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物理试题 下载本文

W6.4?105J?汽车发动机的效率:η=×100%=40%。 Q1.6?106J答:(1)汽车的功率为16kW; (2)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40%。

24.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U为9V并保持不变,电阻R1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I为1.2A.求:

(1)电流表A1的示数I1; (2)电阻R2的阻值。 (3)总电阻R的阻值。

解析:(1)0.9A;(2)30Ω;(3)7.5Ω。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通过电阻R1的电流; 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可知:U1=U2=U=9V; 则电流表A1的示数:I1?U19V?=0.9A; R110Ω(2)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1.2A?0.9A=0.3A, 所以,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R2的阻值:R2?U29V?=30Ω; I20.3A(3)电路的总电阻:R?U9V?=7.5Ω。 I1.2A答;(1)0.9A;(2)30Ω;(3)7.5Ω。 五、实验题

25.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微小压强计探究水的内部压强与探头的方位是否有关.微小压强计的探头自然放置时,U形管中两侧液面等高.小明将探头放入水中,进行的实验操作如图乙所示.

(1)小明在此实验中每次将探头放入水中同一深度,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经常用到,以下研究过程采用了这种方法的是__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时,一个力作用在橡皮筋上与两个力共同作用在橡皮筋上,应使橡皮筋的形变相同

B.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被举高度的关系,应控制物体的质量相同 C.研究光现象时,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2)小明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水内部的压强与探头方位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解析:B 无关 【解析】 【详解】

(1)在探究有多个变化因素的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A、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时,一个力作用在橡皮筋上与两个力共同作用在橡皮筋上,应使橡皮筋的形变相同,应用了等效法,故A不符合题意;

B、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被举高度的关系,应控制物体的质量相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符合题意;

C、研究光现象时,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应用了模型法,故C不符合题意; (2)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因此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水内部的压强与探头方位无关.

26.志强同学家里有一块盆景石(盆景石可吸水),他想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这块盆景石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处,分度盘的指针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端调节,使衡量平衡。

(2)从盆景石上取下一小块,用调节好的天平秤其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这块盆景石的质量为_____g。

(3)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量筒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丁所示,盆景石的体积为_____cm3,密度为_____g/cm。

(4)志强同学认为:因盆景石吸水,上述实验中测得盆景石的密度会_____(填“偏大”或“偏小”)。

解析:零刻度线处 左 22 10 2.2 大 【解析】 【详解】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天平使用之前要调平,调平的方法是: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上,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所以要向左移动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2)天平平衡时,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和游码质量的和,由甲图可知盆景石的质量:m=20g+2g=22g。

(3)由图乙、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1ml,马铃薯块的体积V=30ml﹣20ml=10ml=10cm3, 盆景石的密度ρ=

3

m22g==2.2g/cm3。 3V10cm(4)因盆景石吸水,使得盆景石的体积偏小,由ρ=六、综合题

m知密度偏大。 V27.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s-t图像.如图所示,观察甲、乙、丙车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分析图C丙车图像可知,丙车在AB段处于_____(“运动”或“静止”).

(2)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像,在前5s内_____车运动得较快,它的速度是_____m/s.

(3)观察分析甲或乙车运动图像,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这个特点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是甲或乙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_____.

解析:静止 乙 3m/s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或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解析】 【详解】

分析丙车图象可以知道,在AB段随着时间的增加,丙车的路程一直保持在20m不变,说明丙车在这一段时间内保持静止;

从三个图象中可以看出,当时间t=5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10m,乙通过的路程为15m,丙通过的路程为

10m说明在5s的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最长,则乙运动最快;乙的速度为:v?【点睛】

s?3m/s t图中图象是路程--时间图象,当物体运动时,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会逐渐增大;当物体静止时,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保持不变;分别从三个图象上找出时间为5s时对应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