进行复查核实。如发现验收不符合本办法,将退回该省(区、市)全部的上报材料,重新进行验收,直至合格为止,并向全国通报检查情况。各省(区、市)气象局可组织台站人员参加百班(250班)无错情验收或进行互查。
⑴每年抽查单位(台站)数,由上级主管部门视实际情况确定。被查站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指定,也可抽签决定。互查工作的进行,百班无错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250班无错情由中国气象局视情况而定。
⑵参加抽查、互查的人员,由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抽调有关人员联合组成;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工作。
⑶抽查、互查工作主要是对验收工作的检查。同时也是对气象测报创优活动的检查和交流。因此,抽查、互查的重点是单位(地区)开展测报创优活动是否深入扎实;业务管理部门督促、指导是否得力,检查验收是否严格。抽查、互查的内容、程序和要求与验收的要求相同。
⑷抽查、互查发现的问题,如属个别现象,则由抽查、互查小组提交有关部门作出处理;如属台站实际观测工作、管理工作产生的系统性差错,在否定该次上报的百班( 250班)无错情的同时,应责令被查台站限期整顿测报及管理工作。整顿情况被认合格后,再重新开始统计测报竞赛工作基数;如发现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或属地区或省(区、市)气象局管理方面的问题(对规范、技术规定、观测程序贯彻有误;对规章制度、考核办法、观测创优验收贯彻执行不严格等),抽查、互查工作组应将所发现的问题书面报告给组织抽查、互查单位,做出处理。
⑸抽查、互查结束后,工作组应集体讨论,总结抽查、互查情况,交流测报创优经验,对测报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五、本规章制度自2004年1月1日开始实行。
地面气象测报技术技能比赛试题库
发布时间: 2006-9-21
地面气象测报技术技能比赛试题库 目 录
第一篇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2 一、填空题 2 二、判断题 7 三、选择题 23 四、问答题 27
第二篇 《地面气象观测》 33 一、填空题 33 二、判断题 38
三、选择题 41 四、问答题 45 第三篇 《气象学》 58 一、填空题 58 二、判断题 59 三、选择题 61 四、问答题 62
第四篇 地面测报规章制度 65 一、填空题 65 二、判断题 66 三、选择题 68 四、问答题 68
第五篇 地面测报技术问题解答 71 一、填空题 71 二、判断题 72 三、选择题 74 四、问答题 75 第六篇 计算机知识 78
一、写出以下计算机常用英文缩写词的中文含义 78 二、填空题 78 三、选择题 79 四、操作题 82
第七篇 电码编报及规定 83 一、填空题 83 二、判断题 83
三、编出下列天气报中8NhCLCMCH组 87 四、实况编报 88 五、附表1-13 97
第一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一、填空题
1、时制规定,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时,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时。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2、湿度观测时掌握好溶冰时间是很重要的一步,当风速、湿度中常时,在观测前30分钟左右进行;湿度很小、风速很大时,在观测前20分钟以内进行;湿度很大、,风速很小时,要在观测前50分钟左右进行。
3、能见度测定的目标物大小要适度,视角以0.5-5.0°之间为宜,近的目标物可适当小些,远的目标物可适当大些。
4、霰为白色不透明的园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为2-5mm,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5、观测场内仪器都有其基准部位,下列仪器的基准部位是:小型蒸发器口缘,冻土器内管零线,定槽式水银气压表水银槽盒中线,干湿球湿度表感应部分中心,日照计底座南北线。 6、若无20Cm口径专用量杯,仅知某次降水量重为376.8克,则该次降水量为 12.0 mm。 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8、出现灾害性天气,台站应迅速进行调查,并及时记载。
9、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10、观测场仪器之间,南北间距不小于3 m,东西间距不小于4 m。
11、云状的判定,主要根据天空中云的外形特征、结构、色泽、排列、高度以及伴见的天象现象,参照“云图”,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对比判定是那种云。判定云状要特别注意云的连续演变过程。云状记录按“云状分类表”中二十九类云的简写字母记载。
12、荚状层积云(Sc lent)中间厚、边缘薄,形似豆荚、梭子状的云条。
13、日照计每月应检查仪器安装情况,仪器的水平、方位、纬度等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4、蒸发量(小型)的计算公式: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
15、在观测中发现地面温度表损坏,可用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读数代替。
16、一日中有扬沙和沙尘暴、闪电和雷暴出现时,天气现象摘要栏记沙尘暴、雷暴符号。
17、雨量器口径为20cm,量杯的口径为4cm,若雨量器内所聚的水深为1.0 mm,倒入量杯中高度为2.5cm。
18、年报表的现用仪器栏录入全年中使用的主要仪器的名称、规格型式、号码、厂名和检定日期。年内若某项仪器调换过,则录入年内最后换用的仪器名称、规格型式等。 19、地面观测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观测、记录处理和编发气象报告。
