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下载本文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引言 ................................................ 1 1中小企业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中小企业定义及其划分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 1

2企业发展战略概述 ................................... 2

2.1企业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 ................................ 2 2.2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 ...................................... 3 2.3企业发展战略的内容 ...................................... 3 2.4企业发展战略的意义 ...................................... 4 2.5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 6

3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7

3.1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 7 3.2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0

4我国中小企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改进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系统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对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实施差异化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中小企业普遍适用的三种发展战略 ........ 1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语 ............................................... 19 参考文献............................................ 21 致谢辞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文章论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正确地理解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是

选择适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前提。主要内容:一是简单概述中小企业的定义、划分标准和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二是详细概述企业发展战略的内涵、特征、本质、内容、意义以及如何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三是描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并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思考,提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最后,重申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中小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小企业不仅可以解决当前最严峻的就业问题,也可以促进我国企业结构的合理化。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应根据自己的行业和本企业的特点,选择完善、合适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 发展战略 发展现状 科学发展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to choose a suitabl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strategy. This is the main content: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defini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 standar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2 is detailed Outlin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nterpris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nature, content and meaning and how to establish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ree is to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and pointed out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the problems in In the above four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think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trategy, Finall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an not only solve the most severe employment problem, also can promote the r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 structure. Presents the author's view: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hould according to their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features, select the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strategy, perfect.

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Development situatio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引言

发展中小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小企业不仅可以解决当前最严峻的就业问题,也可以促进我国企业结构的合理化。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未来我国经济有效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小企业经营的好坏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微观问题,还是关系到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宏观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以制定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使企业进入全球竞争时代。市场竞争的全球化,要求企业进行跨国化、集团化、网络化的国际化经营。而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竞争能力差、经济效益低下、资金人才缺乏等严重问题,同时在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投资过于分散、追求多元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找出完善、合适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1中小企业概述

1.1 中小企业定义及其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我国目前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为2003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研究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1],国家统计部门据此制订大中小型企业的统计分类。

1.2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规模小,业务单一,具有灵活性高、适应性强、调头转向快、专业化程度高等优势。但是,许多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仍面临理念滞后、人才缺乏、融资困难、信息闭塞、技术落后、营销能力弱等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具体有: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非国有企业发展速度较快。由此决定了中小企业是以发展为重点。

第二,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 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在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今天,劳动密集型已成为中小企业的劣势。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含量,实现第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第三,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这决定了我国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

第四,中小企业主要是地方企业。

第五,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由于这一原因,决定了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应走为大企业配套的路子。然而,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呈现与大企业竞争的态势,事实上,中小企业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2]

2企业发展战略概述

2.1企业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

2.1.1企业发展战略的内涵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等。我认为,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战略的种类之一,是对企业发展的谋略,是对企业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

2.1.2企业发展战略的特征

根据上述定义,企业发展战略有五个特征。在这五个特征中,一个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特征,四个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般特征。

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特征是发展性,即着眼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战略的一般特征是任何企业战略都具备的特征。企业战略的一般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特征有四个:第一个是整体性。整体性是相对于局部性而言的。任何企业战略谋划的都是整体性问题,而不是局部性问题。第二个是长期性。长期性是相对于短期性而言的。任何企业战略谋划的都是长期性问题,而不是短期性问题。第三个是基本性。基本性是相对于具体性而言的。任何企业战略谋划的都是基本性问题,而不是具体性问题。第四个是计谋性。计谋性是相对于常规性而言的。任何企业战略都是关于企业问题的计谋而不是常规思路。企业发展战略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五个特征,缺少其中一个特征也就不是典型的企业发展战略了。

2.2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开始受到重视和关注,特别是1965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安索夫出版著作《公司战略》后,对企业战略的理论研究,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先后形成众多不同的企业战略思想和学派。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说明,企业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就会不断发展壮大,即使在某些环节上操作失误也无妨大碍。相反,如果在战略上出现失误,将给企业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笔者认为,企业发展战略不是企业发展中长期计划,而是企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灵魂与纲领。企业发展战略指导企业发展中长期计划,企业发展中长期计划落实企业发展战略。

2.3企业发展战略的内容

企业发展战略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知而异、因智而异,没有固定的构成模式。一般而言,企业发展战略应涉及中长期干什么、靠什么和怎么干等三大方面的问题。[3]

要很好地谋划企业中长期干什么,就是要定好位。企业要发展,定位很重要。市场已发生很大变化,连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大而全”、“小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而全”的时期已过,因为什么都搞,反而什么也搞不好。应该运用智慧选好经营目标,持之以恒地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定位是为了解决核心业务问题。有些企业开展几项业务,但核心业务应该是一项。可以搞多元化经营,但不可以搞多核心经营。用核心业务带动其它业务,用其它业务促进核心业务,这是先进企业的成功之道。

