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 下载本文

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

建 库 标 准

(版本号:1.0)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

二○○三年五月

前 言

本标准是在《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修订版)基础上,经过近一年实践修订而成。

本标准根据城乡统一地籍(房产)原则编写,内容涵盖了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和建库、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和建库、房地产登记、土地登记、地形测量、房产测量等方面。

本标准由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产权地籍处(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组织编写,解释修改权归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产权地籍处(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

本标准适用于广州市地形、城镇地籍测量调查、土地利用调查、房产测量生产、建库,以及相关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标准起草人:曾广鸿

1

目录

第1章

引用标准及术语说明 ...................................................................................................... 1

1.1. 范围 ...................................................................................................................................... 1

1.2. 引用标准 .............................................................................................................................. 1 1.3. 术语 ...................................................................................................................................... 2 1.4. 说明 ...................................................................................................................................... 2 1.4.1 图件类别 ............................................................................................................................ 2 1.4.2 坐标系 ................................................................................................................................ 3 1.4.3 地形图底图......................................................................................................................... 3 1.4.4 内容说明 ............................................................................................................................ 3 1.4.5 单位 .................................................................................................................................... 3 1.4.6 数据格式及其图属关联 ..................................................................................................... 3 第2章

要素分类、分层与代码 .................................................................................................. 5

2.1. 城镇地籍与土地利用要素的分类 ....................................................................................... 5 2.2. 比例尺代码 .......................................................................................................................... 5 2.3. 地籍号命名规则................................................................................................................... 5 2.4. 城镇地形地籍、土地利用现状、房产要素的分类、代码、分层与特征定义 ............... 6 2.4.1 要素分类代码说明 ............................................................................................................. 6 2.4.2 要素分类代码表 ................................................................................................................. 7 2.5. 要素子类代码表................................................................................................................. 12 2.5.1 地类要素子类代码 ........................................................................................................... 12 2.5.2 基础控制和地物地貌要素子类代码 ............................................................................... 15 2.5.3 行政区要素子类代码 ....................................................................................................... 15 第3章

要素属性数据结构 ........................................................................................................ 16

3.1. 要素属性数据结构说明 ..................................................................................................... 16 3.2. 测量控制点属性表结构 ..................................................................................................... 16 3.3. 点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 16 3.4. 房角点属性表结构 ............................................................................................................. 17 3.5. 房屋辅助点属性表结构 ..................................................................................................... 17 3.6. 其它辅助点属性表结构 ..................................................................................................... 18 3.7. 线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 18 3.8. 房屋围护物属性表结构 ..................................................................................................... 19 3.9. 房屋辅助线属性表结构 ..................................................................................................... 20 3.10. 其它辅助线属性表结构 ................................................................................................. 20 3.11. 面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 20 3.12. 面状房屋属性表结构 ..................................................................................................... 21 3.12.1 面状房屋扩展属性表(房地产权证)结构 ................................................................. 22 3.12.2 面状房屋扩展属性表(房地产共有权证)结构 ......................................................... 23

2

3.12.3 面状房屋扩展属性表(房地产他项权证)结构 ......................................................... 23 3.13. 房屋附属设施属性表结构 ............................................................................................. 24 3.13.1 房屋附属设施扩展属性表(隶属房屋)结构 ............................................................. 24 3.14. 房屋辅助面属性表结构 ................................................................................................. 25 3.15. 其它辅助面属性表结构 ................................................................................................. 25 3.16. 复合地物属性表结构 ..................................................................................................... 26 3.16.1 复合地物扩展属性表(点要素)结构 ......................................................................... 26 3.16.2 复合地物扩展属性表(线要素)结构 ......................................................................... 26 3.16.3 复合地物扩展属性表(面要素)结构 ......................................................................... 27 3.17. 点状地貌属性表结构 ..................................................................................................... 27 3.18. 地貌辅助点属性表结构 ................................................................................................. 28 3.19. 线状地貌属性表结构 ..................................................................................................... 28 3.20. 地貌辅助线属性表结构 ................................................................................................. 29 3.21. 面状地貌属性表结构 ..................................................................................................... 29 3.22. 地貌辅助面属性表结构 ................................................................................................. 30 3.23. 复合地貌属性表结构 ..................................................................................................... 30 3.23.1 复合地貌扩展属性表(点要素)结构 ......................................................................... 31 3.23.2 复合地貌扩展属性表(线要素)结构 ......................................................................... 31 3.23.3 复合地貌扩展属性表(面要素)结构 ......................................................................... 32 3.24. 行政区属性表结构 ......................................................................................................... 32 3.25. 街道属性表结构............................................................................................................. 33 3.26. 街坊属性表结构............................................................................................................. 33 3.27. 宗地属性表结构............................................................................................................. 33 3.27.1 宗地属性扩展表(地籍调查登记审批)结构 ............................................................. 34 3.27.2 宗地属性扩展表(共用使用权)结构 ......................................................................... 35 3.27.3 宗地扩展属性表(他项权利)结构 ............................................................................. 36 3.28. 界址线属性表结构 ......................................................................................................... 36 3.29. 界址点属性表结构 ......................................................................................................... 37 3.30. 面状地类属性表结构 ..................................................................................................... 37 3.31. 线状地类属性表结构 ..................................................................................................... 38 3.32. 点状地类属性表结构 ..................................................................................................... 39 3.33. 特殊地类界线属性表结构 ............................................................................................. 39 3.34. 注记属性表结构............................................................................................................. 39 3.34.1 注记扩展(符号类别)属性表结构 ............................................................................. 40 3.34.2 注记扩展(字符)属性表结构 ..................................................................................... 40 3.35. 权利人(个人、法人单位)性质表 ............................................................................. 41 3.35.1 权利人(个人、法人单位)扩展性质表(身份证明)结构 ..................................... 41 3.36. 房地产登记发证案件表结构 ......................................................................................... 42 3.36.1 房地产登记发证案件扩展表(收件清单)结构 ......................................................... 43 3.37. 内图廓属性表结构 ......................................................................................................... 44 3.38. 地籍图范围区表结构 ..................................................................................................... 44 3.39. 影像要素表结构............................................................................................................. 44 3.39.1 影像要素表结构 ............................................................................................................. 45 第4章

城镇地籍与土地利用要素属性项代码......................................................................... 47

3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第5章

建筑结构代码表................................................................................................................. 47 房屋用途代码表................................................................................................................. 47 房屋所有权来源代码表 ..................................................................................................... 47 房屋所有权性质(产权类别)代码表 ............................................................................. 48 墙体归属代码表................................................................................................................. 48 他项权种类代码表 ............................................................................................................. 48 权属性质代码表................................................................................................................. 48 (国有土地)使用权类型代码表 ..................................................................................... 49 土地等级代码..................................................................................................................... 49 界线性质代码................................................................................................................. 50 界址线类别代码................................................................................................................. 50 界址线位置代码............................................................................................................. 51 界标类型代码................................................................................................................. 51 界址点类型代码............................................................................................................. 51 耕地坡度级别代码表 ..................................................................................................... 51 证件类别代码表............................................................................................................. 52 单位性质代码................................................................................................................. 52 登记类型代码................................................................................................................. 52 证书种类代码................................................................................................................. 53 文件类型代码................................................................................................................. 53 行政区划代码与行政区划名称对照表 ......................................................................... 54 纳税情况代码................................................................................................................. 54 影像类型 ........................................................................................................................ 54 存储类型 ........................................................................................................................ 55 坐标系类型 .................................................................................................................... 55 坐标系统 ........................................................................................................................ 55 城乡地籍要素数据交换格式 ........................................................................................ 56

5.1. 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 56 5.1.1 城乡地籍矢量数据 ........................................................................................................... 56 5.1.2 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 56 5.2. 影像数据交换格式 ............................................................................................................. 64 5.2.1 影像数据交换格式 ........................................................................................................... 64 5.3. 格网数据交换格式 ............................................................................................................. 66 5.3.1 格网的值是该格网的要素类型值或高程; ..................................................................... 66 第6章

