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材料(2000字) 下载本文

三、美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很多老师在上美术课的时候,喜欢孩子正襟危坐,小手摆好,不能东张西望,回答问题整齐划一。我觉得那样的课堂与很多的美术教学内容都不相适应,让孩子觉得紧张,就不会激发孩子的兴趣。我们可以适当的自由,坐着、站着、说着、笑着、甚至吵着,都可以。比如苏教版美术第二册《画声音》这一课,我们可以在里边加上音乐、舞蹈、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四、作业的评价方式。

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画,是最好的评价方式。很多老师觉得孩子的作品杂乱无序,便加以批评,殊不知,这是对孩子兴趣的最大打击。所以对孩子的画应该多重评价,尽量以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新课程标准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但每位老师应该以更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它,钻研教材,加强自身修养,尊重孩子,记得: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经验材料

罗 秀 荣

美术教育是我国整个素质教育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处于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中,美术教育承担着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和意识的功能。特别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普遍大幅度提升,家长也非常重视对儿童进行各种类的美术教育的学习、培训,家长对儿童美术教育的需求正在不断上升,对儿童美术教育有效性的要求也日益突出。客观地讲,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美的简单体验和认识,让少年儿童逐步积累相应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从而不断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这既是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更符合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

对于小学美术教育而言,课堂教学仍然是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实现载体和形式。而对于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存在着诸多理论观点和教学形式。事实上,要提高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密切地关注少年儿童的已有经验,尤其是要充分重视对儿童成长过程中学习、生活等已有经验的全面了解和把握。从一定程度上讲,美术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及其已有经验的审美认识和体验,美术教育应该来源于人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已有经验,充分运用儿童对生活的经验来增强美术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是美术教育能否起到真实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关注儿童已有经验,不断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必须要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始终要贯穿和渗透着对少年儿童已有经验的全面把握。具体而言,在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中,一方面决不能简单地、盲目地进行教学目标和环节的设定,而应该根据班级少年儿童的整体水平和状况来进行设计。尤其是要分析该班级少年儿童的成长背景以及生活、学习的基本习惯和特点。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更要注重其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和经历,要大体了解这些儿童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只有在把握这些基本情况后,我们才可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美术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对儿童已有经验的充分关注,还必须要坚持“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的原则。既要关注整个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也要重视对单个具体儿童成长经验的了解。关注儿童已有经验,做到“因材施教”也是重要原则。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体现对儿童已有经验的全面关注,对于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具体而言,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求美术教师在语言表达上运用儿童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课堂语言来进行教学,尽量不要运用儿童不理解的语言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是对儿童已有经验关注的生动体现。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无论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以及作业的布置等诸多环节上,一定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少年儿

童学习的积极性,既使课堂教学活泼富有生命力,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一个学期的小学美术高效课堂实践有收获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思考不断进取。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有进步的。要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方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充分关注少年儿童的已有经验。

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实验反思

罗 秀 荣

轻负高质,提高课堂有效性一直是学校所倡导,我们为之而努力的目标。作为美术课又有别于其他课程,他有自身的特点所在。如何做到省时高效呢?结合这几月有关此课题的学习和自身教学模式的尝试,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本人认为:合理的目标定位是导向,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前提,关注学生体验是关键,新颖的作业形式是动力,针对性的评价是保障。

1 、合理的目标定位是导向。

美术没有语数外非常严密逻辑的知识体系,也没有他们紧密的上课密度,我们美术老师很容易把握不好知识点在整个中学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在上课中把握不好“度”,于是,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不能与学生的认知相匹配,结果事倍功半。如学习人像描绘,七年级上册的校园伙伴绘画,八年级“自画像”这几课都要求能把握好人的脸型、发型、五官等的特点,显然不同年段肯定应有不同的“度”的把握。

2、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前提。

我们准备了吗?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准备什么?仔细想想,我们平时的教学遗憾,无不与我们的准备不到位有直接关系。科学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