20、百叶箱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受外界空气温度的变化。 21、气象仪器是用来测定各项气象要素的计量工具,所以对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是:应具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颁发的使用许可证;准确度满足规定的要求;可靠性高;仪器结构简单;操作和维护方便。
22、风向风速自记纸上24小时内的计时误差 >20 分钟时,必须进行时间差订正。雨量自记纸上24小时内的计时误差≥1分钟时,必须进行时间差订正。
23、《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24、观测薄纪要栏的记载:当某些强度很大的天气现象,在本地范围内造成灾害时,应迅速进行调查,并及时记载。调查内容包括:影响的范围、地点、时间、强度变化、方向路径、受灾范围、损害程度。当本地范围内进行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包括人工降雨、防霜、防雹、消雾等)作业时,应注明其作业时间、地点。有条件的可用影像记录,存档备用。
25、气压观测是测定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人工观测时,定时观测要计算本站气压,编发天气报告的时次还须计算海平面气压,配有气压计的,应作气压连续记录,并挑选气压的日极值(最高、最低)。
26、湿球水杯中的蒸馏水要时常添满,保持清洁,一般每周更换一次。
27、在雨季,每月应将虹吸雨量计盛水器内的自然排水进行1-2次测量,并将结果记在自记纸背面。
28、若8时未达到测定雪深标准,之后因降雪而达到测定标准时则应在14时或20时补测一次。 29、配制日照显影药液,取清水5克,需配药0.5克。
30、地面气象记录年报表是在地面气象月报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31、换日照纸时,注意使纸上10时线对准筒口的白线。
32、20时地面最高读数低于14时0 cm读数的原因,除仪器物理原因外,人为的主要原因是地温场板结。
33、在计算海平面气压的计算公式中,计算气柱平均湿度tm的公式为:tm = (t+t12)/2 +h/400 。 34、一旬中某定时的记录缺测两次或以下时,各定时按实有记录作旬统计。缺测三次或以上时,该旬不作旬统计,按缺测处理。
35、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36、根据观测经验,目力估计云高有较大误差,所以有条件的台站,应经常对比目测云高与实测结果、总结和积累经验,提高目测水平。
37、云的观测主要包括: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和选定云码。
38、浓积云:浓厚的积云,顶部呈重叠的圆弧形凸起,很象花椰菜,垂直发展旺盛时,个体
全国气象行业地面气象测报技能竞赛 试题(观测基础理论部分)
0
管理提醒:
本帖被 admin 从 科创茶话 移动到本区(2008-07-10)
首届全国气象行业地面气象测报技能竞赛
观测基础理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分,每小题0.5分。答案只能填字母)
1. ________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 )
A:地面气象观测 B:地面气象观测记录 C:地面气象资料
2. 除日照外,其他各类自记仪器的换纸时间应根据_____________而定。 ( )
A: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 B:台站的规定 C:自记纸上的开始时间
3. 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________年。 ( )
A:1 B:
2 C:3
4.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第二十条规定:_________等有关部门,在审批可能影响已建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建设项目时,应当事先征得有审批权限的气象主管机构的同
意。 ( ) /> ( ) 6 _。 ( ) 6 C:0.98 列。 ( ) 取。 ( ) 值。 ( ) 计,按缺测处 理。 ( ) 行。 ( ) 为 。 ( ) _____,以保证上传文件的正 确。 ( ) 象。 ( ) _。 ( ) 领域 。 ( ) 合计值,其它各时次为空 /> ( ) 验。 ( ) r/>二、多项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1.5分。若有顺序要求时,顺序错也不得分。答案只能填字母) _。 ( ) E:霞 F:峨嵋宝光 _。 ( ) /> ( ) D:直径3米,高度8米 测报员申报标准的有_____。( ) _。 ( )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_。 ( ) _。 ( ) 误差不能超过30秒/月 _。 ( ) 上。 ( ) C:降水量 D:风 /> ( ) _。 ( )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气象探测并报告气象探测信息。 ( ) _。 ( ) _。 ( ) 等。 ( ) _。 ( ) 数。 ( ) 度角应≤2度 B:障碍物的高度角应≤5度 括: 。 ( ) 5. 辐射站站址迁移,可不进行对比观 测。 ( ) 高。 ( ) 选。 ( ) 值。 ( ) d。 ( ) 不需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直接运 行。 ( ) 确。 ( ) 中。 ( ) 改。 ( ) 件。 ( ) 0。 ( ) 深度栏。 ( ) 量。 ( ) 数。 ( ) 间。 ( ) 某风向未出现时,有关统计项数据用“.”表示。频率<0.5,记“00”。 ( ) 计。 ( ) 一律为“NN”。 ( ) 差。 ( ) 量。 ( ) 情。 ( ) m。 ( ) 一。 ( ) 计。 ( ) 民共和国计量法》的有关规定,经气象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未经检定、检定不合格或者超过检定有效期的气象计量器具,不得使用。 ( ) 里。 ( ) 排列为外红内蓝,晕的颜色排列为内红外 紫。 ( ) 间恰为24时,既可记录为24时00分,也可记录为00时00分。( ) 考。 ( ) m。 ( ) 合。 ( )