城乡地籍数据元数据格式 ............................................................................................ 68

附 录 A ............................................................................................................................................. 69 附录B ................................................................................................................................................. 72

4

第1章 引用标准及术语说明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州市各类比例尺的地籍调查测量(含1:10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2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500城镇地籍测量)平面坐标系,要素的分类代码,几何特征,数据分层,属性数据结构,数据交换格式等内容。适用于广州市(含代管县级市)地籍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要素符号化标准参见相应制图标准。

1.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内容,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组成部分。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当引用标准发生变化时,由本标准发布单位决定修订。

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 GB/T 17986—2000

《房产测量规范》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国土资源部 《土地登记规则》 国土资源部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国土资源部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技术规程》 国土资源部 《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 国土资源部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试行)

国土资源部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国土资发[2001]255号) 国土资源部 《实施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技术方案》 建设部

《城镇房屋所有权登记暂行办法》 《地籍测绘规范》

《广东省农村土地登记规则》 《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实施细则》

《广东省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技术规定》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广东省建设厅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

《关于印发土地登记系列表格的通知》

《广东省建设厅关于使用新版房地产权证的通知》 《关于规范房地产权性质和用途登记内容的通知》 《关于印发〈新版房地产权证填写说明〉(试行)的通知》

国家测绘局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1

1.3. 术语

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现象 phenomenon

城镇地籍或土地利用所描述的事实或存在。

要素 feature

城镇地籍或土地利用所描述的现象。

目标 object

对一个要素的全部或部分的数字表示。

类 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属性 attribution 要素的特性描述。

矢量数据 vector data

以 x,y(或x, y, z)坐标表示的点、线、面 (或包含体) 等空间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属性数据总称。

图像数据 image data

用数值表示各像素(pixel)的灰度值的集合。

标识码 identification code 对某一要素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元数据 metadata

对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及其它特征的描述。

1.4. 说明

1.4.1 图件类别

本标准涵盖1:500、1:2000和1:10000三种比例尺:1:500图件为建设用地(包括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服务,称之为[1:500]城镇地籍图,其标准对应于国家城镇地籍图相关规定;1:2000与1:10000图件主要为农用地与未利用地管理服务,涵盖建设用地二级分类,称之为

2

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农村地籍图。 1.4.2 坐标系

本标准中坐标体系规定如下:

1、 数据库采用统一坐标系统,支持国家80西安坐标系,广州市独立坐标系,54北京坐

标系。

2、 测绘生产中,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坐标系,1:2000及其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生产

应尽量采用80西安坐标系,涉及到与图幅有关的属性以80西安坐标系为准,如根据图幅编号的面状地类号。

3、 在具备客观条件情况下,地籍数据库必须支持多套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 1.4.3 地形图底图

本标准地形部分内容供测绘生产和建库供参考。 1.4.4 内容说明

在不采用街道、街坊进行地号编制情况下,在地籍测量与土地调查生产及其建库中,相关内容忽略。

与房地产登记相关而与地籍测量和土地调查生产无直接关系的属性库,在“地籍数据扩展库标准”中规定,与标准结合组成完整地籍数据库。 1.4.5 单位

无特别说明,长度与面积度量单位分别为米、平方米,角度单位为弧度。 1.4.6 数据格式及其图属关联

地籍测量、土地调查生产和地籍数据库输出图形文件可采用三种支持方式:

1、支持DXF2000(.dxf)格式,属性数据支持Access数据库管理(.mdb),元数据支持文本(.txt)和Access表存储,每个图形文件对应一个属性库。文件命名为图幅号(图幅方式)或区块号(区块图)、名称拼音第一个字母(行政区、权属区,如重复,加数字序号区别);

2、支持ESRI的SHP格式,每个图层对应一个SHP文件,相关属性纪录在SHP文件中,扩展属性表以.DBF表示,元数据支持文本(.txt)。文件夹命名为图幅号(图幅方式)或区块号(区块图)、名称拼音第一个字母(行政区、权属区,如重复,加数字序号区别);SHP等文件命名以对应属性表命名。

3、直接存储到空间数据库。

具体生产项目中,由管理方确定所采取的具体形式。 地籍数据库根据系统设计确定。

如采用DXF格式,图形与属性关联方式采取DXF图形基本字段关联法:

3

1、 土地利用要素图形实体的“Thickness”字段存储“目标标识码”,相应地通过实体

编码和属性表关联。

2、 土地利用要素图形实体的坐标值“Z”字段存储“要素子类代码”。

3、 扩展码1001存储“父要素目标标识码”,在本标准中存在两种适用此字段的情况:

一是多边形存在“岛”的情况,子多边形纪录父多边形目标标识码;二是复合要素通过多个图形要素进行表达,各组成部分纪录复合要素目标标识码。

地籍数据库在支持上述图形与属性关联法外,可以根据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要求支持其它关联法。

4

第2章 要素分类、分层与代码

2.1. 城镇地籍与土地利用要素的分类

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将城镇地籍与土地利用要素分为五大类,并依次分为小类、一级类、二级类,分类代码采用四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并增加图件类别描述要素所从属的图件,其结构如下:

X X X X | | | | 大 小 一 二 类 类 级 级 码 码 类 类 码 码

其中:

1、 大类码、小类码、一级类码、二级类码分别用一位数字顺序排列; 2、 二级类码作为扩充位,以便必要时进行扩充,一般为0;

2.2. 比例尺代码

比例尺代码规定见表1。

表1

比例尺 字母代码 数字代码

1:500 K 8 1:1000 J 7 1:2000 I 6 1:5000 H 5 1:10000 G 4 1:25000 F 3 1:50000 E 2 1:100000 D 1 2.3. 地籍号命名规则

地籍号共16位,组成如下:

区(县级市)号(2位,国家编号后两位) + 街道号|街区号|乡镇代码(3位,省规定代码) + 街坊号| 行政村代码(3位,区局统一编号) + 基本宗地号(5位,顺序号) + 宗地支号|使用权宗地号(3位,顺序号)

说明:

1、 1:500城镇地籍图中,可以采取行政意义上的街道、街坊划分测区,也可以根据道路、

河流等明显地物划分测区,但全市统一进行编号;

2、 1:2000和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中,基本宗地号组成如下“权属性质代码(1位,

A国有,B集有,C集用) + [集有或集用:村内集体经济组织(2位,最好与社名

5

对应) + 权属区块号(2位,顺序号)|国有:4位顺序号]”。

3、 在编号各组成部分中,如实际编号位数未达规定位数,以前置“0”补充。 4、 宗地编号由“基本宗地号 + 宗地支号|使用权宗地号”组成。宗地支号指在基本宗地

号所指宗地发生分割而产生子宗地的编号,如果宗地无支号,则宗地支号为“000”;使用权宗地号指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宗地的编号,如果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中不区分集体土地使用权,则使用权宗地号为“000”。上述情况,宗地编号可用5位基本宗地号表示。

5、 图面上地籍号只标注宗地编号。

6、 以图幅号进行宗地编号的图件,前8位为图幅号,位数不足以前置“0”补充。在生

产中逐步由图幅编号方式向街道街坊编号方式转变。

7、 城镇地籍图中,块地编号参照宗地编号方式,在基本宗地号的第一位从“6”开始编

码。

8、 1:2000图号代码为八位码,前后四位分别为图幅内图廓西南点坐标数字,不足位前

补“0”,如某图内图廓西南点坐标为“(86.2,32.0)”,则图幅号为“08620320”;1:10000图号采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统一编号,如F-49-35-(36),其编号为“0F493536”;1:500图号参照1:2000图号命名规则。

2.4. 城镇地形地籍、土地利用现状、房产要素的分类、代码、分层与特征定义

2.4.1 要素分类代码说明

要素分类代码组成如下:

要素类别

图件类别

图件类别说明:

1、 严格按照标准整理和生产的1:500、1:2000、1:10000数据为日常工作底图,代码为1。

具体而言,包括按本标准整理和生产的1:500城镇地籍(房产)图,上述1:500城镇地籍图范围外自2001年开始生产的1:2000及其1:10000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图。 2、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前历年变更调查积累而成的1:10000土地利用线状图,代码为2。 3、 按本标准整理和生产的1:500城镇地籍图范围内1:2000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图,代码

为3。

4、 非按本标准整理和生产的最后1:500城镇地籍图,代码为4。 5、 历史上区段图,代码为5。

6、 从其它部门输入的地形图要素或达到地形图精度要求而达不到地籍图精度要求的地

6

XXXX X

形图要素,代码为6。

7、 影像要素和地籍图范围区,代码为0,其组织方法详见下文说明。 8、 可以根据数据生产的历史和特殊情况,顺延编号。

2.4.2 要素分类代码表

各类要素的要素分类代码、名称、几何特征、层名、属性表名如表2。

表2

代码 要素名称 几何特征 逻辑层名 A00 A10 A20 A21 A211 属性表名(物理层名) 说明 多来源、相互不一致的控制点要素选择原则为选取精度高的点 除以下特别列出要素外 指(地籍)房产测量中的“房屋”的点状要素 指(地籍)房产测量中房屋的房角点 指(地籍)房产测量中辅助房屋1000 基础地理要素 1100 测量控制点 1200 地物 1210 点状地物 Point Point Point CLKZD DZDW DZFW 1211 点状房屋 1212 房角点 Point A212 FJD 1213 房屋辅助点 Point A213 FWFZD 要素表达的点状要素,如土城墙的城门 1219 1220 1221 其它辅助点 线状地物 房屋围护物 Point Line Line A219 A22 A221 QTFZD XZDW FWWHW 协助地物表达的点要素,如房屋中心点 除以下特别列出要素外 指(地籍)房产测量中“房屋围护物”要素 指(地籍)房产测量中辅助房屋要素表达的线状要素,如分层线 除以下特别列出要素外 指(地籍)房产测量中的“房屋”的面状要素 指(地籍)房产测量中“房屋附属设施”的面状要素 1222 1229 1230 1231 房屋辅助线 其它辅助线 面状地物 面状房屋 Line Line Polygon Polygon A222 A229 A23 A231 FWFZX QTFZX MZDW MZFW 1232 房屋附属设施 Polygon A232 FWFSSS 7

1233 1239 1240 1241 1242 1243 房屋辅助面 其它辅助面 复合地物 地物分解点 地物分解线 地物分解面 Polygon Polygon Complex Point Line Polygon Point Point Line Line Polygon Polygon Complex Point Line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Line Line Point Point Point Line Polygon A233 A239 A24 A241 A242 A243 A30 A31 A319 A32 A329 A33 A339 A34 A241 A242 A243 B00 B10 B11 B12 B13 B20 B21 B211 B22 B221 B23 B231 B30 B31 B32 B33 B40 8

FWFZM QTFZM FHDW FHDW-D FHDW-X FHDW-M DZDM DMFZD XZDM DMFZX MZDM DMFZM FHDM FHDM-D FHDM-X FHDM-M XZQ JD JF ZD JYZD JZX JYJZX JZD JYJZD DZDL XZDL MZDL 指(地籍)房产测量中辅助房屋要素表达的面状要素,如城楼 参见相应注释 参见相应注释 指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及其块地,全覆盖 指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宗地 参见“宗地”说明 参见“集用宗地”说明 参见“宗地”说明 参见“集用宗地”说明 1300 地貌 1310 1319 1320 1329 1330 1339 1340 1341 1342 1343 点状地貌 地貌辅助点 线状地貌 地貌辅助线 面状地貌 地貌辅助面 复合地貌 地貌分解点 地貌分解线 地貌分解面 2000 地籍要素 2100 2110 2120 2130 2200 2210 2211 2220 2221 2230 2231 行政区要素 行政区 街道 街坊 宗地要素 宗地 集用宗地 界址线 集用界址线 界址点 集用界址点 2300 地类要素 2310 2320 2330 2340

点状地类 线状地类 面状地类 地类界 2341 2342 一般地类界 特殊地类界 Line Line B41 B42 TSDLJ 不表达,根据需要生成 虚线表达,如是多边形则以封闭线进行表达 如数据库管理系统可自动生成,3000 注记要素 C00 对注记要素可以不入库。但数据交换和制作专题图件按此标准。属性表结构统一见表32。 3100 内图廓 3300 3310 3320 3321 3330 3331 3340 3341 3350 3351 3360 3370 3380 地籍要素注记 行政区注记 街道注记 街坊注记 宗地注记 集用宗地注记 界址线注记 集用界址线注记 界址点注记 集用界址点注记 地类注记 地类号注记 地类代码和地类号分隔线 地籍要素注记指引线 房产注记 房产编号 房产界址点号 幢号 房产权号 房产共有权号 门牌号 房屋产别分类代码 Polygon Anno Anno Anno Anno Anno Anno Anno Anno Anno Anno Anno Line C10 C30 C31 C32 C33 C34 C35 C36 C37 C38 C39 C3A C3B C3C NTK XZQZJ JDZJ JFZJ ZDZJ JYZDZJ JZXZJ JYJZXZJ JZDZJ JYJZDZJ DLZJ DLHZJ DLFGX 参见相应注释 不建属性表,DLFGX仅指物理层名 不建属性表,DJZJZYX仅指物理层名 3390 3400 3410 3411 3412 3413 3415 3416 3420 Line Anno Anno Anno Anno Anno Anno C3D C40 C41 C411 C412 C413 C415 C416 C42 DJZJZYX FCJZDH DH FCQH FCGYQH MPH FWCBFLDM 9

3430 房屋建筑结构分类代码 房屋层数和建成年份 房屋层数 房屋建成年份 边长和面积 用地边长 房屋边长 用地面积 房屋建筑面积 其它注记 自然名称 单位名称 说明注记 房产注记指引线 地形要素注记 测量控制点注记 房屋注记 构筑物注记 管线注记 水系注记 交通注记 高程点注记 等高线注记 地形要素注记指引线 Anno C43 FWJZJGFLDM FWCS FWJCNF YDBC FWBC YDMJ FWJZMJ ZRMC DWMC SMZJ FCZJZYX CLKZDZJ FWZJ GZWZJ GXZJ SXZJ JTZJ GCDZJ DGXZJ DXZJZYX DMZJ DMZJZYX QTZJ QTZJZYX 3440 3441 3442 3450 3451 3452 2453 3454 3460 3461 3462 3463 3490 3500 3510 3520 3530 3540 3550 3560 3570 3580 3590 Anno Anno Anno Anno Anno Anno Anno Anno Anno Line Anno Anno Anno Anno Anno Anno Anno Anno Line Anno Line Anno Line C44 C441 C442 C45 C451 C452 C453 C454 C46 C461 C462 C463 C49 C50 C51 C52 C53 C54 C55 C56 C57 C58 C59 C60 C69 C70 C79 不建属性表,FCZJZYX仅指物理层名 不建属性表,DXZJZYX仅指物理层名 不建属性表,DMZJZYX仅指物理层名 不建属性表,QTZJZYX仅指物理层名 3600 地名注记 3690 地名注记指引线 3700 3790 其它注记 其它注记指引线 10

4000 影像要素 4001 2000-03年1:2000正射影像图 1996年1:10000正射影像图 Image D00 D01 ZSYX2000-03 对于影像要素,根据影像的影像特性、生产年代等分层,影像层名从D01开始顺序编号;栅格层4002 Image Grid Polygon D02 D90 E00 E10 ZSYX1996 名从等D90开始顺序编号。属性表结构统一见表36B 4900 栅格 5000 其它要素 5100 注:

地籍图范围区 SG DJTFWQ 根据实际测量情况动态更新 1、 1:500城镇地籍图、1:2000和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地形要素合库管理,要素

名称及其定义对应表3。

表3

本标准 宗地 界址点 界址线 面状地类 线状地类 点状地类 行政区 街道 街坊 点状地物 测量控制点

2、 在数据入库中,不同比例尺图件接边按照“小比例尺服从大比例尺,低精度服从高

精度”原则进行。

3、 实际建库层名取名规则为“表2层名 + 图件类别代码”,属性表名为“表2属性表

名 + 图件类别代码”。

4、 数据生产和制图输出电子文件根据图件类别和实际要求抽取不同层。 5、 注记的子类代码与对应要素子类代码相同。

6、 如果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复合对象”,则采用“复合对象”表达复合要素,从

而不需要相应分解点、线、面层;如果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不支持“复合对象”,则采用分解点、线、面要素进行表达,同时根据要素的实际特征,抽象为点、线、面并分别归并到相应点、线、面层。未经管理机关确认,采用后者。

1:500城镇地籍 宗地 界址点 界址线 面状地类 线状地类 点状地物 行政区 街道 街坊 点状地物 测量控制点 1:2000土地利用现状 权属区域 权属拐点 权属界线 图斑 线状地物 行政区域 街道(乡镇) 行政村 点状地物 测量控制点 1:10000土地利用现状 权属区域 权属拐点 权属界线 图斑 线状地物 零星地类 行政区域 街道(乡镇) 行政村 测量控制点 丘 房产界址点 绿化和农用地 境界(由面提取) 房产区 房产分区 独立地物 平面/高程控制点 房产测量图 11

7、 单一对象的节点数据不得超过1024个,否则分割为多个对象。 8、 内图廓层内容为按照图幅方式输入图件的内图廓。

9、 地籍图范围区指图件类别代码为1(即地籍工作底图层)各种比例尺地籍图的范围区。 10、

注记要素和影像要素的图形图像实体属性表纪录各实体的符号类别和影像类别以及自身特征,如工作底图“行政区注记”中的市级注记的符号类别可定义为“XZQZJ001”,则表32-1中对应一条“符号类别”为“XZQZJ001”的纪录。注记符号类别和影像类别另行规定。测量生产中注记符号类别由技术设计书规定。

2.5. 要素子类代码表

2.5.1 地类要素子类代码

表4

代码 1000 1100 1110 1120 1130 1140 1150 1200 1210 1211 1220 1221 1230 1231 1240 1241 1250 1251 1300 1310 1311 1320 1330

分类名称 农用地 耕地 灌溉水田 望天田 水浇地 旱地 菜地 园地 果园 可调整果园 桑园 可调整桑园 茶园 可调整茶园 橡胶圆 可调整橡胶圆 其他园地 可调整其他园地 林地 有林地 可调整有林地 灌木林地 疏林地 12

说 明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1340 1341 1350 1360 1361 1400 1410 1420 1430 1431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51 1560 1570 1580 2000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2060 2100 2110 2120 2130 2140 2200 2210 2220

未成林造林地 可调整未成林造林地 迹地 苗圃 可调整苗圃 牧草地 天然草地 改良草地 人工草地 可调整人工草地 其他农用地 畜禽饲养地 设施农业用地 农村道路 坑塘水面 养殖水面 可调整养殖水面 农田水利用地 田坎 晒谷场等用地 建设用地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 城市 建制镇 农村居民点 独立工矿 盐田 特殊用地 商服用地 商业用地 金融保险用地 餐饮旅馆业用地 其他商服用地 工矿仓储用地 工业用地 采矿地 13

二级类 三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一级类 过渡地类 二级类 三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2230 2300 2310 2320 2400 2410 2420 2430 2440 2450 2460 2500 2510 2520 2530 2540 2600 2610 2620 2630 2640 2650 2660 2700 2710 2720 2800 2810 2820 2830 2840 2850 3000 3100 3110 3120

仓储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公共基础设施用地 瞻仰景观休闲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 机关团体用地 教育用地 科研设计用地 文体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慈善用地 住宅用地 城镇单一住宅用地 城镇混合住宅用地 农村宅基地 空闲宅基地 交通运输用地 铁路用地 公路用地 民用机场 港口码头用地 管道运输用地 街巷 水利设施用地 水库水面 水工建筑用地 特殊用地 军事设施用地 使领馆用地 宗教用地 监教场所用地 墓葬地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土地 荒草地 盐碱地 14

二级类 三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3130 3140 3150 3160 3170 3200 3210 3220 3230 3240 3250 沼泽地 沙地 裸土地 裸岩石砾地 其他未利用地 其他土地 河流水面 湖泊水面 苇地 滩涂 冰川及永久积雪 二级类 三级类 注:在表中为了计算机存储及处理的方便,可调整用地“k”用“1”表示;建设用地闲

置用地以“9”表示,适用于过渡地类数据,表中省略。

2.5.2 基础控制和地物地貌要素子类代码

基础控制和地物地貌要素子类代码见附录B。

2.5.3 行政区要素子类代码

表5

代码 1 2 3 4 5 6

分类名称 国界 省界 市界 区、县级市界 乡镇界 特殊地区界 在数据生产中以线表达,入库中处理为封闭的线 数据生产中以行政界线层来表达,在入库中处理为多边形 说明 图上不表达 图上不表达 15

第3章 要素属性数据结构

3.1. 要素属性数据结构说明

1、 目标标识码指某类要素实体的唯一编码,为数字型字符串,系统自动产生。目标标

识码的名称根据建库系统确定,如在SDE中为FeatureID,但在交换文件中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确定字段中、英文名称。

2、 通过扩展属性表的方式存储所输入地形图的属性。

3、 如数据库管理系统直接采用对象方式进行影像文件存储。影像文件字段也可存储影

像文件所在的路径及文件名。未经管理机关确认,采用后者。 4、 属性表共有字段包括:“入库时间”(RKSJ Date)、“入库人员代码”(RKRYDM Char 30),

“修改时间”(XGSJ Date)、“修改人员代码”(XGRYDM Date);图形属性表共有字段包括:“符号类型”(FHLX Char 100);注记层共有字段包括:“注记内容”(TEXT Char 100)。

5、 数据库支持历史库功能,历史库表名为现状层对应表名后附加字符“@HIS”。

3.2. 测量控制点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CLKZD#X

表6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DZDDJ KZDMC KZDH XZBZ YZBZ ZZBZ DZJ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1 30 20 3 3 3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 具体控制点的中文名称 影像文件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7 8 9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控制点等级 控制点名称 控制点点号 X坐标值 Y坐标值 Z坐标值 Double Double Double Char 60 10 点之记 注:“要素子类代码”对应《城镇地籍标准》相应表的“控制点代码”。

3.3. 点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DZDW#X

表7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 类型 16

字段长度 小数位 说明 *1 目标标识码 MBBSM Char 2 3 4 5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点状地物名称 点状地物符号代码 6 7 8 X坐标值 Y坐标值 Z坐标值 XZBZ YZBZ ZZBZ YSDM YSZLDM 10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 点状地物实体的名称 Char 5 Char 4 30 4 DZDWMC Char DZDWFHDM Char Double Double Double 3 3 3 注:

1、 点状地物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点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 点状地物其它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通过扩展属性表进行描述。 3、 “要素子类代码”对应《城镇地籍标准》相应表的“点状地物代码”。 4、 如点状地物没有高度、高程等特征,“Z坐标值”为空。

3.4. 房角点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FJD#X

表8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 类型 字段长度 10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分为一、二、三级,阿拉伯数字表示 *1 目标标识码 MBBSM Char 2 3 要素代码 房角点等级 YSDM FJDDJ Char 5 Char 1 4 5 7 8 9