要很好地谋划企业中长期靠什么,就是要全面发掘资源。“集四面各种资源,成八方受益事业”是企业家的使命。发掘资源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翼,没有这一翼,再好的定位也没用。要树立大资源观。不但要发掘物质资源,也要发掘人力资源;不仅要发掘现实资源,也要发掘潜在资源;不仅要发掘直接资源,也要发掘间接资源;不仅要发掘空间资源,也要发掘时间资源;不仅要发掘智力资源,也要发掘情感资源,不仅要发掘可见资源,也要发掘无形资源。

还要很好地谋划企业中长期怎么干,就是要制定好战略措施。战略措施是实现定位的保证,是善用资源的体现,是企业发展战略中最生动的部分。从哪里入手、向哪里开刀、施什么政策、用什么策略、保哪些重点、舍哪些包袱、怎么策划、如何运作等等,这些都是战略措施的重要内容。战略措施要符合规律、紧靠实际、超凡脱俗、提纲挈领。

2.4企业发展战略的意义

企业发展战略是非常重要的。它的重要性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意义是由企业发展战略的特征决定的。既然企业发展战略有五个特征,那么它的意义也就表现为五个方面。

2.4.1 谋划企业发展的意义

谋划企业发展一是为了使企业发生较大变化。通常变化有两种:一种是量变,另一种是质变。企业发展不是量变,而是质变。质变也有两种:一种是前进性质变,另一种是后退性质变。只有前进性质变才能被称为“发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展”;后退性质变不是“发展”,而是“蜕化”。所以,谋划企业发展就是为了使企业发生前进性本质变化。谋划企业发展二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只有很好地谋划企业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很好地谋划企业综合素质提高问题,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4.2 谋划企业整体发展的意义

企业发展面临许多局部性问题,也面临一些整体性问题。整体性问题涉及的是各个局部之间的关系,而局部问题涉及的是每一局部内部的关系。整体性问题解决了,许多局部性问题就容易解决。解决整体性问题就是抓大事。企业发展战略就是企业中最大的事,及时正确地解决整体性问题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高级战略管理顾问孙延海曾经说过“要时刻把握好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不要偏、道路不要弯、步骤不要乱、动力不要断,任何问题都要顾及到,千万不要顾此失彼,千万不要钻进一个局部问题里出不来”。①

2.4.3 谋划企业长期发展的意义

企业存在寿命,而寿命有长有短。为了使企业长寿,就要加强对长期发展问题的研究。企业面临的长期发展问题很多,如发展方向问题、发展目标问题、发展步骤问题、品牌建设问题、信誉建设问题、文化建设问题、人才开发问题、创新问题、学习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企业就很难长寿。

笔者认为,对企业未来会出现的问题不但要提前想到,而且要提前动手解决,因为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一个过程,解决重大问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虽然预测未来是困难的,但不是不可能的。谁也想象不到未来的偶然事件,但总可以或多或少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

2.4.4 谋划企业基本性问题的意义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对于企业基本性问题的重要意义,孙延海曾经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树叶长在树枝上,树枝长在树干上,树干长在树根上。要是树根烂了,任凭你怎么摆弄,树叶也不会再绿。”②我认为,企业的基本性问题就像树根,只有从根上解决基本性问题,企业所作的其它努力才能得到回报。所以,企业要重视基本问题,要舍得在解决基本问题上下功夫,千万不要重末轻本。

2.4.5 计谋的意义

高明的计谋应该是正确、实际、新颖、奇妙、简单的解决办法。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就是要寻找企业发展的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并相应提出正确、实际、新颖、奇妙、简单的解决办法。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之道,都有发展战略。但几乎没有哪两个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完全相同的,这是由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和企业自身特点的不同造成的。谋划企业发展不能夜郎自大、故步自封。应该知道: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得越对越好,越实越好,越新越好,越奇越好,越简越好。[4]

2.5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没有固定顺序。一般而言,它要经过战略调查、战略提出、战略咨询、战略决策四个阶段。[5]

战略调查与战略思考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战略调查要有宽阔的视野和长远的目光,要善用直觉并灵活思考,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抓住企业发展的深层问题和主要问题。战略调查主要搞清以下问题:现实市场需求及潜在市场需求,现实竞争对手及潜在竞争对手,现实生产资源及潜在生产资源,现实自身优势及潜在自身优势,现实核心问题及潜在核心问题。战略调查要搞清有关事物的联系,既包括空间联系,也包括时间联系;既包括有形联系,也包括无形联系。

在战略调查基础上要提出企业发展战略草案。企业发展战略草案不需要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很具体、很系统、很严谨,但要把核心内容阐述得淋漓尽致。提出企业发展战略草案对有关人员是一次重大考验,要求提出者富有责任心和事业感,富有新思想和大勇气;要求听者虚怀若谷、深思熟虑,不要墨守成规、排新妒异。