A:政府、人大 B:规划、城建 C:城乡规划、建设、国土
5. A文件中指示码和方式位A0=
A:全月观测冻土,但是未出现 B:该月冻土缺测
C:全月观测电线积冰,但是未出现 D:该月电线积冰缺测
6. 时间常数是指被测量值阶跃变化后,仪器测量值达到最终稳定值的_____所需要的时间。 ( )
A:63.2% B:66.7% C:80%
7. 在OSSMO软件中,Log文件夹存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
A:仅SAWSS运行日志文件 B:系统软件运行日志文件
C:参数备份文件
8. 凡与水平能见度有关的天气现象,均以________为准。 ( )
A:最小水平能见度 B:最大水平能见度 C:有效水平能见度
9. 影响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和需要记录最小能见度的天气现象分别有_____种。
A:14、7 B:13、6 C:≥15、7 D:≥13、
10. 计算海平面气压时,我国以________海面平均高度为海平面基准点。 (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11. 干湿球温度表不适用在低温下测定湿度,这是因为相对湿度由0变化至100%,湿球温度_________
A:变化太大 B:变化太小 C:不易溶冰
12. 调整最高温度表时,用手握住表身,感应部分向下,手臂向外伸出约________度,用大臂将表前后甩动。 ( )
A:20 B:30 C:40
13. 标准状态下冰点和水的三相点的绝对温度分别为___________。 ( )
A:273.15 K、273.16 K B:273.16 K 、273.15 K
C:273.16 K、273.16 K D:273.15 K 、273.15 K
14. 使用格雷码盘的风向传感器,其码盘为8位,则风向分辨率为_______。 ( )
A:3.6° B:2.8° C:1.4°
15. 1981年世界气象组织推荐太阳常数的最佳值是S0=______W?m-2。 ( )
A:1367±7 B:1367±10 C:1365±7
16. 国产定槽水银气压表上1mm刻度的实际长度为__________mm。 ( )
A:1.02 B:0.9
17. 地面三支温度表须水平地安放在地温场地段中央偏东的地面,按________的顺序自北向南平行排
A:0cm、最低、最高 B:0cm、最高、最低 C:最低、最高、0cm
18. 某站测得紫外辐射的辐照度为110 W?m-2,该值属__________。 ( )
A:偏小 B:偏大 C:不可能出现
19. 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的记录器的NW所在的笔迹线中断,最多可有______种风向不影响最多风向的挑
A:2 B:6 C:10
20. 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出现__________次或以上相同时,开始时间栏记出现次数。( )
A:2 B:3 C:4
21. 年内迁站,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记录可合并统计,新旧站址气压感应部分的拔海高度差在______时,前本站气压的各项月平均值和月极值,均须订正到迁站后气压感应部分拔海高度处相应的本站气压
A:1.0m以上、100.0m以内 B:1.5m以上、100.0m以内
C:2.0m以上、100.0m以内
22. 一个月中,各项辐射曝辐量日总量缺测______天或以上时,该月不做月统
A:9 B:10 C:11
23. A文件中,观测项目标识y1=0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 )
A:人工观测 B:自动站观测 C:全月数据缺测
D:全月观测的现象未出现
24. 某日日出时间为5时30分,曝辐量分别为:5-6时为0.20,6-7时缺测,7-8时0.80,则6-7时的曝辐量记录应处理为______。 ( )
A:0.67 B:缺测 C:0.60 D:0.50
25. 自动气象站采集监控软件2006年4月2日形成的Z5451104.006文件的记录行共有________
A:48 B:49 C:721 D:745
26. 在A文件中,观测数据部分可由:①数据、②要素、③记录、④段等组成,它们之间的包含顺序
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27. A54511-200601.TXT 文件的观测数据部分的结束符为___________。 ( )
A:****** B:?????? C:###### D://////
28. 因调试翻斗雨量传感器造成自动气象站多采样,应__________
A:及时修改Z文件中的降水量
B:正点后及时启动OSSMO的定时观测,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
C:正点后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
D:日末在日数据维护中删除分钟和小时降水量
29. 《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指出,气象观测根据其用途应具有代表性,例如,典型的天气观测站必须代表其周围_________Km的范围,以便确定中尺度和较大尺度的现
A:100 B:50 C:10
30. 准确度、误差和不确定度这些术语在《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中给予了明确的定义,其中把准确度解释成一个质量术语,它的数量表述即是______。 ( )
A:误差值 B:不确定度 C:精确度
31. 由于直接接触液态水会严重损害用吸湿性电介质制作的湿度传感器,故要强制性的使用保护性_______