隶属房屋 房角点号 X坐标值 Y坐标值 Z坐标值 LSFW FJDH XZBZ YZBZ ZZBZ Char Char 10 20 3 3 3 对应面状房屋“目标标识码” Double Double Double 3.5. 房屋辅助点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FWFZD#X

表9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 类型 字段长度 小数位 说明 17

*1 目标标识码 MBBSM Char 2 3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YSDM YSZLDM 10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与隶属房屋要素子类代码一致 Char 5 Char 4 4 5 6 7 8 9 X坐标值 Y坐标值 Z坐标值 隶属房屋 辅助点号 点状地物符号代码 XZBZ YZBZ ZZBZ LSFW FZDH Double Double Double Char Char 10 20 4 3 3 3 对应房屋要素“目标标识码” DZDWFHDM Char 注:点状地物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点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3.6. 其它辅助点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QTFZD#X

表9-1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 类型 字段长度 10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与隶属房屋要素子类代码一致 *1 目标标识码 MBBSM Char 2 3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YSDM YSZLDM Char 5 Char 4 4 5 6 7 8 9 X坐标值 Y坐标值 Z坐标值 隶属要素类别 隶属要素 点状地物符号代码 XZBZ YZBZ ZZBZ LSYSLB LSYS Double Double Double Char Char 20 10 4 3 3 3 所属要素类的基本属性表名 对应要素对象“目标标识码” DZDWFHDM Char 注:点状地物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点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3.7. 线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XZDW#X

表10

序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 字段小数说明 18

号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7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线状地物名称 线状地物长度 线状地物宽度 线状地物符号代码 8 9 隶属宗地1 隶属宗地2 LSZD1 LSZD2 MBBSM YSDM YSZLDM XZDWMC XZDWCD XZDWKD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长度 10 5 4 30 位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 对应线状地物实体的名称 Double Double 4 3 3 XZDWFHDM Char Char Char 10 10 参见注4 注:

1、 线状地物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线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 线状地物其它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通过扩展属性表进行描述。 3、 “要素子类代码”对应《城镇地籍标准》相应表的“线状地物代码”。

4、 用于区分河、沟渠等用作宗地划分界线的线状地物与宗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两字

段不为空,则以中心线为界;如隶属宗地1不为空则以相应宗地包含线状地物。

3.8. 房屋围护物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FWWHW#X

表11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30 3 3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 对应房屋围护物实体的名称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7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房屋围护物名称 FWWHWMC 房屋围护物长度 FWWHWCD 房屋围护物宽度 FWWHWKD 房屋围护物符号代码 FWWHWFHDM LSZD1 LSZD2 Double Double Char 4 8 9 隶属宗地1 隶属宗地2 Char Char 10 10 参见注1 注:

1、 指房屋围护物隶属宗地,两字段不为空则为共有;如第一字段不为空,第二字段为

空则为自有。

19

2、 “要素子类代码”对应《城镇地籍标准》相应表的“线状地物代码”。

3.9. 房屋辅助线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FWFZX#X

表12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CD KD LSFW FWFZXFHDM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3 3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本表注释 对应房屋要素“目标标识码”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7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长度 宽度 隶属房屋 房屋辅助线符号代码 Double Double Char Char 10 4 注:与隶属房屋要素子类代码一致,参见附录B,房屋分层线代码为2004。

3.10. 其它辅助线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QTFZX#X

表12-1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CD KD LSYSLB LSYS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3 3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本表注释 所属要素类的基本属性表名 对应要素对象“目标标识码”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7 8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长度 宽度 隶属要素类别 隶属要素 Double Double Char Char Char 20 10 4 辅助线符号代码 FZXFHDM 3.11. 面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MZDW#X

表13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 20

字段小数说明 号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面状地物名称 面状地物面积 面状地物符号代码 7 面边界符号代码 MBJFHDM MBBSM YSDM YSZLDM MZDWMC MZDWMJ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长度 10 5 4 30 位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 指面状地物实体的名称 Double 4 3 MZDWFHDM Char Char 4 注:

1、 面状地物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面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 面边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线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3、 地物其它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通过类似的扩展属性表进行描述。 4、 “要素子类代码”对应《城镇地籍标准》相应表的“面状地物代码”。

3.12. 面状房屋属性表结构

扩展属性表名: MZFW#X

表14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LSZD FWMC FWBH FWZL FWZH FWJG FWCS JJMJ JZZMJ JGRQ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Int 字段长度 10 5 4 16 30 10 100 10 10 3 3 3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 地址/区段/图幅 参见表37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7 8 9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隶属宗地 房屋名称 房屋编号 房屋坐落 房屋幢号 建筑结构 10 层数 11 建基面积 12 建筑总面积 13 竣工日期 注:

Double Double Date 1、 房屋的其它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进行扩充。

2、 表14-1所描述的房屋有多个共有人,用房屋共有人扩展属性表描述。

21

3、 法人身份证明指个人身份证号或行政、企事业单位代码。

3.12.1 面状房屋扩展属性表(房地产权证)结构

扩展属性表名: MZFW#X-FDCQZ

表14-1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LSFW FJH FZCBH FWJZMJ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10 100 20 3 3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对应表14目标标识码 参见本表注1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隶属房屋 房间号 房产证编号 房屋建筑面积 其中住宅建筑面积 7 其中套内建筑面积 8 9 房屋用途 Double QZZZJZMJ Double QZTNJZMJ Double 3 FWYT Char Char 20 2 20 参见表38 参见表39 房屋所有权来源 FWSYQLY 10 房地产所有人代码 11 占有房屋份额 FDCSYRDM Char ZYFWFE Double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2 1 1 1 1 60 200 14 5 参见表40(产权类别) 参见表41 12 房屋所有权性质 FWSYQXZ 13 四东墙归属 14 墙西墙归属 15 归南墙归属 16 属 北墙归属 17 房产平面图 18 附记 29 案件编号 注:

DQGS XQGS NQGS BQGS FCPMT FJ AJBH 存放路径或影像图 对应表34的“案件编号” 1、 “房间号”指发放房地产权利证书所针对的具体客观实体,可以为整栋房屋,表示

为“0000000”,整层或多层为“XXX[|YYY]”(XXX指开始层层号,YYY指结束层层号),某个房间为“XXX-YYY”(XXX指层号,YYY指层内房间号),后两者可以重复表达,以“;”区别(“;”半角符号)。

2、 表中“房地产所有人代码”为《城镇地籍标准》相应表的“法人身份证明”,包括法

22

人单位代码、身份证号码等。

3、 房屋测量案件情况和各种档案资料通过属性扩展表表示。

3.12.2 面状房屋扩展属性表(房地产共有权证)结构

扩展属性表名:MZFW#X-FDCGYQZ

表14-2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LSFW FJH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10 100 20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对应表14目标标识码 参见本表注1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隶属房屋 房间号 房地产共有权证号 5 房地产共有人代码 6 7 8

占有房屋份额 附记 案件编号 FDCGYQZH Char FDCGYRDM Char 20 ZYFWFE FJ AJBH Char Char Char 20 200 14 对应表34的“案件编号” 3.12.3 面状房屋扩展属性表(房地产他项权证)结构

扩展属性表名:MZFW#X-FDCTXQZ

表14-3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LSFW FJH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10 100 20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对应表14目标标识码 参见本表注1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隶属房屋 房间号 房地产他项权证号 5 6 7 8 9 他项权人代码 权利种类 权利范围 权利价值 设定开始日期 FDCTXQZH Char TXQRDM QLZL QLFW QLJZ SDKSRQ Char Char Char 30 1 50 2 Double Date 23

10 设定结束日期 11 权利顺序 12 注销日期 13 附记 14 案件编号

SDJSRQ QLSX ZXRQ FJ AJBH Date Char Date Char Char 10 200 14 对应表34的“案件编号” 3.13. 房屋附属设施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FWFSSS#X