为防止战略失误、提高战略水平,企业在提出发展战略草案之后、确定发展战略之前,需要就整个战略或其中部分问题征求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特别是业内人士和战略专家的意见。鉴于自身能力有限,有些企业委托咨询机构研究企业发展战略。采取这种方式,一定要选好咨询机构。上海罗能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内资深管理咨询顾问及EPR专家方少华曾在《战略咨询》一书中说过:“选择咨询机构要不唯名、不唯大、只唯能。即使采取这种方式,在他们提交研究报告之后,除了内部充分讨论,也要再适当征求外部有关方面的意见。”③

发展战略决策对企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了企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决策企业发展战略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部门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企业发展战略应该由企业领导集体决策。

3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3.1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3.1.1 缺乏科学的发展战略

不少中小企业经营者长期以来重战术、轻战略,对经营战略缺乏深入的研究、长远的打算,有时为了眼前利益甚至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经营的盲目性、投机性、随意性特点突出。

3.1.2 缺乏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

我国中小企业部分是民营企业,部分是在乡镇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家大多是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和胆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看似事必亲躬,管得宽,抓得细,实际既辛苦,效果也不一定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好,而且容易出问题。以人情代替制度,其代价必然是管理的漏洞、经济的损失和亲情的失落。

3.1.3 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所有者即经营者,不少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仍然处于落后的家族式管理阶段,任人唯亲,关键重要岗位全由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内亲人所把持,真正的人才难以进入,即使进入企业也难以发挥作用,这也是阻碍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效益较低,很难吸引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不解决这些问题,中小企业就很难发展,实现新的飞跃。

3.1.4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融资渠道困难重重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融资问题,而国外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是否有一个完善的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是其得以发展的关键。

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来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金融业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不够。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构成中占有绝对比重,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近一半,并且是解决我国就业压力的主要力量,但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很大。

二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融资渠道单一,企业资金的80%来自银行,从而导致企业长期高负债、高成本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很弱。而且,由于绝大部分的融资来源于银行,加之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缺乏严格约束,违约普遍、重贷轻还的现象比较严重,以致银行负担过重。[6]

另外,由于有的中小企业,在既得不到银行的贷款支持,又不具有自我融资或向社会公开融资能力的情况下,被迫在社会上寻求高利息的资金来源。无形中,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还助长了民间非法融资,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7]

3.1.5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国中小企业虽然正处发展的黄金时代,但目前的发展也是十分艰辛。究其一大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这造成了中小企业的千人一面,无个性,少活力,开办、关停犹如走马灯。

笔者认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真正瓶颈在于企业内部,其中突出问题之一就是竞争发展战略的普遍趋同。中小企业的战略趋同造成中小企业这个群体内部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衡,产品重合度奇高,造成了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的态势。经营者众口一词的市场疲软、生意难做的真正原因就在此。同质化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最大现状,而这却是十分危险的。

3.1.6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影响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当今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贡献,而作为世界各国技术创新体系中重要主体的中小企业,实际上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从欧美各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实践来看,它们均无一例外地制定了专门计划,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其目的主要是充分利用中小企业机动灵活的特点及其对技术创新的适应性,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冲破经济发展的僵局,赢得可贵的经济增长。[8]

而在我国,人们一谈到技术创新,往往“重大轻小”,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大企业、大集团身上,将中小企业视作配角。以为企业规模越大,创新能力越强;觉得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处于简单模仿的被动地位。

3.2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以非国有经济为主,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多品种、小批量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纺业;中小企业在西部分布比重偏低,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规模较小;中小企业具有机制灵活,激励较强,技术创新的产出率较高,产值比重不断提高,推动再就业方面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并且是改革的先导力量等特点和作用,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9]

但由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尤其是现行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上文中已详细论述,下面笔者就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简略分析。

3.2.1急功近利,“管理近视症”明显

战略目标是企业在组织经营活动中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制订的整体规划。许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中长期战略目标,导致经营活动没有方向感。它们只注重短期利益,经常为市场上五彩缤纷的获利机会所迷惑,风闻市场上某种产品畅销,就一哄而上,市场很快饱和,其结果是多数企业破产,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3.2.2管理者素质较低,管理能力有限

随着企业发展壮大,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管理者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在管理创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素质总体上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从而导致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

3.2.3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落后 (1)重传统人事管理,轻人力资源开发。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传统的人事管理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和培训,而后者主要强调控制和使用。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只注重人才的控制和使用,忽视人才的培养,使人才的潜能不能充分被挖掘。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大企业,有些企业甚至把人事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来对待,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日常的人事管理还可以正常运作,但人力资源管理就乱为一团了。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注重人才眼前使用,忽视人才长远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只注重物质资源投资而不愿对人力资源开发进行大的投资。这是因为物质资源投资可以即时见效,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直接、明显,而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需要长期大量的投资,而且其收益具有滞后性和远效性。这样不仅忽略了人才的开发,还使企业少了很多后备人力资源。

