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简史 下载本文

贵州简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贵州

一、贵州境内的古人类

1、黔西观音洞文化:因其石器加工特殊,文化独具特色,因而命名为“观音洞文化”。 2、“桐梓人”:年代晚于黔西观音洞文化,洞中发现了大量用火的痕迹,是迄今为止华南地区已知的古人类最早用火的证据。

3、水城硝灰洞:最大的特点是最早使用其“锐棱砸击法”((石器打造制造工具的文化遗址。 4、盘县大洞:发现了大量的石器与动物化石,其遗址规模巨大,又保存完好,并列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经国务院批准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猫猫洞遗址:发现用火遗迹,距今14600年。

6、普定穿洞文化:“亚洲文明之灯”

7、安龙观音洞: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重要遗址

总结:云贵高原对于以及人类起源具有重要意义,这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 (1)纬度偏低,海拔较高,气候温和,适宜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地形复杂多样,动植物呈立体分布,易于古人类谋取生活资料 (3)大量洞穴,为古人类提供了天然住所。

(4)喀斯特地貌发育,岩石的出露面积大,为石器制造提供石料。 二、原始文化

1、原始信仰与崇拜:

(1)自然崇拜(根基:万物有灵论)

主要对象:日、月、星辰、山川、土地、江河、岩石、风、雨、雷电、动物、植物等

(2)图腾崇拜:是原始自然崇拜的继续与发展,盛行于母系氏族社会。在超现实观念的支配下,每个氏族都认为是起源于某种动物、植物和无生物,因而它既是氏族的族号或标志,也是氏族的保

护神或祖先。

(3)祖先崇拜:原始人类把人的肉体和精神分离开来,以为人的精神可以独立于肉体而存在 侗族——祭萨 苗族——吃牯藏

(4)巫术:巫术是灵魂观念的产物,原始社会的先民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感到无能为力幻

想通过超自然的神的力量,来影响和控制客体。长期流传的有以下四种: (1)模拟巫术【傩戏】 (2)接触巫术【蛊】 (3)诅咒巫术 (4)占卜巫术

2、丧葬习俗:(1)岩洞葬 【云、贵、湘西】(2)悬棺葬【贵川】 (3)土葬 (4)套头葬【贵州独有,威宁、赫章、可乐大洞】 3、取名方式:(1)彝族——顺推正连法 (2)苗族——逆推反连法( 3)侗族——取鼓楼名 4、原始艺术:(1)原始造型艺术 (2)人体装饰 (3)岩画 5、神话以及诗歌

(1)神话: 神话的特点是自然物人格化,赋予他们以思想、感情和各种行为。

苗族:《开天辟地歌》《枫木歌》《洪水滔天歌》《跋山涉水歌》 侗族:《捉雷公》 布依族:《十二层天,十二层海》 彝族:《竹的儿子》 仡佬族:《阿仰兄妹制人烟》 (2)诗歌:如侗族大歌《布谷催春》

原始人在劳动中不断发出有节奏的呼声,虽没有歌词,却有优美的韵律。随着语言与思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音节分明,并能表现感情的诗歌,与舞蹈结合在一起,谓之“投足以歌”。 三、民族形成习俗初探

1、五种人类婚姻形式:乱婚、班辈婚(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

2、中国的封建社会:滕妾制、一夫一妻多妾制

3、父系氏族:氏族公社——血缘关系 农村公社——地缘关系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贵州

一、夜郎地区

1、滇、黔以及川西北一带的族群

在古文献中最早记录夜郎情况的是《史记·西南夷列传》。

其经济类型有三类:一是耕田有邑聚。二是随畜迁徙。三是土著,或迁徙。

但就其族属源流关系看,大体可分为濮人和氐羌(夷)两大族系。其中夜郎、滇、邛都就是第一类型的三个濮人族群。

2、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几个部落方国:夜郎、且兰、句町、漏卧、同并、进桑、龞、僰 二、牂牁郡的设置

1、五尺道

是秦时通往西南的一条通道。其以巴、蜀为基地,依托五尺道经营“西南夷”。其路线:宜宾——高县——拱县——筠连,入云南境过盐津——大关——彝良——昭通,又入贵州境过赫章——威宁,再入云南境走宣威——曲靖。

2、唐蒙出使夜郎 结果:夜郎划归犍为郡管辖 3、汉武帝灭百越、且兰,在且兰的地盘上设牂牁郡 4、移民充实牂牁郡

(1)原因:开化思想、提高农业生产力

(2)移民的来源:三蜀——蜀郡、广汉郡、犍为郡

(3)主要迁入的大姓及分布

龙氏:安顺、清镇、平坝 傅氏:晴隆、六枝

董氏:兴义 尹氏:黔南的独山、平塘,黔西的普安、盘县、兴仁 四、汉代西南边郡特点 1、区划基本上以原有族群、氏族、部落的居住范围划分 2、在“郡国并存”原则下,“土流并治”逐步形成定制 3、两汉时期虽有赋税,但无定额,王侯士长仅解纳土贡 4、由太守主兵事,,士兵多营屯田 五、四大族群的发展与演变

在今贵州境内的居民,除了回、满、蒙三族是元、明、清时期从北方迁入,其他各族先秦时期分属于南方的濮、夷、蛮、越四大族系。在这四大族系中,战国、秦汉时期往往又把濮、夷族系的各部概称为“西南夷” 1、四大族系

我国南方的民族,大都源于古代的四大族系,即氐羌、百越、苗瑶和濮人。

操藏缅语的民族,如藏族、羌族、彝族、傈僳族、白族、纳西族、普米族、拉祜族、土家族等,均出自氐羌族系,即古书中所说的“氐类”。

操壮侗语的民族,如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毛南族、仫佬族、傣族、黎族,均出自百越族系,古称“越人”。