表15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MJ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3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面积 面状地物符号代码 6 Double 4 MZDWFHDM Char 面边界符号代码 MBJFHDM Char 4 注:

1、 面状地物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面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 面边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线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3、 房屋附属设施其它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通过扩展属性表进行描述。

3.13.1 房屋附属设施扩展属性表(隶属房屋)结构

属性表名:FWFSSS#X-LSFW

表15-1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LSFSSS LSFW FTMJ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10 10 3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与表15“目标标识码”一致 与表14“目标标识码”一致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隶属附属设施 隶属房屋 分摊面积 Double 24

3.14. 房屋辅助面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FWFZM#X

表16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MJ LSFW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3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面积 隶属房屋 面状地物符号代码 7 参见附录B 与表14“目标标识码”一致 Double Char 10 4 MZDWFHDM Char 面边界符号代码 MBJFHDM Char 4 注:

1、 面状地物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面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 面边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线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3.15. 其它辅助面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QTFZM#X

表16-1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MJ LSYSLB LSYS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3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7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面积 隶属要素类别 隶属要素 面状地物符号代码 8 参见附录B 所属要素类的基本属性表名 对应要素对象“目标标识码” Double Char Char 20 10 4 MZDWFHDM Char 面边界符号代码 MBJFHDM Char 4 注:

3、 面状地物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面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4、 面边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线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5

3.16. 复合地物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FHDW#X

表17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FHDWMC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30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 指地物的称呼,如“惺亭”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复合地物名称 3.16.1 复合地物扩展属性表(点要素)结构

属性表名:FHDW#X-D

表17-1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与隶属地物要素子类代码一致 *1 目标标识码 2 3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4 5 6 7 8 X坐标值 Y坐标值 Z坐标值 隶属地物 XZBZ YZBZ ZZBZ LSDW Double Double Double Char Char 10 4 3 3 3 所隶属地物的“目标表识码” 点地物符号代码 DDWFHDM 注:点状地物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点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3.16.2 复合地物扩展属性表(线要素)结构

属性表名:FHDW#X-X

表17-2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与隶属地物要*1 目标标识码 2 3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26

素子类代码一致 4 5 6 7 长度 宽度 隶属地物 CD KD LSDW Double Double Char Char 10 4 3 3 所隶属地物的“目标表识码” 线地物符号代码 XDWFHDM 注:线状地物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线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3.16.3 复合地物扩展属性表(面要素)结构

属性表名:FHDW#X-M

表17-3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与隶属地物要素子类代码一致 *1 目标标识码 2 3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4 5 6 7 面积 隶属地物 MJ LSDW Double Char Char Char 10 4 4 3 所隶属地物的“目标表识码” 面地物符号代码 MDWFHDM 面边界符号代码 MBJFHDM 注:

1、 面地物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面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 面边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线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3.17. 点状地貌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DZDM#X

表18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 类型 字段长度 10 3 3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 点状地貌实体的名称 *1 目标标识码 MBBSM Char 2 3 4 5 6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点状地貌名称 X坐标值 Y坐标值 YSDM YSZLDM DZDMMC XZBZ YZBZ Char 5 Char Char 4 30 Double Double 27

7 8 Z坐标值 点状地貌符号代码 ZZBZ Double 4 3 DZDMFHDM Char 注:

1、 点状地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点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 点状地貌其它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通过扩展属性表进行描述。 3、 “要素子类代码”对应《城镇标准》“点状地貌代码”。 4、 如点状地貌没有高度、高程等特征,“Z坐标值”为空。

3.18. 地貌辅助点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DMFZD#X

表18-1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 类型 字段长度 10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 所属地貌要素类的基本属性表名 *1 目标标识码 MBBSM Char 2 3 4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隶属要素类别 YSDM YSZLDM LSYSLB Char 5 Char Char 4 20 5 6 7 8 9 隶属要素 X坐标值 Y坐标值 Z坐标值 点状地貌符号代码 LSYS XZBZ YZBZ ZZBZ Char 10 3 3 3 对应要素对象“目标标识码” Double Double Double 4 DZDMFHDM Char 注:点状地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点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3.19. 线状地貌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XZDM#X

表19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 *1 目标标识码 2 3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28

4 5 6 7 线状地貌名称 线状地貌长度 线状地貌宽度 线状地貌符号代码 XZDMMC XZDMCD XZDMKD Char 30 3 3 线状地貌实体的名称 Double Double 4 XZDMFHDM Char 注:

1、 线状地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线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 线状地貌其它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通过扩展属性表进行描述。

3.20. 地貌辅助线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DMFZX#X

表19-1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LSYSLB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20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 所属地貌要素类的基本属性表名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隶属要素类别 5 6 7 8 隶属要素 线状地貌长度 线状地貌宽度 线状地貌符号代码 LSYS XZDMCD XZDMKD Char 10 3 3 对应要素对象“目标标识码” Double Double 4 XZDMFHDM Char 注:

1、 线状地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线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 线状地貌其它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通过扩展属性表进行描述。

3.21. 面状地貌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MZDM#X

表20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1 目标标识码 2 要素代码 29

3 4 5 6 要素子类代码 面状地貌名称 面状地貌面积 面状地貌符号代码 YSZLDM MZDMMC MZDMMJ Char Char 4 30 3 参见附录B 面状地貌实体的名称 Double 4 MZDMFHDM Char 7 面边界符号代码 MBJFHDM Char 4 注:

1、 面状地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面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 面边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线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3、 本标准通过扩展属性表仅定义房屋的属性结构。

4、 地貌其它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通过类似的扩展属性表进行描述。

3.22. 地貌辅助面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DMFZM#X

表20-1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LSYSLB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20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 所属地貌要素类的基本属性表名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隶属要素类别 5 6 7 8 隶属要素 面状地貌名称 面状地貌面积 面状地貌符号代码 LSYS MZDMMC MZDMMJ Char Char 10 30 3 对应要素对象“目标标识码” 面状地貌实体的名称 Double 4 MZDMFHDM Char 9 面边界符号代码 MBJFHDM Char 4 注:

1、 面状地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线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 面边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线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3.23. 复合地貌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FHDM#X

表21

30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FHDMMC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30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 指地貌的称呼,如“惺亭”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复合地貌名称 3.23.1 复合地貌扩展属性表(点要素)结构

属性表名:FHDM#X-D

表21-1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与隶属地物要素子类代码一致 *1 目标标识码 2 3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4 5 6 7 8 X坐标值 Y坐标值 Z坐标值 隶属地貌 XZBZ YZBZ ZZBZ LSDM Double Double Double Char Char 10 4 3 3 3 所隶属地貌的“目标表识码” 点地貌符号代码 DDMFHDM 注:点状地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点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3.23.2 复合地貌扩展属性表(线要素)结构

属性表名:FHDM#X-X

表21-2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与隶属地貌要素子类代码一致 *1 目标标识码 2 3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4 5 长度 宽度 CD KD Double Double 3 3 31

6 7 隶属地貌 LSDW Char Char 10 4 所隶属地物的“目标表识码” 线地貌符号代码 XDWFHDM 注:线状地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线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3.23.3 复合地貌扩展属性表(面要素)结构

属性表名:FHDM#X-M

表21-3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附录B,与隶属地貌要素子类代码一致 *1 目标标识码 2 3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4 5 6 7 面积 隶属地貌 MJ LSDM Double Char Char Char 10 4 4 3 所隶属地貌的“目标表识码” 面地貌符号代码 MDMFHDM 面边界符号代码 MBJFHDM 注:

1、 面地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面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 面边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线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3.24. 行政区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XZQ#X

表22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QHDM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10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表5 引用GB/T 2260-1999中的数字代码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区划代码 5 行政区面积 XZQMJ Double 3 注:行政区其它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进行扩充。

