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下载本文

时间的弹性而具有一定的弹性。

(6)根据计划产品的生产能力与生产批量计算生产周期或期限。确定了计划产品在各个生产车间的产量生产能力或工时生产能力之后,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各个生产车间完成该计划产品实际需要的生产时间。

计划产品生产周期=计划产品生产批量计划产品每天生产能力或 计划产品生产周期=计划产品耗用总工时计划期每天可提供的总工时 确定了计划产品的生产周期之后,计划部门就可以根据订单情况,安排计划产品的生产期限及具体的生产部门。由于计划产品每天生产能力或计划期每天可提供的总工时也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根据上述公式所计算的计划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有一定弹性的。

4、服装生产能力弹性估算应注意的问题

(1)由于裁床车间、缝制车间、包装车间的生产组织形式差异较大,裁床车间通常是多个服装品种同时投料,而包装车间也是同时组织多个服装品种的整烫与包装,一般不分组或分组较少,而缝制车间往往分组较多,因此在估算计划产品的服装生产能力时,需要分车间进行估算,缝制车间需要分组进行估算,对各个品种分车间或分组生产能力的估算相互不影响,但最后要对各个生产车间全部生产品种进行生产能力平衡。

(2)计划产品的生产能力要与参考产品的缝制生产小组对应,因为各个生产小组的实际生产能力是不相同的,不能相互替代。在选择参考产品时,必须考虑对应生产小组的生产能力负荷程度,在根据计划产品的生产能力安排生产任务时,应与参考产品的缝制生产小组对应。

(3)生产周期确定之后,可以根据订单情况综合平衡,在库存水平允许的情况下,对订单的生产开始时间进行适当调度,合理确定计划产品的生产开始时间,这样可错开生产高峰期,减轻生产高峰期的压力。将计划产品的生产开始时间顺延一个生产周期,即可确定计划产品的生产结束时间。

(4)生产周期与每天作业时间是相互影响的,通过增加每天作业时间,可以缩短生产周期。

5、服装生产弹性估算案例:

某服装企业有关资料如下: (1)裁床车间:作业人数=40人 (2)缝制车间:作业人数=500人 其中:A生产小组=50人 (3)包装车间:作业人数=120人 (4)每天制度作业时间=8小时

(5)某计划产品生产批量=3600件,单件生产工时=1.5小时 (6)参考产品资料

参考产品生产批量=4200件,单件生产工时=1.2小时,裁床车间,各种产品每天的累计产量=5400件,参考产品实际耗用裁床车间总工时=280小时,分3天完成。缝制由A生产小组完成,每天产量=600件,平均每天加班时间为2小时,参考产品实际耗用缝制车间总工时=3500小时,缝制车间生产周期为7天。包装车间,各种产品每天的累计产量=5400件,参考产品实际耗用包装车间总工时980小时,分4天完成。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

(1)该计划产品在各个生产车间的产量生产能力与工时生产能力,并确定生产周期。

(2)假定交货期紧张,缝制车间生产周期只能是7.5天,缝制车间的加班时间是多少?

参考文献: 2、工科范例

天然彩色棉针织面料生物酶丝光整理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彩棉针织物用碱双丝光处理,随后再用纤维素酶单独或结合起来处

理,对彩棉针织物色泽及机械性能的影响;对比了不同工艺处理后彩棉针织物的失重率、光泽度、色牢度参数及强度等变化。结果表明,彩棉针织物用双丝光整理是改善色泽和手感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如果与生物酶相结合处理,效果尤佳,其光泽度、色牢度、强度等,都较单独丝

