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甲、乙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 m 前,混合后质量均为 m 后)
(1)你认为甲组能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填“能”或“否”)。
(2)乙组物质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 前=m 后,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________。
25. (6分)为探究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和深度的关系,小明和小华把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台秤上,溢水杯口下方放置一空量筒。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力计示数为G。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且始终不与杯接触,如图。
(1)金属块浸没前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说明浮力大小逐渐________。据此,小明认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增大;而小华则认为浮力随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而增大,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只有小明的观点合理 B.只看小华的观点合理 C.两人的观点都不合理 D.两人的观点都合理
(2)接下来他们继续实验,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始终不变且为F,据此可得出________的观点不具有普遍性。这个过程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
(3)为了深入研究,他们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排 ,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其重力G排=________,通过比较数据发现F浮=G排 , 换用不同的物体和液体重复上述实验,都能得出F浮=G排 , 说明决定浮力大小的根
第 9 页 共 15 页
本因素是G排。
(4)从金属块开始浸人直至浸没一定深度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变化情况是________。
26. (8.0分)某兴趣小组想从含有氯化亚铁、氯化铜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和氯化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___,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操作Ⅱ中加入过来的试剂B的目的是________。 (3)写出加入过量试剂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四、 解答题(第24题6分,第25题6分,第9题6分,共18分) (共3题;共18分)
27. (6分)某科技节,同学们进行了如图的“纸桥承重”比赛。
(1)纸桥放重物会被压弯,这是因为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__ 。
(2)比赛时需要知道每座参赛纸桥本身的质量(不超过50克),三位同学选择的测量工具分别是: ①量程为1牛的弹簧测力计; ②量程为10牛的弹簧测力计: ③量程为100克的天平。
你认为哪位同学选择的测量工具最合适,并说明理由________。
第 10 页 共 15 页
(3)压在纸桥上的重物质量一定时,通常重物跟桥面的接触面积越大,桥越不容易损坏,因为________ 。 28. (6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甲 溶解度/g 乙 15 20 30 10 15 20 25 30 50 (1)20℃时,将15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所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2)10℃时,欲将15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减小一半,需要加水________g。
(3)某同学欲将20℃时300g 20%的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他采用恒温蒸发水的方法,并进行了如下计算:
解:设蒸发水的质量为x, 300g×20%=(300g﹣x)×40%
解得:x=150g 试分析:他能否达到目的,并说明理由。
29. (6分)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00g,烧杯的底面积为100cm2 , 将一个质量为600g,体积为300cm3的长方体实心物体A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烧杯的厚度忽略不计,杯内水没有溢出,g=10N/kg).则:
(1)当物体A的一半浸入水中后,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有多大? (2)此时台秤的示数为多少? (3)烧杯对台秤的压强为多大?
第 11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 填空题(本题共26空,每空1分,共26分) (共7题;共28分)
第 12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