3.2.4企业融资困难,外部经营环境较差

由于我国的经济政策有许多是根据企业的规模制定的,因此国家经常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偏好于大企业,使中小企业面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而且,我国金融系统从设置到服务项目,大都是以大企业为服务对象,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往往被忽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这种现状,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很不相称。中小企业贷款难,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资金不足,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此外,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滞后,间接融资在社会总融资中仍然占主导地位。直接融资的比重约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25%左右,扣除国债直接融资部分,直接融资在企业外部融资来源中仅10%左右。[10]

3.2.5缺乏核心技术竞争能力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有竞争力的人才,再加上人们对其认识上的误区和中小企业自身管理的缺陷,很难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造成技术开发乏力。中小企业不注重资金投入,产品研发不能跟进,产品和服务没有特色,导致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

3.2.6缺乏技术创新,匮乏新鲜血液

我国中小企业多数为技术比较陈旧条件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数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有些处于原始的手工劳动阶段。许多企业满足于引进设备仿制产品所带来的短期效益,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产品结构不合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理,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此外,由于中小企业势单力薄,缺少必要的科研设施,难以给紧缺人才支付较高的工资待遇,无法为其职业生涯进行前景设计,再加上基础性科研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下,所以很难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所以技术创新不足。[11]

4我国中小企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日趋严峻。只有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中小企业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市场价值,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上脱颖而出,逐渐成为市场的引导者。

4.1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业务层次创造利润的经营能力,而是企业层次适应变革的综合能力。我国中小企业应该构造一个超越于具体业务的企业战略,使企业战略更加强调未来远景与总体控制,纠正目前部分中小企业过于强调利润的非战略扩张。中小企业必须从国际竞争背景与趋势来定义业务选择模型,进而淘汰那些没有发展潜力的业务,集中力量于竞争力强的新兴业务,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加速成长的资格。塑造企业品牌而不仅是产品品牌,强调消费者而不仅是产品,强调创新而不仅是技术优势,从而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在持续的“ 资源”上。

4.2改进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

首先,中小企业应该在管理制度上跟上现代企业的步伐。它包括了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市场营销制度等,同时任何管理制度都应该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变化而作必要的创新和修改。其次,企业带头人应注重管理制度的实施。企业的创始人在企业中有难以想象的影响,一举一动都对他人的行为产生很大效仿作用。所以,企业带头人在制订各种管理规则的同时,也要身体力行,带头实施。做到所有的制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度对事不对人,真正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最后,企业应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实施。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创新意识等。要通过强化战略管理、管理制度、组织结构、企业品牌等方面的建设来形成鲜明的企业理念和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注重企业整体形象和整体竞争优势,使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和敬业精神。

4.3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4.3.1突破家族制,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

一是企业主对职业经理人的信任问题。民营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最大的制约因素在于不同观念的碰撞和家族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二是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忠诚度问题。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对于职业经理人的约束制度不健全,多数仅靠口头承诺建立合作关系,没有成文的协议固定下来,这会成为日后分歧和分手的隐患。因此,要避免职业经理人不忠诚的问题,除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外,必须完善相应的制度,从制度上加以约束。三是如何激励和约束职业经理人问题。在激励机制方面形式很多,除工资、奖金、绩效挂钩,以及其他诸如住房类的重要物质激励外,最根本的是要通过如年薪制、风险收入机制、人力资本信誉机制等激励其行为长期化,而且依据长期的经营业绩支付报酬的比例要大,真正起到促使他们行为长期化的作用。在约束机制方面,主要是健全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对经理人行为的制衡作用;同时建立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通过契约形式明确经理人的职责和义务,强化经理人的责任意识,并要求职业经理人提供一定的财产担保,若没有完成职责或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时,可以直接追究其责任或用私人财产补偿,使其承担一定的代理成本。

4.3.1建立规范、公正、科学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把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捆在一起,把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连在一起。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打造从理念—制度—标准化操作规程(SOP)等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小企业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应该把人力资源制度纳入整个企业的管理制度中进行建设,不要盲目照抄照搬一些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因为我国中小企业多数还不具备实行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数(KPI)等考核方法的规模,多数还未形成自己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没有成长的土壤,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健全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与决策制度,以支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12]

4.4系统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对策

4.4.1政府选定部分商业银行作为实施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平台

鉴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如投资基金、税收、补息、贴息等优惠措施,最好不要采取传统方式成立专门机构来实施,这样会出现新的市场行为之外的“寻租”现象。可以考虑将这一揽子优惠扶持政策,委托给二至三家商业银行为代理行,并要求代理行对选定的企业给予配额的信贷资金。委托代理行的选择,可以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对所属地区的商业银行进行招标。代理行以经济手段和政府给予的扶持政策,对政府选定的企业进行帮助,并接受当地政府的监督和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对所划定的中小企业的支持,是否按政策落实到位,一经发现没有落实到位,立即取消其代理资格。

4.4.2中小企业加强诚信建设

中小企业要增强信用观念,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信用是企业生产经营、生存发展的生命,中小企业坚持诚信、履约守信,提高自身的资信度,靠良好的信用、真实的资讯,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中小企业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坚持依法维权,主动向银行披露法人治理结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