A:电加热装置 B:百叶箱 C:过滤罩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八条规定:外国的组织和个人在________内从事气象活动,必须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C: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和领空
33. 在湿度测量中“混合比”定义为水汽质量与___________之比。 ( )
A:湿空气质量 B:干空气质量 C:标准空气质量
34. 轻便风向风速表使用________小时后,须重新检定。 ( )
A:240 B:120 C:4320
35. 省(区、市)在收到“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申报后,_______内完成验收、审查、上报。逾期不报者,中国气象局不再验收和审批。 ( )
A:6个月 B:9个月 C:10个月 D:12个月
36. 气象站若使用超检仪器,每个月算_______个错情。 ( )
A:10 B:5 C:2 D:1
37. 申报连续工作无错情时,若含预审工作基数,则要求预审员值班次数不得少于本站平均值班数的 。 ( )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三分之一 D:四分之一
3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对气象事业定位为__________。 ( )
A:基础研究性公益事业 B:基础性公益事业 C:公益事业
39.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中规定:国家基本气象站与铁路路基的距离应当 ______
A:>100米 B:>500米 C:>200米 D:>400米
40. 辐射作用层状态按作用层情况和作用层状况编码表示,其编码分别为_____。( )
A:0~5、0~7 B:0~9、0~9 C:1~7、1~7
41. 地面气象观测中自动观测日照以_______为时制。 ( )
A:真太阳时 B:世界时 C:北京时 D:地方平均太阳时
42. 在干湿球温度表测湿中,干湿球温度表球部形状尺寸相同,试比较湿球温度表与干球温度表的滞后系数:______________。 ( )
A:湿球小于干球 B:湿球大于干球 C:相等
43. 雨量筒器口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在无风的情况下,测得降水量20mm,该量与实际量的关系是________。 ( )
说明:sin10°=0.174 cos10°=0.985 tg10°=0.176
A:偏大约0.3 B:偏小约0.3 C:偏大约0.5 D:偏小约0.5
44. 在OSSMO软件的逐日地面数据维护中,若自动站大型蒸发改用人工观测值,则输入方法为_____________。 ( )
A:在各时蒸发量的21时输入人工观测的日合计值,其它各时次为空
B:在各时蒸发量的20时输入人工观测的日合计值,其它各时次输入“-”
C:在各时蒸发量的20时输入人工观测的日
45. 干湿球温度表系数A值随风速有很大变化,风速小时A值大,当风速超过______时,A值就趋向稳定。 ( )
A:1.0米/秒 B:2.0米/秒 C:3.0米/秒
46. 地面状态划分了两种类型,共有_______表示。 ( )
A:01~20二十个数码 B:01~10十个数码
C:00~19二十个数码 D:00~09十个数码
47. 在OSSMO软件中,若无“SYNOP\\ ReturnReceipt”文件夹,对传输报文的影响是:____。
A:报文能正常上传,但会提示“从远程FTP服务器获取回执失败!”
B:报文能正常上传 C:不能正常上传
48. 电线积冰架上、下导线的高度分别为_________。 ( )
A:220cm、180cm B:200cm、150cm C:220cm、160cm
49. 计算后的日照纸,应由____________值班员复
A:次日白天 B:下一班 C:早班
50. 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中,SysPara.ini文件中RunTime为_____。( )
A:SAWSS运行时每分钟所写入的时间
B:每次SAWSS开始运行的时间
C:SAWSS运行采集正点数据的时间
1. “比较性”就是要求地面气象观测在___________方面保持高度一致。 ( )
A:观测时间 B:观测仪器 C:观测方法
D:数据处理 E:观测环境
2.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 )
A:草温 B:浅层和深层地温 C:冻土 D:电线积冰
E:辐射 F:地面状态 G:雪深
3. 下列可产生雨旛的云有_____
A:St B:Sc C:Ns
D:Ac E:As F:Cs
4. 若原B文件中仅有某日人工定时观测的数据,对于自动气象站,在启动逐日地面数据维护时,下列要素可能会给出不一致的提示:___________。 ( )
A:小时降水量 B:小时蒸发量 C:分钟降水量 D:日极大风速
5. 湿度查算表的表2(湿球未结冰),分别取______________计算而得。 ( )
A:气压P=1000hPa B:A水=0.667×10-3℃-1 C:A冰=0.588×10-3℃
D:A水=0.7947×10-3℃-1 E:A冰=0.7947×10-3℃-1 F:气压P=1013.25hPa
6. 下列必须是在云中产生的天象有____________。 ( )
A:华 B:虹 C:晕
D:海市蜃楼
7. 下列天气现象中,可由凝华而形成的天气现象有_____________。 ( )
A:露 B:霜 C:雾凇
D:雨凇 E:结冰
8. 某国家气象观测站一级站小百叶箱内放置有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14时定时观测程序应为______
A:干、湿球温度表读数 B:最高温度表读数 C: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读数
D:最低温度表游标读数 E:调整最高温度表 F:调整最低温度表
9. 振筒式气压传感器测压误差主要包括_______。 ( )
A:温度误差 B:污染物的影响 C:老化影响 D:重力影响
10. 若人工器测与自动气象站数据的差值中,___________,则认为差值较大,应及时处理。
A:气压≥0.8hPa、气温≥1.0℃、风速≥1.0m/s
B:过程降水量≥4%、地面温度日极值≥2.0℃
C:过程降水量≥5%、地面温度日极值≥3.0℃
D:浅层地温≥2.0℃、深层地温≥1.0℃