光处理为好。

关键词:彩色棉;针织物;丝光;生物酶 中图分类号:TS195.641 前言

1

对传统的棉织物而言,为了改善其光泽和手感,常常用碱液进行处理,即“丝光”,将其浸扎在碱液中发生溶胀,在张力作用下增加纤维的取向度,以提高强力,使棉纤维变成十分光滑的圆柱体,增加对光的漫反射,显出丝一样的光泽,降低织物缩水率,并能够消除织物表面皱纹(1)。但彩棉织物和传统棉织物并不一样,未经处理的彩棉织物吸水性很差,彩棉纤维中纤维素含量低,纤维长度短,因而强力低,在湿热或化学、机械处理时,易发生收缩和起皱变形(2),而且由于针织物本身又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容易伸长,不能经受较大的张力等。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双丝光及纤维素酶等方法来整理彩棉针织物,并控制其温度、PH值、碱剂量大小和时间,提高彩棉的光泽和色牢度,并一定程度改善彩棉针织物的服用性能。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天然彩色棉针织坯布,60S2针织纱,纬平针提花组织。烧碱溶液、纤维素酶、酸性果胶酶、L-40淀粉酶(汽巴公司)、中性纤维素酶DXN-129(上海大祥化工有限公司)、渗透剂等。

2.2 试验设备:用于针织面料的丝光整理设备。 2.3 测试仪器

YG571-A 染色摩擦牢度仪、SW-12 耐洗色牢度试验机、WKE-6-H型日晒牢度仪、WSD—Ⅲ 测色仪、YG814光泽仪、YG026织物强力机等。 2.4 测试方法

2.4.1 顶破强度:将织物裁剪成60cm试样,在YG031型织物顶破仪测得顶破强度,计算平均值。

2.4.2 光泽度:将织物裁剪成10cmⅹ10cm试样5块,在YG814织物光泽仪上测得对比光泽度,计算平均值。

2.4.3 各项色牢度:分别在染色摩碴摩擦牢度仪Y571-A,汗浸牢度仪YG631 耐洗

色牢度SW-12 和耐晒牢度仪 WKE-6-H 上按国标测试。

2.4.4 色差 将每块试样在WSD—Ⅲ 测色仪上分别测得三个不同点的△E,计算色差平均值。用△E表示同色性差异,△E越大,说明两种材料间的颜色差异越大。 2.4.5 毛效 将不同整理后的试样在恒温恒湿箱(温度20。C、湿度65%)内平衡24h,记录水在30min内沿织物上升的高度,若液面参差不齐,取最低值。 3 影响天然色彩针棉织物色泽整理效果的因素及工艺条件的选择 3.1 影响天然色彩针棉织物色泽整理效果的因素 3.1.1 天然彩棉自身的结构的影响

天然彩棉的横截面虽与普通白棉的结构相似,都是呈带有胞腔的腰圆形。但天然彩棉的色彩呈片状,天然色素主要分布在纤维次生胞壁内,且次生胞壁薄,不同

,颜色的彩棉的成熟度各不相同(2),因而其尺寸稳定性差。

3.1.2 杂质等因素的影响

白色原棉的杂质色素主要是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存在于棉籽壳中的表皮层和外色素层,无木质素存在,而天然彩棉纤维中纤维素含量低,其杂质成分主要是以木质素为主的蜡质脂肪,其次是微量金属和蛋白质,且彩棉的木质素、微量金

, 属和蛋白质含量与色素及色素稳定性有关(2)。由于天然色彩被纤维初生胞壁杂质

层所覆盖,经剥除表面杂质层才能显现独特的色彩,没经整理的彩棉织物色泽比较暗淡,不够自然。

3.1.3 整理工艺因素的影响

整理工艺因素主要包括烧碱及纤维酶的温度、PH值、碱剂量大小和时间、张力等,其对彩棉的色泽和色牢度有很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整理工艺条件进行实验分析,研究其对彩棉针织面料色泽效果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3.2 实验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条件的选择

为了便于对比分析,经过多次试验对比研究,选择以下几种工艺条件进行试验: 3.2.1 一般的煮练丝光工艺条件试验:

(1) 工艺过程:预处理——圆筒扩幅——缝头——浸碱丝光——煮练——一、

二槽扩幅热喷淋洗——酸洗中和——冷水洗——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