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品“乡愁”》案例(教案+教学实录+选文) 下载本文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

品“乡愁”

适用年级:五年级上册 议题:借物抒情表乡愁

文本分析:家,是心灵的港湾,是最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都是游子思乡怀乡的作品。我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从“思乡”这一主题中选择了“借物抒情表乡愁”这一议题组织文本材料进行群文教学。三篇散文都有一个共同点:由某种事物引发乡愁。选择余光中的《乡愁》是作为文本内容和主题的升华。让学生感受家乡美,进而热爱家乡、眷念家乡的同时掌握借物抒情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多种阅读方式阅读组文。

2、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虽然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因人而异,但是思乡的情是一样的。

3、通过阅读,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虽然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因人而异,但是思乡的情是一样的。

2、在阅读、交流、展示等活动中锻炼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思路:

为了培养孩子阅读兴趣,达到教学目标。首先运用歌曲揭示课题,把生带入思乡的情境。其次,交给阅读方法阅读材料,整体感知。接着,师生交流三篇散文阅读感受,由浅入深,

1

循序渐进领会议题——借物抒情表乡愁。最后,小组合作学习余光中的《乡愁》,作为文本内容和主题的升华,突破重难点:无论是诗还是文,虽然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因人而异,但是思乡的情是一样的。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歌曲《故乡的云》,揭示课题,情境导入 二、阅读材料(三篇散文),交流分享。

1、出示阅读任务,教给阅读方法,学生自主阅读。完成“自主阅读记录卡”。 2、交流分享阅读感受。

3、梳理比较,归纳提升(纵览三篇文章,找寻他们的共通之处。) 三、阅读材料四

合作学习,完成“小组汇报提纲”。 1、参照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2、学生小组分享阅读成果。 3、配乐诵读《乡愁》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 2、好书推荐。 教学实录:

板块一:激起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生:(大多摇头)不知道。

师:你觉得演唱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生:思乡。

师:你从哪儿听出来的?

生:我从“故乡的云”这句歌词中知道的。

生:我从“归来吧,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中知道的。

师:孩子们真会听!是啊,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今天,我将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一组以“思乡”为主题的诗文,品品“乡愁”。(板书课题,孩子跟写)

2

板块二:阅读群文,分享快乐

师:昨天老师已经把阅读材料发给大家预习,请同学们拿出阅读材料。(幻灯出示:《家乡的桥》、《六月槐花香》、《月是故乡明》、《乡愁》)

师:这四篇诗文中你最喜欢哪篇?

生:我最喜欢的是《乡愁》,因为读起来很有韵律感。 师:这首现代诗你读出了音乐美。好!你喜欢哪一篇?

生:我喜欢《月是故乡明》,因为这个题目让我想到了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让我回忆起了我的家乡。

师:你从题目中产生联想,真不错!还有吗?

生:我最喜欢《六月槐花香》,因为我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浸润在槐花香中。 师:你一说,老师也闻到了淡淡的槐花香。

生:我喜欢《家乡的桥》,因为家乡的桥变得越来越美好了!

师:喜欢一篇文章的理由很多,或许喜欢作者,或许喜欢题目,或许喜欢文中的某个词句,或许就因为写的好玩。

师:一篇让我们喜欢的文章,这样粗粗地读,往往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还可以回过头来再读。今天,我们就来重读自己喜欢的文章。从前三篇文章中选择一篇你最感兴趣的重点阅读,边读边完成“自主阅读记录卡”。

师:学贵有法,为了孩子们能更顺畅地阅读,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阅读策略(课件出示阅读策略:一读;二品;三思),让我们带着策略自由阅读吧!

交流分享阅读感受。

师:都说读书的孩子最美。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不仅读得很认真,圈点批注也很投入。你们真棒!谁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你正在重读的这一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我读的是《家乡的桥》,这篇文章通过对家乡桥的变化带来的人民生活的变化,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赞美。

生:我读的是《六月槐花香》,这篇文章通过回忆故乡的槐花,表达作者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

生:我读的是《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通过国外的月亮、朗润园的月亮与故乡平凡的月亮对比,表达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师:说得真好!把握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时候,我们要把主要的人物、事情简要地讲清楚。

3

分享《家乡的桥》

师:前三篇文章中肯定有你觉得感兴趣的地方吧,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分享。请阅读《家乡的桥》的同学举手!老师看到你们如春笋般举起的小手,真高兴!哪位同学说说,你最喜欢的地方在哪里?

生:我最喜欢第三自然段:你是一弯银色的新月,给人间普照光辉;你是一把闪亮的镰刀,割刈着欢笑的花果;你是一根晃悠悠的扁担,挑起了彩色的明天!这里作者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作者把小桥比作新月、镰刀、花果和扁担。 生:这是连喻。

生:这样写把小桥与作者家乡常见的事物联系了起来。

师:这些常见的事物都是作者小时候感到美好的事物。这样写—— 生:更能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爱和思念。 师:分析得真好。还有你喜欢的地方吗? 生:老师,我发现文中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 师:哪个句子?

生:家乡的桥,我梦中的桥。 师:在哪些地方出现了这个句子?