E:浅层地温≥1.5℃、深层地温≥0.5℃
11. 尘沙及其他细小物体随风卷起,记录为尘卷风天气现象的尘柱有:______。 ( )
A:直径2米,高度10米 B:直径1.5米,高度12米
C:直径3米,高度11米
12. 毛发湿度表的订正图能否使用,应从如下原则进行判断_________。 ( )
A:示值超过100%的是否太多 B:点子是否分散
C:订正值是否连续 D:订正线突然变化
13. 由于水银气压表的水银柱高度除了取决于大气压外,还取决于其他因素,特别是温度和重力。因此,必须规定标准状态。在国际气压表会议上规定了如下标准:_____。( )
A:标准温度 B:标准水银密度 C:标准水银体积
D:标准水银截面 E:标准重力 F:标准湿度
14. 在A文件中,下列正确的质量控制码有_____________。 ( )
A:0表示数据正确 B:1表示数据可疑 C:2表示数据错误
D:8表示数据缺测 E:9表示数据未作质量控制
15. 台站出现下列情况,取消当年申报连续工作无错情评比资格________。 ( )
A:业务质量考核不严格,隐瞒错情不报
B:使用超检或不合格仪器,或错用仪器检定证或其它基本工作参数
C:观测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D:出现伪造涂改
16. 在OSSMO的观测编报中,在读数值后可同时加输两个字符组合,下列组合中,合法的有___________。 ( )
A:*B B:*H C:*Z D:PH
17. 下列达到地面气象测报连续百班无错情质量优秀
A:连续无错情工作基数达到4500个或以上
B:连续工作基数达到6000个以上且错情数≤1.0
C:连续无错情工作基数达到1500个或以上
D:连续工作基数达到2250个以上且错情数≤1.0
18. 发报错情包括_______
A:多发报 B:过时报 C:编报时多组、少组、倒组
D:更正报
19. 在SAWSS中,为了实现数据采集功能,应保证___________。 ( )
A:自动气象站采集器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
B:自动气象站与计算机正确联接
C:自动气象站驱动程序选择正确
D:在“采集控制”的“数据采集”必须选中
E:采集器的时间格式必须正确
F:计算机时间正确
20.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B:风速随高度变化小
C:垂直对流运动 D: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21. FJ.TXT文件数据写入的标准为瞬时风速_______________。 ( )
A:≥17.0m/s B:≥20.0m/s C:≥24.0m/s D:≥28.0m/s
E:达到17.0m/s后又小于17.0m/s,并已持续15分钟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四十条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的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导致_________情况的,将
A:重大漏报 B:错报公众气象预报 C:灾害性天气警报
D:丢失或者毁坏原始气象探测资料 E:伪造气象资料等事故
23. 在台站现行使用的自动气象站中,下列正确的采样速率有_____。 ( )
A:风的采样速率为每秒钟1次
B:气温、湿度、气压、地温的采样速率为每分钟6次
C:降水量、蒸发量的采样速率为每分钟1次
D:辐射和日照时数的采样速率为每分钟1次
24. 气象设施包括_______
A:气象探测设施 B: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
C:气象无线电频率 D: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
25. 在OSSMO的“天气报(代航空报)”中,点击“计算编报”会产生的事件有____。 ( )
A:将点击计算编报的信息写入系统日志文件
B:形成报文文件
C:形成上传数据文件
D:数据存入B文件
26. 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台站现行使用的自动气象站,正确的数据采集器技术性能有______
A:采样和算法符合有关规定
B:至少能存储3天的每分钟部分要素和每小时正点全部要素观测数据
C:时钟走时
D:时钟走时误差不能超过45秒/月
E:采集器的电源保证采集器至少7天正常工作
27. 在A文件中,电线积冰中雨凇雾凇的现象编码可以有______。 ( )
A:5600 B:4800 C:0048 D:0056 E:5648 F:4856
28. 按照输出信号的特点,自动气象站的传感器可以分为___________。 ( )
A:模拟传感器 B:电阻式传感器 C:电容式传感器
D:数字传感器 E:智能传感器 F:机械式传感器
29. 下面是《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关于雨量筒测得降水量的误差说法,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风场变形而导致的误差,一般对降雨为2%—10%,对降雪为10%—50%
B:储水器内水分蒸发导致的误差为0%—4%
C:沾湿集水器内壁和倒空储水器时的沾湿误差,一般夏季为2%—15%,冬季为1%—8%
D:溅入的或溅出的水导致的误差为1%—2%
30. 大气的垂直分层由下至上依次为___________。 ( )
A:对流层 B:对流层顶 C:平流层
D:中间层 E:热层 F:逃逸层
31. 在A文件中,下列要素中____________可有3段或以
A:气温 B:气压
E:浅层地温 F:深层地温
32. 在挑取月最多风向及频率中,若最大频率有两个或以上相同时,挑取顺序为_____。
A:平均风速 B:最大风速 C:出现回数 D:相邻风向频率之和
33. 水银气压表的误差和缺陷主要有___________。 ( )
A:气压表温度的影响 B:真空不良 C:水银面的毛细下降
D:悬挂不垂直
34. 在A文件中,若台站观测要素变动,则在附加信息部分的“备注”数据段中,其标识码可能为_________
A:01 B:05 C:55 D:07 E:77
35. 采用水银制作温度表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 )