(2)中小企业要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遵循诚信原则,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诚实信用是一切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中小企业必须严格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切实履行借款合同,保持良好的信用,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13]

4.5实施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也称为特色经营战略。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运用其产品或服务独特的某一部分乃至全部不同于其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优势,来支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它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同质化现象。下面是几种可供借鉴的差异化战略:

第一,创造市场法

所谓的创造市场,就是发现完整的空白市场,或是完整市场中的空白区域。市场由形式多样、需求各异的消费者群体组成,并且其消费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无论多么完善、多么成熟的市场都不可能长期不变。市场差异始终存在,经营机会随处可见,即使是在传统产品市场面前中小企业也大可不必显得无所适从。

第二,借题深入法

中小企业受资本规模的制约,一般都处于技术相对较低水平状态,而正确运用好“借题深入”这一策略,借助技术先进企业对关键技术的突破,运用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产品的定律,挖掘其产品的不足之处,填补其缺陷,提升其使用价值,产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能够达到事半功倍地取得突破技术瓶颈制约的效果,打开企业发展的通途。这就要求企业通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过新产品和不断改进每一个产品,经常地建立新的局部市场优势,要对每一个新创的或成熟的产品不断增加价值,以达到或维持真正的差异化。

第三,拾遗补缺法

拾遗补缺是一种特殊的市场细分的战略。在这种战略下,企业尽力与竞争等市场影响力隔绝,而集中于一种具体的目标细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证明,市场永远是动态发展的,因此产品永远会有空缺,今天的中小企业瞄准大企业的弱项,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大企业无暇顾及的产品,填补市场空缺,或者成为大企业的助手、上游供应链的一分子,明天同样会成长为行业中出类拔萃的企业。

4.6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4.6.1自主创新战略

所谓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攻破技术难关,完成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并以商业上的成功为标志。我国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自主创新所面临的挑战要想根本解决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从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来看,一个国家经济的真正强盛,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拥有,最终是建立在技术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的。

自主创新一般是新市场的开拓者。在产品投放市场并为用户所接受后,企业往往可获得大量的垄断利润。但是,自主创新同时面临着很高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选择自主创新战略的中小企业应当能够为技术创新投入较高的研发资金,能够承担技术创新过程中所带来的资金、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风险,同时还必须拥有较为丰富的技术创新资源,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并以强大而领先的技术储备为后盾。

4.6.2模仿创新战略

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 汲取率先创新者的经验和教训,引进或破译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从而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获取经济利益的创新形式。模仿创新战略是提高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水平的最小成本的战略,可以使中小企业尽快掌握某些先进制造,设计与管理技术,从而大大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

采用模仿创新战略的中小企业一般具有较少的创新资源可供利用,市场风险、资本风险、技术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弱,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不足,不足以达到可以采用自主创新战略的程度,但是由于模仿创新战略通常也要以一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作为支撑,所以其技术水平也较高。

4.6.3合作创新战略

合作创新是指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一种创新战略。通过合作创新,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合作者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分摊创新风险,缩短创新时间,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

中小企业实施合作创新战略,首先应当选择在创新资源上最能体现互补性的合作者,从而达到资源的配置效率最大化。此外,在合作的过程中,为保证合作创新的顺利开展,需要参与合作者能够预测出可能的风险,并通过合作协议的法律形式来明确各方的权责、利益,建立必要的监督和保障机制,以保证合作目标的实现。

4.7中小企业普遍适用的三种发展战略

4.7.1“小而精、小而专”战略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等特点而制定的一种战略。小企业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但是可以集中兵力,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的经营。这就是中小企业的“小而精、小而专”战略。采用这种战略对于中小企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专业化程度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和产品质量,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增加收益,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二是随着需求多样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大企业也普遍欢迎这些专业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的中小企业为其提供配套产品。从而中小企业能够逐渐走上以小补大、以小搞活、以专补缺、以专配套、以精取胜、以精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

4.7.2联盟的战略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自己在某个时期的战略目标,通过合作协议方式所结成的松散的联合体,以达到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组建战略联盟的基本出发点是弥补单个企业战略资源的有限性。任何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总会在一定的时间或一定的区域受到自身资源有限的束缚,而组建战略联盟可以拓展企业可配置资源的范围,实现优势互补,产生更大的综合优势。因而战略联盟成为众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选择。由于小企业自身的劣势,战略联盟就更为必要。中小企业不仅要与国内大企业组建国内战略联盟,更要重视与国外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4.7.3地域集群战略

所谓地域集群,是指以地域为中心,大量同业中小企业有机集中所形成的集合。地域集群,不仅仅是中小企业的简单聚合,而且形成了大量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有机体,是通过地域集中成百倍地对中小企业专业能力的扩大,通过地域集中弥补中小企业规模的劣势。我国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对这种战略的最好的注解。所谓衬衣之乡、鞋袜之乡等等,都是采用这种战略。