生: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第五自然段,还有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师:这个反复出现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生:照应了题目。题目就叫《家乡的桥》。

生:说家乡的桥,是我梦中的桥,其实就是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师:哦?

生:因为梦中的桥就是家乡的那座桥,就是家乡的代表! 师:说得真好!《家乡的桥》这篇文章引发乡愁的事物就是—— 生齐答:家乡的桥。

师边说边板书(小桥):如果要你用文章中的一句话来叙写乡愁,那么,乡愁是—— 生:乡愁是家乡村边架在小河上的一弯石桥。

师:是的,在作家郑莹的眼中,乡愁就是家乡村边架在小河上的一弯石桥。小桥的变化,见证着家乡的繁华。

4

分享《六月槐花香》

师:接下来,我们分享《六月槐花香》。哪位同学说说你的读书所获?

生:我喜欢这篇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从这段话中我知道了洋槐花可以作为充饥的粮食。 师:你很会读书。有时候,我们读书可以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甚至读成一个字。 生:我喜欢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读到这个自然段我仿佛也陶醉在槐花浓郁的芬芳里。白天有鸟雀伴奏,蜂蝶飞舞,花香四溢;晚上有满天繁星作伴,纳凉人闲话家常,花香萦绕。

师:是啊,多么恬淡、闲适的画面啊!这么美的家乡怎么不惹人停足长住呢?那么,文章引发作者乡愁的事物就是?

生:槐花(师板书:槐花) 师:对!那么乡愁是?

生:乡愁是故乡山村里的那些洋槐树。 生:乡愁是那醉人的槐花香。

分享《月是故乡明》

师:第三篇文章。我想提出一个话题来让你们讨论。这篇文章引发乡愁的事物是? 生:月亮。

师:作者是怎样借月亮抒发思乡之情的呢?

生:作者由月亮想到家乡池塘月影、月夜童趣。虽然家乡的月亮平凡,但却给作者带来无穷的趣味。

师:明月里藏着作者难忘的童年。

生:作者用国外所见明月、朗润园所见明月跟家乡平凡的月亮作比较,说明家乡的月亮虽小虽平凡,但是作者却永远忘不掉。

师:“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是什么抒情方式?

生:直接抒情。直接抒发对月亮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文章第八自然段也是运用了直接抒情。

师:那么用文章的话来说,乡愁是?

生:乡愁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梳理比较,归纳提升

师:刚才我们再次重读了前三篇文章,说说它们有什么共通之处? 生:都是写思乡的。

生:都是由某种事物引发乡思。

5

师:对,刚才我们学习的这三篇文章都是散文,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三篇文章都由“乡愁”即“思乡”这个主题贯穿。而且都是由某个具体的物引发乡愁。这就是散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借物抒情。

板块三:合作学习,余光中《乡愁》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最后一则阅读材料——余光中的《乡愁》。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余光中先生也因为她被称为“乡愁诗人”。

智慧的火花要在小组的碰撞中才能产生。接下来请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合作学习,完成“小组汇报提纲”。

1、出示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 2、学生小组分享阅读成果。

师:快乐分享,思维碰撞,聆听积累。接下来又到了见证我们阅读成果的时候了。请XX小组分享交流。来,我把讲台交给你们。

生1:大家好!我们组要和大家分享《乡愁》的阅读成果。有请XX感情朗读。 生2:朗读《乡愁》(读后其他小组2个同学挑战朗读,一生诵读全诗,一生只朗读第三小节)

生3:诗人余光中在诗中把乡愁用“邮票”、 “船票”、“坟墓”、“海峡”来比喻。这样把抽象的、无形的乡愁物化、具体化、形象化了。

生4:我为XX作补充。余光中的《乡愁》以时间顺序来写乡愁,表示时间顺序的词有: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生1:其他小组呢?谁还愿意分享你的阅读感受?

生:在读第三小节的时候,我感受到诗人跟母亲天人相隔的无奈和悲伤。

生:读到最后一个小节时,我知道了诗人由自己的思乡思亲的情感上升到了国家的层面,希望海峡两岸早日团圆。

师:由字面想到文字背后的含义,孩子,你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配乐诵读《乡愁》 师生齐读。

板块四:总结提升

师:乡愁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古往今来,虽然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因人而异,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但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亲……因为这份浓浓的乡愁,深深的乡思,让我们的这棵乡思树结满了乡思果。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仔细去观察故乡的美,以后无论走到哪里,故乡就在我们心里。

6

美文推荐:席慕容《乡愁》、陈慧瑛《旧邻》、郭宝林《故乡情》 板书设计: 品“乡愁”

小桥 槐花 明月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 峡 乡 思 借物抒情

教学反思:我选择的这四篇诗文,内容上较浅显,没有过多深奥的词句。课堂上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把诗文读懂。在读懂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解决一个问题,即作者(诗人)通过什么表达乡愁,进而找出这组诗文的共通点——借物抒情表乡愁。因为没有用自己的思考束缚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没有用统一的标准去统一学生的思想,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妙语连珠,不时有思维火花的闪现。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这次课上,还是有一些细节处理不太满意。不过,能看到孩子们自主地阅读,大胆地发言,我还是很欣慰。 附:

