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资料汇编 2012 下载本文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雨后山间舒朗、清新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对 的追求。 检测三

1.诗中的“王孙”指的是 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检测四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时节与地点:秋天的傍晚,一场新雨之后的空山之中。 B.“空山”是王维诗中一个特殊的意象,寄托着诗人心灵的空寂与超脱。 C.尾联集中抒情,情由景生,抒发了作者愤世嫉俗的感情。 D.“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是泛指兼自谦。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成为写景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的妙处。

检测五

1.题目“暝”的意思是 。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空山”是指山中植被都消失了。 B.“晚来秋”是说气候炎热秋天来晚了。 C.“竹喧”是指竹林里传来的欢声笑语。 D.“春芳歇”意思是春天驻留在这儿。 检测六

1.“浣女”的意思是 。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山居秋日的薄暮之景。 B.三四句写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C.五六句写浣纱女子归来的情景。 D.七八句点明山间是王孙们的心志所在。 检测七

1.诗中“春芳歇”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季节和天气。 B.颔联描写了山居环境的清幽美好。 C.颈联描绘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生活图景。 D.全诗反映诗人恬淡无为的生活理想。 检测八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9

检测九

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均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画面。 C.“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二句反映了王孙们贪图安逸的生活态度。 D.诗歌于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资料(二)

5、《送友人》 李白 唐 诗人 号“青莲居士”

主题: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描写清丽如画的送别环境,渲染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表达诗人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6、《卖炭翁》 白居易 唐 诗人

主题:这是一首讽喻诗,叙述了卖炭翁辛勤劳动所得被宫使无情掠夺的经过,揭示了封建社会“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 文学家 哲学家

主题:前四句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后四句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8、《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唐 诗人

主题:描写了清晨古寺静穆幽深、脱俗和纯净,抒发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五)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检测一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 和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2.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一山,一水,一动,一静,勾勒出一幅情景交融的送别场面。 B.联中,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形象生动写出了即将远行的朋友像随风旋转的蓬草,漂泊不定。 C.尾联中借萧萧马鸣衬托出和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班马”是指载人远离的马。 D.本诗的作者与《山居秋暝》的作者是同一位诗人。 检测二

1.“孤蓬”在诗中的含义是 。 2.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一句交代分别的时间、地点 B.“此地一为别”为叙事,交代事件。

C.“落日故人情”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D.“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句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送上祝福,远处马鸣声似谙人性将不舍之情拉得很长很长。

10

检测三

1.“班马”指 2.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出告别的地点。

B.诗人用“浮云”比喻友人行踪不定,用“落日”比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心情。 C.“萧萧班马鸣”一句以马的嘶鸣写出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欢快心情。 D.这是一首送别诗,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感情十分真挚。 检测四

1.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青山??”句以写景的方式,点出送别的地点。 B.“孤蓬”用比喻手法,写出朋友的远行路途孤单。

C.“浮动??”句把对友人的依恋之情,寄托在晚间景色的描写上。 D.“萧萧班马鸣”是指征马迫不及待想离去,朋友间只得分别。

2.本诗要表达的是作者 之情。 检测五

1.“萧萧”的意思是 。 2.选出对诗中表达的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送别的地点和环境,隐含着别时的依依之情。

B.颔联点明友人别后踪迹难寻,抒发了离别的感伤和对友人的不舍。

C.颈联以“浮云”、“落日”喻游子的漂泊,既是对友人的关切,也暗含友人的行踪不定,抒发了内心孤寂。

D.尾联写出离别的场景,以马写人,情意无限。 检测六

1.“浮云”喻指 。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 ___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字写出了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 B.“孤蓬万里征”中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远行的友人。

C.“挥手自兹去”写的是既然离别已成定局,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 D.“萧萧班马鸣”一句是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 检测七

1.本诗中“游子”的意思是 。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青山”“白水”描摹了送别的凄凉场面。 B、颔联用“孤蓬”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关怀。 C、颈联以“浮云”“落日”作比表明惜别的心意。 D、尾联借“班马” 萧萧长鸣体现诗人不忍离别。 检测八

1.“故人”是指 。 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山”“白水”点明送别的环境很清雅。 B.“浮云”“落日”既是眼前之景,也比喻诗人自己。

11

C.“班马鸣”以马写人,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D.此诗情景交融,画面生动,感情真挚。 检测九

1.这首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 ”、“ ”、“ ”、“ ”等意象,表达了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一、二句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B.三、四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C.五、六句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D.七、八句说明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不如及时分手。 检测十

1.“自兹去”的意思是 。 2.下列诗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离别地点,描绘了清冷凄凉的送别场面。 B.颔联用“孤蓬”表达了对朋友漂泊无定的前程的关切。

C.颈联借“浮云”“落日”之景,抒发“游子”和“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D.尾联“班马”意味“分开的马”,强调“马既如此,人何以堪?”体现离别的怅恨。 检测十一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绕东城”点明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B.“孤蓬”写出了友人孤单无依的形象。 C.“落日”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心情。 D.全诗声色俱佳,带有浓浓的哀伤情调。

(六)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检测一

1.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 《新乐府》五十首当中的一首。它通过描写卖炭翁的不幸遭遇,揭露了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作者写了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把路远、车重、雪厚、人苦全部呈现在读者面前。

B.“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作者突出宫使形象是为了与卖炭翁形成强烈的对照。

C.“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将宫使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情形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D.诗的结尾简短地交代了事情的结果,但正是这简短的结尾,才更含蓄、更有力,更能发人深思 检测二

1.这首诗中生动描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