结语

无论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企业以其规模较小,生产经营灵活并富有弹性,对市场需求变化反映灵敏,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特点,适应了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现已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和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不少还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

中小企业同样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作用已日益突出。它们具有大型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我国各类所有制类型的中小型企业的数量也正迅猛发展。

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既是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中小企业将是我国经济的一个亮点。但是,要使这个亮点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形成燎原之势,既需要政府大力扶持的同时,也需要中小企业从自身出发,全面提高个体素质,以共同面对我国各类中小企业发展过程存在的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中小企业的发展,将是一个重大战略。在未来的10年中,中小企业能不能有一个超常规的发展,是一件关系人民能否安居乐业、社会能否稳定繁荣、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重大问题。企业发展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种类之一,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中小企业应根据自己的行业和本企业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战略。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

[2]靳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与路径.财经论丛,2002,(3):12~15 [3]孙延海.透视企业发展战略,中国营销传播网,2002:3~5 [4]肖潇,陈荣蓉.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意义和方法.时代经贸,2007:93~95

[5]史忠良等.小企业发展研究[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22~26

[6]张朝元,梁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3~39

[7]马晨,马乃云.我国民营企业贷款融资问题的研究[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 (3):20~24

[8] W. Chan Kim ,Renée .Blue Ocean Strategy[M]. In Cambridge: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2005:330~341

[9]赵顺龙.企业战略管理.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43~45 [10]李京文.知识经济概论.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2~203 [11]许继琴.企业技术创新途径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2,(5):13~15

[12]吴满玲,程茂洲.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管理科学文摘,2004, (11):31~32

[13] 梁静溪.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保障.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3~25

[14]John H. Dunning,Sarianna M. Lunda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J]. SMES,2009,33(2):6~11

注释

①孙延海.透视企业发展战略,中国营销传播网,2002:第3页 ②孙延海.透视企业发展战略,中国营销传播网,2002:第4页 ③方少华.战略咨询,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第35~36页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致谢辞

孔子曾曰:逝者如斯夫。时间总是悄悄地流逝在无尽的回忆中。回首本科的几年生活,深感这是自己人生道路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是一段无法抹去的珍贵记忆。在这段岁月里,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的各位老师都分别给予我终生受益的启发和指导,使我深深感怀。

首先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苏立红老师在百忙中,耐心、细致、有见地的指导了我的论文,从论文的选题,论文框架到论文的正文无一不留下苏老师的宝贵意见。她不仅给予我理论上的指导,更带给我人生的点悟,与苏立红老师学习的日子,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她理论功底的深厚,学识的渊博,治学的严谨,工作的敬业以及人格的魅力。在此,向苏立红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同时,感谢辅导员周广文老师对我学业的帮助,在此一并对他们表示谢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大学生活的各位同门,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附 录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strategic management is in 20 centuries 60 years later, the enterprise is formed, the challenge facing the intense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making the insufficienc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plan or plan, it is the enterprise Camp is thought of, the vitality of prosperity.

1. \ \

Enterprise is engaged in the production, transportation and trade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of the department, enterprise has vigorously promo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lleviate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today, enterprise is worth exploring. People, American management experts Chester, Barnard's had in his masterpiece, the function of the manager: \is a physical, biological, person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comprehensive factors system.\widely used in strategic concept in 1965, is the major American scholar Ansoff book of enterprise strategy represented.

\already exists, it originates from the war and the military activity, it is war practice, military activities, the theory of global war plans and strategies, namely conquer.

In 1975, the strategic planning to Ansoff strategic management, marks the publication of modern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system. The book will be clearly explained, \management for enterprise senior managers to ensure continued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through the enterprise external and internal conditions of enterprises, all business activities of fundamental and long-term planning and guidance. He thinks, strategic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management and management in future, dynamically, continuously from the decision to finish realizing process. Meantime, discusses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with Ross's writings and Lawrence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1969), company will have to change in contingency plan and uncertain environment for survival, Custer and rosenborg reported \the masterpiece of contingency theories, but also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long-term view of the enterprise how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hink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the organization should be flexible in stability and continuity and adaptability, innovative maintained between dynamic balance. Michael? The competition strategy of the potter (1980) is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ies to the summit, the thought is regarded as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such as five competitive (into threats, alternative threat, the buyer kan ability, ability and existing supplier kan competitor), three basic strategy (cost lead, novelty and goals of the value chain analysis and cluster) etc. Through the explanation of industry evolution and various basic industry environment,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strategic decision. This is a set of theories and thoughts in the global scope has far-reaching influence. The competition strategy, and the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1985) and the national competition advantage of becoming famous trilogy \

Enterprise strategy is the enterprise with the environment changes, severe challenges to survive and develop the overall planning, with a long-term solution, it is enterprise or business ideas, is a series of strategic decision, and formulate long-term results of the plan.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people gradually applied in the strategy of a wide range of areas, quote, used in political parties and governments of a period of political activities, and to realize the general goals deploy,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in the strategic planning, economic activity in the field of national economy, or some main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ic deployment to use. People always think enterprise strategy is decided by, or that it is the top decision makers beliefs, intuition. In theory, only with content often related to \activity\\enterprise policy\\ in enterprise scale and to a variety of business situation, to determine the target enterprise, a decision to set up their own enterprise strategic planning theory. In 1979, he launched another blockbuster, research on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y management, strategic planning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ategy, organiz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to further develop the strategic mode theory. In the 1980s,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petitive strategy and the dominant status, thus formed the resource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knowledge-based theory.