32

3.25. 街道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JD#X

表23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QHDM JDDM JDMJ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10 3 3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GB/T2260—1999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要素代码 区划代码 街道代码 街道面积 Double 注:街道其它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进行扩充。

3.26. 街坊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JF#X

表24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QHDM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10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引用GB/T 2260-1999中的数字代码 *1 目标标识码 2 3 要素代码 区划代码 4 5 6 街道代码 街坊代码 街坊面积 JDDM JFDM JFMJ Char Char 3 3 3 Double 注:街坊其它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进行扩充。

3.27. 宗地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ZD#X

表25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QHDM JDDM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10 3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GB/T2260—1999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要素代码 区划代码 街道代码 33

5 6 7 8 9 街坊代码 宗地编号 宗地面积 土地坐落 所在图幅号 JFDM ZDBH ZDMJ TDZL SZTFH YYTFH DJKBH Char Char 3 16 3 Double Char Char Char Char 100 8 20 20 10 原有图幅号 11 登记卡编号 注:

1、 登记卡、归户卡等内容根据地籍调查情况动态更新。

2、 “集用宗地”系列属性表结构与“宗地”属性表结构一致,本标准不重复列出。 3、 原有图幅号指入库之前按照非标准命名方法进行命名的图幅号。 4、 对宗地的规划、红线信息以扩展属性表进行表达。 3.27.1 宗地属性扩展表(地籍调查登记审批)结构

属性表名:ZD#X-DJDCDJSP(集体土地使用权宗地表名为:JYZD#X-DJDCDJSP)

表25-1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LSZD QLRDM QLRZS QSXZ TDSYZ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Int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10 20 6 3 20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与表25“目标标识码”一致 参见表43 国家或集体经济组织名称代码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隶属宗地 权利人代码 权利人总数 权属性质 土地所有者 7 8 9 使用权类型 终止日期 土地用途 SYQLX ZZRQ TDYT TDDJ SBDJ BDDJ SYQX ZDDZ ZDNZ ZDXZ ZDBZ Char Date Char Char 16 10 4 2 3 3 参见表44 参见表3 参见表45 10 土地等级 11 申报地价 12 标定地价 13 使用期限 14 宗(东至) 15 地(南至) 16 四(西至) 17 至 (北至) Double Double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10 100 100 100 100 34

18 宗地图 19 界线性质 20 有无争议 21 22 调查表号 指界委托书 ZDT JXXZ YWZY DCBH ZJWTS YBDJH SM QSDCJS DCY DCRQ ZDCT DJKZJS KZY KZRQ DCSHYJ DCSHR SHRQ TDZH AJBH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Date Char Char Char Date Char Char Date Char Char 60 2 1 20 60 20 100 80 10 10 60 80 10 10 60 10 10 20 14 存放路径或影像图 参见表46 可以增加争议扩展表 存储路径或影像文件 存储路径或影像文件 与34表一致 23 预编地籍号 24 说明 25 权属调查记事 26 调查员 27 调查日期 28 宗地草图 29 地籍勘丈记事 30 勘丈员 31 勘丈日期 32 调查审核意见 33 调查审核人 34 调查审核日期 35 土地证号 36 案件编号 注:

1、目前土地登记发证中调查表与审批表合一,即调查表号与审批表号一致。

2、土地证号:集体土地指所有权证号;国有土地指使用权证号;集用宗地中土地证号指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号。

3.27.2 宗地属性扩展表(共用使用权)结构

属性表名:ZD#X-GYSYQ(集体土地使用权宗地表名为:JYZD#X-GYSYQ)

表:25-2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LSZD TDGYQZHFDCQZH QLRDM Char 20 如果房地产权证号不为空,此字段为空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10 20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与表25“目标标识码”一致 与MZFW-FDCQZ表相关联 *1 目标标识码 2 3 隶属宗地 土地共有权证号房地产权证号 4 权利人代码 5 使用权面积 SYQMJ Double 3 35

6 7 8 9 自用面积 共用面积 分摊面积 共用面积中建筑占地面积 ZYMJ GYMJ FTMJ GYMJZJZZDMJ FTMJZJZZDMJ AJBH Double Double Double 3 3 3 10 分摊面积中建筑占地面积 11 案件编号

Char 14 对应表34的“案件编号” 3.27.3 宗地扩展属性表(他项权利)结构

扩展属性表名:ZD#X-TXQL(JYZD#X-TXQL)

表25-3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LSZD QLXDRDM TXQLZL TXQLFW SDRQ QLSX XCQX TXQLZH AJBH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Date Char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10 20 20 20 10 2 10 20 14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与表25“目标标识码”一致 即它项权利的权利人 参见表42 对应表34的“案件编号”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7 8 9 隶属宗地 权利相对人代码 他项权利种类 他项权利范围 设定日期 权利顺序 续存期限 他项权利证号 10 案件编号

3.28. 界址线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JZX#X

表26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BZDJH LZDJH QDH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36

字段长度 10 5 16 16 20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统编界址点号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要素代码 本宗地籍号 邻宗地籍号 起点号 6 7 8 9 止点号 界址边长 界址线类别 界址线位置 ZDH JZBC JZXLB JZXWZ JZJJ JXXZ BZDZJR Char 20 3 3 统编界址点号 野外勘丈边长 参见表47 参见表48 参见表46 影像文件 影像文件 影像文件 Double Char Char 2 2 10 界址间距 11 界线性质 12 本宗地指界人 Double Char Char Date Char Date Char Char Char 2 30 30 60 60 60 14 本宗地指界日期 BZDZJRQ 13 邻宗地指界人 LZDZJR 14 邻宗地指界日期 LZDZJRQ 15 本宗指界委托书 BZZJWTS 16 邻宗指界委托书 LZZJWTS 17 违约通知书 WYTZS 注:“集用界址线”属性表结构与“界址线”属性表结构一致,本标准不重复列出。

3.29. 界址点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JZD#X

表27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字段名称 目标标识码 要素代码 隶属宗地 界址点号 界标类型 界址点类型 X坐标值 Y坐标值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LSZD JZDH JBLX JZDLX XZBZ YZBZ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16 6 10 1 3 3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宗地内编号 参见表49 参见表50 Double Double 注:“集用界址点”属性表结构与“界址点”属性表结构一致,本标准不重复列出。

3.30. 面状地类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MZDL#X

表28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 类型 字段长度 小数位 说明 37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7 8 9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所属宗地 坐落单位代码 坐落单位名称 坡度级别 点状地类面积 线状地类面积 MBBSM YSDM YSZLDM SSZD ZLDWDM ZLDWMC PDJB DZDLMJ XZDLMJ MZDLMJ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10 5 4 16 12 30 2 3 3 3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表3 见表51 对应《土地利用建库标准》“TBMJ” Double Double Double 10 面状地类面积 11 计算面积 注:

JXMJ Double 3 系统计算产生 1、 面状地类面积指计算面积扣除线状地类和点状地类面积后的值。计算面积指用构成

多边形的弧段坐标串计算的面状地类面积(已扣除多边形中的岛和孔的面积),由面状地类面积和线状地物面积、点状地类面积共同组成;

2、 坐落单位代码指该面状地类实际坐落单位的代码,当该面状地类为飞入地时, 实际

坐落单位的代码不同于宗地权利人的代码,对1:10000以上比例尺适用。

3.31. 线状地类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XZDL#X

表29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XZDWCD XZDWKD LSMZDL1 XZDLMJ1 LSMZDL2 XZDLMJ2 PYCS KCXS SFPZ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3 3 3 3 1 1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表3 与表28“目标标识码”一致 与表28“目标标识码”一致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7 8 9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线状地物长度 线状地物宽度 隶属面状地类1 线状地类面积1 隶属面状地类2 线状地类面积2 Double Double Char 10 Double Char 10 Double Double 3 Double Boolen 38

