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7高考二轮讲练测
讲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断句与翻译类试题考纲要求及常见题型。 2.掌握高考文言文阅读断句与翻译类试题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讲考点
★考点一:断句 【真题导航】
1.【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于动作。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 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
③
②
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情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查,盘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说:同“悦”,高兴 .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 文:花纹 .C.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 .D.宗君而处身 宗:尊崇 .【答案】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义,属于山东卷必考考点,题型稳固。从历年高出题规律来看,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考生备考时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①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②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③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④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⑤根据字形推断词义,⑥语境分析推断。本题B项可采用课内推断法和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法;A项、D项可采用语境推断法,将词义代入选文可知解释正确;C项可采用课本推断法,《屈原列传》中有“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的句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此,则诸侯其至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服之轻重便于身 青,取之于蓝 ..C.然则曷以禄夫子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关市讥而不征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表转折,但、却。A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或许”“大概”/代词,他们;B
介词,对于/介
词,从;C介词,拿、用/表目的连词,来。
WWW.ziyuanku.com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采用的是山东卷传统题型,四个选项各考查
一个虚词,每
个虚词列出两个句子,一个句子选自考题所给文本,另一个句子选自课内。这类题目解答时
可先课内后课
资源%库外,由课内推知课外。如D项中“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而”表转折,可译为“却”,
将这个义项代入
“关市讥而不征”,可发现解释正确,据此就可以判断出本题的答案。虚词类题目复习时要
认真积累考纲规
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
根据它在句中的
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①词性分析法,
②位置分析法,
③温故求新法,④语境判定法,⑤语法切入法,⑥标志识别法。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答案】A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延续了2015年本考点题型,选取文本中的一句话,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指向明确,难度适中。解答这类题目常用的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本题画线句子可根据文意断句,也可利用句子结构特点断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
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
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
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
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
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答案】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属于山东卷必考内容,采用的是传统的题型。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本题考向明确,难度适中,四个选项覆盖全文,A项和B项信息在选文第一段,C项信息在选文第二段,D项是对全文的概括。设误点在于曲解文意,也属于凭空添加,无中生有,是山东卷本考点命题常见形式。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4分) (2)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3分) (3)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3分)
【答案】(1)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穴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
(2)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 (3)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注意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1)句中“其”,他们;“为”,动词,可译为“搭建”;“以”介词,因为、为了。(2)句中“致”,使动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