2. the enterpris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he meaning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and the majority opinion, business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the enterprise to face challenges changes, the environment, and strive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sufficiency, with overall planning, it is enterprise or business ideas, is a series of strategic decision, and formulate long-term results of the plan. Strategic management is a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strategy formulation (or planning into) and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s also the enterprise in formulating and implementing a series of strategic decision and made a series of activities, it consists of strategic analysis and strategic choices and the strategy of three main parts.

The enterprise strategic management is in 20 centuries 60 years later, some scholars formed its forming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n the 1960s: strategic planning theory was born in the early 1960s, Andres christensen and Ansoff laid the foundation, their strategic planning has discussed how to th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nd company resources, and discusses the efficient matching of strategic planning. From the 1960s and early 1970s, occupying the strategic planning ideas of core position.

In the 1970s: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theory is popular in the 1970s to the source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environment and strategist uncertainty as strategic studies the important content, the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the uncertainty that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how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namely enterprise hypothesis of various market environment, thus designed various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se changes. In this period, management uncertainty into enterprise core competence.

In the 1980s,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the general strategy research, cane and cooper through to the American businesses to explore strategies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especi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and strategic and explai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is the strategic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Porter will introduce strategic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research,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market, emphasize the profitability. Opinion,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information economics theory, etc have been introduced strategic theory. In the late 1980s, many scholars to study focused o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management.

In the 1990s, with the core competence JiChuLun resources in the late 1980s that peopl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to competition, no, no regular general strategy, no wonder that people cannot just everything by general strategy and enterprise features to explain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to find the source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1980s the industry theory is more popular, and even people by the widespread criticism.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strategic concept of innovation, the deepening, is widely used. Due to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technical information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 series of corporate strategy innovation.

Namely,

the

virtual

organization,

mass

customization,

competition-collaboration refocusing etc.

3. types of enterprise strategy, and the elements

To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s from enterprises by means of the way, and the enterprise strategic elements have business scop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synergy.

Enterprise strategy are generally classified into enterprise general strategy and business strategy. Enterprise general strategic thinking is the enterprise should choose to enter type of business. Considering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is enterprise once selected some type of business, how should be in this field competition or operation.

4. the content of enterprise strategy,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A complete strategic containing at least three aspects.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For the business direction depicts a blueprint, must therefore be forward-looking, must be used to guide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should not be business accessory.

Strategy as a strategic planning and strong, it aims to win the competition advantages relative to continue. But, still should become a strategic business department, enterprise all departments, various management personnel, the decision and action of different staff for a unified whole enterprise coordinated decision and action strategy method. In the strategic framework, scattered across departments within the company will form a unified goal and strategy in the center, individual efforts will converge into a direction of force team.

For successful enterprise, has the perfect strategy planning is not enough, according to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strategic resources, and ensure the enterprise strate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roughout take coordinated action also is very importa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prise strategy, competitive overall have long-term programmatic and dynamic, guidance, and risk, innovative and relative stability.

Enterprise strategic decision support as, But as the carrier of coord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an strengthen business objectives, The initiative will reinforce the selves, To create unique corporate culture, Can promote enterprise leaders and staff to establish a new management concept, Can improv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enterprise employees. Strategy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for success and prosperity is the enterprise vitality.[14]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企业战略管理是在20世纪60年后期才初步形成的,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作出的带的长远性、全局性的发展性谋划或方案,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体现,是企业走向兴盛的生命力。 1、“企业”、“战略”、“企业战略”的渊源

企业是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的部门,企业的产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缓解就业压力,而在金融危机的今天,企业是人们值得探究的学科。美国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曾在他的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一书中就道:“企业是一个物质、生物、个人和社会几个方面因素构成的综合系统”。国际上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中广泛使用战略概念是在1965年,是以美国学者安索夫的主要著作《企业战略》的问世为代表的。 “战略”一词早已存在,它源于战争和军事活动,它是战争实践、军事活动的理论概括,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也就是克敌制胜的良策。