A:纯水银易得到 B:水银膨胀系数小
C:水银比热小,导热系数高 D:水银对玻璃无湿润
36. Y文件由______________等部分构成。 ( )
A:台站参数 B:年报数据 C:质量控制 D:附加信息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十七条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的海上钻井平台和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在国际航线上飞行的航空器、远洋航行的船舶,
A:内水 B:领海 C: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38. 有利于辐射雾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___
A: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 B:睛朗少云 C:风力微弱 D:有逆温存在
39. 在SAWSS中,通过数据备份设置可以将每分钟的全部要素数据保存在文件中,51000站2006年12月24日,下列正确的文件有_____________。 ( )
A:AWS_51000_20061224.RTD B:AWS_51000_20061224.RRD
C:AWS_51000_200612.RTD D:AWS_51000_200612.RRD
40. 因观测地段有积雪,温度表和传感器被雪埋住,_________。 ( )
A:铂电阻地面温度传感器仍按正常观测
B:地面温度表重新安装在雪面上观测
C:铂电阻地面温度传感器和地面温度表都重新安装在雪面上观测
D:草面温度传感器应及时置于原位置的雪面上,以测雪面温度
41. 下列用来记录分钟数据的文件为___________。 ( )
A:ZIIiiiMM.YYY B:PIIiiiMM.YYY C:TIIiiiMM.YYY
D:RIIiiiMM.YYY E:AIIiii-YYYYMM.TXT F:JIIiii-YYYYMM.TXT
42. 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中,下列给出的程序或组件,在安装时需要注册的有______
A:*.drv B:AuditingFile.dll C:ParameterSet.dll
D:Help.chm E:CNIS.exe
43. 在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中,记录遇有_________等符号时一律照抄。 ( )
A:- B:< C:> D:B E:() F:[]
44. 在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的备注栏填写规定中,台站周围环境变化情况的内容应包括____________
A:台站周围建筑物 B:道路、河流、湖泊 C:树木 D:绿化
E:土地利用、耕作制度 F:距城镇的方位距离
45. 气压的日变化有如下特征:_________
A:陆地大于海洋 B:夏季大于冬季
C:山谷大于平原 D: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46. 在各级降水日数中,应分别统计日降水量________的日
A:≥0.1、≥1.0、≥5.0 B:≥10.0、≥15.0、≥25.0、≥50.0
C:≥10.0、≥25.0、≥50.0 D:≥100.0、≥150.0mm
E:≥250.0mm
47.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中对太阳辐射和日照在日出、日落方向障碍物的高度角及四周障碍物对仪器感应面的遮挡规定为:_____。 ( )
A:障碍物的高
C:四周障碍物不得遮挡仪器 D:四周障碍物不得遮挡仪器感应面
48. 在A文件中,下列天气现象记录错误的有_____________。 ( )
A:10,01,04 1320 1654,. B:01,60 0900 1000,15 1343…1428,.
C:17 1801 1833,80 1802 1923,10,. D:01,10,06,07,.
49. 根据《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海洋观测中的现场测量是从各种平台上做出的,这些平台包
A:海洋气象站 B:全球所有的气象站 C:有人及无人灯塔
D:锚定浮标 E:岛屿自动气象站 F:海洋观测卫星
50. 气温的年变化大小与_________有关。 ( )
A:纬度 B:季节 C:地表性质
D:地形 E:天气情况
三、判断题(共100分,每小题0.5分。正确的打√;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打×)
1. 某省水利厅为其下属的雨量站观测员颁发了岗位合格证,该观测员符合岗位资格要求。( )
2. 台站的观测程序必须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确定。 ( )
3. 气压传感器安装在室外采集箱或空调房间时,应尽可能使用静压管。 ( )
4. 准确度是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 )
6. 某日气簿-1的天气现象记录如下:1001-1038-1204-1345 该日天气现象记录正确。( )
7. 湿度查算表中n值意义为:当A=Ai,设气压为500hPa时,放大10倍的订正值。( )
8. 能见度目标物的颜色越浅越好,而且亮度要一年四季不变或少变的。 ( )
9. 相同温度下,纯水平冰面饱和水汽压比纯水面过冷却液面饱和水汽压大。 ( )
10. 水银气压表安装不垂直均会使读数偏
11. 自动观测每分钟降水量有缺测时,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及开始时间应从缺测时段人工观测的定时降水量记录中挑
12.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是根据铂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原理来测定温度的。 ( )
13. 观测干湿球温度表时,必须保持视线和水银柱顶端齐平,以避免视差。 ( )
14. 在自动气象站中,瞬时值即为原始采样