10 偏移参数 11 扣除系数 12 是否铺装

注:

1、 如果线状地类分摊到两面状地类,则“隶属面状地类1”、“隶属面状地类2”不可空,

否则后者为空。

2、 偏移参数:指该线状地物需要偏离其图(地理坐标系,等同实地位置)上实际位置,

左下方向以“-”表示。偏移的数量米为单位;

3、 扣除系数指该线状地物前进的左方应扣除面积的比例系数。

3.32. 点状地类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DZDL#X

表30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LSMZDL DZDLMJ XZBZ YZBZ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Double Double Double 字段长度 10 5 4 10 3 3 3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表3 与表28“目标标识码”一致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7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隶属面状地类 点状地类面积 X坐标值 Y坐标值 3.33. 特殊地类界线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TSDLJX

表31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JXCD MJ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3 3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注释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界线长度 面积 Double Double 3.34. 注记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X (ZJ)

表32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 39

字段小数说明 号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符号类别 注记内容 注记点X坐标 注记点Y坐标 注记方向 MBBSM FHLB TEXT ZJDX ZJDY ZJFX 类型 Char Char Char 长度 10 20 100 位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32-1“符号类别名称” 指插入点坐标 单位为弧度 Double Double Double 3 3 3 注:*****指表2中各类注记的属性表名。

3.34.1 注记扩展(符号类别)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ZJ-FHLB

表32-1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SZLDM FHLB ZJZT ZJYC ZJPS ZJXZ ZJXH ZJZH ZJFX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Int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4 20 4 12 4 1 1 10 3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表2 单位为弧度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7 8 9 要素代码 要素子类代码 符号类别 字体 颜色 磅数 形状 下划线 10 字号 11 注记方向 Double 注:本表纪录注记符号类别定义,符号类别取名为“属性表名 + 同类要素注记符号类别顺序号(3位数字,不足位前置“0”)。与表32重复字段取值为表32优先。

3.34.2 注记扩展(字符)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X-ZF (ZJ)

表32-2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字段 类型 Char 字段长度 10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1 目标标识码 40

2 3 4 5 6 隶属字符串 注记内容 注记点X坐标 注记点Y坐标 注记方向 LSZFC TEXT ZJDX ZJDY ZJFX Char Char 10 100 3 3 3 参见表32“目标标识码” 指插入点坐标 单位为弧度 Double Double Double 注:

1、注记扩展(字符)属性表指分散的字符串的各个组成字符的属性,如路名字符。连续字符串本表不纪录。

2、*****指表2中各类注记的属性表名。

3、本表与表32相同属性以本表优先。

3.35. 权利人(个人、法人单位)性质表

属性表名:QLRXZ

表33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JJLB FRSFZM MC GZ DHHM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2 20 30 20 20 100 6 2 20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52 针对单位 针对单位,参见表53 指发生了身份改变前的权利人的代码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7 8 9 证件类别 法人身份证明 名称(姓名) 国籍 电话号码 通信地址(住址) TXDZ 邮政编码 YZBM DWXZ CYM 10 单位性质 11 曾用名

3.35.1 权利人(个人、法人单位)扩展性质表(身份证明)结构

属性表名:QLRXZ-SFZM

表33-1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 类型 字段长度 小数位 说明 41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证件代码 发证机关 法人代表 MBBSM JJDM FZJG FRDB Char Char Char Char 10 20 30 20 与权利人性质表ID一致 适用法人单位,对应表33的法人身份证明 5 6 7 8

身份证明文件 上级主管部门 户主 归户卡号 XFZMWJ SJZGBM HZ GHKH Char Char Char Char 100 60 20 20 影像文件存放路径 针对单位 针对个人 3.36. 房地产登记发证案件表结构

属性表名:FDCDJFZAJ

表34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AJBH DJLX ZSZL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Date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14 4 2 20 20 20 30 20 200 60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本表注释1 参见表54 参见表55 参见本表注释2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7 8 9 案件编号 登记类型 证书种类 权利相对人代码 QLXDRDM 申请书编号 代理人代码 收件人 收件日期 SQSBH DLRDM SJR SJRQ SPBH 10 审批表号 11 拟登记其他事项 NDJQTSX 12 审查人员初审意见 13 审查人 14 审查日期 15 公告日期 16 公告结果 CSR CSRQ GGRQ GGJG CSYJ Char Date Date Date 10 10 20 60 17 发证机关审核意FZJGSHYJ Char 见 18 审核人 19 审核日期

SHR SHRQ Char Date 42

10 20 发证机关批准意PZYJ 见 21 审批人 22 批准日期 23 领导批示 24 纳税情况 25 出让金 SPR PZRQ LDPS NSQK CYJ Char 60 Char Date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Date Date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10 60 1 50 200 20 30 30 30 200 30 30 30 30 参见表58 针对土地登记发证 26 变更项目和内容 BGXMHNR 27 登记字号 28 登记机关 29 发证人 30 领证人 31 领证日期 32 登记日期 33 登记记事 34 登记卡经办人 35 登记卡审核人 36 缮证人 37 校对人 注:

DJZH DJJG FZR LZR LZRQ DJRQ DJJS DJKJBR DJKSHR SZR JDR 1、 案件编号指各发证单位的办案流水号,由“办案单位(2位) + 日期(8位)+ 顺

序号(4位)”。办案单位分别是市、区行政代码后两位;日期由年(4位)月(2位)日(2位)组成。

2、 权利相对人代码指存在权利双方情况下的权利的获取(或受让方),如被转让人。

3.36.1 房地产登记发证案件扩展表(收件清单)结构

属性表名:FDCDJFZ-SJQD

表34-1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LSAJ WJLX WJMC WJBH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14 30 30 20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56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隶属案件 文件类型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43

6 7 8 9

文件日期 页数 份数 文件内容 WJRQ YS FS WJNR Date Int Int Char 3 2 60 存储路径或影像文件 3.37. 内图廓属性表结构

属性表名:NTKX

表35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CLRQ CLY JCY1 ZTY JCY2 ZTDW ZBXT YJBZ QTZJ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Date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7 8 9 要素代码 测量日期 测量员 检察员1 制图员 检察员2 制图单位 坐标系统 10 依据标准 11 其它注记

3.38. 地籍图范围区表结构

属性表名:DJTFWQ

表36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BLCDM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1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表1 *1 目标标识码 2 3

要素代码 比例尺代码 3.39. 影像要素表结构

属性表名:****

表36B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 44

字段小数说明 号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7 8 9 影像类别 方向角 定位点行号 定位点列号 定位点X坐标 定位点Y坐标 摄影时间 存储目录 MBBSM YXLB FXJ DWDHH DWDLH DWDXZB DWDYZB SYSJ IMAGE XMIN XMAX YMIN YMAX 类型 Char Char 长度 10 20 位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36B-1“影像类别” 文件存储路径(含文件名) Double Int Int 3 3 3 3 3 3 3 Double Double Date Char 100 10 X向最小坐标 11 X向最大坐标 12 Y向最小坐标 13 Y向最大坐标 Double Double Double Double 注:*****指表2中各类影像的属性表名,9-13项为ArcSDE影像数据库服务。

3.39.1 影像要素表结构

属性表名:YX-YXLB

表36B-1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MBBSM YSDM YXLB BLCDM YXLX CCLX CCGS 字段 类型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字段长度 10 5 20 1 1 5 5 小数位 说明 系统按规则生成ID 参见表2 参见表2 参见表1 参见表59 参见表60 指BMP、JPG、TIF、GIF等文件格式 *1 目标标识码 2 3 4 5 6 7 要素代码 影像类别 比例尺代码 影像类型 存储类型 存储格式 8 9 选用波段 方向角 XYBD FXJ XSHFXDMFBL XSLFXDMFBL Char 20 3 3 Double Double 10 像素行方向地面分辨率 11 像素列方向地面分辨率 Double 3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