1975年,安索夫的《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出版,标志着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该书中将战略管理明确解释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他认为,战略管理与以往经营管理不同之处在于面向未来,动态地、连续地完成从决策到实现的过程。其间,论述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著作还有劳伦斯与罗斯奇合著的《组织与环境》(1969年),提出公司要有应变计划,以求在变化及不确定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卡斯特与罗森茨韦克的《组织与管理——系统权变的观点》(1979年)虽是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作,但其分析的问题亦是从长期角度看待企业如何适应环境,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组织应在稳定性、持续性、适应性、革新性之间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保持动态的平衡。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1980)可谓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书中许多思想被视为战略管理理论的经典,比如五种竞争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讨价还价能力、供方讨价还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标新立异和目标集聚)、价值链的分析等。通过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这一套理论与思想在全球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竞争战略》与后来的《竞争优势》(1985年)以及《国家竞争优势》成为著名的“波特三部曲”。

企业战略就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力求得以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带有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体现,是一系列战略性决策的结果,又是制订中长期计划的依据。 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逐步把战略应用于广泛的领域,引用、运用于政党和政府的某一时期的政治活动,为实现总体目标所作的力量部署、对策、措施等战略规划,在经济活动领域中,指导国民经济或某些主要产业的发展都用战略性来部署。人们总认为企业战略是偶然决定的,或者认为它是最高决策者的信念、直觉的产物。在理论中常常以、仅仅用内容相关的“企业家活动”、“企业政策”、“长期计划”等名称出现。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学者安索夫针对企业规模扩大并转向多种经营的形势,以确定企业目标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战略规划理论。1979年他又推出了另一部力作《战略经营》,研究以战略计划推向战略经营,分析了环境、战略、组织三者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发展了战略模式的理论。20世纪80年代,战略管理得到了较大发展,经产业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形成了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2、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及发展历史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根据理论和企业界多数人的看法,企业发展战略就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力求得以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带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体现,是一系列战略性决策的结果,又是制订中长期计划的依据。战略管理是一个包括战略制订(或规划开成)和战略实施的过程,也就是企业在制订和实施战略中作出的一系列决策和进行一系列活动,它由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初稿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企业战略管理是在20世纪60年后期才初步形成的,有的学者将其形成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60年代:战略规划理论诞生60年代初期,安德鲁斯·克里斯滕森和安索夫奠定了战略规划的基础,他们重点论述了如何把商业机会与公司资源有效匹配,并论述了战略规划的作用。从60年代到70年代初,规划思想占据着战略的核心地位。

70年代:环境适应理论流行70年代是环境适应学源的年代。战略家越来越把环境的不确定性作为战略研究的重要内容,激烈的国际竞争与不确定性使人们更多地关注企业如何适应环境,即假设各种不同的市场环境,从而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对策、措施来应对这些变化。在这一时期,管理不确定性变成了企业核心能力。

80年代:产业组织理论与通用战略研究哈滕和库伯通过对美国酿酒业的研究来探索战略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解释经营业绩与战略及环境的关系,并认为业绩是战略与环境的函数。波特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战略研究,将重点放在行业特征分析上,强调市场力量对获利能力的影响。看来,交易成本理论、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等纷纷被引入战略理论。80年代后期,许多学者把研究重点放在了跨国企业经营管理上。

90年代:资源基础论与核心能力说流行80年代后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竞争无常规,没有通用战略,也没有万能灵丹,人们无法仅仅通过通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用战略与企业特征来解释企业的优异表现,继而转向寻找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80年代比较流行的产业理论被人们重新审视,甚至受到了普遍的批判。20世纪末,战略创新的理念,得到了深化,被人们广泛采用。由于经济全球化,技术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界出现了一系列的战略创新。即大规模定制、虚拟组织、归核化、竞合等。 3、企业战略的类型与构成要素

从企业为达到战略目标所采用的途径、手段来看,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有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四种。

企业战略一般分为企业总体战略和企业经营战略两大类。企业总体战略考虑的是企业应该选择进入哪种类型的经营业务。经营战略考虑的则是企业一旦选定某种类型的经营业务,应该如何在这一领域里进行竞争或运行。

4、企业战略的内容、特点及作用 一个完整的战略至少包含三个方面。

为企业的经营方向描绘了一幅蓝图,因而必须具有前瞻性,必须用于指导企业的业务经营,而不应是业务经营的附属品。

战略作为一种规划具有很强的策略性,它的目的在于赢得相对竞争对手的持续优势。而且,战略还应成为一种将企业各事业部门、各职能部门、不同管理人员、不同员工的决策和行动统一为一种覆盖全企业协调一致的决策和行动的策略方法。在战略框架下,企业内跨部门分散的行动将形成一个以统一的目标和策略为中心的整体,个人的努力也将被汇聚成方向一致的团队力量。

对于成功的企业而言,仅仅拥有完美的策略规划是远远不够的,根据战略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并确保在战略的指引下,自始至终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同样至关重要。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企业战略的特点有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纲领性、动态性、指导性、风险性、创新性和相对稳定性。

企业战略可作为决策的支持;可作为协调和沟通的载体;可强化企业经营的目标性;可强化塑造自我的主动性;有利于创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可推动企业领导和员工树立新的经营观念;可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心。战略是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企业走向兴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