操苗瑶语的苗族、瑶族和畲族,皆属苗瑶族系,古称“南蛮”。

濮人的后裔,如仡佬、羿子、拉基等,其语言大抵属仡基语族。

2、四大族系在地域上的变化 (1)、濮人势力的衰落 (2)、夷人的东进 (3)、“五溪蛮”的西迁 (4)、越族的北上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大姓势力的兴起 1、南中大姓 :

(1)南中——大抵是原先的“南夷”地区。 (2)南中大姓

南中大姓”是指汉、晋以来盘踞在“南中”地区的豪门大族,著名的就有三四十姓。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

建宁郡:焦、雍、爨、孟

牂牁郡:龙、傅、董、尹、谢 朱提郡:朱、鲁、兴、高、李、孟 永昌郡:陈、赵、谢、杨 2、南中大姓的来源(简答!!!)

主要来自于内地移民及后裔,有三种情况:

(1)通过政府有组织的迁移,由内地经巴、蜀而入南中。(政府力量)

(2)由于三蜀地区的社会动荡,一些强宗大姓移入南中地区。(经济基础)

(3)秦汉政府开发西南夷,设郡置吏以及对南中的征讨,使一大批官僚地主和征发者留居南中,而后子孙繁衍为南中大姓。 二、诸葛亮治理南中的政策 1、诸葛亮平定南中

(1)起因:公元223年,南中夷帅乘蜀汉政权不稳之机,加紧反叛,一时“南中诸郡,并皆叛乱”。 2、诸葛亮治理治理南中的策略

A、增设郡县,健全统治机构。

B、重视当地大姓与各民族上层人士的作用。

C、迁徙南中富豪至成都、并将一部分青壮年补充为兵士,使南中社会进一步稳定。 D、选拔有才干的官员到南中任职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贵州

一、乌蛮壮大的情况

东爨乌蛮地区是笃慕俄家族的统治区域,笃慕俄有六个儿子,后来繁衍成武、乍、糯、恒、布、默六个支系,这六个支系早在东汉时期已遍及滇、川、黔。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他们先后建立了许多奴隶制政权 1、布系

①播勒家:贵州安顺,又称冷冷格

②乌撒家:贵州威宁,又称纪俄格,慕克克第七代阿德布时最盛 ③阿佐赤家:云南沾益 ④古苦格家:云南宣威 2、默系

①阿于支家:云南东川

②阿者家:贵州大方,又称慕俄格,慕济济第二十五代子孙妥阿者时最盛 ③阿旺仁家:贵州普安 ④芒部家:云南镇雄

3、 恒系

①乌蒙家:云南昭通 ②扯勒家:四川叙永,贵州金沙

二、羁縻州的特点

(1)由于羁縻州多设在沿边少数民族地区,其建置范围以各土著首领所献地为基础,即以土官治土民,保留原来的部落组织,不改变当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2)朝廷任命土著首领为都督,刺史,子孙世袭其统治,但要由朝廷封赐册命,受封的酋长要恪守礼制,忠于王朝,定期朝贡,率领本部兵卒守边卫土,服从朝廷的调遣。

(3)它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又比较松弛,王朝往往对其采取“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政策。 (4)人口、赋税“不入版籍”,与经制州有明显区别。 三、播州地方势力的形成

1、南诏与唐王朝的战争 2、杨端入播 四、唐朝时贵州高原的文化

1、唐初佛教传入贵州(牛腾) 2、有中原文化的传播和当地的土著文化 五、南方四大族系的演化

1、仡佬:濮人系,生活习俗——打牙、干栏式建筑、炼朱砂(西蜀丹青不为采)、崖葬、竖棺而葬 2、苗瑶:蛮系,蚩尤后代,尚后羿、盘古

(1)名称“苗”始于唐·樊绰的《蛮书》、宋·朱辅《溪蛮丛笑》,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有感而作》——疑是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2)瑶称谓由莫瑶演变而来,杜甫《岁晏行》——渔夫天寒苦罟冻,莫瑶射雁鸣桑弓。大多以盘为姓,崇尚巫术

3、侗、水、布依:百越系

(1)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中的“仡伶”指的是侗族先民

(2)布依:西南七蕃,五代至宋初,谢氏、赵氏衰落,布依兴起,史称“蕃” (3)水族:隋唐时被称为“抚水州蛮”

4、彝族:氐羌族系,是一个较早有文字的民族——罗罗文,《岭外代答》,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建有罗施鬼国、罗殿国、自杞国

第五章 宋元

一、两宋时期对贵州的管理

1、两宋时期对贵州的管理:设羁縻州 2、贵州形成众多地方势力 3、贵州的民族政权

(1)罗施鬼国——水西家 (2)罗殿国——播勒家 (3)自杞国——阿旺仁家 二、贵州文化

1、教育:贵州最早的书院在沿河——鸾塘书院

(1)黔北的教育受四川的影响

(2)播州杨氏重视教育:杨光荣的《遵义府志》、《大定府志》、《贵阳府志》、《安顺府志》四大地方名著

(3)科甲逐渐兴盛

2、宗教:(1)佛教、(2)道教,北宋传入贵州,印江三清观是贵州最早建的道观 3、、贵州文化的外传 (1)罗殿国的文字 (2)贵州民族歌舞 三、元代对贵州的管理 1、元代设置于贵州的土司

(1)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 (2)播州军民安抚司(遵义) (3)新添葛蛮安抚司 (4)乌撒乌蒙宣慰司 (5)亦溪不薛宣慰司 (6)普安路 (7)普定路 2、流官与土官的区别

(1)流官统治适宜于地主区域经济,土官统治适于领土经济以及其他社会形态 (2) 统治统治地区的土地与人民都有政府支配,土官统治地区则属于流官