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载本文

辽宁省盘锦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35分)

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酝酿 niàng 着落 zháo 澄清 chéng 仿膳shàn B、棱角 léng 瘫痪tān 薄雪 báo 水墨 mè C、絮叨dao 高邈 miǎo 粗犷 guǎng 暖和 huo D、静谧 mì 贮蓄 chù 发髻jì 波光粼粼línlín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嘹亮 莅临 建壮 分岐 B、摇蓝 吝啬 淅沥 决别 C、池畦 蓑笠 干涩 憔悴 D、铃铛 待弄 草垛 水垠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观沧海》是《步出厦门行》的第一章。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春》的作者是朱自清,他是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背影》。 4、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记者们咄咄逼人的追问,北约发言人先是闪烁其词,继而哑口无言,拂袖而去。 B、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C、教育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求得发展,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D、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这次调查,使我认识到人与动物要和谐共处。

B、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D、善于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文学作品,往往生动传神,有艺术感染力。 6、仿照例句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例句:太阳无语,却放射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广博; ,却 。

7、综合运用(3分)

快期末考试了,你正在看世界杯球赛直播,妈妈发现了,告诉你现在不能看,你会怎样和妈妈沟通呢?

8、名著填空(5分)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 代的 。作品中最具反抗精神的情节是 ,孙悟空和猪八戒使用的武器分别是 和 。 9、古诗默写(10分)

(1) ,崔九堂前几度闻。 (2)夜发清溪向三峡, 。 (3)夕阳西下, 。 (4)潮平两岸阔, 。 (5) ,闻道龙标过五溪。 (6)水何澹澹, 。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传达出李白对友人的关心与挂念的感情。

(8)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 ”一句诗寓新旧事物交替的生活哲理于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意蕴深刻。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文言文《咏雪》,完成10-13题。(13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俄而: 欣然: 拟: 因: 11、将下面两句话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12、“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从修辞上说是两个 句。我们通常都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句更好,你能说说原因吗?(3分)

13、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2分)

(二)阅读语段《剥豆》,完成14-19题。(14分)

剥豆

⑴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⑵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⑶“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⑷“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⑸“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⑹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⑺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⑻“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⑼“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⑽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⑾“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⑿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⒀“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⒁“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⒂“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⒃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4、文中划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什么?(2分)

15、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2分)

16、本文刻画人物主要采用了哪三种描写方法?(3分)

17、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什么?(2分) 18、文末加点的“瞻前顾后”一词能否换成“优柔寡断”,为什么?(3分)

19、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2分)

(三)阅读《爸爸的玉米地》,完成20-24题。(18分)

爸爸的玉米地

毛彩怡

⑴一夜的狂风暴雨。

⑵睡梦中,我听到父亲的房门开了好几次,伴随着的,还有爸爸沉重的叹息。现在正是玉米的结穗期,而这一场狂风暴雨,势必会让大片快要成熟的玉米倒伏,玉米的产量会大大减少。

⑶凌晨四点,雨停了。爸爸轻轻敲了下我的房门,发出沙哑的声音:"我去田里扶玉米,你去不去?"我一边回应爸爸,一边迅速穿衣服。一开学又需要一笔学费,我深知这些玉米对我以及全家人的重要性。

⑷此时,天已微亮,刚下过雨,小路有些湿滑,我跟在爸爸身后,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拂面而来的风很湿润,还有丝丝的凉意,残存的一点困意也慢慢消失了。

⑸站在地头,眼前的玉米成片成片地倒伏着,像一帮病怏怏的老人,让人莫名的心痛。爸爸深深的叹了口气,灰暗的脸上蒙上了一层说不出的忧伤和无奈。来不及多说什么,爸爸便钻进了玉米地。我也跟着钻了进去,学着爸爸的样子,小心的把倒在地上的玉米扶起来,扶正后,再用脚把玉米根部的土踩实。这样玉米就又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样子。

⑹刚开始,干的还挺轻松,毕竟这活不用费太大力气。可是慢慢到太阳出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温度开始慢慢上升,湿润的土地在阳光照射下蒸腾起潮湿的热气,整个玉米地像一个巨大的蒸笼,闷热而又潮湿。由于怕被玉米叶子划伤,我们都穿着长衣长裤,此时更是热得浑身滚烫,透不了气。

⑺我瞥了爸爸一眼,他的脸已被热气“蒸”得通红,不断有汗水从他的额头留下来。但他似乎丝毫没有察觉,只是专心地重复着“扶起——踩实”的动作,机械一般,熟稔而连贯。我的耳后被玉米叶子划了好几道,汗渍蜇得生疼,玉米的花丝弄得脸痒痒的,却又不能去挠,一挠就会出现很多红印子,更让人难受。

⑻为了早点把活干完,爸爸加快了踩实的速度,看到爸爸头上的汗水不断地冒出来,串成了珠子往下掉,甚至挡住了他的双眼。爸爸用袖子一抹,有继续手脚并用地忙碌。太阳越来越高,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