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形平面建筑,由下式计算
式中n为多边形的边数。
3) 高宽比H/B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建筑取1.3 4) 下列建筑取1.4
A.V、Y、弧形、双十字型、井字形平面建筑。 B.L、槽型和高宽比H/B大于4的十字形平面建筑。
C.高宽比H/B大于4,长宽比L/B不大于1.5的矩形,鼓型平面建筑。
注:程序中一个建筑物最多分三段设定体形系数。 分段时只考虑上部结构(地上部分)。
操作:初始值分段数为1,第一段最高层号为结构总层数,第一段体形系数为1.3. 19.结构规则信息
《抗规》5.2.3条规定,“规则结构不进行耦联计算时,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榀,起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增大系数。” 20.考虑偶然偏心
对于高层建筑结构,通常选择考虑偶然偏心。
《抗规》中3.4.2条中的平面不规则多层建筑,也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21.当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时应选择“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22.计算振型个数
《高规》5.1.3“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连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15.
程序实现:计算后查看计算书WZQ.OUT,检查X和Y两个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如都大于0.9则表示振型数取够了,否则应增加振型个数重新计算。
经验:通常振型数取不小于3,且取3的倍数。 必须保证有效质量系数大于0.9 23.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系数。
《抗规》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楼面荷载:藏书库、档案库0.8,其他民用建筑0.5. 24.周期折减系数
《高规》3.3.17 当非承重墙体为填充砖墙时,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可按下列规定取值: 框架结构取0.6~0.7 框架-剪力墙结构取0.7~0.8 剪力墙结构取0.9~1.0
如采用轻质填充材料,折减系数应按照实际情况不折减或是少折减。 25.结构阻尼比
《抗规》5.1.5条“除有专门的规定外,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取0.05“ 《高规》3.3.8条“除有专门的规定外,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取0.05“
《抗规》8.2.2条“钢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对不超过12层
的钢结构可采用0.035,对超过12层的钢结构可采用0.02,在罕遇地震下的分析,2可采用0.05“
程序操作:钢筋混凝土结构可取0.05,钢结构取0.02,混合结构取0.03.
26.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
《荷规》4.1.2条 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 计算截面以上的层数 总活荷载的折减系数 1 1.0 2~3 0.85 4~5 0.7 6~8 0.65 9~20 0.6 >20 0.55 27.梁活荷不利布置最高层号
《高规》5.1.8条“高层建筑结构内力计算中,当楼面活荷载>4KN/M2,应考虑楼面活荷载不利布置引起的梁弯矩的增大。 28.梁端负弯矩的调幅系数
《高规》5.2.3中 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0.7~0.8,现浇框架梁端可取0.8~0.9.
程序内定钢梁为不调幅梁,如需对钢梁调幅,可以在特殊构件设置时定义。
实际工程中对悬挑梁的梁端负弯矩不调幅。 29.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
一般工程建议该系数取1.1~1.2,如已输入梁活荷载不利布置楼层数则填1。
30.梁扭矩折减系数
对于现浇楼板结构,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折减系数取值范围0.4~1.0,
初值为0.4.
31.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抗规》6.2.13条规定:“抗震墙连梁的刚度可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
注:通常将两端都与剪力墙相连接,且与剪力墙轴线夹角不大于25°,跨高比小于5的短跨梁定义为连梁。
通常6,7度地区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可以取0.7,8,9度地区可以取0.5,非抗震设防地区或和风荷载控制为主的地区不折减或是少折减。 32.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高规》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1.3~2.0 程序实现:对没有开大洞的现浇楼板应考虑梁刚度增大系数。 通常现浇楼板的中部框架梁刚度放大系数可取1.5~2.0
对无现浇层的装配式结构楼面梁、板柱结构等代梁刚度不应放大。 33.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
《抗规》6.1.10“抗震墙(筒体)墙肢的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地下室顶板以上H/8,加强范围应延伸到地下一层。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楼层较少的多层结构,如果不需要设置剪力墙加强区,可以输入一个较大的数值。 34.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
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一般取100左右。 设计信息: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