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论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索和实践全国通用 下载本文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索和实践

新课改提倡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而学生的参与是主体性最直接的体现,是主体性的重要构成部分。从学生参与的角度考察课堂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研究的焦点,也是深化素质教育、实现主体教育和发展性教学目标的重要切入点。物理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学生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增长探究能力,获取物理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为此,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时,都要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组织教学,指导操作与实践。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参与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 ,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设计有矛盾、有创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的兴趣。师生以积极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主动”发生于学生“愿意” ,愿意来自人对事物和活动的兴趣。

案例1 《平面镜成像》教学片段

在学习《平面镜成像》时,我按照资料制作了一个正方体小魔术箱,在箱里沿45度斜插了一面镜子,镜面所对的一面装上透明玻璃,箱子的内外都糊上花色一致的包装纸,极具迷惑性,把玻璃一面朝着学生,由于镜子的反射,学生感觉自己看到了盒内的整个空间,实际上他们只看到了镜子中一半的空间,而看不到镜子背后的空间。上课时,当着全班的面,从箱子上面的小孔塞入十元钱,眼睁睁的,感觉十元钱消失了,实际上钱落入了镜子的背后。给人的感觉非常奇妙,学生惊奇得嘴巴张得很大,等我抽掉镜子以后,学生恍然大悟,十分开心。是平面镜成像迷惑了他们,并体会到平面镜成像具有严格的对称性。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的课上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效果明显。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愉快的情绪,能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能量,驱使人积极行动,从而

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巧妙的设计能改进实验,让学生从做中学,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更加深切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参与

把物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起初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案例2 热学专题复习讨论—烧水做饭:

①铝锅、锅铲、手勺等炊具的柄为什么都、用木头或塑料做成? ②炒菜煨汤煮饭烧水等主要用的是热传递中的哪种方式?

③烧水或煮饭时,不小心被热蒸气烫伤往往比热水烫伤得更严重,这是为什么? ④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到“白气”?

⑤当锅烧的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为什么锅内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

⑥在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为什么? ⑦煮食物时,并不是火越旺越快,为什么?

⑧为什么加热凉粥时容易烧糊?应该如何才能不烧糊?

⑨烧开水时为什么不可以装得太满?为什么有“响水不开,开水不响”之说? ⑩为什么烧水、做饭时火要在下面烧?在宇宙飞船中能让一支蜡烛点燃着吗? 教学中如能常常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并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使学生兴趣横生。这些与物理相关的实际问题,都发生在学生身边,充满生活情趣,学生很爱参与。 三、了解学生基础,让学生能参与

要使学生能参加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好必备的知识基础,否则,即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也无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性会受到挫伤,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与培养。为使学生能参与,课前需做

大量的工作,遇学生知识遗忘,还需进行复习。

案例3 探究“先熄灭的蜡烛分别是哪支?”

在问题提出以后,学生们反应热烈。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这时没有问这些学生为什么认为低的先熄灭,而是问有没有学生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只见有学生举起手来,说:“高的蜡烛先熄灭。”话音未落,两种不同意见的学生就争论起来。

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把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两组——Ⅰ:高的蜡烛先熄灭;Ⅱ:低的蜡烛先熄灭;学生们开始实验。

实验的结果是高的蜡烛先熄灭了。绝大多数Ⅱ组的学生对实验的结果感到十分惊讶,为什么我们的判断错了?

错在哪里呢?关键的问题在于学生弄不清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Ⅱ组的学生拿出了证据,他们翻开了有关气体密度的表格,上面写着的数据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

这时引导学生阅读密度表,请学生看看表上的说明,学生们发现,表上注明了温度条件。通过讨论,学生们了解了蜡烛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要高许多,由此学生们得到了统一认识的答案。

就在此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另一问题:罩子的大小和蜡烛高低的程度是否影响问题的答案?在全体学生面前表扬这位学生,确实这一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请同学们课后再做进一步的探究和讨论。 四、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参与

有效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现代教学进程中,教师的指导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从学生的主体地位来看,只有学会了学习,学习主体才会真正具有一种参与到学习进程中去的能力。教学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而不是由教师牵着学生走。

案例4 讲“大气压”前,我先提出问题:“什么是大气压?“、生活中哪些地方涉及到大气压?”有些学生翻书后作了回答,我又启发他们“书本上的知识比较

基本,但面比较窄,如果你想更多更详细地了解大气压知识,还有什么办法?”有的学生说:“查阅资料!”有的说:“看电视、光碟!”有的说:“咨询别人!”有的说:“上网查阅!”于是,他们分头行动,积极探索。上课时,不少学生争先恐后上讲台来展示他们的探索成果。当有个同学汇报了在菜市场上咨询卖鱼小贩,知道了市场上卖的深水鱼为什么都是死的后,大家都为了解了更多的物理知识而会心的笑了。通过这样的探究,使学生了解和知道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和知识获取的途径,为自己的探究学习、思考观察,不断走向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采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结构,着力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中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鼓起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如让我“试一试”的勇气,培养探究能力。如指导学生提问题如何入手,可从课题、课后作业、疑点、难点、不同点等处入手。 五、激发成就动机,让学生善参与

动机是指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动机可以由内部因素引起,也可由外部因素激发,而需要和内驱力是激发动机的主要因素。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及时体验自己学习的成功,包括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很好的应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

案例5 在学习凸透镜成像时,我首先问一个学困生,透镜分为几种?“凸透镜、凹透镜。”再问 “凸透镜具有什么特点?”此时,我拿一个凸透镜,放在阳光下,使阳光经透镜聚焦于火柴或一张白纸。“聚光。”“好!你真棒!那么你再告诉老师,凹透镜呢?它的特点正和凸透镜相反,对吗?”“发散。”“这节课内容只要你好好听,你一定会。最后我要提问你几个问题。你先记好了。”讲完之后,再问他,照相机的原理是什么?要想照近景、照远景,你该怎么办?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总结自然留给了那些听明白的同学。这样先提问讲后再回答的措施,调动了他的信心与积极性,以及对物理的兴趣与爱好。

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要有意创设机会,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对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有意请他们当场讨论易于表达的问题,对那些表现欲望高、知识面广的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一些急于发言的学

生,及时提醒他们,以后考虑问题再仔细些,这样研究还会深入,效果会更好。通过这样一安排,使学生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

尽量创造条件,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信心和勇气,让更多的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只有这样,全体学生才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才能使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层次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