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题库 下载本文

C. 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只能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D. 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1、“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正确答案:D

你的选择:没选答案

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 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2、“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真理观。 正确答案:A

你的选择:没选答案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3、实践的主体是 正确答案:B

你的选择:没选答案

A. 绝对精神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人 D. 人的意识

4、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正确答案:B

你的选择:没选答案

A. 人们对每一件事情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真理是指 正确答案:B

你的选择:没选答案 A.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

B.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 C. 对人们有用、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理论 D. 先进阶级的进步认识

6、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正确答案:B

你的选择:没选答案

A. 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 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 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 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7、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正确答案:C

你的选择:没选答案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8、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正确答案:A

你的选择:没选答案

A. 直接性、形象性 B. 逻辑性、综合性 C. 间接性、抽象性 D. 真理性、主观性

9、在古代,为了适应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确定了季节、了解气候以及后来航海的需要,产生了天文学;为了适应丈量土地、衡量容器和其他的计算上的需要,产生了数学;为了适应建筑工程、产生了手工业以及战争的需要,产生了力学;天文学和力学的发展,又促进了数学的发展。所以,恩格斯说:“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的这段话主要说明 正确答案:B

你的选择:没选答案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正确答案:C

你的选择:没选答案

A. 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 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1、2007年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这是因为 正确答案:ABC 你的选择:没选答案

A. .对复杂事物的认识,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 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不断地深刻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D.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2、只要迈进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进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这一观点说明 正确答案:BC 你的选择:没选答案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真理具有相对性

C.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会向谬误转化 D.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深人地研究中国国情,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在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必须回到实践中指导中国革命。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来分析,实现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的条件是 正确答案:ABCD 你的选择:没选答案

A. 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B. 要把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相结合 C. 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 D. 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14、德国物理学家 、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 ,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对他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ABCD 你的选择:没选答案

A. 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 B. 他没有看到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 C. 他没有看到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D. 具有不可知论的倾向

15、有几个盲人 ,从来没有见过大象 ,不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 ,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 :“ 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 ”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 :“ 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 ,他说 : “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盲人摸象故事表明 正确答案:BCD 你的选择:没选答案

A. 人的认识结果由主体的观念意志决定的

B. 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的作用

C. 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

D. 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对这一命题的正确理解有 正确答案:ABD 你的选择:没选答案

A. 从无限发展的世界来讲人们最终能达到对世界的全面而正确的认识 ,因而认识能力有至上性 B. 在每一个具体时代 ,人们的认识能力总是相对的,具有非至上性

C. 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而不能把握事物的真正本质 ,因而具有非至上性 D. 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从非至上性向至上性的发展过程

17、在认识和实践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性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下列体现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观点有 正确答案:BC 你的选择:没选答案 A.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B.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D.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8、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做“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正人们接受 “日心说”。这一事例说明 正确答案:ABD 你的选择:没选答案

A. 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C. 客观规律作用是无条件的

D. 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19、毛泽东指出:“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这一观点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作用。下列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观点有 正确答案:ABC 你的选择:没选答案 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C.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自尝一尝” D.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20、画家齐白石画虾,可谓逼真生动、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除了他注重理性分析,? 刻苦学习画虾的基本功以外,还在于他的非理性因素起着重大的作用。他观察虾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对虾的形态、外貌、生活习性都相当的熟悉。从中可以看出,非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

正确答案: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