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名词解释 下载本文

4. 陨星:(未找到确切定义)陨星存在于行星之间,成分是石质或者铁质。243

5. 撞击坑形成作用、陨石坑:是指陨星坠落对行星的冲击并使其表面发生变形甚至变质作用,变形的典型产物是圆形的陨石坑。243 6. 月陆:是月面上的山区。月陆上布满陨石坑。250 7. 月海:是月面上平滑的低地。月海中充满着玄武岩。250

8. 岩浆海洋:月球在46亿年前即已增生到近于目前的体积。随着月球的进一步增大,陨星的撞击机遇增多,结果撞击热在月球表面聚积,导致月球表层厚约150-200km的岩石发生熔融,形成岩浆海洋。251

第十九章 地球的演化

1. 重力分异:在热能的作用下,原始地球不断增温,在其内部某个深度上首先达到物质发生熔融的程度,并开始物质按比重的分异。重者下沉,轻者上浮。比重大而熔点低的铁、镍等元素最先分离出来并向地心集中,导致形成地核。257

2. 原始地幔:在重力分异过程中,还伴随着物质的位能向热能转化。因而,地内上层的岩石也相继发生熔融,结果,较轻的铁镁硅酸盐物质向上集中,导致原始地幔形成。257

3. 原始气圈:火山喷出的大量气体堆积在固体地球的外部,形成原始大气圈。258

4. 原始水圈:从气体中凝聚而成的水降落地面,形成原始水圈。258 5. 埃迪卡拉动物群:在澳大利亚距今约700Ma前形成的岩石中产出有多样化的生物实体化石,其中除了各种叠层石外,还有腔肠动物、蠕虫动物以及节肢动物等。这一初始繁荣的动物组合,称为埃迪卡拉动物群。258 6. 陆核:距今大约3500Ma前开始,形成最早的陆地,这些最早的陆地称为后来形成大陆的核心,这就是陆核。259

7. 地盾:在成分上有所更新的火成岩与在陆核周围堆积的各种沉积岩共同组成了新的地质体,在后来的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的作用下,发生褶皱、变质、隆起,并焊接到陆核的边缘,是陆核扩大,形成面积较为广阔的 考研复习资料—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第二版),仅供参考 第 26 页 共 27 页

地块,这就是地盾。地盾称为新的陆地,也是古大陆的前身。260 8. 三叶虫:三叶虫是一种现已绝灭底栖的或游泳的节肢动物。260 9. 笔石:在奥陶纪、志留纪颇为常见的化石。它具有几丁质壳体261 10. 头足纲:属于软体动物门。其身体被一层厚而沉重的硬壳包裹着,头从壳体宽大的一端伸出,靠触手在海底爬行觅食,其硬体部分能保存为化石。260

11. 腕足类:具有体腔,靠两瓣大小不等,但每瓣左右对称的外壳保护着自己的软体,用一根肉茎伸出壳外固着在浅海的淤泥或岩石上,因能开闭两硬壳抵御外界干扰,故可适应清澈、混浊等多种海底环境。261

12. “虫筳”:属于原生动物门的微体化石。是低等的单细胞浮游动物,但由于有构造较复杂的细小的坚硬壳体,易保存成为化石。263 13. 恐龙:属于爬行类。263

14. 始祖鸟:1861年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晚侏罗世石灰岩中,是从爬行类向鸟类进化的过渡动物。263

15. 沉积相:沉积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它能综合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石特征和古生物特征。266

16. 古地理:地质历史中的海陆变迁及气候可以广义的归之为古地理。267 17. 指相生物:许多生物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对沉积环境有指示意义,称为指相生物。267

第二十章 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

1.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科。270 2. 环境: 3. 环境地球化学:

4. 地质环境:是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科学技术研究可及的岩石圈之总称,它又称为自然环境。270

5. 地面沉降:是指局部地表的缓慢降低。涉及范围常为数平方公里至数千平方公里,其宏观形态呈碟形。279

6. 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水质因人为因素而恶化称为地下水污染。279 9. 原生地质环境:由自然地质作用引起的原生地质环境。第一地质环境。270

10. 次生地质环境: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次生地质环境。第二地质环境。270 11. 自然地质灾害:例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和雪崩等自然地质现象造成的灾害。271

12. 人为地质灾害:人类的生存活动又在不断地改变大自然和人类周围的环境,并导致诸如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咸水入侵等人为地质灾害。271 13. 城市地质学: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之地,城市中居民生活、工业和地质环境之间具有极其密切的依赖关系。270

14. 灾害地质学:人类为了保护赖以生存的周围环境,抵御自然灾害,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实践中,创立了环境地质学。271

15. 医学地质学:研究人体健康与地质环境(第一地质环境和第二地质环境)关系的学科称为医学地质学。271

16. 废物管理:277 17. 放射性废物处置:278

考研复习资料—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第二版),仅供参考 第 27 页 共 27 页

18. 土地沙漠化: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脆弱生态条件下,人们由于过度的经济活动,如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及过度樵柴,破坏了生态平衡,极易导致和加剧土地的沙漠化。280

19. 咸水入侵: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或咸水侵入地下淡水层,使地下淡水咸化,称为咸水入侵。279

20. 地方病:又称水土病,其分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系与一定的地质环境(地形地貌、岩石、火山、水质等)有关。275

21. 海平面上升:重点在引起海平面上升的人为原因。279 22. 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