15. 由于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的参数库用的是Microsoft Access建立,所以运行该软件必须安装Microsoft Office Wor
16. 一般情况下,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使用升级版进行升级安装后,
17. 深层地温传感器安装在人工观测直管地温表的南侧60cm处,并一一对应。 ( )
18. 在OSSMO的“天气报(代航报)”中,只要启动相应菜单项后,窗口界面的数据正确,自动编出的报文一定正
19. 在OSSMO中,报文文件的扩展名一般情况为台站字母代码的后三位,也可通过“工作管理”菜单下的“选项”任意设置。 ( )
20. 自动气象站接口驱动程序在“Components\\RegDll”
21. 在SAWSS中,如果SysPara.ini和NetSet.ini配置文件被破坏,可以采取将此文件删除,重新启动SAWSS,由软件自动生成后,再由人工进行少量的设置的办法修复。 ( )
22. 在SAWSS中,计算机与采集器的对时,总是以采集器的时钟为准。 ( )
23. 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中,若删除OSSMOClock.exe文件,对软件运行均无影响。( )
24. 自动气象站采集器机壳必须接地,其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 )
25. 在自动气象站记录中,分钟数据不正确时,不能修改相应分钟采集数据文件,但可在J文件中对其进行修
26. 在自动气象站观测中,FJ.TXT是记录大风天气现象的唯一依据。 ( )
27. 重新安装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前,应先对数据文件进行备份,再卸载原软件,以防程序卸载删除数据文
28. 在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和A文件中,月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期跨年时,均应注明年份。 ( )
29. 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出现两次或以上相同时,开始时间任取一个。 ( )
30. 静风时,风速记0,风向记C。 ( )
31. 辐照度(E)是在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即观测到的瞬时值。( )
32. 大气气溶胶是指大气中悬浮着的气体和液体微粒。 ( )
33. 某日因降水影响,总辐射日曝辐量为0.00,反射辐射日曝辐量也为0.00时,则该日反射比应填0.0
34. 草面(雪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距地5cm高度处,并与地面大致平行。 ( )
35. 水在蒸发时要放出潜热,水汽在凝结时要吸收热量。 ( )
36. 遇有两个或以上冻结层时,应分别测定每个冻结层的上、下限深度,并按由上至下的层次,顺序记入观测簿冻土
37. 电线积冰重量是指1m长导线上冰层的重
38. 暖锋云系的最前缘是卷云,依次是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 ( )
39. 地面状态是未经翻耕保持自然的地表状况。 ( )
40. 自动气象站压、温、湿的采样速率为每分钟6次,并按此求其算术平均值作为瞬时值。( )
41. 时(日)总辐射曝辐量≥时(日)散射辐射曝辐量。 ( )
42. 各种天气现象和界限温度的初终间日数,是指包括初日和终日在内的初终日期之间的日
43. 在A文件中,地温超刻度记录的表示是超上限(即>)者,符号位为“.”,超下限(即<)者,符号位为“+”。 ( )
44. 当暖而轻的空气上升时,周围的空气便下来补充,这种升降运动称为对流。 ( )
45. 日照时数是指在无任何遮蔽条件下,太阳中心从某地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线,其光线照射到地面所经历的时
46. 数据采集器是自动气象站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数据采样、处理、存储、传输等。( )
47. 在Y文件中,风的记录,
48. 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自身排水量与记录值的差值为+9%,基点调节时,可将某一定位螺钉往里旋动3圈或两定位螺钉往里各旋动1.5圈。 ( )
49. 对于自动气象站的连续变化要素,因某时次记录缺测可以用前后时次记录进行内插,所以一日内不可能出现只有1个时次缺测的记录存在。 ( )
50. 《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指出,资料非均一性起因于观测系统的变化,表现为系统突然间断、逐渐变化或变率改变。 ( )
51. 卷积云可由卷云、卷层云演变而成,有时高积云、高层云也可演变为卷积云。 ( )
52. 在A文件中降水量的定时观测数据段中微量降水应录入“,,,,”。 ( )
53. 观测时,温度表酒精柱发生中断时,记录一律按缺测处理。 ( )
54. 一年中,蒸发量有几个月是小型蒸发器观测记录,有几个月是大型蒸发器观测记录,则该年小型蒸发量和大型蒸发量合并做年合
55. 风向记录缺测但有风速时,则风速亦按缺测处理。 ( )
56. 在A文件中,日照时数的表示是:日落至日出期间,各时日照时数一律为“00”;日出至日落期间,无日照
57. 时间常数较大的温度表有助于平滑掉快速波动。然而时间常数太大可能在温度发生长周期变化时导致误
58. 在A文件中蒸发量数据由2段组成,第1段为小型蒸发量,第2段为E601B(或大型)蒸发
59. 对于大多数风杯传感器和螺旋桨传感器,加速时的响应比减速时的响应快,因此,这些旋转器的平均速度会过高地估计实际的平均风速。 ( )
60. 自动气象站供电电源应具有的最重要特点就是高稳定性和在无干扰条件下运行。出于安全考虑,一般用12V直流电源供电。在有市电的地方,可用市电对12V电池浮充电。 ( )
61. 取样是获取一个量的连续的测量结果的过程。 ( )
62.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是指对同一被测的量进行多次测量的结果之间相一致的程度。 ( )
