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讲)(解析版) 下载本文

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世宗: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的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

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

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C.雍熙:是宋太宗的年号。雍熙四年,是北宋太宗皇帝使用雍熙这个年号的第四年。

古代纪年方法有干支纪年、帝王纪年、年号纪年以及年号干支兼用等。

D.致仕:是交还官职的意思,即辞官。古代做臣子的生病后向帝王请求退休,称为致

仕,它的意思和“乞骸骨”相同。

【答案】D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宋代对于官吏致仕的条件有着严格的规定,有年龄、身体状况方面的,也有级别和品阶方面的规定。1.年龄。这是官吏致仕的最基本条件。对于致仕官的年龄规定:按时致仕者有相应奖励;恋位不退者不仅强令致仕,还要处以罚俸、降官等处罚。宋代基本沿袭唐七十致仕之制。宋初太宗时规定:“朝

廷之制,七十致仕。”北宋初期,由于局势不稳定,官员较少,“七十致仕”并未严格执行。很多是超过七十岁的,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有诏云:“文武官年七十以上求退者,许致仕”。宋中期以后,由于冗官问题日益严重,致仕制度开始逐渐严格起来,并发展为强令致仕。《宋史·职官十·致仕》中侍御史知杂事司马池说:“文武官年七十以上不自请致仕

者,许御史台纠核以闻。”但是也可以有例外情况。个别武官可延至80致仕。比如焦继勋七十八岁时死于任上,赠太尉。少数元老、勋贤等可以留任,有的致仕官吏在朝廷需要时还可以复出任职,称“落致仕”。《宋史·职官十·致仕》里就记载了大臣文彦博致仕后又复仕的情况。2.身体状况。它是致仕的重要标准。如果确因昏老不能任事或自愿就闲,可以申请提前休致。宋朝也曾规定:“虽未及七十,但昏老不胜其任,亦奏请之。”3.官吏级别和品阶的差异成为官吏致仕的参考条件。北宋前期,高级官吏致仕,必须“落职”,即解除在二馆、秘阁中所任官职。神宗时,开始允许职事官都带原职致仕。《宋史·职官十·致仕》有载:端明殿学士、工部尚书王素,观文殿学士、兵部尚书、知蔡州欧阳修,是宋代“带职致仕”的开端。从此,“带职致仕,自素始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丕很有学问,又明察谨慎。周世宗镇守澶渊时,魏丕怀疑那五个要判案定罪的人

有冤情,就给以缓期。没几天就真相大白,使五个被冤枉为盗贼的人不至于被枉死,魏丕因而受到周世宗的嘉奖。

B.魏丕工作主动,业绩显著。在兼任代州刺史期间,他觉得旧床子弩的射程太近,就

改良了床子弩的制作工艺,射程达到一千步。

C.魏丕处事,富有智慧。太祖到洛郊祭,三司使王仁赡议论雇百姓的车和牛运送郊祀

所用的器物,太祖认为劳苦百姓,不高兴,召魏丕议论这事。魏丕请求挑选本坊年少健壮的工匠二千多人,分站输送。他的想法受到当时的人的肯定。

D.太宗皇帝对魏丕关怀照顾。魏丕希望皇帝授予他中央机构的职务,然而太宗皇帝考

虑到中央机构职务的俸禄不如刺史的优厚,因此让他去担任刺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他觉得床子弩的射程太近”说法有误,由

原文“太祖尝召

对,语丕曰:‘作坊久积弊,尔为我修整之。’”可知,他是受皇命改良床子弩的。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

别是在时间、

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

间的差别正是

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

句,然后进行 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①世宗曰:“方今天下未一,用武之际,藉卿干事,勿固辞也。”(5分)

②时杨承信帅河中,或言其反侧未安,命丕赐承信生辰礼物,阴察之。(5分) 【答案】(1)世宗说:“当今天下还没有统一,正是用武的时候,要凭借你的才干办事,

不要坚决地推辞。

(5分。句意3分,译出“一” 、“干事”各1分。)

(2)当时杨承信统帅河中,有人说他反复无常,归附未安。太祖命令魏丕赐给杨承信生日

礼物,暗中观察

他。(5分。句意3分,译出“帅”、“反侧”各1分。)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

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

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

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

“省略”。 文

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

跳跃句子,补

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

会语意。翻译

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文言文翻译】

魏丕,字齐物,相州人,很有学问。周世宗镇守澶渊,征召他为司法参军。有五个盗贼要判案定罪,魏丕怀疑他们冤枉,给以缓期。没过几天,果然捕获真正的盗贼,周世宗嘉奖他明察谨慎。周世宗即位,改为右班殿直。自称原本以儒学进用,希望改为文官。周世宗说:“现在天下还没有统一,正是用武之时,要凭借你的才干办事,不要坚决地推辞。”不久,出朝做监明灵寨军。周世宗征伐淮甸,魏丕捕获江南间谍四人,押送到周世宗所在地。周世宗下诏嘉奖他,赏赐钱十万,改任为供奉官、供备库副使。

宋太祖即位,魏丕改为作坊副使。当时杨承信统帅河中,有人说他反复无常,归附未安。太祖命令魏丕赐给杨承信生日礼物,暗中观察他。魏丕回来,说他没有什么异常。太祖曾经召他应对,对魏丕说:“作坊长久积弊,你为我修整。 ”魏丕在职尽力,因为年资长转为正使。开宝九年,兼任代州刺史。共主管工作十多年,讨伐泽潞、维扬,攻下荆广,收复川峡,

征伐河东,平定江南,太祖都在事先晓谕旨意,下令修造兵器,无不精心操办。旧床子弩舐程只有七百步,下令魏丕增造到一千步。等到改服饰仪仗时,也专门下诏魏丕裁制。魏丕拆除本坊的旧房子,在大街上造房,收租赁钱以及卖死马的骨头,每年得钱七千多缗,工匠中有丧事的人都给钱。太祖到洛郊祭祀,三司使王仁赡议论雇百姓的车和牛运送郊祀所用的器物,太祖认为劳苦百姓,不高兴,召魏丕议论这事。魏丕请求挑选本坊年少健壮的工匠二千多人,分站输送,当时认为方便。

雍熙四年,魏丕代郝正做户部使。端拱初年,升为度支使。这年冬,出朝做黄州刺史。回到朝廷,皇帝召他在别室应对,赏赐亲笔书写的《急就章》、《朱邸集》。魏丕退下后作歌进献,趁机自述希望授以中央机构的职务。太宗当面对他说:“知道你本来是儒生,然而有清高名望官职的俸禄不如刺史的优厚。”淳化初年,改任汝州刺史,改任襄州。境内长久干旱,魏丕以诚意祈祷,这一晚,大雨充足。第二年,魏丕被召回朝廷,他多次请求退居西洛,皇上不答应。

四年,魏丕上表请求退休,皇上授他为左武卫大将军,不久改为判金吾街仗。起初,六街巡警都用禁兵,到这时,下诏左右街各招募士卒一千人,由官府优厚地供给粮食,使他们传递呼应警戒盗贼。魏丕因为新招士卒而被皇帝召见应答,确定分成四营,每营设五都,全部按照禁军的制度。咸平二年,魏丕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3.【2017届福建漳州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舎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舎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