家乡的桥 郑莹

①纯朴的家乡村边有一条河,曲曲弯弯,河中架一弯石桥,弓样的小桥横跨两岸。 ②每天,不管是鸡鸣晓月,日丽中天,还是月华泻地,小桥都印下串串足迹,洒落串串汗珠。那是乡亲为了追求多彩的希望,在兑现美好的遐想。弯弯小桥,不时荡过轻吟低唱,不时露出舒心的笑容。

③因而,我稚小的心灵,曾将心声献给小桥:你是一弯银色的新月,给人间普照光辉;你是一把闪亮的镰刀,割刈[yì]着欢笑的花果;你是一根晃悠悠的扁担,挑起了彩色的明天!哦,小桥走进我的梦中。

④我在飘泊他乡的岁月,心中总涌动着故乡的河水,梦中总看到弓样的小桥。当我访南疆探北国,眼帘闯进座座雄伟的长桥时,我的梦变得丰满了,增添了赤橙黄绿青蓝紫。 ⑤弯弯的小桥,是我梦中的桥吗?

⑥三十多年过去,我戴着满头霜花回到故乡,第一紧要的便是去看望小桥。

7

⑦啊!小桥呢?它躲起来了?河中一道长虹,浴着朝霞熠熠闪光。哦,雄浑的大桥敞开胸怀,汽车的呼啸、摩托的笛音、自行车的叮铃,合奏着进行交响乐;南来的钢筋、花布,北往的柑橙、家禽,绘出交流欢悦图……

⑧啊!蜕变的桥,传递了家乡进步的消息,透露了家乡富裕的声音。时代的春风,美好的追求,我蓦地记起儿时唱给小桥的歌,哦,明艳艳的太阳照耀了,芳香甜蜜的花果捧来了,五彩斑斓的岁月拉开了!

⑨我心中涌动的河水,激荡起甜美的浪花。我仰望一碧蓝天,心底轻声呼喊:家乡的桥啊,我梦中的桥!

六月槐花香

阮华君

①看见街上有人摆摊兜售“洋槐蜜”,我不由得想起故乡山村里的那些洋槐树。 ②在我故乡的山村里,随处都能看到洋槐树。这种树长得粗大结实,材质坚硬。树叶是一串一串的,每一串叶子都由一根茎秆挑出,左右两边对称生长出拇指头大小的椭圆形叶片。从茎秆根部往前,叶片逐渐变小,总有十来对,顶上独生一片。洋槐树的细枝上长着坚硬的刺,摘树叶时,一不小心就会扎到手。农历五月春夏之交,洋槐树就开花了,花期大约能维持一个月。它的花朵很小,只有人的手指甲那么大,花柄青绿,花瓣雪白,一朵朵花儿就如同一个小小的酒盅儿。花也是一串一串的,但是比叶串繁复得多。一棵大树上往往无数白色花串互相拥挤着,远远望去,仿佛落上了厚厚的白雪,与绿叶相映,煞是好看。

③每当槐花盛开的时候,村子的空气里就弥漫着花香,那种浓郁的芬芳里还带着一股甜味儿,直往你的鼻孔里钻,闻了让人陶醉。往往有些吃不饱的小孩子禁不住花香的诱惑,从树上捋下一把槐花送进嘴里,吃得津津有味。白天,树上总有鸟雀啁啾[zhōu jiū],蜂飞蝶舞;夜晚,人们坐在树下纳凉休息,沐浴着花香,看着星星,拉拉闲呱。这是乡村最美的季节,四川宜宾的民歌《槐花几时开》唱道:“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④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洋槐花也是一种充饥的粮食。每年夏天槐花盛开的时候,母亲都会让我们拿着竹篮采槐花。不用爬树,只要把镰刀绑在大竹竿上,钩下几根细树枝就足以捋满一竹篮,然后拎到门口小溪里淘一下,交给母亲,我们就完成了任务。母亲用开水焯[chāo]一下,略晾一晾,就可以用来做我们喜爱的美食了。最常见的吃法是用槐花拌合玉米面,配

8

上葱花、油、盐、辣椒,做成槐花饼。或者是用槐花和磨豆腐剩下的豆渣混在一起,也配上葱花、油、盐、辣椒,平摊在铁锅上炕熟了吃。每当春夏时节青黄不接时,槐花能让我们单调的餐桌上有了些新鲜,怎不令人欣喜?

⑤而今,又到了槐花飘香的时节。故乡的山村里,母亲年届八旬,已经是风烛残年,她门前的老槐树开花了吗?她一定还记得让我们采槐花、吃槐花的日子吧?我要快快回家去看看母亲,再闻一闻那醉人的槐花香。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 ②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③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 ④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⑤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四十多年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yǐ nǐ]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⑥我住的朗润园是燕[yān]园胜地(燕园指北京大学校园)。此地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灵,一碧数顷[qǐng],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9

⑦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wǎng chàng],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⑧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 余光中

(“啊”轻声) (语调稍微提高)

(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音) (语气转平和) (“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