63. 日照测量仪器的类型有下列五种:烧痕法、直接辐射测量法、总辐射测量法、对比法、扫描法。 ( )
64. 对于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测报人员,应收回其《气象测报岗位合格证书》,下岗学习,待经考核、考试合格后重新取得相应岗位证书后方能上岗。 ( )
65. 交接过程中发生的天气和临时任务,由【2234 3803】员处理,交班员主动协作。 ( )
66. 单为发报而增加的人工观测项目,只统计编发报错
67. 《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指出,土壤温度测量的标准深度是地面以下5、10、20、50、100和150c
68. 对于气象测报人员工作优质评比,凡连续半年或以上时间中断值班(或报表预审)者,包括边远地区探亲者,其中断前后的工作基数应分别进行计算,不能连续计算参与评比。( )
69. “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验收时,要抽查记录资料的数量不少于申报时段内记录资料的二分之
70. 预审工作基数和错情记入百班、250班的基数和错情统计,不加入个人和站组的测报质量统
71. 取得《气象测报岗位合格证书》后离岗3个月的测报人员,须经所在台站出题考试、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 )
72. 自动站故障造成数据缺测,值班员3小时内发现并报告后,不算个人错情。 ( )
7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十四条规定:气象计量器具应当依照《中华人
74.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中规定:大气本底区域站核心保护区的保护范围半径是0.5—1公
75.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中规定:“大型水体距离”是指水库、湖泊、河海等水体的历史最高水位距观测场围栏的水平距离。 ( )
76.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遮挡物仰角应当位于距离障碍物最近的观测场围栏边缘处。( )
77. 散射能见度仪测量散射系数计算能见度,他的基线短,发射光源与接收光源同在一支架上。( )
78. 振筒式气压传感器的读数必须经过仪器差、温度差、重力差订正后才是本站气压。 ( )
79. 在A文件或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中,海平面气压是指国家气象观测站一级站中编有海平面气压的气象站才录入或抄录。 ( )
80. 气温(t)、水汽压(e)、相对湿度(U)、【7216 7820】温度(Td)四个量中知道任何两个量值,即可查算出其他两个量值。 ( )
81. 测量是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 ( )
82. 华的颜色
83. 四周能见度1/3为10000米,1/3为9000米,1/3为12000米,这时能见度应记10.0Km。( )
84. 冰粒为不透明丸状,直径<5mm,着硬地反跳。 ( )
85. 露、霜也可形成一定的水量,主要靠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形成,但不作为降水量,是因为不是从天空降落的缘故。 ( )
86. 任何情况下,“日极大风速≥日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风速”均成立。 ( )
87. 雨量筒最好安置在空旷地方,这样降水量测量才能准确。 ( )
88. 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 )
89. 《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指出,地面臭氧表示地球上某一个特定点的地面以上数百米(3~100m)内臭氧的浓度。 ( )
90. 在【7216 7820】温度的公式计算中,采取逼近法,其中初值精度为-80℃<Td<40℃,误差为±0.14℃;40℃≤Td<50℃,误差为±0.3℃。 ( )
91. 冻土器一般安装在直管地温场中,320厘米地温表的西边,相距约50厘米。 ( )
92. 除辐射外,日极值出现时
93. “树叶及小枝摇动不息,旗子展开。高的草,摇动不息。”,此时风力可记4级。 ( )
94. 在雨季,每月应将雨量计盛水器内的自然排水进行1~2次测量,并将结果记在自记纸背面,以备使用资料时参
95. 紫外辐射的波长范围为0.100~0.400n
96. 同一现象某两段的相隔时间虽在15分钟或以内,但其间歇时间却跨在日界两边时,则起止时间照抄,不必进行综
97. 尽管气球在空中会随高空风飘移,用氢气球通过升速求得的云高仍是云底距地的高度。 ( )
98. 电线积冰是指雨凇、雾凇凝附在导线上的现象。 ( )
99. 自动气象站气压传感器安装后要稳定4小时,方能观测使用。 ( )
100. 航空报应发“00000”时,而按实况编报,任何情况都要算0.1个错情。 ( )
[ 此贴被J-YURI在2008-07-10 18:33重新编辑 ]
JPG图片限制500KB,如需传大图,请采用GIF和PNG格式,支持5M图片
Posted: 2007-03-25 00:40 | [楼 主]
fengyun
小 中 大
级别: 学士
精华: 0 发帖: 59 学术分: 0 分 科创币: 4174 KCB
地面观测基础理论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分,每小题0.5分。答案只能填字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C A A B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A C A C A B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A A C B B B A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B B B D C C B C A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